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渗灌育苗装置

文档序号:37886730发布日期:2024-05-09 21:3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渗灌育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渗灌育苗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渗灌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愈发重视,对于林业、农业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因而对于这些方面的植物苗木需求激增,需要更多样的苗木繁育方式方法。

2、对于植物育苗栽培,传统苗木繁育方法有大田栽培、设施栽培等,关键在于光照、温度、水分、肥料、基质等的调控;大田栽培适合于大规模的育苗需求,对水分或肥料管理相对粗放,通常通过肥料撒施和喷灌等进行栽培管理,缺点是水肥控制比较粗放,易造成大水大肥或缺水缺肥的情况,对苗木尤其是幼苗生长造成较大影响;设施栽培则专注于较精准的环境控制,可以通过空气温度、湿度及水肥的精准控制为植物苗木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条件,但缺点是设施建造成本较高,同时需要较精准的调控设备,对于小规模育苗需求而言其投入产出比太低,难以在实际育苗中得到普及应用;当前,育苗也采用简单栽植盆或木箱,将苗木直接栽植到有栽植土的栽植盆或木箱中进行育苗,但该育苗方法需要逐一进行人工灌溉,操作繁琐,灌溉量难以把控,难以适应大批量育苗,而且每次灌溉后的培养液并未进行回收,浪费大量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渗灌育苗装置,该循环渗灌育苗装置能够多株植物幼苗进行集中循环渗灌,从而适应大批量育苗,提高育苗效率,节约资源。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包括集液机构,设置在集液机构上的多个育苗容器,以及可向多个育苗容器输送培养液的供液机构;集液机构形成有集液腔室,以及与集液腔室连通的排液口,集液腔室内设置有导流部件,集液机构的排液口与供液机构之间通过回流机构连接;育苗容器的底壁上开设有透水孔,过剩培养液从透水孔排出,收集在集液机构内,经过导流部件改变流动方向后,集中于排液口处,并通过回流机构回流至供液机构,以循环渗灌育苗容器内的植物幼苗。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个育苗容器,通过供液机构对多个育苗容器进行集中供液,多个育苗容器排出的过剩培养液通过集液机构即可集中收集,同时通过回流机构将收集后的过剩培养液回流至供液机构,形成循环渗灌,这循环渗灌过程中,无需逐一进行人工灌溉,能够保持培养基质湿润,可对过剩培养液进行收集重复利用。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做如下改进:

6、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件为集液机构底部的内表面,集液机构底部的内表面为由高渐低的倾斜面,排液口位于集液机构底部的内表面的最低处。

7、进一步地,所述集液机构上设置有隔离件,隔离件用于将多个育苗容器与集液机构相互隔开,以形成可流通过剩培养液的排水通道。

8、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为设置在集液机构底部的内表面上的隔离箱,隔离箱的顶部形成第一箱口,底部形成第二箱口,隔离箱内部形成容置空腔,在容置空腔靠近隔离箱的第二箱口处设置有透水网,多个育苗容器可置于隔离箱内部的容置空腔中,并支撑在隔离箱第二箱口处的透水网上。

9、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为设置在集液机构顶部开口处的隔离篮,隔离篮包括篮子本体,篮子本体的顶部形成篮口,底壁上开设有多个篮孔,篮子本体内部形成容置腔室,多个育苗容器可置于篮子本体内部的容置腔室中,并支撑在篮子本体的底壁上;篮子本体顶部的篮口处以对置方式设置有两个挂钩,挂钩用于将篮子本体的两侧分别挂在集液机构的侧壁上,以使篮子本体悬置在集液机构内部的集液腔室中。

10、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为设置在集液机构底部的内表面上的多块相互平行的隔离板,隔离板沿集液盘机构底部的内表面等间隔布置,隔离板的一端与集液机构远离排液口的一侧壁相接,隔离板的另一端与集液机构相邻排液口的一侧壁之间形成汇流口,隔离板将集液机构内部的集液腔室分隔为多条相互连通的排水通道,多个育苗容器可置于集液机构内部的集液腔室中,并支撑在隔离板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回流机构包括水泵,集液机构的排液口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末端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水泵的出液端连接有回流管,回流管的末端延伸至供液机构内。

12、进一步地,所述回流机构包括回流箱,回流箱内设置有水泵,集液机构的排液口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末端延伸至回流箱内;水泵的出液端连接有回流管,回流管的末端延伸至供液机构内。

