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农业机,尤其是一种加速秧苗射出的射秧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大部分抛秧机是将秧苗从秧苗盘上拔出后,再抛向田间,由于这种抛秧是在秧苗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在田间,因此这种抛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当田间水比较多有些秧苗的苗根甚至浮在水面上,影响秧苗的生长;当遇到刮风下雨时,抛出的秧苗会被风刮走,使得抛秧不均匀,后续还需要补抛秧苗,增加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速秧苗射出的射秧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
3、一种加速秧苗射出的射秧结构,包括射秧筒和加速结构,所述射秧筒的顶部为秧苗放入口、底部为秧苗掉出口,所述加速结构设置在秧苗掉出口处,所述加速结构包括动力源,第一射秧加速辊轮,第二射秧加速辊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射秧加速辊轮和第二射秧加速辊轮之间形成加速通道,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射秧加速辊轮的转动轴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二射秧加速辊轮的转动轴与第二齿轮连接,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射秧加速辊轮或第二射秧加速辊轮转动。
4、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射秧加速辊轮表面设有增加摩擦力的第一加速凸条,第二射秧加速辊轮表面设有增加摩擦力的第二加速凸条。
5、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射秧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射秧筒连成一条直线,所述第一射秧加速辊轮和第二射秧加速辊轮的数量分别射秧筒的数量相等,多个第一射秧加速辊轮同步转动,多个第二射秧加速辊轮同步转动。
6、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射秧加速辊轮沿轴线方向贯穿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二射秧加速辊轮沿轴线方向贯穿有若干第二通孔。
7、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加速结构的下方设有延伸筒,所述延伸筒与射秧筒相互固定,所述加速结构设置在延伸筒与射秧筒之间。
8、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动力源为电机。
9、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射秧筒为喇叭状结构,射秧筒的秧苗放入口大,射秧筒的的秧苗掉出口小,当秧苗从秧苗放入口进入射秧筒内时,秧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秧苗掉出口掉出,秧苗掉入加速通道,动力源带动第一射秧加速辊轮和第二射秧加速辊轮转动,第一射秧加速辊轮和第二射秧加速辊轮转动带动秧苗加速射出,增加了秧苗的射出速度,使得秧苗更容易与田间的土壤接触,防止秧苗悬浮在水面上,秧苗与田地固定牢固,存活率高,秧苗射入土壤后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风刮走。
10、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1.一种加速秧苗射出的射秧结构,包括射秧筒和加速结构,所述射秧筒的顶部为秧苗放入口、底部为秧苗掉出口,所述加速结构设置在秧苗掉出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结构包括动力源,第一射秧加速辊轮,第二射秧加速辊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射秧加速辊轮和第二射秧加速辊轮之间形成加速通道,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射秧加速辊轮的转动轴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二射秧加速辊轮的转动轴与第二齿轮连接,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射秧加速辊轮或第二射秧加速辊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秧苗射出的射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秧加速辊轮表面设有增加摩擦力的第一加速凸条,第二射秧加速辊轮表面设有增加摩擦力的第二加速凸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秧苗射出的射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秧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射秧筒连成一条直线,所述第一射秧加速辊轮和第二射秧加速辊轮的数量分别射秧筒的数量相等,多个第一射秧加速辊轮同步转动,多个第二射秧加速辊轮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秧苗射出的射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秧加速辊轮沿轴线方向贯穿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二射秧加速辊轮沿轴线方向贯穿有若干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秧苗射出的射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结构的下方设有延伸筒,所述延伸筒与射秧筒相互固定,所述加速结构设置在延伸筒与射秧筒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秧苗射出的射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