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昆虫养殖,尤其涉及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1、蜻蜓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是昆虫界的捕虫高手。黄蜻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蜻蜓。雄性身体红色,雌性则是黄色。中国各地都有分布。
2、蜻蜓的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稚虫在水中发育,捕食性,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从卵孵出后数分钟,第一龄稚虫的鞘状表皮即裂开,释出蜘蛛状的第二龄稚虫,早龄稚虫取食小甲壳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后期稚虫食摇蚊幼虫、水生甲虫和螺类,甚至小鱼。翅芽在早期出现,随著蜕皮次数的增多而长大。稚虫到最后一龄时,体内已形成成虫的器官。几天后稚虫爬出水面,蜕皮而露出成体(羽化)。
3、热带和亚热带稻田中有多种蜻蜓发生的报道。蜻蜓成虫和稚虫分别处于稻田地上部分和水体部分食物链的顶端,其群落组成对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及营养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蜻蜓可以作为研究环境变化和耕种制度改变对稻田的节肢动物影响的重要指示昆虫。多年调查发现,黄蜻 pantala flavescens是海南稻田的优势种之一,其稚虫生活在水田里。因此,研究稻田环境变化和耕种制度改变以及各种污染因子对黄蜻的影响,需要饲养黄蜻稚虫。而黄蜻稚虫取食活的食物,目前还没有室内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
4、黄蜻稚虫初期很小,体长大约1mm,随后每次蜕皮增长1mm,7龄后体长增长加快,食量也增加。因此不同龄期应以不同的食物进行喂养。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以实现黄蜻稚虫的室内饲养。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1-2龄时黄蜻稚虫集体在含微生物和水蚤的稻田水中饲养,3-6龄时开始独立喂养,独立喂养时每只黄蜻稚虫每天饲喂足量的活的褐飞虱若虫;黄蜻稚虫7龄后体型和食量增加,除了褐飞虱若虫,增加活的黑尾叶蝉若虫和活的稻纵卷叶螟的投喂;活的褐飞虱若虫、活的黑尾叶蝉若虫和活的稻纵卷叶螟在投喂前在冰箱冷藏一段时间(冷藏时间如30-60min)以减弱其活动能力。
3、进一步的,活的褐飞虱若虫的龄期为2-5龄,黑尾叶蝉若虫的龄期为2-4龄,稻纵卷叶螟成虫和幼虫均可。
4、进一步的,黄蜻稚虫1龄和2龄时以稻田水中微生物和水蚤为食。3-6龄后每只每天饲喂足量活的褐飞虱若虫;黄蜻稚虫7龄后体型和食量增加,除了褐飞虱若虫,增加活的黑尾叶蝉若虫和活的稻纵卷叶螟的投喂;黄蜻稚虫7龄后饲喂的褐飞虱若虫、黑尾叶蝉若虫、稻纵卷叶螟这三种食物无严格的重量比例限制,主要是能起到给黄蜻稚虫提供足够的食物的作用即可。
5、进一步的,每只黄蜻稚虫每天的食物分为上午和下午两次加入。
6、进一步的,饲养所用容器为带盖的塑料盒,塑料盒内铺一层泥沙并放置若干石子,然后加入水,塑料盒内还斜插一根4-5cm长的小木棍方便黄蜻稚虫栖息,塑料盒盖设置透气结构。
7、进一步的,塑料盒为尺寸6cm宽、10cm长、5cm高的长方体,泥沙的厚度为0.45-0.55cm,石子的粒径为0.9-1.1cm;所加入的水在塑料盒内的高度为3cm且水为预先晒过2天的自来水,每2天换1次水。
8、进一步的,透气结构为塑料盒的盒盖开设4cm × 4cm的孔洞并在孔洞上覆盖50目尼龙纱网制成。
9、进一步的,1-2的黄蜻稚虫龄在一个塑料盒内饲养,3龄以上的黄蜻稚虫每个塑料盒内饲养1只。
10、进一步的,黄蜻稚虫在末龄时停止进食,说明即将羽化,羽化前将塑料盒盖取下并在塑料盒内插入7-10cm长的木棍。
11、本发明黄蜻稚虫饲养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发明以活的褐飞虱、黑尾叶蝉若虫和稻纵卷叶螟为食物饲养黄蜻稚虫,褐飞虱、黑尾叶蝉若虫和稻纵卷叶螟广泛分布于稻田中,收集方便,能满足黄蜻稚虫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方面的需要。
