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12469发布日期:2023-07-07 14:5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大球盖菇种植,具体为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


背景技术:

1、大球盖菇在气温8-30°时均可播种,最适宜温度为15-26°,从播种到出菇需要3-4个月,将大球盖菇种植在种植台上,种植台由基层养料层。种植层和覆土层构成,授权公告号为cn21061053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将种植载体做成三层养料层两层种植层外加覆土层,可以进行立体种植,通过设置纵向底气孔和横向横气孔可以进行通风补氧,其总体效果是充分利用了土地和空间,有效增加了大球盖菇的产量;

2、现有的大球盖菇种植台,为了增加大球盖菇的产量,需要增加种植空间,扩大种植台的种植面,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利用折现结构扩大垂直空间的种植面,充分利用空间,空气流通,便于向大球盖菇供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包括素土垫层:

3、所述素土垫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基层养料层,且第一基层养料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种植层,所述第一种植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基层养料层,且第二基层养料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种植层,所述第二种植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基层养料层,且第三基层养料层的外侧设置有素土覆盖层;

4、所述素土垫层的内部设置有透气陶罐管,且透气陶罐管的外端固定有陶罐支管,所述透气陶罐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5、优选的,所述素土垫层的纵截面呈梯形结构。

6、优选的,所述素土垫层和第一基层养料层均铺设在地面上。

7、优选的,所述陶罐支管与透气陶罐管相连通,且透气陶罐管的顶端突出于素土覆盖层的上表面。

8、优选的,所述第一基层养料层、第一种植层、第二基层养料层、第二种植层、第三基层养料层和素土覆盖层均呈折线形结构。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大球盖菇种植台,利用折现结构扩大垂直空间的种植面,充分利用空间,空气流通,便于向大球盖菇供氧;

10、1.设置有素土垫层、第一基层养料层、第一种植层、第二基层养料层、第二种植层、第三基层养料层和素土覆盖层,素土垫层的设置,使得第一基层养料层、第一种植层、第二基层养料层、第二种植层、第三基层养料层和素土覆盖层均呈折线形结构,扩大垂直空间的种植面,充分利用空间;

11、2.设置有透气陶罐管、陶罐支管和过滤网,由陶罐制作的透气陶罐管和陶罐支管设置在各层之间,方便向第一基层养料层、第一种植层、第二基层养料层、第二种植层、第三基层养料层、素土覆盖层和透气陶罐管输送氧气,便于向大球盖菇供氧。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包括素土垫层(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垫层(1)的纵截面呈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垫层(1)和第一基层养料层(2)均铺设在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罐支管(9)与透气陶罐管(8)相连通,且透气陶罐管(8)的顶端突出于素土覆盖层(7)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层养料层(2)、第一种植层(3)、第二基层养料层(4)、第二种植层(5)、第三基层养料层(6)和素土覆盖层(7)均呈折线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球盖菇种植台,包括素土垫层,所述素土垫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基层养料层,且第一基层养料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种植层,所述第一种植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基层养料层,且第二基层养料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种植层,所述第二种植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基层养料层,且第三基层养料层的外侧设置有素土覆盖层,所述素土垫层的内部设置有透气陶罐管,且透气陶罐管的外端固定有陶罐支管,所述透气陶罐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素土垫层的纵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素土垫层和第一基层养料层均铺设在地面上。该大球盖菇种植台,利用折现结构扩大垂直空间的种植面,充分利用空间,空气流通,便于向大球盖菇供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宁,靳芙蓉,金昌宁,张迎春,谭政,解延秀,宋月奎,魏建平,马国龙,和中岳,张文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海博裕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