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滨海地区牡蛎礁的保护与修复,具体是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
背景技术:
1、牡蛎礁是由大量牡蛎固着生长于硬底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生物礁,它广泛分布于温带河口和滨海区,牡蛎礁是河口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可限制浮游藻类的暴发和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为许多重要经济动物提供避难、摄食或繁殖场所,具有重要的渔业价值,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全球牡蛎数量已降至最低点,约85%牡蛎礁已消失,因此针对牡蛎礁的保护与修复亟需进行。
2、近些年来,我国牡蛎礁的构建多采用水泥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水泥混凝土造价昂贵且密度过高,不易在泥沙质海区进行牡蛎礁的构建,在潮间带易下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用于解决目前我国牡蛎礁的构建多采用水泥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水泥混凝土造价昂贵且密度过高,不易在泥沙质海区进行牡蛎礁的构建,在潮间带易下沉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包括混凝土主体,其内由贝壳为粗骨料,所述混凝土主体包括底板以及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侧,所述底板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弧形板的下侧固定连接,由支撑件对弧形板中线底部进行支撑。
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板面两侧镜像开设有一组第一连通口。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板为半圆形结构,其上开设多组第二连通口。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侧分别与底板以及弧形板固定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贝壳为扇贝壳以及牡蛎贝壳。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选用以贝壳为粗骨料的混凝土主体,混凝土主体内的底板和弧形板组合搭建成框架结构,并增设支撑板提高框架结构的强度,采用扇贝或牡蛎贝壳替代传统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牡蛎贝壳作为天然附着基材料易于牡蛎附着的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自重较轻,牡蛎占礁体总重量的比例达到65%以上,降低了礁体沉降的风险,从而解决了目前我国牡蛎礁的构建多采用水泥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水泥混凝土造价昂贵且密度过高,不易在泥沙质海区进行牡蛎礁的构建,在潮间带易下沉的问题。
1.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主体,其内由贝壳为粗骨料,所述混凝土主体包括底板以及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侧,所述底板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弧形板的下侧固定连接,由支撑件对弧形板中线底部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板面两侧镜像开设有一组第一连通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为半圆形结构,其上开设多组第二连通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侧分别与底板以及弧形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牡蛎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为扇贝壳以及牡蛎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