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苗用培植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6424发布日期:2023-11-30 05:0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苗用培植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种苗培育,具体涉及一种种苗用培植箱。


背景技术:

1、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例如草莓,通常需要先进行种苗的培育,为幼苗的早期生长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待种苗培育至适当的规格大小后、再进行种苗的移栽,从而确保幼苗的存活率、提高经济效益。中国专利文献cn217850458u公开了一种用于草莓绿色种植的种苗培育设备,其通过培育箱可对草莓种苗进行遮挡防护,可避免其遭受虫害,有利于其茁壮成长,通过放置架可放置育苗杯,通过育苗杯可加入育苗土培育种植草莓种苗,方便后续移植草莓种苗,通过设置的支撑腿配合万向轮,便于移到室外进行阳光照射,利于光合作用;通过设置的浇灌机构、便于胶水,通过通风机构中的多个进风口和出风口、便于透气通风,通过设置的多个第二防虫网,能够防止害虫进入。该培育设备采用的是分层的结构设计,其顶层的放置架高度较高,不便于操作人员拿取、进行后续移栽工作;同时,当培育设备转移至室外、进行阳光照射时,上层放置架的种苗易对下层放置架的种苗形成部分遮挡,造成种苗获取的光照不同、进而导致种苗生长良莠不齐的问题;此外,该培育设备在种苗收集、移栽过程中,需要进行分层的种苗收集,无法实现集中收集种苗(为确保种苗的生长高度,放置架之间通常具有一定的距离,多层放置架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进而不便于集中收集),极大的浪费了种苗收集的时间、降低移栽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苗用培植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培育设备分层结构中顶层放置架高度不便于调节、种苗易相互遮挡造成生长良莠不齐、不便于集中收集种苗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种苗用培植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育种箱本体,育种箱本体两侧设置两根平行的螺杆且两根螺杆上、下端分别与育种箱本体内壁转动连接;育种箱本体内腔设置一块第一培育盘与两块第二培育盘且第一培育盘位于两块第二培育盘的上侧、两块第二培育盘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培育盘两端对应螺杆设置第一滑套,第一滑套被对应的螺杆贯穿且螺纹连接;第二培育盘底面两端且对应螺杆分别设置转动座,螺杆位于第一滑套的下侧外壁套接第二滑套且第二滑套与转动座之间设置连杆,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套外壁、对应转动座转动连接。

4、对上述方案进一步优化,所述育种箱本体底面设置活动轮,用于移动育种箱本体。

5、对上述方案进一步优化,所述育种箱本体顶面设置开口,用于培植箱内部的通风;开口内设置过滤网罩,用于防止害虫进入。

6、对上述方案进一步优化,所述育种箱本体内腔顶面且位于开口两侧设置喷淋头,用于向第一培育盘、第二培育盘进行水雾喷洒;育种箱本体内腔侧壁设置倾斜的补光灯带,用于对第一培育盘、第二培育盘内的种苗进行补光。

7、为了避免螺杆转动过程中,第一培育盘或第二培育盘出现偏移、倾斜问题,进而影响种苗的生长,对上述方案进一步优化,所述育种箱本体位于螺杆侧的两侧壁(即与螺杆对应两个侧壁)对应第一培育盘开设竖直滑槽,第一滑套远离第一培育盘的一侧侧面设置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卡入竖直滑槽内且滑动连接;育种箱本体位于螺杆侧的两侧壁(即与螺杆对应两个侧壁)且分别对应第二培育盘开设水平滑槽,第二培育盘两端对应水平滑槽设置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卡入水平滑槽内且滑动连接。

8、对上述方案进一步优化,所述螺杆底部外壁固定套接传动轮且两根螺杆的传动轮相互对应,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连接,从而实现两根螺杆的同时转动。

9、对上述方案进一步优化,所述育种箱本体内均布温湿度传感器与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育种箱本体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从而保证种苗的最佳生长环境。

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1、本申请通过螺杆、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一培育盘、第二培育盘与连杆的配合,通过螺杆的转动实现第一培育盘与第二培育盘之间的展开与收拢:通过展开的第一培育盘与第二培育盘实现对于种苗的栽种、培育,避免培育盘之间相互遮挡而造成种苗的光照不均匀性,进而避免同一培植箱中种苗的良莠不齐的问题,确保培育的种苗的品质;通过收拢的第一培育盘与第二板,能够集中实现对于种苗的栽种或收集,进而提高播种与移栽的效率,避免人工需要借助辅助工具进行高层培育盘的栽种或收集,有效减少操作人员进行高层培育盘栽种或收集的安全隐患,便于人工进行种苗的培育与栽种。

12、此外,本申请通过喷淋头与补光灯带,能够有效完成育种箱本体内的种苗的浇灌与补光,确保种苗的生长,避免种苗因缺水或缺少光照而枯死;通过开口与过滤网罩的设置,一是实现育种箱本体内的通风、透气,避免育种箱本体内湿度过大,二是避免害虫对于种苗的侵袭,保证种苗的健康生长。



技术特征:

1.一种种苗用培植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育种箱本体,育种箱本体两侧设置两根平行的螺杆且两根螺杆上、下端分别与育种箱本体内壁转动连接;育种箱本体内腔设置一块第一培育盘与两块第二培育盘且第一培育盘位于两块第二培育盘的上侧、两块第二培育盘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培育盘两端对应螺杆设置第一滑套,第一滑套被对应的螺杆贯穿且螺纹连接;第二培育盘底面两端且对应螺杆分别设置转动座,螺杆位于第一滑套的下侧外壁套接第二滑套且第二滑套与转动座之间设置连杆,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套外壁、对应转动座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苗用培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种箱本体底面设置活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苗用培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种箱本体顶面设置开口;开口内设置过滤网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种苗用培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种箱本体内腔顶面且位于开口两侧设置喷淋头;育种箱本体内腔侧壁设置倾斜的补光灯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种苗用培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种箱本体位于螺杆侧的两侧壁对应第一培育盘开设竖直滑槽,第一滑套远离第一培育盘的一侧侧面设置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卡入竖直滑槽内且滑动连接;育种箱本体位于螺杆侧的两侧壁且分别对应第二培育盘开设水平滑槽,第二培育盘两端对应水平滑槽设置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卡入水平滑槽内且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苗用培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底部外壁固定套接传动轮且两根螺杆的传动轮相互对应,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种苗用培植箱,两侧设置两根平行螺杆(10)的育种箱本体(100);育种箱本体(100)内腔设置一块第一培育盘(20)与两块第二培育盘(30)且第一培育盘(20)位于两块第二培育盘(30)的上侧、两块第二培育盘(30)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培育盘(20)两端对应螺杆(10)设置第一滑套(11),第二培育盘(30)底面两端且对应螺杆(10)分别设置转动座(31),螺杆(10)位于第一滑套(11)的下侧外壁套接第二滑套(12)且第二滑套(12)与转动座(31)之间设置连杆(120)。该培植箱能够实现培育盘的展开与收拢,进而方便进行播种、收集,同时有效避免培育盘之间的相互遮挡。

技术研发人员:赵庆民,王玉,孙国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爱之源草莓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