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犊牛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02707发布日期:2024-04-18 17:09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犊牛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犊牛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1、养殖场中,犊牛处于低龄段时,为保护其避受伤害,均使用独栏隔开饲养;待犊牛达到一定龄段后,即需转移到另一饲养场,进行下一阶段的饲养,传统犊牛在人工推出下自行行走,实现由牛舍到另一养殖场的转移;该种转移方式下,犊牛易受惊、慌乱而受伤,为此,一些养殖场中,逐渐使用一种转移运输车来代替人工转移犊牛;

2、经检索专利号为cn 218473902 u的一种带自动清洁的犊牛转移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自动清洁的犊牛转移装置,包括底部安装有移动轮的转移架,所述转移架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围合的围栏;所述围栏两相对侧上设有水平直线导轨,所述围栏内设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刮板﹑刮条和喷水管,所述刮板横架并滑动安装于所述围栏两相对侧上的所述直线导轨上,所述刮板与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可沿所述直线导轨移动,所述刮条安装于所述刮板上、与所述底板表面接触,所述喷水管固定于所述刮板上,所述喷水管上设有若干喷嘴.本实用新型带自动清洁的犊牛转移装置,实现了所述转移架的自动清洁,其避免了人工手动打扫,让清洁操作变得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3、对于上述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上述装置不具备升降调节功能,从而使犊牛运输至距离较远的另一养殖场,通常会对犊牛采用汽车运输的方式进行运走,而对于犊牛来说无法攀爬上汽车上,通常需要人为进行辅助抬起将犊牛放置在汽车内,如此操作不仅费劲且犊牛抵触反抗不利于进行抬起,从而造成犊牛装车的时间的较长,因此需要一种犊牛转移装置进行应对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犊牛转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犊牛转移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固定部件连接,所述固定部件与围挡部件连接,所述围挡部件与推出部件连接,所述围挡部件的底面与两个调节部件的上端连接,两个所述调节部件的下端均与底板连接,前侧所述调节部件的右端与转轮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面四角分别与四个万向轮固定连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四块l形固定板,四块所述l形固定板分别与底板的上表面四角固定连接,四块所述l形固定板两两一组且每组两块互为对称,两组所述l形固定板的上端分别与两块连接板一固定连接,右侧两块所述l形固定板的相对侧面上端与连接板二固定连接,右侧两块所述l形固定板的右侧面均与推杆固定连接。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调节部件均包括下侧两块固定板,下侧两块所述固定板均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下侧两块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侧面与下侧两根固定柱固定连接,下侧两根所述固定柱分别与下侧两块移动板上开设的两个圆孔一均套接,下侧两块所述移动板通过开设的螺旋孔与同一根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两侧通过轴承分别与下侧两块固定板转动连接,下侧两块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通过铰接座分别与两个折叠组件上的其中两块折叠板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右侧与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上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两段螺旋纹。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折叠组件均包括两块折叠板,且两块折叠板的中心对应处通过轴承均与同一根横轴转动连接,且另外两块折叠板的下端通过铰接左分别与下侧两块固定板活动连接,且另外两块折叠板的上端通过铰接座分别与上侧两块固定板活动连接,上侧两块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侧面与上侧两块固定柱固定连接,上侧两块所述固定柱分别与上侧两块移动板上开设的两个圆孔二均套接,上侧两块所述移动板通过铰接座分别与其中两块折叠板的上端活动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皮带轮通过传动带互相传动连接,其中前侧所述丝杆的右端与转轮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围挡部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四角分别与四块l形固定板的内角套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与上侧四块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侧面与倾斜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围挡框固定连接,所述围挡框的内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杆,所述围挡框的左侧后端通过铰接座与围栏门活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出部件包括四个套环,四个所述套环分别与其中两组前后对应的固定杆套接,且两组包括四根固定杆,四个所述套环两两一组且两组分别与两块推动板的相背侧面固定连接,两块所述推动板的相对侧面与多根推动杆固定连接,多根所述推动杆位于围挡框的内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固定部件、调节部件、围挡部件之间的配合使用,可转动转轮,转轮带动前侧调节部件上的丝杆转动,同时前侧丝杆上的皮带轮通过传动带带动后侧丝杆上的皮带轮转动,从而使两根丝杆同步转动,转动的丝杆同步带动左右对应的两个折叠组件展开,从而使折叠组件推动围挡部件上的支撑板顺着l形固定板进行上升,从而使支撑板带动围挡框内围挡的犊牛同步进行上升,如此可使犊牛在该装置内进行被抬升的操作,从而可便于应对汽车等机械进行抬升至相应高度,然后可便于将犊牛赶出该装置,从而便于对犊牛进行距离较远的另一牧场进行饲喂,如此也避免人为将犊牛抬起耗费体力的操作,也使对犊牛的移动比较方便。