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2818发布日期:2023-10-28 20:5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土保持,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


背景技术:

1、石漠化地区坡耕地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所处地区坡度大,土质瘠薄,土层较薄,岩石裸露,土壤冲蚀严重,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了更合理利用好坡耕地的耕地资源,保护珍贵的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加剧,在该地区的坡耕地修建梯田是石漠化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手段。但受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土壤较薄、建设梯田所用材料缺少等原因影响,石漠化地区建设的梯田类型所限,建设梯田以反坡梯田为主,反坡梯田建设主体为地埂。

2、目前,现有反坡梯田的建设方法及用途如下:在修建反坡梯田时,多把上一田块的表土用于下一田块,并取心土培梗。地埂是指在坡耕地上沿横坡垄向等距培修的土埂,其作用主要为截短坡长,拦截水势,截断径流,能有效防止坡耕地漫垄面蚀和断垄出沟的发生,初步控制水土流失。现有技术的不足:1、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表土层厚度、心土层厚度有较高要求,在土层较薄的区域(如石漠化地区)难以建设;2、堆砌的地埂植被恢复慢,土壤裸露时间长,稳定性较差,受雨水击溅和径流冲刷极易倒塌,毁坏农田,加剧水土流失;3、在碎石或石块较多的地区,建设较为困难;4、设置的排水沟多为土质沟道,受径流冲刷易造成二次水土流失;5、下雨产生的坡面径流多夹杂泥土,易堵塞排水沟,降低径流排放的功能。在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土层较薄,岩石裸露且不易搬运,水土资源珍贵,难以采用传统的建设方法。故现存大量问题及设计不足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使用较低的成本完成坡耕地地埂的建设,减缓水土流失。

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包括第一埂体、第二埂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埂体和第二埂体之间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上设有凹槽。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埂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埂体上设有第二通孔。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矩形长条孔。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埂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对应的第一凸出块。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埂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滑槽,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对应的第二凸出块。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为燕尾槽。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埂体上设有第一坡面,所述第一坡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挡条。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埂体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埂体的高度。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埂体和第二埂体的上端面为平面,所述凹槽的底面也为平面,所述凹槽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埂体的上端面高度。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埂体、第二埂体和连接体一体成型。

1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4、1、通过设置第一埂体、第二埂体和连接体,第一埂体和第二埂体形成地埂,有效保持水土,连接体上设置凹槽,拼接后形成排水沟,避免了传统反坡梯田土质排水沟易堵塞、易坍塌的问题,

15、2、地埂构件为预制构件,第一埂体、第二埂体和连接体一体成型,可使用多类型材料制作,制造建设成本低,成型快,使用寿命长,避免传统反坡梯田建设中存在的建设工期长、建设材料要求高、耗费人力大等问题,大大提高建设效率,单体地埂构件体积小,运送方便,可解决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耕地坡面坡度较大,运输不便的问题;

16、3、第一埂体和第二埂体上设置通孔,回填土方可增加地表盖度,减缓地表流速,拦截径流中的土石方,增强地埂构件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通孔内种植植物,形成植物篱,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肥力,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使用面积,提高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土壤利用率;

17、4、第一埂体和第二埂体上设置滑槽和凸出块,多个地埂构件间通过卡扣拼接,无需水泥砂浆粘结,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多块构件拼接的形式提高了生态地埂的整体稳定性;

18、5、通过结合地埂、植物篱、排水沟等措施,重新设计了地埂、植物篱、排水沟一体化的特殊结构,同时采用预制的形式,不受施工场地土壤、石材等的材料限制,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排水性能良好,结构整体性强,用途多样的特点,能起到有效疏导降水,减少坡面径流,截短坡长,减缓水土流失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埂体(1)、第二埂体(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埂体(1)和第二埂体(2)之间的连接体(3),所述连接体(3)上设有凹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埂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埂体(2)上设有第二通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均为矩形长条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埂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12),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2)对应的第一凸出块(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埂体(2)的一侧设有第二滑槽(22),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22)对应的第二凸出块(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22)均为燕尾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埂体(2)上设有第一坡面(24),所述第一坡面(24)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挡条(2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埂体(1)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埂体(2)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埂体(1)和第二埂体(2)的上端面为平面,所述凹槽(31)的底面也为平面,所述凹槽(31)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埂体(1)的上端面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埂体(1)、第二埂体(2)和连接体(3)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坡耕地的预制生态地埂构件,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该地埂构件包括第一埂体、第二埂体以及连接在第一埂体和第二埂体之间的连接体,连接体上设有凹槽。本技术通过结合地埂、植物篱、排水沟等措施,重新设计了地埂、植物篱、排水沟一体化的特殊结构,同时采用预制的形式,不受施工场地土壤、石材等的材料限制,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排水性能良好,结构整体性强,用途多样的特点,能起到有效疏导降水,减少坡面径流,截短坡长,减缓水土流失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吴镇宇,刘晓林,王娟,李浩,姜学兵,史燕东,周瑞鹏,黄海容,罗煜东,曾小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