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水质过滤,具体涉及一种沉淀式水质过滤装置及鱼缸水质过滤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在室内种植一些花草,饲养一些观赏鱼等,为居住环境增添了生活气息。观赏鱼的饲养对鱼缸的水体环境要求比较高,鱼类生长过程中需要喂食,并且鱼类产生的代谢废物会直接排在鱼缸内,不仅缸底会堆积杂质,同时水体中也会漂浮有杂质,如果不及时对水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水体就会发臭,反而影响鱼类的健康。因此,通常会在鱼缸周围设置一个过滤装置,利用水泵将鱼缸内的水抽入至过滤装置内,利用泵压或者是重力的作用,使水体穿过过滤装置,水体中的杂质就会被吸附在过滤装置中。但是过滤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装置过滤杂质的能力就趋于饱和,就需要经常进行更换,这就导致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方便清理过滤杂质,降低维护成本的沉淀式水质过滤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的技术方案:
3、一种沉淀式水质过滤装置,包括沉淀外缸,沉淀外缸上设置有能够向其内部供水的供水口,沉淀外缸内设置有回水内缸,回水内缸支撑在沉淀外缸内且回水内缸的底部与沉淀外缸的内底面相隔设置,回水内缸内设置有隔板且通过隔板将回水缸体内部分隔为抽水区和透水区,透水区内设置有透水管,透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隔板上且与抽水区连通,透水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结构,透水管上开设有多个使透水管内部与透水区连通的内透水孔,回水内缸的缸壁上且对应透水区的位置开设有多个使透水区与沉淀外缸内腔连通的外透水孔,所有的内透水孔的总表面积小于所有的外透水孔的总表面积,透水管的高度低于沉淀外缸在使用状态下的水位线的高度,抽水区内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端伸出于回水内缸外。
4、在本实用新型中,将鱼缸内的脏水接入到沉淀外缸内,就会通过外透水孔进入到透水区内,再由内透水孔进入到透水管内,最终流入抽水区内,再由抽水区抽出重新返回值鱼缸内。由于所有的内透水孔的总表面积小于所有的外透水孔的总表面积,因此从透水区进入到透水管内的水流速度是要低于从沉淀外缸进入到透水区内的水流速度。因此,在透水区内的水位线到达相应位置后,从沉淀外缸进入到透水区内的水流速度也会变慢,因此在沉淀外缸内的水体中的杂质来不及进入到透水区内,就会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下沉,最终沉淀在沉淀外缸的缸底,后期只需要通过虹吸或者其它方式,将沉淀外缸缸底的杂质抽出即可,这样就可以做到不需要任何耗材,降低了维护成本。
5、作为优化,所述外透水孔为竖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孔ⅰ,所述内透水孔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透水管管身两侧且分别沿平行于所述透水管中心线方向交错间隔设置的条形孔ⅱ,条形孔ⅱ绕所述透水管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内透水孔还包括开设在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条条形孔ⅱ之间的圆孔。
6、作为优化,所述透水区内堆积有石粒层,所述透水管埋设在石粒层内。水体在进入到透水区内后,需要穿过石粒层之间的缝隙后再穿过内透水孔进入到透水管内,这样就可以进一步降低水流流速,使沉淀外缸内的杂质更好的进行沉淀。
7、作为优化,所述回水内缸的顶部分别朝向其两侧延伸形成有支撑板,两块支撑板分别置于在其所在侧的所述沉淀外缸的顶部且能够将所述回水内缸支撑在所述沉淀外缸内,支撑板远离所述回水缸体的一端伸出于其所在侧的所述沉淀外缸外且向下弯折形成有折边,折边的内侧面抵接在其所在侧的所述沉淀外缸的外侧面上,所述回水内缸且对应所述透水区所在位置的缸壁与所述沉淀外缸的缸壁相隔设置。方便对回水内缸的安装以及限位。
8、作为优化,所述透水管为水平延伸设置,所述透水管远离所述抽水区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回水缸体的缸壁上。
9、一种鱼缸水质过滤结构,包括鱼缸本体,鱼缸本体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如上述所述的沉淀式水质过滤装置,鱼缸本体与所述沉淀外缸固定连接,鱼缸本体与所述沉淀外缸之间通过所述供水口使其内部连通且仅能够使水体通过,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伸入于鱼缸本体内。在水体进入到抽水区时,鱼缸本体内的水体就会被吸入到沉淀外缸内,进而使杂质沉淀在沉淀外缸缸底。
10、作为优化,所有的所述内透水孔的总表面积大于所述供水口的表面积,所述供水口位于所述鱼缸本体的缸壁底部。供水口的表面积较小就能够使通过供水口的流速增大,也就能够更好的吸入鱼缸本体内的水体,同时供水口位于所述鱼缸本体的缸壁底部,还能够将鱼缸本体缸底的杂质吸入到沉淀外缸内。
11、作为优化,所述透水区位于所述沉淀外缸内且远离所述供水口的一端。增大水体在沉淀外缸内的行程,更好的使杂质经常沉淀。
12、作为优化,所述鱼缸本体的内底面高于所述沉淀外缸的内底面。使沉淀外缸缸底与鱼缸本体的缸底产生一定的落差,方便杂质的沉积,而且也能够避免水体从鱼缸本体进入到沉淀外缸时对其底部的杂质造成冲击,干扰杂质的沉淀。