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围挡部件、推出部件之间的配合使用,对于围挡框内的犊牛需要赶出去时,可推动推动板,推动板带动套环和推动杆同步顺着固定杆进行移动,从而使推动杆对围挡框内的犊牛进行推动赶出围挡框,如此可便于将犊牛进行赶出围挡框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犊牛转移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与固定部件(2)连接,所述固定部件(2)与围挡部件(4)连接,所述围挡部件(4)与推出部件(5)连接,所述围挡部件(4)的底面与两个调节部件(3)的上端连接,两个所述调节部件(3)的下端均与底板(1)连接,前侧所述调节部件(3)的右端与转轮(7)连接,所述底板(1)的底面四角分别与四个万向轮(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犊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2)包括四块l形固定板(21),四块所述l形固定板(21)分别与底板(1)的上表面四角固定连接,四块所述l形固定板(21)两两一组且每组两块互为对称,两组所述l形固定板(21)的上端分别与两块连接板一(22)固定连接,右侧两块所述l形固定板(21)的相对侧面上端与连接板二(23)固定连接,右侧两块所述l形固定板(21)的右侧面均与推杆(2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犊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调节部件(3)均包括下侧两块固定板(31),下侧两块所述固定板(31)均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下侧两块所述固定板(31)的相对侧面与下侧两根固定柱(32)固定连接,下侧两根所述固定柱(32)分别与下侧两块移动板(33)上开设的两个圆孔一均套接,下侧两块所述移动板(33)通过开设的螺旋孔与同一根丝杆(34)螺纹连接,所述丝杆(34)的两侧通过轴承分别与下侧两块固定板(31)转动连接,下侧两块所述移动板(33)的上表面通过铰接座分别与两个折叠组件(35)上的其中两块折叠板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丝杆(34)的右侧与皮带轮(36)固定连接,所述丝杆(34)上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两段螺旋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犊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折叠组件(35)均包括两块折叠板,且两块折叠板的中心对应处通过轴承均与同一根横轴转动连接,且另外两块折叠板的下端通过铰接左分别与下侧两块固定板(31)活动连接,且另外两块折叠板的上端通过铰接座分别与上侧两块固定板(31)活动连接,上侧两块所述固定板(31)的相对侧面与上侧两块固定柱(32)固定连接,上侧两块所述固定柱(32)分别与上侧两块移动板(33)上开设的两个圆孔二均套接,上侧两块所述移动板(33)通过铰接座分别与其中两块折叠板的上端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犊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皮带轮(36)通过传动带互相传动连接,其中前侧所述丝杆(34)的右端与转轮(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犊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部件(4)包括支撑板(41),所述支撑板(41)的侧面四角分别与四块l形固定板(21)的内角套接,所述支撑板(41)的底面与上侧四块固定板(3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1)的左侧面与倾斜板(4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1)的上表面与围挡框(42)固定连接,所述围挡框(42)的内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杆(43),所述围挡框(42)的左侧后端通过铰接座与围栏门(45)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犊牛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部件(5)包括四个套环(51),四个所述套环(51)分别与其中两组前后对应的固定杆(43)套接,且两组包括四根固定杆(43),四个所述套环(51)两两一组且两组分别与两块推动板(52)的相背侧面固定连接,两块所述推动板(52)的相对侧面与多根推动杆(53)固定连接,多根所述推动杆(53)位于围挡框(42)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犊牛转移装置,涉及奶牛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固定部件连接。通过设置的固定部件、调节部件、围挡部件之间的配合使用,使转动的丝杆同步带动左右对应的两个折叠组件展开,从而使折叠组件推动围挡部件上的支撑板顺着L形固定板进行上升,从而使支撑板带动围挡框内围挡的犊牛同步进行上升,如此可使犊牛在该装置内进行被抬升的操作,从而可便于应对汽车等机械进行抬升至相应高度,然后可便于将犊牛赶出该装置,从而便于对犊牛进行距离较远的另一牧场进行饲喂,如此也避免人为将犊牛抬起耗费体力的操作,也使对犊牛的移动比较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许兴萍,俞志成,萨仁花,魏占慧,严得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兴萍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