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2191发布日期:2023-10-28 20:3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养殖尾水处理,具体为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尾水是指水产养殖过程中,残饵和粪便导致的污染水体,尾水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会使养殖水域环境恶化,直接导致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为了对水产养殖尾水进行治理,有多种处理模式如: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模式、路基集装箱处理模式等,其中路基集装箱处理模式的原理为“分区养殖,异位处理”,将养殖箱体摆放在池塘岸基,箱体内实施高效养殖,养殖箱体与池塘建设一体化的循环系统,从池塘抽水、经臭氧杀菌后在集装箱内进行流水养鱼,养殖尾水经过固液分离后再返回池塘生态处理,不向池投放饲料和渔用药物,池塘主要功能变为湿地生态净水池。

2、现有的路基集装箱处理模式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池塘的面积来设置集装箱的数量,避免集装箱的数量过多超过池塘的净化能力,现有系统中的集装箱由于其结构简单,对养殖残饵粪便的收集效率一般,为了保证水循环的效率一个尾水处理系统最好仅包括固定个数的集装箱与独立的处理设备如固液分离器、水质监测器、水泵等,当池塘的面积较大净化能力较强可以设置数量较多的集装箱时,数量繁多的集装箱与处理设备其位置的摆放安装不便于初次使用该模式系统的用户进行设置,因此,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以解决当池塘的面积较大净化能力较强可以设置数量较多的集装箱时,数量繁多的集装箱与处理设备其位置的摆放安装不便于初次使用该模式系统的用户进行设置使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模块,所述养殖模块含有集装箱体和弧形底板,所述养殖模块的个数共有3个,所述养殖模块设置在生态净水池塘的一侧,所述集装箱体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流通管,所述集装箱体之间连通有通水管,左侧所述流通管的左端均连通有第一连通管模块,所述第一连通管模块的上端开口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上端接口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水质监测器,所述水质监测器的另一端接通有抽水管,右侧所述流通管的右端均连通有第二连通管模块,所述第二连通管模块的另一端连通有固液分离器,所述固液分离器的外侧接通有出水管,所述固液分离器的外侧接通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的另一端接通有固料收集仓。

4、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与抽水管的另一端均插入生态净水池塘中。

5、优选的,所述弧形底板的下端面与集装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集装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导孔处固定连接有通水罩,所述挡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挡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板,所述连接条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阻隔网,所述阻隔网的另一端与集装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集装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收集壳。

6、优选的,所述分隔板为倾斜设置,所述分隔板的外端面与流通管、通水管的外端面相贴合。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条板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阻隔网设置在收集壳的上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养殖模块、流通管、第一连通管模块等结构组成一个完整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模块,通过养殖模块的内部分流结构提高了对养殖残饵粪便的收集效率,实现了提高残饵粪便收集效率的模块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便于初次使用该模式系统的用户进行设置使用的能力,解决了当池塘的面积较大净化能力较强可以设置数量较多的集装箱时,数量繁多的集装箱与处理设备其位置的摆放安装不便于初次使用该模式系统的用户进行设置使用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模块(1),所述养殖模块(1)含有集装箱体(101)和弧形底板(102),所述养殖模块(1)的个数共有3个,所述养殖模块(1)设置在生态净水池塘(14)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体(101)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流通管(2),所述集装箱体(101)之间连通有通水管(3),左侧所述流通管(2)的左端均连通有第一连通管模块(4),所述第一连通管模块(4)的上端开口连通有水泵(5),所述水泵(5)的上端接口连通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的另一端设置有水质监测器(7),所述水质监测器(7)的另一端接通有抽水管(8),右侧所述流通管(2)的右端均连通有第二连通管模块(9),所述第二连通管模块(9)的另一端连通有固液分离器(10),所述固液分离器(10)的外侧接通有出水管(11),所述固液分离器(10)的外侧接通有传输管(12),所述传输管(12)的另一端接通有固料收集仓(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1)与抽水管(8)的另一端均插入生态净水池塘(14)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底板(102)的下端面与集装箱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集装箱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103),所述挡板(103)的导孔处固定连接有通水罩(104),所述挡板(103)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分隔板(105),所述挡板(10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板(106),所述连接条板(106)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阻隔网(107),所述阻隔网(107)的另一端与集装箱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集装箱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收集壳(10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05)为倾斜设置,所述分隔板(105)的外端面与流通管(2)、通水管(3)的外端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板(106)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阻隔网(107)设置在收集壳(108)的上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模块化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模块,养殖模块含有集装箱体和弧形底板,养殖模块的个数共有3个,养殖模块设置在生态净水池塘的一侧,集装箱体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流通管,集装箱体之间连通有通水管,左侧流通管的左端均连通有第一连通管模块,第一连通管模块的上端开口连通有水泵,水泵的上端接口连通有连接管,水质监测器的另一端接通有抽水管,右侧流通管的右端均连通有第二连通管模块,通过设置的养殖模块、流通管、第一连通管模块等结构实现了提高残饵粪便收集效率的模块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便于初次使用该模式系统的用户进行设置使用的能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震,蒋梦皞,陈晓晶,郑维,熊银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利用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