13、褐飞虱 ( nilaparvata lugens(stal))为半翅目飞虱科(homoptera:delphacidae) 别名:褐稻虱,稻飞虱的一种。褐飞虱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上的首要害虫。褐飞虱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若虫一般栖息于阴湿的稻丛下部,褐飞虱若虫分5龄,各龄特征如下:1龄:体长1.1mm。体黄白色,腹部背面有一倒凸形浅色斑纹,后胸显著较前、中胸长,中、后胸后缘平直,无翅芽;2龄:体长1.5mm,初期体色同1龄,倒凸形斑内渐现褐色;后期体黄褐至暗褐色,倒凸形斑渐模糊,翅芽不明显,后胸稍长,中胸后缘略向前凹;3龄:体长2.0mm,黄褐色至暗褐色,腹部第3、4节有一对较大的浅色斑纹,第7-9节的浅色斑呈山字形,翅芽已明显,中、后胸后缘向前凹成角状,前翅芽尖端不到后胸后缘;4龄:体长2.4mm,体色斑纹同3龄,斑纹清晰,前翅芽尖端伸达后胸后缘;5龄:体长3.2mm,体色斑纹同3、4龄,前翅芽尖端伸达腹部第3-4节,前后翅芽尖端相接近,或前翅芽稍超过后翅芽。
14、黑尾叶蝉 nephotettix bipunctatus (fabricius)为半翅目叶蝉科,危害水稻、小麦、稗草等,是稻田重要害虫之一。成虫把卵产在叶鞘边缘内侧组织中,每雌产卵100-300多粒,若虫喜栖息在植株下部或叶片背面取食,有群集性。
15、稻纵卷叶螟在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中国见于各稻区,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海南,以南方稻区为害严重。以幼虫吐丝将稻叶纵缀成苞,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组织,造成白叶,引起水稻减产。成虫白天藏在水稻或禾本科杂草中,夜间活动,活动性小,趋光性强,也有趋向嫩绿水稻和群集的习性,喜荫蔽而湿度大的环境。
16、本发明以活的褐飞虱、黑尾叶蝉若虫和稻纵卷叶螟为食物饲养黄蜻稚虫,符合黄蜻稚虫的取食习惯。黄蜻稚虫在水中发育,稚虫仅靠感官感知生物的存在,因而以活的生物为食,常规取食水生生物,活的褐飞虱若虫、黑尾叶蝉若虫和稻纵卷叶螟在饲喂黄蜻稚虫时可在水面振动,在其活动过程中可被黄蜻稚虫感知并最终被取食。
17、本发明以活的褐飞虱若虫、黑尾叶蝉若虫和稻纵卷叶螟为食物,配合饲养装置等条件的设置,使得黄蜻稚虫实现了室内饲养,且黄蜻稚虫存活率在80%以上,成虫羽化率在65%以上;本发明的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具有成活率高,可满足黄蜻稚虫多种实验研究数量要求的优点。
18、本发明以活的褐飞虱若虫、黑尾叶蝉若虫和稻纵卷叶螟为食物饲养黄蜻稚虫,扩大了黄蜻稚虫的食物来源,所选择的食物均为稻田中常见的一些数量量大的害虫,食物来源较广泛、易得,一定程度还能缓解稻田的病虫害。
1.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1-2龄时黄蜻稚虫集体在含微生物和水蚤的稻田水中饲养;3-6龄时开始独立喂养,独立喂养时每只黄蜻稚虫每天饲喂足量的活的褐飞虱若虫;黄蜻稚虫7龄后除了褐飞虱若虫,再增加黑尾叶蝉若虫和稻纵卷叶螟进行饲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活的褐飞虱若虫、活的黑尾叶蝉若虫和活的稻纵卷叶螟在投喂前在冰箱进行冷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褐飞虱若虫的龄期为2-5龄,黑尾叶蝉若虫的龄期为2-4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只黄蜻稚虫每天的食物分为上午和下午两次加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饲养所用容器为带盖的塑料盒,塑料盒内铺一层泥沙并放置若干石子,然后加入水,塑料盒盖设置透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塑料盒为尺寸6cm宽、10cm长、5cm高的长方体,泥沙的厚度为0.45-0.55cm,石子的粒径为0.9-1.1cm;所加入的水在塑料盒内的高度为3cm且水为预先晒过2天的自来水,每2天换1次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透气结构为塑料盒的盒盖开设4cm × 4cm的孔洞并在孔洞上覆盖50目尼龙纱网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1-2龄的所有黄蜻稚虫在一个塑料盒内饲养,3龄以上的黄蜻稚虫每个塑料盒内饲养1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黄蜻稚虫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黄蜻稚虫在末龄时停止取食,准备羽化,羽化前将塑料盒盖取下并在塑料盒内插入一根7-10cm长的细木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