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海草场建设,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大叶藻种子自然海域播种方法。
背景技术:
1、大叶藻是北半球分布最广泛的海草类群,是重要的海洋环境健康指示生物,其单位面积叶片n含量与生物量的比值也是指示水体早期富养化的污染指标。大叶藻能完全生长于沉水环境,有很发达的根状茎,有稳定沉积物、稳定底泥、抵御风浪对近岸底质的侵蚀作用,同时大叶藻的叶片可以捕捉悬浮物,改善水体透明度;大叶藻是第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同化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加速生态系中的营养循环;大叶藻床是高生产力区,是许多海洋动物重要的产卵场、栖息地、隐蔽场所,并是其直接食物来源。
2、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海域遭受污染,大叶藻被部分破坏。
3、现有技术中,针对大叶藻的修复包括不同的方向,例如采用网袋,将大叶藻幼苗、泥沙置入后投入海中进行修复,亦包括对大叶藻种子进行萌发处理,增强其活性,但均不系统,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良。
4、因此,能否提供一种大叶藻种子自然海域播种方法,克服上述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叶藻种子自然海域播种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大叶藻种子自然海域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从待处理海域取海底沉积物、底泥,海水,另取黏土制备泥盒;
5、(2)将成熟的大叶藻种子预处理;
6、(3)将预处理后的大叶藻种子置于泥盒;
7、(4)投放。
8、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采用待处理海域的海底沉积物、底泥用于制备泥盒,可以最大程度的提供类似于海底的泥沙环境,同时,使用上述沉积物、底泥用于后续的种子预处理,可以使种子直接适应待处理区域的生长环境,避免了对种子消毒以及“保护性”培养后,实际投放幼苗存活少的问题。
9、优选的:步骤(1)泥盒:将海底沉积物、底泥、海水、黏土按质量比1~2:1~2:0.5~2:6~10搅拌均匀,铸成泥盒。
10、进一步的,根据待处理海域的底泥情况调节海水的比例,尽可能的接近海底实际情况,同时,泥盒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矩形、圆形,根据开模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铸造过程采用常规方法即可。
11、优选的:步骤(2)预处理:将种子置于海底沉积物、底泥上,再置于已调节盐度的海水中变温培养。
12、优选的:已调节盐度的海水中变温培养,盐度10psu,10~13℃培养2~3d;调节盐度至14~16psu,8~11℃,培养1~2d;调节盐度至19~21psu,温度6~8℃,培养1~2d;调节盐度至25~27psu,温度4~6℃,培养1~2d;最后直接使用海水,培养3~4d。
13、有益效果在于:大叶藻种子后续的萌发、幼苗生长等均与盐度密切相关,与温度存在一定的关联,采用上述的逐步调节盐度、温度的方式更利于种子的萌发生长以及实际投放后幼苗的存活。
14、优选的:投放:投放时间9~10月,投放量:1~2kg/亩。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任一上述的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大叶藻种子自然海域播种方法,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7、1、最大程度的模拟海底投放后的种子生存环境,直接取待处理海域底泥、沉积物作为后续处理的原料,有利于种子的成活;
18、2、采用调节盐度并变温的预处理步骤,一方面从盐度上影响种子的后续生长;另一方面,从温度上对种子进行适应性培养与萌发刺激,有利于适当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并最终影响幼苗成活。
1.一种大叶藻种子自然海域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泥盒:将海底沉积物、底泥、海水、黏土按质量比1~2:1~2:0.5~2:6~10搅拌均匀,铸成泥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预处理:将种子置于海底沉积物、底泥上,再置于已调节盐度的海水中变温培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调节盐度的海水中变温培养,盐度10psu,10~13℃培养2~3d;调节盐度至14~16psu,8~11℃,培养1~2d;调节盐度至19~21psu,温度6~8℃,培养1~2d;调节盐度至25~27psu,温度4~6℃,培养1~2d;最后直接使用海水,培养3~4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投放时间9~10月,投放量:1~2kg/亩。
6.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