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苗移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63490发布日期:2023-09-08 03:0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秧苗移栽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相关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秧苗移栽器。


背景技术:

1、用播种或营养繁殖方法培育的小苗,由于苗株密度大,每个苗株所占营养空间小,要培育大苗必须进行移栽,其中,移栽器是较为常见的使用工具。

2、公开号为cn210137610u,专利名称为一种番茄移栽定植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番茄移栽定植器包括空心管、固定手柄、活动手柄、活动套管和出苗挡板,空心管的上端为进苗口,空心管的下端为出苗口,至少两个出苗挡板摆动设置在所述出苗口,活动套管滑动设置在空心管的外侧,固定手柄固定在空心管的上端外侧,活动手柄设置在固定手柄的下侧并与空心管转动连接,活动手柄通过上提拉杆连接活动套管,活动套管通过下提拉杆连接出苗挡板,所述活动手柄与空心管之间设有向下拉动活动手柄的复位弹簧,至少两个所述出苗挡板合围在出苗口构成一个锥形筒。该技术方案较大程度的解决了,番茄种植过程中,秧苗之间的距离,秧苗栽植过程中的打孔和放苗问题,而该定植器,测量尺长度固定,无法根据需求进行调节,同时,不便于根据使用者身高需求进行调节高度,增加了使用的局限性,并且,全靠双手进行按压及收紧工作,会造成手部工作量较大,容易产生疲劳,同时当土地质地较硬时,使用手部作业,效果不佳,不易达到打孔效果。

3、基于此,本文研发一种秧苗移栽器,通过手脚并用的结构设置,同时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工具工作高度以及测量尺长度,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秧苗移栽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全面解决上述现有专利中,存在的测量尺长度固定,无法根据需求进行调节,同时,不便于根据使用者身高需求进行调节高度,增加了使用的局限性,并且,全靠双手进行按压及收紧工作,会造成手部工作量较大,容易产生疲劳,同时当土地质地较硬时,使用手部作业,效果不佳,不易达到打孔效果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一种秧苗移栽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3、一种秧苗移栽器,包括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两侧通过伸缩杆活动连接有延伸把手,所述把手部下方设置有中空的筒管,所述把手部中心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设置于筒管内部,所述筒管末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限位板与倒立锥体型的插孔部,所述筒管外围通过套环结构套接脚踏板,所述缓冲弹簧底部与套环结构内侧相连接,所述套环结构内侧下方连接有秧苗放置管,所述秧苗放置管末端贯穿脚踏板中心部位,且延伸至插孔部内,所述限位板上方设置有测量杆。

4、优选的,所述左半锥体与右半锥体通过铰链结构连接于限位板下部。

5、优选的,所述筒管下部设置有秧苗放置开口。

6、优选的,所述插孔由左半锥体与右半锥体构成。

7、优选的,所述秧苗放置管末端部截面直径大于秧苗放置管上端部截面直径。

8、优选的,所述套环结构通过设置于其内侧的插接杆与筒管通过设置于筒管上的滑道活动插接;

9、进一步说明,所述插接杆另一端与秧苗放置管相连接,所述秧苗放置管可随套环结构上下滑动。

10、优选的,所述秧苗放置管上设置有与秧苗放置开口相匹配对应的开口结构。

11、优选的,所述测量杆为可伸缩结构,且所述测量杆末端设置有向下弯折的标记钩。

12、本实用新型秧苗移栽器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秧苗移栽器,将缓冲弹簧内置,防止其夹杂杂草异物,同时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手部被弹簧挤压的情况出现,减少受伤几率;

14、本秧苗移栽器能够保障快速的压孔、放置秧苗的基础上,通过可调节的测量杆,便于根据实际秧苗生长的需求,进行调整秧苗与秧苗之间的株距及行距;可通过伸缩的延伸把手,适应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

15、本秧苗移栽器使用便捷,相比较现有的相似产品,不易产生损坏,同时能够实现手脚并用的效果,减少手部过度使用造成的疲劳情况,同时实现较好的压孔力度及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秧苗移栽的效率,同时本秧苗移栽器相比较于纯手工移栽秧苗,能够保障秧苗品质和提高移栽之后的成活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秧苗移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部(1),所述把手部(1)两侧通过伸缩杆(13)活动连接有延伸把手(12),所述把手部(1)下方设置有中空的筒管(2),所述把手部(1)中心连接有缓冲弹簧(11),所述缓冲弹簧(11)设置于筒管(2)内部,所述筒管(2)末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限位板(9)与倒立锥体型的插孔部,所述筒管(2)外围通过套环结构(10)套接脚踏板(3),所述缓冲弹簧(11)底部与套环结构(10)内侧相连接,所述套环结构(10)内侧下方连接有秧苗放置管(14),所述秧苗放置管(14)末端贯穿脚踏板(3)中心部位,且延伸至插孔部内,所述限位板(9)上方设置有测量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秧苗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部由左半锥体(8)与右半锥体(7)构成,所述左半锥体(8)与右半锥体(7)通过铰链结构连接于限位板(9)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秧苗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2)下部设置有秧苗放置开口(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秧苗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放置管(14)末端部截面直径大于秧苗放置管(14)上端部截面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秧苗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结构(10)通过设置于其内侧的插接杆与筒管(2)通过设置于筒管(2)上的滑道(15)活动插接,所述插接杆另一端与秧苗放置管(14)相连接,所述秧苗放置管(14)可随套环结构(10)上下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秧苗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放置管(14)上设置有与秧苗放置开口(4)相匹配对应的开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秧苗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杆(5)为可伸缩结构,且所述测量杆(5)末端设置有向下弯折的标记钩(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秧苗移栽器,包括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两侧通过伸缩杆活动连接有延伸把手,所述把手部下方设置有中空的筒管,所述把手部中心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设置于筒管内部,所述筒管末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限位板与倒立锥体型的插孔部,所述筒管外围通过套环结构套接脚踏板,所述缓冲弹簧底部与套环结构内侧相连接,所述套环结构内侧下方连接有秧苗放置管,所述秧苗放置管末端贯穿脚踏板中心部位,且延伸至插孔部内,所述限位板上方设置有测量杆。不易产生损坏,同时能够实现手脚并用的效果,减少手部过度使用造成的疲劳情况,同时实现较好的压孔力度及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秧苗移栽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通河县祥顺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