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

文档序号:41589435发布日期:2025-04-11 17:39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特别是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从土塘养殖到如今的工厂化养殖,整个养殖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无论养殖业发展到何种程度,土塘都具有其无法替代的优点,与工厂化养殖相比,土塘不仅成本更低,而且容易被普通的养殖户接受,目前通过土塘养殖出来的品种依然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是市场供应的重要一环。

2、但是,现有土塘结构存在着如下问题:

3、1.传统土塘养殖面积大小不一、水位浅,池塘形状多样、不规范、分散、不连片,无排污,管理难度大,养殖效益较差;

4、2.新型的地膜池将池塘与底泥等有机物及病原体隔绝,形成了独立的养殖体系,减少对虾病原感染、提高了养殖效益的同时也失去了土塘出色的自我调节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少池底病原生物与虾体的接触,降低病害爆发频率,增强土塘水质调控和养殖效果。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塘、抽污泵、鼓风机,所述养殖池塘池壁用黑膜覆盖、池底铺设尼龙筛网、池塘中央设有集污坑、池塘内铺设排污管道和氧气管道,分别外接抽污泵和鼓风机。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系统还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的第一口池塘、第二口池塘和第三口池塘,所述第一口池塘为一级沉淀池,与所述养殖池塘的排污管道相连;所述第二口池塘为生物净化池,高度略低于第一口池塘;第三口池塘为植物浮床,高度略低于第二口池塘。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池塘面积为3.0~5.0亩;池深为2.5~3.0米,坡比为3~5%,整体呈倒立的立体梯形,池底呈锅底。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污坑直径为1.0~1.5米,深度为0.8~1.0米。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池塘铺设纳米气管,所述纳米气管与所述氧气管道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养殖土塘也即养殖池塘池壁用黑膜包裹、池底铺设尼龙筛网。通过黑膜营造池塘暗线环境(对虾需要弱光环境),维护塘埂安全,杜绝水生植物生长;用尼龙筛网隔离池底,减少池底病原生物与虾体的接触,降低病害爆发频率。

9、2.池塘配置纳米气管和中央集污坑,其中纳米气管可在管内部形成微观气泡,微气泡由底向上升浮,促使氧气充分溶入水中,并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实现虾池水体的均匀增氧;中央集污坑和吸污系统可以增强土塘水质调控和养殖效果。

10、3.增设养殖污水三级处理系统,其中养殖污水排入一级沉淀池经过初步沉淀,一级沉淀池污水溢满之后自动流入生物净化池,通过在池塘内设置生物絮团来起到净化作用,生物净化池污水溢满之后自动流入植物浮床,通过设置植物浮床,吸收污水内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保护养殖环境和对虾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11、4.养殖池塘面积为3.0~5.0亩;池深为2.5~3.0米,坡比为3~5%,整体呈倒立的立体梯形,池底呈锅底,利于方便管理,配套的增氧设备经济合核算,同时有利于池水动力旋转,方便集污,增强水质调控,提高养殖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塘、抽污泵、鼓风机,所述养殖池塘池壁覆盖黑膜、池底铺设尼龙筛网、池塘中央设有集污坑、池塘内铺设排污管道和氧气管道,分别外接抽污泵和鼓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口池塘、第二口池塘和第三口池塘,所述第一口池塘为一级沉淀池,与所述养殖池塘的排污管道相连;所述第二口池塘为生物净化池,高度低于第一口池塘;第三口池塘为植物浮床,高度低于第二口池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塘面积为3.0~5.0亩;池深为2.5~3.0米,坡比为3~5%,整体呈倒立的立体梯形,池底呈锅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坑直径为1.0~1.5米,深度为0.8~1.0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塘铺设纳米气管,所述纳米气管与所述氧气管道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包括一种对虾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塘、抽污泵、鼓风机,所述养殖池塘池壁用黑膜覆盖、池底铺设尼龙筛网、池塘中央设有集污坑和吸污装置、池塘内铺设排污管道和氧气管道,分别外接抽污泵和鼓风机。本技术通过黑膜营造池塘暗线环境,维护塘埂安全,杜绝水生植物生长;用尼龙筛网隔离池底,减少池底病原生物与虾体的接触,降低病害爆发频率。设置纳米气管可实现虾池水体的均匀增氧;中央集污坑和吸污系统可以增强土塘水质调控和养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春,许金震,陈强,蔡章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集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40618
技术公布日:2025/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