13、作为优化,所述鱼缸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装饰缸,装饰缸的内腔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与所述鱼缸本体的内腔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重合,装饰缸的底部与所述沉淀外缸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装饰缸的顶部抵接支撑在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装饰缸内铺设有鹅卵石层,装饰缸与所述鱼缸本体均为透明材质。装饰缸在鱼缸本体的下方,装饰缸以及装饰缸内的鹅卵石层能够在视觉上与鱼缸本体形成一体,提高美观性。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沉淀的方式对水体中的杂质进行处理,而且方便清理,降低了维护成本。
1.一种沉淀式水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外缸,沉淀外缸上设置有能够向其内部供水的供水口,沉淀外缸内设置有回水内缸,回水内缸支撑在沉淀外缸内且回水内缸的底部与沉淀外缸的内底面相隔设置,回水内缸内设置有隔板且通过隔板将回水缸体内部分隔为抽水区和透水区,透水区内设置有透水管,透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隔板上且与抽水区连通,透水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结构,透水管上开设有多个使透水管内部与透水区连通的内透水孔,回水内缸的缸壁上且对应透水区的位置开设有多个使透水区与沉淀外缸内腔连通的外透水孔,所有的内透水孔的总表面积小于所有的外透水孔的总表面积,透水管的高度低于沉淀外缸在使用状态下的水位线的高度,抽水区内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端伸出于回水内缸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水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透水孔为竖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孔ⅰ,所述内透水孔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透水管管身两侧且分别沿平行于所述透水管中心线方向交错间隔设置的条形孔ⅱ,条形孔ⅱ绕所述透水管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内透水孔还包括开设在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条条形孔ⅱ之间的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水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区内堆积有石粒层,所述透水管埋设在石粒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水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内缸的顶部分别朝向其两侧延伸形成有支撑板,两块支撑板分别置于在其所在侧的所述沉淀外缸的顶部且能够将所述回水内缸支撑在所述沉淀外缸内,支撑板远离所述回水缸体的一端伸出于其所在侧的所述沉淀外缸外且向下弯折形成有折边,折边的内侧面抵接在其所在侧的所述沉淀外缸的外侧面上,所述回水内缸且对应所述透水区所在位置的缸壁与所述沉淀外缸的缸壁相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水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为水平延伸设置,所述透水管远离所述抽水区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回水缸体的缸壁上。
6.一种鱼缸水质过滤结构,包括鱼缸本体,其特征在于:鱼缸本体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沉淀式水质过滤装置,鱼缸本体与所述沉淀外缸固定连接,鱼缸本体与所述沉淀外缸之间通过所述供水口使其内部连通且仅能够使水体通过,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伸入于鱼缸本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缸水质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内透水孔的总表面积大于所述供水口的表面积,所述供水口位于所述鱼缸本体的缸壁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缸水质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区位于所述沉淀外缸内且远离所述供水口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缸水质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缸本体的内底面高于所述沉淀外缸的内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鱼缸水质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缸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装饰缸,装饰缸的内腔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与所述鱼缸本体的内腔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重合,装饰缸的底部与所述沉淀外缸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装饰缸的顶部抵接支撑在所述鱼缸本体的底部,装饰缸内铺设有鹅卵石层,装饰缸与所述鱼缸本体均为透明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