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栖动物暂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8595发布日期:2023-11-18 00:5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栖动物暂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底栖动物活体保存,具体涉及一种底栖动物暂养装置。


背景技术:

1、底栖动物的采样过程中会涉及到蜉蝣目、毛翅目种类的暂养,而浮游类和毛翅目底栖动物都属于高耗氧类群,需要在暂养过程中提高其存活率,以便于开展后续的分子取样、生理生化研究工作。暂养过程涉及到此两种类群的生活习性和存活关键环境条件,结合运输、携带等问题,能较好的实现活体保存与运输,对于野外采样、科学研究和准确分类鉴定有着重要意义。

2、公开号为cn21951498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牡蛎净化的暂养装置,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隔板一,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板二,所述横板底部的两端均卡接有与箱体内部固定连接的卡接块二,所述箱体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盖,在对牡蛎净化的暂养装置进行使用时,通过隔板一将牡蛎进行分隔,并在牡蛎较多时,可将横板与卡接块二卡接,从而使得更多的牡蛎通过隔板二进行分区暂养,通水孔便于箱体内部水体的流通,通过隔板一与隔板二的分区暂养,使得牡蛎之间不至于堆积在一起。

3、上述实用新型虽然解决了暂养期间牡蛎之间不堆积的问题,但是该方案由于没有采取监测手段对生物进行监测,当暂养运输过程较长时,可能因无法实时了解底栖动物环境温度、溶解氧浓度等因素,没有对暂养生物采取必要的手段,可能导致生物因温度不适宜或缺氧而死亡。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实时监测暂养时的环境条件,并可采取必要措施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栖动物暂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没有采取监测手段,当暂养运输过程较长时,因无法实时了解底栖动物环境温度、溶解氧浓度等因素,导致生物因温度不适宜或缺氧而死亡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底栖动物暂养装置,其包括暂养组件以及调控组件;暂养组件包括暂养主体、储水室、暂养室和增氧室,储水室、暂养室和增氧室均设置在暂养主体的内部,储水室设置在暂养室的上端,暂养室设置在增氧室的上端,增氧室内部设有水泵组件和制氧组件,水泵组件分别与增氧室和储水室连接,储水室底部开设有与暂养室相连通的第一溢水孔,暂养室底部开设有与增氧室相连通的第二溢水孔;调控组件包括电控板、温度传感器、温控器、溶解氧传感器和控制终端,温度传感器和溶解氧传感器位于暂养室内部,温控器位于储水室内部,水泵组件、制氧组件、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和溶解氧传感器分别与电控板通信连接,电控板与控制终端通信连接。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暂养室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和溶解氧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暂养室水体内的温度和溶解氧浓度,以此判断此时是否适合底栖动物的生存,再通过设置的水泵组件、温控器和制氧组件调控暂养室的水温和溶解氧浓度,通过在储水室和暂养室底部设置的溢水孔,完成水流的循环,通过该装置的整体配合可实现暂养室内底栖动物的活体转运。

5、进一步地,第一溢水孔和第二溢水孔内分别设有流速控制组件,流速控制组件与电控板通信连接。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溢水孔和第二溢水孔内设置的流速控制组件,控制水流流速,进而控制水位。

7、进一步地,暂养室内部设有水质传感器,水质传感器与电控板通信连接。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暂养室内部设置的水质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中的ph值、氨、硝酸盐等参数,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9、进一步地,水泵组件包括水泵以及连接在水泵上的增氧管道,水泵位于所述增氧室内,增氧管道的出口端延伸至储水室内。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增氧室设置的水泵和增氧管道,将增氧室增氧过的水泵到储水室中,增加储水室内水的溶解氧浓度,进而增加暂养室水的溶解氧浓度。

11、进一步地,暂养主体顶部设有封盖。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暂养主体顶部设置的封盖,可防止暂养装置使用时,在车辆颠簸时导致水体溢出装置。

13、进一步地,封盖包括外壳、位于外壳的夹层内的保温层、位于外壳内部的内胆以及设置在外壳外部的把手。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暂养室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和溶解氧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暂养室水体内的温度和溶解氧浓度,以此判断此时是否适合底栖动物的生存,再通过设置的水泵组件、温控器和制氧组件调控暂养室的水温和溶解氧浓度,通过在储水室和暂养室底部设置的溢水孔,完成水流的循环,通过在第一溢水孔和第二溢水孔内设置的流速控制组件,控制水流流速,进而控制水位。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暂养室内部设置的水质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中的ph值、氨、硝酸盐等参数,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通过在增氧室设置的水泵和增氧管道,将增氧室增氧的水泵到储水室中,增加储水室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进而增加暂养室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通过在暂养主体顶部设置的封盖,可防止暂养装置在车辆颠簸时的水体溢出。通过该装置可实现暂养室内底栖动物的活体转运。



技术特征:

1.一种底栖动物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暂养组件和调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动物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水孔(13)和第二溢水孔(14)内分别设有流速控制组件(7),所述流速控制组件与所述电控板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动物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养室(11)内部设有水质传感器(8),所述水质传感器(8)与所述电控板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动物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组件(2)包括水泵(20)以及连接在所述水泵上的增氧管道(21),所述水泵位于所述增氧室(12)内,所述增氧管道(21)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储水室(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动物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养主体(1)顶部设有封盖(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栖动物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15)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的夹层内的保温层、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内胆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外部的把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栖动物暂养装置,涉及底栖动物活体保存技术领域。本技术主要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没有采取监测手段,当暂养运输过程较长时,因无法实时了解底栖动物环境温度、溶解氧浓度等因素,导致生物因温度不适宜或缺氧而死亡的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其包括暂养组件和调控组件;暂养组件包括暂养主体、储水室、暂养室和增氧室,增氧室内部设有水泵组件和制氧组件,储水室底部开设有第一溢水孔,暂养室底部开设有第二溢水孔;调控组件包括电控板、温度传感器、温控器、溶解氧传感器和控制终端。产生有益效果:本技术可监测底栖动物暂养时的温度和溶解氧浓度,并且可以调控水体温度和溶解氧浓度,进而实现底栖动物的活体转运。

技术研发人员:刘思瑶,宋明江,田晓刚,简磊,赖长邈,周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10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