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1414发布日期:2023-12-30 00:4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回弹式鱼竿,具体为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


背景技术:

1、众所周知,一般的钓鱼具由鱼竿、鱼线、鱼钩钓和鱼漂组成,当鱼咬钩时,鱼漂发出信号,垂钓者将鱼竿提起,使鱼钩钩住鱼唇,而垂钓者可能由于精神溜号,或反应迟缓等原因,造成不及时提竿而让鱼脱钩跑掉。

2、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96220693.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是在下长杆上通过螺旋柱弹簧连接上短杆,上短杆固定有固定环和托线钩,下长杆通过尼龙绳连接“弯钩—长臂”式控制机构,该机构穿过固定环,并且在端头连有夹线环,主鱼线固定在下长杆上,并穿过夹线环和托线钩,当钓到鱼时,通常情况下人们通常手握下长杆和上短杆将鱼竿拿起,并将鱼竿翘起,将鱼拉至岸边,由于下长杆上通过螺旋柱弹簧连接上短杆,在人们两只手分别握住下长杆和上短杆的情况下,不便于使力,另外人们的手有时不小心会握在螺旋柱弹簧上,在螺旋柱弹簧收缩的过程中容易夹到人们的手。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包括下长杆和上短杆,所述下长杆的顶端左侧与上短杆的底端左侧铰链连接,下长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耳,第一固定耳上转动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耳,第二固定耳与上短杆的侧端固定连接,下长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柱,卡柱与下长杆滑动配合,所述上短杆的底端设置有与卡柱相适配的卡槽,下长杆的侧端设置有与第一滑槽连通的条形槽,条形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推柱,推柱的侧端与滑块的侧端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槽的侧端设置有卡接槽。

5、为便于使上短杆自动回弹,所述弹性件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第一固定耳转动连接,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侧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连接柱滑动配合,连接杆与第二固定耳转动连接,连接杆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位于第二滑槽的内部。

6、为便于卡柱插入至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柱的顶端设置为锥形结构。

7、为便于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部转动,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为圆形。

8、为增加下长杆与上短杆表面的摩擦力,所述下长杆和上短杆上的手握区域均设置有防滑纹。

9、(三)有益效果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该自动回弹式鱼竿,当钓到鱼时,鱼会拉动上短杆,上短杆会相对下长杆转动,通过弹性件的作用拉动上短杆向回转动,使上短杆自动回弹,使鱼线对鱼始终处于拉紧的状态,避免鱼脱钩跑掉,由于弹性件的弹簧位于内部,避免了夹到人们的手,当人们拿起鱼竿时,人们使下长杆与上短杆位于同一直线上,然后推动推柱,将推柱推至条形槽的内部,通过第一压缩弹簧推动第一滑块和卡柱移动,使卡柱的顶端插入至卡槽的内部,避免上短杆相对下长杆转动,使下长杆与上短杆连接在一起,便于人们使力将鱼竿翘起,便于将鱼拉至岸边。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包括下长杆(1)和上短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长杆(1)的顶端左侧与上短杆(2)的底端左侧铰链连接,下长杆(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耳(3),第一固定耳(3)上转动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耳(4),第二固定耳(4)与上短杆(2)的侧端固定连接,下长杆(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6),第一滑块(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柱(7),卡柱(7)与下长杆(1)滑动配合,所述上短杆(2)的底端设置有与卡柱(7)相适配的卡槽,下长杆(1)的侧端设置有与第一滑槽连通的条形槽,条形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推柱(8),推柱(8)的侧端与滑块的侧端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槽的侧端设置有卡接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与第一固定耳(3)转动连接,连接柱(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11),第二滑块(11)侧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与连接柱(10)滑动配合,连接杆(12)与第二固定耳(4)转动连接,连接杆(12)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13),第二压缩弹簧(13)位于第二滑槽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7)的顶端设置为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5)设置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长杆(1)和上短杆(2)上的手握区域均设置有防滑纹(14)。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回弹式鱼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回弹式鱼竿,包括下长杆和上短杆,所述下长杆的顶端左侧与上短杆的底端左侧铰链连接,下长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耳,第一固定耳上转动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耳,第二固定耳与上短杆的侧端固定连接,下长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其由于弹性件的弹簧位于内部,避免了夹到人们的手,通过第一压缩弹簧推动第一滑块和卡柱移动,使卡柱的顶端插入至卡槽的内部,避免上短杆相对下长杆转动,使下长杆与上短杆连接在一起,便于人们使力将鱼竿翘起,便于将鱼拉至岸边。

技术研发人员:牛双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鑫威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