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播海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0175发布日期:2023-09-02 15:2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播海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底播海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播海参装置。


背景技术:

1、自然海域中刺参一般栖息于潮间带下的岩礁、珊瑚礁或乱石处,是刺参最佳的附着场所,不仅拥有丰富的底栖饵料生物,而且还为海参幼苗提供庇护所。为了模拟刺参生活的天然环境,人们在刺参养殖池塘投放海参附着基,改善刺参的栖息环境。

2、2023年01月31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21838934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海参快速底播装置,该发明通过将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螺接连接固定,将第三筒体再螺接固定在第二筒体底端,使得弧形单通管放置在海底的附着基上,最后将海参苗从顶端的漏斗倒入,海参苗从竖着长管流下,最后掉落在附着基上,该发明中由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筒体的孔径一致,使得苗种投放的速率在不同的海参附着基上也是相同的,而在实际的海底环境中,存在栖息环境优越的海参附着基,也存在栖息环境较差的海参附着基,在到达栖息环境优越的海参附着基时,可以增大苗种投放的速率,而到达栖息环境较差的海参附着基时,选要减缓苗种投放的速率,上述发明难以实现对苗种投放速率的合理分配。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播海参装置。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5、一种底播海参装置,包括播种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播种管底部的调节机构;

6、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板、旋转盘以及旋转机构;

7、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播种管的底部,且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播种管相对应的连接孔;

8、所述旋转盘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底部,所述旋转盘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播种孔,所述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旋转盘旋转,实现所述播种孔与所述连接孔切换连通。

9、优选的,所述播种孔开设有两组,分别为第一播种孔和第二播种孔,所述第一播种孔的内径大小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播种孔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结构,且第二播种孔顶部一端的内径大小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大小相同。

10、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电机和主动齿轮,所述旋转盘表面开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相适配的齿槽,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旋转盘相啮合。

11、优选的,还包括水下摄像头,所述水下摄像头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海参苗从播种管的顶部投下,顺着播种管进入旋转盘内,再从旋转盘内的播种孔落入海参附着基上,当到达栖息环境优越的海参附着基时,通过旋转机构转动旋转盘,使第一播种孔连通播种管实现正常投苗,当到达栖息环境较差的海参附着基时,再次调节旋转盘,使第二播种孔连通播种管,第二播种孔的出苗口较小,能够减缓苗种投放的速率,使得本申请具备根据海参附着基的情况调节苗种投放速率的功能,进而提高了苗种的成活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底播海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播种管底部的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播海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孔开设有两组,分别为第一播种孔和第二播种孔,所述第一播种孔的内径大小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播种孔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结构,且第二播种孔顶部一端的内径大小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播海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电机和主动齿轮,所述旋转盘表面开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相适配的齿槽,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旋转盘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播海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下摄像头,所述水下摄像头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播海参装置,包括播种管以及安装在播种管底部的调节机构,旋转盘转动安装在连接板底部,旋转盘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播种孔,旋转机构带动旋转盘旋转,实现播种孔与连接孔切换连通;将海参苗从播种管的顶部投下,顺着播种管进入旋转盘内,再从旋转盘内的播种孔落入海参附着基上,当到达栖息环境优越的海参附着基时,通过旋转机构转动旋转盘,使第一播种孔连通播种管实现正常投苗,当到达栖息环境较差的海参附着基时,再次调节旋转盘,使第二播种孔连通播种管,第二播种孔的出苗口较小,能够减缓苗种投放的速率,使得本申请具备根据海参附着基的情况调节苗种投放速率的功能,进而提高了苗种的成活率。

技术研发人员:骆文树,林丽芬,杨建斌,凌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莆田市盛宏养殖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