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60742发布日期:2024-05-07 19:3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治理,具体涉及一种滨海盐碱地治理结构。


背景技术:

1、滨海地区主要受海潮和地下水影响,盐分高、ph高、养分低。在盐分长期累积下,使得土壤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养分释放慢。同时由于滨海地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表水蒸发强烈,使得地下水极易通过毛细作用到达地表,加重土壤表层盐渍化。

2、目前盐碱地的传统治理方法主要有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水利工程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等。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治理不彻底、土壤反盐严重、养分易流失、水资源浪费、资金投入过大等问题,如何在目前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提高可持续性,成为盐碱地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提到的滨海盐碱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和排水洗盐复合治理,通过对种植层土壤进行改良,保证种植层中养分的持续供应,利用工程措施降低盐碱性,减少蒸发,避免反盐,营造出适宜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包括盐碱改良区以及设置在所述盐碱改良区外围呈倒梯形的循环缓冲区,所述盐碱改良区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改良种植层、隔离过滤层、排水洗盐层、隔碱层以及盐碱土层,所述改良种植层为在喷洒木醋液稀释液后的盐碱土上添加土壤定向调理剂堆积呈山丘状形成,所述改良种植层呈放射状设置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内设有滴灌带,所述改良种植层内设置缓释柱,所述隔离过滤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沸石层、海绵层、沙石层,所述隔离过滤层上下分别由土工膜进行包裹,所述排水洗盐层包括排水系统和集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紧邻沙石层依次设置的一级排水通道、二级排水通道,所述一级排水通道与二级排水通道之间还设有水平连接的快速排水通道,所述二级排水通道内设有引流柱,所述集水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圆柱形第一pvc管道以及顶端与快速排水通道底部相连且底部与第一pvc管道相连的第二pvc管道,所述隔碱层由三层植物纤维毯铺设形成,所述集水系统的排水管道将洗盐后的盐碱水排向循环缓冲区的沟槽内,所述循环缓冲区的内壁铺设有植草毯,所述循环缓冲区内种植挺水盐生植物。

3、优选地,所述改良种植层中盐碱土与土壤定向调理剂体积比为3:1,所述改良种植层高出地面1~1.5m。

4、优选地,所述引流槽宽度为5~10cm,高3~5cm,所述引流槽间隔2~3m;所述缓释柱为上下通透的圆柱形pvc管,直径为3~5cm,长度为20~50cm,所述缓释柱外壁设置若干透水孔,整体由土工膜包裹,所述缓释柱内部填充包膜肥料。

5、优选地,所述土壤定向调理剂为园林废弃物堆肥、河湖底泥、固氮绿肥粉末、微生物菌剂、活性炭按照重量份数(1~3):(2~4):(1~2):(0.5~1):(0.5~1)进行混合得到。

6、优选地,所述隔离过滤层厚度为15~22cm,所述沸石层厚度为3~5cm,海绵层厚度为5~7cm,所述沙石层厚度为7~10cm。

7、优选地,所述一级排水通道由粒径8~16mm卵石铺设而成,高度为5~20cm;所述二级排水通道由粒径16~24mm卵石铺设而成,高度为40~70cm;所述快速排水通道由粒径24~32mm的卵石铺设而成。

8、优选地,所述快速排水通道上部为立体的倒梯形,下部为圆柱体;所述倒梯形向上的一面长100~200cm,宽50~100cm,向下的一面长宽均为20~30cm,高20~30cm,所述倒梯形的底角小于30°;所述圆柱体位于倒梯形正下方,直径为15~25cm,高为20~40cm。

9、优选地,所述第一pvc管道直径为20~30cm,所述第一pvc管道表面设置透水孔,且由土工膜包裹表面;所述第二pvc管道高度为5~10cm,直径为15~25cm;所述第一pvc管道与第二pvc管道之间由透水土工膜分隔,第二pvc管道顶端和快速排水通道的圆柱体底部同样由透水土工膜分隔,在两层透水土工膜之间填充有洗净的沙石。

10、优选地,在隔碱层的三层植物纤维毯中,上下两层植物纤维毯中加入脱硫石膏,中间层植物纤维毯中加入保水剂,且每层植物纤维毯之间均由透水土工膜分隔开。

11、优选地,所述沸石层为沸石浸泡在混合水溶性肥料中12~24h取出后室温干燥铺设于海绵层上形成。

12、优选地,所述改良种植层的步骤包括:将挖取的原盐碱土堆积在地面,翻整晾晒24h以上;之后采取干燥、通风、避光措施,按照每亩3~5l木醋液的用量均匀喷洒木醋液稀释液,稀释体积比例为木醋液:水为1:30;喷洒2~3h后按照盐碱土与土壤定向调理剂体积比为3:1向处理后的盐碱土中加入土壤定向调理剂,充分搅拌均匀后放置于盐碱改良区地表之上。

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14、本发明利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改良种植层、隔离过滤层、排水洗盐层以及隔碱层,相互配合实现盐碱地的排水洗盐,增强洗盐效果,提高水资源的收集效率和利用效率,并且有效阻止盐分上移。

15、本发明的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中的排水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排水结构相比,操作简单,耗材少,经济实用。利用沙石不同粒径构建排水通道,通过将集水系统深入快速排水通道内,以及在二级排水通道内设置实心引流柱,可以提高下渗水回收率,增强排水洗盐效果。

