一种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8546发布日期:2023-10-06 14:5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菌发酵床,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


背景技术:

1、生态发酵养殖是利用微生物学、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微生物菌作为物质转换中枢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其核心在于利用复合菌群将动物粪尿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物质与能量。如将该发酵床用于养猪,还可以利用猪的拱掘习性, 使粪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的分解发酵, 快速将粪便等养殖废弃物分解转化,起到消除恶臭、抑制病菌的作用,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还能将垫料、粪便等合成可供猪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猪抗病能力。市场上已有的生物菌发酵床大多是以锯末、稻壳为主,添加一些发酵菌剂,使用一定时间后就需要倒料一次,目前还是全靠人工来操作,工作量大而且不太方便操作,增加了养殖成本。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107667877a,专利名称为《一种养殖场生态养殖专用环保发酵床》,该发酵床提供了一种便于填料和清理发酵物的升降机构及本体装置,但该装置结构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如在中小型养殖场使用这种装置,无疑会增加养殖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发酵床为三段式床体,长度为6.5-7m,宽度为3.3-3.5m;三段式床体的底层高度为100-180mm,中层高度为120-180mm,上层高度为160-250mm,在三段式床体底层与中层之间、中层与上层之间的床体内侧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隙,便于倒料。发酵床床体四周设有很多通孔,既可以更好的利用环境使垫料升温,又可以降低床体重量,减少成本。为起吊安装方便,发酵床上部床体四周的通孔是对称设计的,而且至少有两组对称设计的通孔;中部、下部床体四周的通孔及底部通孔都是随意设计的,没有特殊要求。

4、进一步的,三段式床体底部和四周设置有多处通孔,三段式床体四周设置的通孔是对称设计的。

5、进一步的,底层铺设垫料为锯末、玉米或高粱秸秆;中层铺设垫料为稻壳与玉米秸秆碎末;中层铺设垫料中添加有乳酸菌剂;上层铺设垫料为稻壳类;上层铺设垫料中添加em菌剂。所用表层垫料的稻壳干净且干燥,不含渣土。发酵床中间层垫料所用稻壳与玉米秸秆的比例是1比1至7比3;所用稻壳或玉米秸秆碎末大小以3—5cm左右为益。

6、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批量化生猪养殖。使用时在猪棚地面上挖好坑,底部夯实,然后将发酵床及垫料放置在土坑中合适的位置,发酵床上表面略低于地基面,或者放好床体后,再向里面依次铺入垫料,最上表面不做任何覆盖,猪直接在垫料表层上面活动。养殖中,垫料表层可用清水喷洒,使表层湿度保持在40%左右;每间隔一到二个月,可按照发酵床内垫料量的10%左右,或者按照垫料的高度来补充一些新稻壳,直接加在表层即可,非常方便。

7、每个发酵床长度为6.5-7.5米,宽度为3.3-4.5米。每间隔一年左右,要彻底的清理更换一次旧的垫料。需要倒料时,四个人或更多的人用手抓住发酵床上部床体四周的通孔,可以合力将发酵床床体抬起来,将内装的旧垫料全部清理掉,再将床体重新放入土坑中,换上新垫料。如果觉得垫料中还有能够重复利用的,可以用在底部,中部或上部都采用新垫料,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安装和倒料均很方便,还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污染,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养殖动物得“水泥病”。垫料表面比较松软,不会因为地面过硬而伤害生猪肢体,可扩大了选种的范围。发酵床内铺设的垫料可以起到消除恶臭、抑制害虫及病菌的作用,减少动物生病,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粪便合成可供生猪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生猪抗病能力,促进其健康生长。垫料通过自身液氧反应和有益菌发酵反应,可以维持表层温度在25-30摄氏度以上,中间层的温度可以维持在30-40摄氏度以上,底层温度在40-50摄氏度左右。养殖过程中,经过猪群自身翻滚可以达到持续发酵升温和保温效果,猪群休息时躺靠过的地方温度会更高一点;因猪群的反复踩踏,垫料会逐渐下沉,因猪的取食,垫料也会逐渐减少,每过一个月左右,都需要查看一下,新补充一些新的稻壳。因为垫料自身发热会变干,每隔一周左右,都要对垫料表面进行喷水,夏天天气热,可2-3天喷水一次;喷洒的水量可根据猪舍现场实际数据情况喷洒,以保证垫料的湿润并保证em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群的滋生。清除后的废弃垫料,可以经过有氧发酵腐熟等步骤,最后形成高效有机肥用于大田施肥,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循环融合发展,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其特征在于:发酵床为三段式床体(1),长度为6.5-7m,宽度为3.3-3.5m;三段式床体(1)的底层(2)高度为100-180mm,中层(3)高度为120-180mm,上层(4)高度为160-250mm,在三段式床体(1)底层(2)与中层(3)之间、中层(3)与上层(4)之间的床体内侧设有加强筋(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其特征在于:三段式床体(1)底部和四周设置有多处通孔(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其特征在于:三段式床体(1)四周设置的通孔(6)是对称设计的。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其特征在于:底层(2)铺设垫料为锯末、玉米或高粱秸秆。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其特征在于:中层(3)铺设垫料为稻壳与玉米秸秆碎末。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其特征在于:中层(3)铺设垫料中添加有乳酸菌剂。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其特征在于:上层(4)铺设垫料为稻壳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其特征在于:上层(4)铺设垫料中添加em菌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菌发酵床,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倒料的微生物菌发酵床。发酵床为三段式床体,长度为6.5‑7m,宽度为3.3‑3.5m;三段式床体的底层高度为100‑180mm,中层高度为120‑180mm,上层高度为160‑250mm,在三段式床体底层与中层之间、中层与上层之间的床体内侧设有加强筋。本技术安装和倒料均很方便,还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污染,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养殖动物得“水泥病”。垫料表面比较松软,不会因为地面过硬而伤害生猪肢体,可扩大了选种的范围。发酵床内铺设的垫料可以起到消除恶臭、抑制害虫及病菌的作用,减少动物生病。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平,范凯,武俊维,张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古交市幸汇美景玖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