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土保持,具体涉及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我国黑土区面积约1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5.8%。其中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水蚀、风沙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耕地利用强度加大,加之气候异常频发,导致黑土地退化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垦区的土壤侵蚀量每年以3亿吨的速度递增;吉林省黑土地水蚀率由上世纪60年代的每公顷年均流失10-15t上升到目前的30-40t;辽宁省辽河平原的黑土地水蚀率已达到每公顷年均15-20t。黑土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但目前其生产力水平较低,而坡耕地又是黑土地的重要分布区,因此研究坡耕地的合理植被配置对提高黑土地的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2、由于黑土区坡地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坡度下植物生长特性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坡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草本植物进行种植,从而实现蓄水保墒保土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包括:
4、步骤一,分析当前黑土区坡耕地现状
5、选择的黑土区坡耕地属于大豆–玉米两年轮作黑土区坡耕地;
6、步骤二,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土壤肥力的情况因素,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草本植物;
7、步骤三,坡面土地整理后,种植选出的草本植物。
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黑土区坡耕地坡面蓄导水、道路、沤肥场或林带边导排水渠。
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草本植物选择沙打旺、无芒雀麦和猫尾草。
10、进一步的,所述草本植物播量为:沙打旺播量140-145kg/hm2,无芒雀麦播量90-95kg/hm2,猫尾草播量90-95kg/hm2。
11、进一步的,所述草本植物行距为30cm。
12、进一步的,所述播种方式采用混播种植。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草本植物筛选过程,包括构建8种以上草本植物,以单播、混播、条带种植的模式进行,优化模式组合,筛选出能够提升蓄水能力,减少减小地表径流,进而降低土壤流失量,实现蓄水保墒保土的草本植物组合。
14、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5、1、本发明通过利用沙打旺,无芒雀麦和猫尾草混播的模式进行坡耕地建植草的试验研究。通过自然降雨径流泥沙观测发现植物生长特性好;产流产沙特征明显;水保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可观等特点。因此采用该模式能够提升蓄水能力,减少减小地表径流,进而降低土壤流失量,实现蓄水保墒保土的效果。
16、2、在坡面蓄导水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植草后坡面径流量明显减小,最大径流量由65.3mm/h降至40.9mm/h,平均径流量由47.2mm/h降至33.8mm/h,径流峰值时间延长了约3倍。
17、3、在道路边导排水渠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植草后道路边沟径流量明显减小,最大径流量由11.2m3/d下降至3.9m3/d,平均径流量由9.6m3/d下降至4.2m3/d,径流峰值时间延长了约2倍。
18、4、在沤肥场边导排水渠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植草后沤肥池周边径流量明显减小,最大径流量由1.4m3/d下降到0.3m3/d,平均径流量由1.2m3/d下降为0.3m3/d,径流峰值时间延长了近两倍。
1.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黑土区坡耕地坡面蓄导水、道路、沤肥场或林带边导排水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草本植物选择沙打旺、无芒雀麦和猫尾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播量为:沙打旺播量140-145kg/hm2,无芒雀麦播量90-95kg/hm2,猫尾草播量90-95kg/hm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行距为3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的播种方式采用混播种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土区坡耕地建植草改善水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草本植物筛选过程,包括构建8种以上草本植物,以单播、混播、条带种植的模式进行,优化模式组合,筛选出能够提升蓄水能力,减少减小地表径流,进而降低土壤流失量,实现蓄水保墒保土的草本植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