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菌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玉米白斑病的杀菌组合物,还涉及含有该杀菌组合物的农药制剂,以及该杀菌组合物或农药制剂在防治玉米白斑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玉米白斑病的发病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斑最初较小,淡绿色,散生于叶片表面。随着时间推移,病斑变白、变干,有或无深褐色边缘。病斑圆形、长形至长方形,0.3~2.0cm;病斑颜色偏白,病斑具穿透性,即病斑在叶片正反面大小和颜色完全一致,或者几近一致;病斑边缘整齐清晰,无放射状或不清晰的延伸线或延伸状斑;病斑有突然下陷的症状,后期会出现破裂穿孔。严重时,病斑逐渐合并成不规则的大病斑,长达10cm至整个叶片枯死。后期病斑上着生有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萌发菌丝)。该病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损失率达到60%以上甚至绝收,并导致玉米果穗畸形、出籽率低,严重时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商品品质。
2、该病害为新近爆发的病害,目前国内外关于该病原物的报道极少,根据贵州农科院的研究,我国玉米白斑病病原菌主要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为属于内生菌、腐生菌或半寄生菌,关于该病害的防治在国内为空白,尚无任何登记的药剂可供使用,目前只能使用丙环唑、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常规杀菌剂使用,只能在发病初期防治减轻病害扩展,但效果非常差且极易产生交互抗性,因此一旦被该病原菌浸染,防治难度极高,常规的杀菌药剂防治手段完全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玉米白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将三氟吡啶胺和叶菌唑组成复配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玉米白斑病上表现出明显的增效效果,且对玉米作物安全,未发现药害症状,以填补目前国内尚无防治玉米白斑病有效药剂的空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玉米白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包括三氟吡啶胺和叶菌唑。
4、进一步方案,所述三氟吡啶胺和叶菌唑的质量比为5-9:2-14。
5、进一步方案,所述三氟吡啶胺和叶菌唑的质量比为6-8:5-11。
6、进一步方案,所述三氟吡啶胺和叶菌唑的质量比为7:8。
7、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玉米白斑病的农药制剂,其含有如前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8、进一步方案,所述农药制剂的剂型为液体制剂。
9、进一步方案,所述液体制剂为种子处理悬浮剂。
10、进一步方案,所述农药制剂中,所述杀菌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4.4%-7.6%。
11、进一步方案,所述农药制剂中,所述三氟吡啶胺的质量占比为2%-3.6%,所述叶菌唑的质量占比为0.8%-5.6%。
12、进一步方案,述农药制剂中,所述三氟吡啶胺的质量占比为2.8%,所述叶菌唑的质量占比为3.2%。
13、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如前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或前述的农药制剂在防治玉米白斑病中的应用。
14、进一步方案,所述玉米白斑病由高粱附球菌侵染引起。
15、进一步方案,防治时以200-1000g/100kg种子制剂用药量施用。
16、进一步方案,以200-400g/100kg种子制剂用药量施用。
17、进一步方案,以400g/100kg种子制剂用药量施用。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本发明中防治玉米白斑病的杀菌组合物中三氟吡啶胺和叶菌唑在特定质量比的复配下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效果,对高粱附球孢菌浸染引起的玉米白斑病防治效果明显,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该复配杀菌组合物对环境无污染,且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未发现药害症状。
1.一种用于防治玉米白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氟吡啶胺和叶菌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氟吡啶胺和叶菌唑的质量比为5-9:2-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氟吡啶胺和叶菌唑的质量比为7:8。
4.一种用于防治玉米白斑病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的剂型为液体制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制剂为种子处理悬浮剂。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中,所述杀菌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4.4%-7.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中,所述三氟吡啶胺的质量占比为2%-3.6%,所述叶菌唑的质量占比为0.8%-5.6%;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或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农药制剂在防治玉米白斑病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防治时以200-1000g/100kg种子制剂用药量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