16、本发明的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将排出的下渗水、雨水或上涌地下水通过循环缓冲区进行收集,并经过滤、超滤、反渗透等措施除盐,降低ph值后重新用于园林植物的日常灌溉或排水洗盐,最大程度实现水资源的再次利用,节约水资源。同时在循环缓冲区内种植耐盐碱挺水植物,一方面降低水资源的盐碱性,一方面与改良种植层的园林植物共同构建圈层“湿地-乔灌草种植”复合生态系统,打造盐碱地的园林景观。

17、本发明隔盐层的三层结构均以植物纤维毯为基础,在固化盐碱表面,隔离地下水上移的同时,上下两层添加脱硫石膏,中间层添加保水剂,更大程度上增强了隔离盐碱防反盐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盐碱改良区(8)以及设置在所述盐碱改良区(8)外围呈倒梯形的循环缓冲区(6),所述盐碱改良区(8)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改良种植层(1)、隔离过滤层(2)、排水洗盐层(3)、隔碱层(4)以及盐碱土层(5),所述改良种植层(1)为在喷洒木醋液稀释液后的盐碱土上添加土壤定向调理剂堆积呈山丘状形成,所述改良种植层(1)呈放射状设置引流槽(1-3),所述引流槽(1-3)内设有滴灌带(1-2),所述改良种植层(1)内设置缓释柱(1-1),所述隔离过滤层(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沸石层(2-1)、海绵层(2-2)、沙石层(2-3),所述隔离过滤层(2)上下分别由土工膜进行包裹,所述排水洗盐层(3)包括排水系统和集水系统(3-5),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紧邻沙石层(2-3)依次设置的一级排水通道(3-1)、二级排水通道(3-2),所述一级排水通道(3-1)与二级排水通道(3-2)之间还设有水平连接的快速排水通道(3-3),所述二级排水通道(3-2)内设有引流柱(3-4),所述集水系统(3-5)包括水平设置的圆柱形第一pvc管道以及顶端与快速排水通道(3-3)底部相连且底部与第一pvc管道相连的第二pvc管道,所述隔碱层(4)由三层植物纤维毯铺设形成,所述集水系统(3-5)的排水管道将洗盐后的盐碱水排向循环缓冲区(6)的沟槽内,所述循环缓冲区(6)的内壁铺设有植草毯(7),所述循环缓冲区(6)内种植挺水盐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种植层(1)中盐碱土与土壤定向调理剂体积比为3:1,所述改良种植层(1)高出地面1~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1-3)宽度为5~10cm,高3~5cm,所述引流槽(1-3)间隔2~3m;所述缓释柱(1-1)为上下通透的圆柱形pvc管,直径为3~5cm,长度为20~50cm,所述缓释柱(1-1)外壁设置若干透水孔,整体由土工膜包裹,所述缓释柱(1-1)内部填充包膜肥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定向调理剂为园林废弃物堆肥、河湖底泥、固氮绿肥粉末、微生物菌剂、活性炭按照重量份数(1~3):(2~4):(1~2):(0.5~1):(0.5~1)进行混合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过滤层(2)厚度为15~22cm,所述沸石层(2-1)厚度为3~5cm,海绵层(2-2)厚度为5~7cm,所述沙石层(2-3)厚度为7~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排水通道(3-1)由粒径8~16mm卵石铺设而成,高度为5~20cm;所述二级排水通道(3-2)由粒径16~24mm卵石铺设而成,高度为40~70cm;所述快速排水通道(3-3)由粒径24~32mm的卵石铺设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排水通道(3-3)上部为立体的倒梯形,下部为圆柱体;所述倒梯形向上的一面长100~200cm,宽50~100cm,向下的一面长宽均为20~30cm,高20~30cm,所述倒梯形的底角小于30°;所述圆柱体位于倒梯形正下方,直径为15~25cm,高为20~4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vc管道直径为20~30cm,所述第一pvc管道表面设置透水孔,且由土工膜包裹表面;所述第二pvc管道高度为5~10cm,直径为15~25cm;所述第一pvc管道与第二pvc管道之间由透水土工膜分隔,第二pvc管道顶端与快速排水通道的圆柱体底部也由透水土工膜分隔,在两层透水土工膜之间填充有洗净的沙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隔碱层(4)的三层植物纤维毯中,上下两层植物纤维毯中加入脱硫石膏,中间层植物纤维毯中加入保水剂,且每层植物纤维毯之间均由透水土工膜分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种植层(1)的步骤包括:将挖取的原盐碱土堆积在地面,进行翻整晾晒24h以上;之后采取干燥、通风、避光措施,按照每亩3~5l木醋液的用量均匀喷洒木醋液稀释液,稀释体积比例为木醋液:水为1:30;喷洒2~3h后按照盐碱土与土壤定向调理剂体积比为3:1向处理后的盐碱土中加入土壤定向调理剂,充分搅拌均匀后放置于盐碱改良区地表之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滨海盐碱地复合治理结构,包括盐碱改良区、循环缓冲区,所述盐碱改良区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改良种植层、隔离过滤层、排水洗盐层、隔碱层以及盐碱土层,所述改良种植层呈放射状设置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内设有滴灌带,所述改良种植层内设置缓释柱,所述排水洗盐层包括排水系统和集水系统,所述集水系统的排水管道将洗盐后的盐碱水排向循环缓冲区的沟槽内,所述循环缓冲区内种植挺水盐生植物。本发明利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改良种植层、隔离过滤层、排水洗盐层以及隔碱层,相互配合实现盐碱地的排水洗盐,增强洗盐效果,提高水资源的收集效率和利用效率,并且有效阻止盐分上移。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君,丁传华,樊蓓莉,董天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