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发酵床养牛,尤其涉及一种养牛发酵床垫料自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1、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生态学、发酵工程学原理,以活性功能微生物菌作为物质能量“转换中枢”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是当今国际上一种最新的环保型养殖模式;广泛的用在养牛上面,能够有效减少养牛场清理牛粪工作,更是能够缩短养牛的时间,从而达到节省成本的地步。
2、目前,在养牛发酵床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使用发酵床翻耙机等翻堆设备对发酵床上的垫料进行翻堆通风,以供给发酵床中的微生物氧气,还需播洒菌种;但是,在发酵床垫料铺好后播洒菌种时,使用发酵床翻耙机等翻堆设备翻抛垫料和菌种的过程中,现有技术中翻堆设备中的翻抛机构均是单向旋转翻抛垫料进行混合,并不能交叉将垫料和菌种混合均匀,即现有的发酵床翻耙机等翻堆设备虽然可以翻堆垫料,但却不能在翻堆的同时,均匀混合垫料和菌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发酵床翻耙机等翻堆设备不能均匀混合垫料和菌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养牛发酵床垫料自动搅拌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养牛发酵床垫料自动搅拌装置,包括支撑挡板,还包括:
4、翻堆混合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挡板上,所述翻堆混合机构包括圆杆和若干个混合爪,若干个所述混合爪呈直线依次交叉对称转动安装于所述圆杆的外围,两侧对称的若干个所述混合爪的上端分别连接有连接座,所述翻堆混合机构中的两个连接座通过反向交叉往复驱动部的对称交叉驱动,用于带动两侧若干个对称的所述混合爪下端往复交叉混合搅拌发酵床上的垫料;
5、雾化喷淋杆,安装于所述支撑挡板的一侧,所述雾化喷淋杆通过喷雾器将发酵菌种溶剂均匀的喷洒在垫料上表面。
6、优选的,所述混合爪是由挑杆和圆环构成,所述圆环固定安装于所述挑杆的顶端,所述圆环的内圈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圆杆的外围。
7、优选的,所述挑杆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突刺,所述圆环的外圈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中设置有圆孔,所述定位块的末端设置有限位槽。
8、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座和同侧若干个所述混合爪的上端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串杆和连接杆,所述串杆依次穿过同侧若干个所述混合爪中的圆孔,所述连接杆设置于同侧若干个所述混合爪中的限位槽内,所述串杆和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支撑挡板上设有矩形孔洞,所述挑杆的下端向下穿过所述矩形孔洞,所述圆杆的平行安装于所述支撑挡板上。
10、优选的,所述圆杆的外围设有若干个垫圈,若干个所述垫圈依次安装于若干个所述混合爪顶端的两侧,所述反向交叉往复驱动部和所述支撑挡板之间连接有支架。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牛发酵床垫料自动搅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养牛发酵床垫料自动搅拌装置,通过反向交叉往复驱动部中电机的单向输出和转盘、传动杆、横架、两个铰杆的往复升降传动,带动两个连接座和两侧的若干个混合爪的下端同步反向交叉往复旋转,两侧的混合爪分别推动下端两侧的垫料相互交叉混合,进行上下混合,前后混合,相比于传统的单向翻抛,发酵菌种溶剂和垫料混合的更加均匀,并且交叉混合剪切力也更强,可以快速的结块的垫料进行粉碎通风。
1.一种养牛发酵床垫料自动搅拌装置,包括支撑挡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牛发酵床垫料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爪(23)是由挑杆(231)和圆环(233)构成,所述圆环(233)固定安装于所述挑杆(231)的顶端,所述圆环(233)的内圈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圆杆(21)的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养牛发酵床垫料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杆(231)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突刺(232),所述圆环(233)的外圈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234),所述定位块(234)中设置有圆孔(236),所述定位块(234)的末端设置有限位槽(2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养牛发酵床垫料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座(26)和同侧若干个所述混合爪(23)的上端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串杆(24)和连接杆(25),所述串杆(24)依次穿过同侧若干个所述混合爪(23)中的圆孔(236),所述连接杆(25)设置于同侧若干个所述混合爪(23)中的限位槽(235)内,所述串杆(24)和所述连接杆(25)之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养牛发酵床垫料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挡板(1)上设有矩形孔洞,所述挑杆(231)的下端向下穿过所述矩形孔洞,所述圆杆(21)的平行安装于所述支撑挡板(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牛发酵床垫料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21)的外围设有若干个垫圈(22),若干个所述垫圈(22)依次安装于若干个所述混合爪(23)顶端的两侧,所述反向交叉往复驱动部(5)和所述支撑挡板(1)之间连接有支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