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蛾类捕虫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2017发布日期:2025-02-14 21:3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蛾类捕虫网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蛾类,具体为一种蛾类捕虫网。


背景技术:

1、蛾类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害虫。常见的蔬菜蛾类害虫有: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菜青虫、黏虫、小菜蛾、玉米螟、小地老虎等;常见的水稻蛾类害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台湾稻螟、稻纵卷叶螟。对农业害虫进行监测与试验是防治的基础,监测和试验时,往往需要采集特定的某种害虫,了解其发生动态及试验效果。本发明中的捕虫网,用于采集蛾类活成虫。

2、在对蛾类进行捕捉时需要用到蛾类捕虫网,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野外采样捕虫网,专利号为:cn216392760u,包括手柄、捕捉仓、轴流风机、收集罩和收集袋,捕捉仓为圆锥形漏斗状结构,捕捉仓的大直径端为捕捉口,捕捉口上固定有诱虫灯,捕捉仓的小直径端为负压通道,捕捉仓的锥状结构上分布开设有捕捉仓引风口,轴流风机固定于捕捉仓的锥状结构外壁上,收集罩为筒状结构,捕捉仓的小直径端伸至收集罩内,且收集罩的一端与捕捉仓的大直径端固定连接,收集袋的袋口与收集罩的另一端固定对接,手柄的一端固定于捕捉仓的捕捉口的外壁上。以解决现有捕虫网捕虫效果较差,昆虫容易逃逸,且不容易从网中取虫的问题。属于昆虫采集领域,该专利在使用时解决了捕虫效果较差、昆虫容易逃逸的问题,但是并不能方便者使用,导致使用者在使用时不能调整把手长度,也不方便使用者拆卸进行收纳,不方便使用者使用,从而影响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蛾类捕虫网,具备方便使用者使用的优点,解决了蛾类捕虫网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蛾类捕虫网,包括:

3、捕虫网;

4、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固定连接在捕虫网的内部;

5、加长把手,所述加长把手设置在连接器的底部,所述加长把手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套设有加长套,所述加长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顶部与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左侧开设有刻度孔,所述加长套的右侧设置有定位螺套,所述定位螺套的左侧贯穿至刻度孔的内部,所述加长套的左侧设置有定位栓,所述定位栓的右侧贯穿至刻度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的右侧延伸至定位螺套的内部并与定位螺套螺纹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捕虫网包括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捕捉网兜,所述捕捉网兜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滤网。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在连接圈的底部,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贯穿至定位块的内部,所述定位块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内侧贯穿至定位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定位板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内侧贯穿连接块并延伸至连接块的内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加长套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滑动板外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板,所述弹板的外侧与定位块的内壁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连接块内壁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器,使捕虫网与加长把手连接,再通过设置加长把手,可以增加捕虫网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使捕虫网可以捕捉更远的蛾类,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调整把手长度,也方便使用者拆卸进行收纳,方便使用者使用,从而保证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捕虫网,可以对蛾类进行捕捉,使用者将捕捉网兜固定在连接圈的右侧,再将内滤网固定在捕捉网兜的内部,通过内滤网使捕捉网兜为两层避免蛾类飞出。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器,可以使捕虫网与加长把手连接,使用者将定位块固定在连接圈的底部,使用者拉动定位板,定位板带动推动杆向外侧移动,同时带动卡杆向外侧移动,推动杆带动滑动板向外侧移动,同时压缩弹板,再将连接块插入定位块的内部,然后松开定位板,通过弹板带动定位板复位,定位板带动推动杆复位,推动杆带动定位板复位,定位板带动卡杆复位,使卡杆插入连接块的内部,对连接块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蛾类捕虫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蛾类捕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网(1)包括连接圈(101),所述连接圈(1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捕捉网兜(102),所述捕捉网兜(1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滤网(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蛾类捕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2)包括定位块(21),所述定位块(21)固定连接在连接圈(101)的底部,所述连接块(31)的顶部贯穿至定位块(21)的内部,所述定位块(21)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板(22),所述定位板(2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杆(23),所述推动杆(23)的内侧贯穿至定位块(2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24),所述定位板(22)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杆(25),所述卡杆(25)的内侧贯穿连接块(31)并延伸至连接块(3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蛾类捕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3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4),所述加长套(33)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与滑块(4)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蛾类捕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24)外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板(6),所述弹板(6)的外侧与定位块(21)的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蛾类捕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24)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7),所述连接块(31)内壁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8),所述导向块(7)与导向槽(8)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蛾类捕虫网,包括:捕虫网,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固定连接在捕虫网的内部,加长把手,所述加长把手设置在连接器的底部,所述加长把手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套设有加长套,所述加长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的顶部与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左侧开设有刻度孔,加长套的右侧设置有定位螺套。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器,使捕虫网与加长把手连接,再通过设置加长把手,可以增加捕虫网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使捕虫网可以捕捉更远的蛾类,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调整把手长度,也方便使用者拆卸进行收纳,方便使用者使用,从而保证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郝东川,章乐康,陈育民,张均功,吴颖仪,黎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佛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40529
技术公布日:2025/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