13、进一步地,所述供液机构包括储液容器和吸水条,吸水条的一端浸入装载于储液容器内的培养液中,另一端延伸出储液容器外部并埋入装载于育苗容器内的栽培基质中。

14、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条的埋入端靠近育苗容器的侧壁,吸水条的埋入端延伸至育苗容器的底壁。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育苗容器、供液机构、集液机构和回流机构,能够对植物幼苗形成循环渗灌,这循环渗灌过程中,无需逐一进行人工灌溉,能够保持培养基质湿润,对过剩培养液可集中收集并重复利用,从而提高育苗效率,降低栽培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约资源,有利于大批量的植物幼苗培育;

17、(2)本实用新型在集液机构内设置有导流部件,通过导流部件改变过剩培养液流动方向,以促进过剩培养液集中于排液口处通过回流机构及时回流至储液容器,避免集液机构大量积液而发生溢出;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离件将多个育苗容器和集液机构相互隔开,育苗容器和集液机构之间形成排水通道,能够保证过剩培养液及时排出育苗容器,并促进过剩培养液流入集液机构内,防止堵塞育苗容器的透水孔。



技术特征:

1.一种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机构,设置在集液机构上的多个育苗容器,以及可向多个育苗容器输送培养液的供液机构;集液机构形成有集液腔室,以及与集液腔室连通的排液口,集液腔室内设置有导流部件,集液机构的排液口与供液机构之间通过回流机构连接;育苗容器的底壁上开设有透水孔,过剩培养液从透水孔排出,收集在集液机构内,经过导流部件改变流动方向后,集中于排液口处,并通过回流机构回流至供液机构,以循环渗灌育苗容器内的植物幼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件为集液机构底部的内表面,集液机构底部的内表面为由高渐低的倾斜面,排液口位于集液机构底部的内表面的最低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机构上设置有隔离件,隔离件用于将多个育苗容器与集液机构相互隔开,以形成可流通过剩培养液的排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为设置在集液机构底部的内表面上的隔离箱,隔离箱的顶部形成第一箱口,底部形成第二箱口,隔离箱内部形成容置空腔,在容置空腔靠近隔离箱的第二箱口处设置有透水网,多个育苗容器可置于隔离箱内部的容置空腔中,并支撑在隔离箱第二箱口处的透水网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为设置在集液机构顶部开口处的隔离篮,隔离篮包括篮子本体,篮子本体的顶部形成篮口,底壁上开设有多个篮孔,篮子本体内部形成容置腔室,多个育苗容器可置于篮子本体内部的容置腔室中,并支撑在篮子本体的底壁上;篮子本体顶部的篮口处以对置方式设置有两个挂钩,挂钩用于将篮子本体的两侧分别挂在集液机构的侧壁上,以使篮子本体悬置在集液机构内部的集液腔室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为设置在集液机构底部的内表面上的多块相互平行的隔离板,隔离板沿集液盘机构底部的内表面等间隔布置,隔离板的一端与集液机构远离排液口的一侧壁相接,隔离板的另一端与集液机构相邻排液口的一侧壁之间形成汇流口,隔离板将集液机构内部的集液腔室分隔为多条相互连通的排水通道,多个育苗容器可置于集液机构内部的集液腔室中,并支撑在隔离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机构包括水泵,集液机构的排液口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末端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水泵的出液端连接有回流管,回流管的末端延伸至供液机构内。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机构包括回流箱,回流箱内设置有水泵,集液机构的排液口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末端延伸至回流箱内;水泵的出液端连接有回流管,回流管的末端延伸至供液机构内。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机构包括储液容器和吸水条,吸水条的一端浸入装载于储液容器内的培养液中,另一端延伸出储液容器外部并埋入装载于育苗容器内的栽培基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条的埋入端靠近育苗容器的侧壁,吸水条的埋入端延伸至育苗容器的底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渗灌育苗装置,包括集液机构,设置在集液机构上的多个育苗容器,以及可向多个育苗容器输送培养液的供液机构;集液机构形成有集液腔室,以及与集液腔室连通的排液口,集液腔室内设置有导流部件,集液机构的排液口与供液机构之间通过回流机构连接;育苗容器的底壁上开设有透水孔,过剩培养液从透水孔排出,收集在集液机构内,经过导流部件改变流动方向后,集中于排液口处,并通过回流机构回流至供液机构;本技术能够对植物幼苗形成循环渗灌,这循环渗灌过程中,无需逐一进行人工灌溉,能够保持培养基质湿润,对过剩培养液可集中收集并重复利用,从而提高育苗效率,节约资源,有利于大批量的植物幼苗培育。

技术研发人员:陆树华,李宁鑫,李先琨,陈婷,陆芳,谭艳芳,李冬兴,覃丽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922
技术公布日:2024/5/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