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菌菇栽培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1、通过食用菌包进行食用菌栽培的工业化栽培形式具有诸多优势,结合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优点,实现了食用菌的工厂化、周年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在生产中将食用菌包放置在培养架上,食用菌包中填充混合有如棉籽壳、木屑、牛粪粉等培养料,并接种了菌种,然后对其一面进行开口使其与空气接触,通常是靠近通道的一面,等待出菇到合适的大小后便可采摘,通常一个菌菇包可以出菇五到六次。
3、但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培养架结构限制,菌菇包通常从一个面出菇,因为出菇面有限,所以单位时间内能够收获的蘑菇数量也会相应减少,这会导致整个生产周期的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意在通过合理的安排分配,达到用少量空间换取更大产量的栽培方式和装置,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2、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结构包括立架和用于放置菌包的放置架,所述立架上设有侧架,所述放置架放置在侧架上,所述立架上同一水平高度上设有两排放置架,相邻的两排所述放置架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并排放置;所述放置架包括错层横梁,所述错层横梁上设有用于放置菌包的托盘,所述错层横梁上托盘处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水平高度,所述放置架之间设有推拉执行器用于带动放置架在立架上活动,所述放置架在立架上执行的工作活动包括平移活动和摆动活动;所述菌包上具有至少两个供菌菇簇生长的菌菇簇生长空间且有一个位于菌包顶面,所述菌菇簇生长空间向上呈顶端大底端小的伞状,所述错层横梁包括低部和高部,所述托盘和菌包分别放置在低部和高部上;所述菌菇簇生长空间底端具有菌菇簇的簇根,所述簇根的区域直径小于菌包,所述菌菇簇生长空间顶端具有菌菇簇的簇缘且簇缘的区域直径大于簇根,位于所述低部的菌包上的菌菇簇生长空间的簇缘处在位于高部的菌包上的菌菇簇生长空间的簇根处。
3、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架还包括主横梁,所述错层横梁上不同的水平高度的低部和高部中至少有一个水平高度的结构与主横梁进行固定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架两侧设有侧框梁,所述侧框梁上设有中转轴和中转轴后方的后稳定件,所述侧架中部设有滑腔,所述中转轴和后稳定件为侧框梁形成两个支撑点且滑动装设在滑腔内;所述推拉执行器连接在侧框梁的后端,所述推拉执行器带动放置架通过中转轴和后稳定件在滑腔内进行平移活动,所述菌包顶面和前面具有菌菇簇生长空间。
5、进一步地,所述侧架的滑腔中设有中隔台,所述中隔台和滑腔前端具有让位口,所述中转轴在中隔台上滑动并进入让位口,所述滑腔上设有开槽,处于所述让位口的中转轴后方的后稳定件位于开槽处,所述推拉执行器带动放置架以中转轴为旋转支点进行向前的摆动活动;所述滑腔前端设有出口用于供前稳定件移动而出,所述菌包还在背面具有菌菇簇生长空间。
6、进一步地,所述侧框梁上在中转轴的前方设有前稳定件,所述中转轴、后稳定件和前稳定件三者在侧架上为侧框梁形成至少两个支撑点。
7、进一步地,所述开槽和滑腔前端的出口二者与让位口距离侧框梁的间距不同,且开槽和出口与侧框梁的间距小于让位口与侧框梁的间距。
8、进一步地,所述中转轴下方设有向上凹陷的半轴槽而在同一截面上未凹陷的部分设为半轴部,所述半轴槽卡合在中隔台上进行活动;所述让位口的宽度大于半轴部的厚度,所述让位口的高度大于半轴部在放置架进行摆动活动后的竖向高度;所述半轴槽中间设有进一步的凹陷用于在放置架复位的摆动活动时与中隔台边缘相咬合。
9、进一步地,所述托盘上设有固定件用于与菌包固定,使菌包不会从摆动活动后的托盘上滑落。
10、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呈凹陷状,所述放置架经摆动活动后托盘边缘对菌包产生支撑力;所述固定件采用钩环带。
11、进一步地,所述推拉执行器呈倾斜安装,且以推拉执行器底部为支点向所连接的放置架的前方倾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发明为放置架上的菌包在前面、顶面和后面三个区域开设用于菌菇簇生长,并且在放置架上的托盘设置两个不同水平高度,从而让菌包的菌菇簇的簇缘位于相邻的菌菇簇的簇根处,避免菌菇簇的簇缘之间发生相互挤压的情况;并且在放置架后方设有推拉执行器,通过带动放置架平移而出让菌包的顶面的菌菇簇可以进行采摘,通过带动放置架摆动让菌包最后的后面的菌菇簇可以进行采摘,从而通过减少部分单位高度的菌包量来让菌包顶端可以生长菌菇簇,同时也让菌包的后面也可进行生长,从而让菌包的单位时间内的采摘量增加至少两倍。
14、不仅如此,本发明在放置架侧面的中转轴上设有半轴槽与侧架的让位口进行配合,在推拉执行器进行拉动带动放置架复位时,让放置架先通过让位口和中隔台对中转轴的限制先稳定在让位口上转动,并且在转动时放置架整体的压力和菌包的压力作用到中隔台边缘,让放置架的中转轴可以稳定地在让位口内转动,等到后稳定件由开槽滑动进入到滑腔内时,半轴部重新回到中隔台顶面,从而进行后续的复位的平移活动。
1.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立架(1)和用于放置菌包(a)的放置架(2),所述立架(1)上设有侧架(11),所述放置架(2)放置在侧架(11)上,所述立架(1)上同一水平高度上设有两排放置架(2),相邻的两排所述放置架(2)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并排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2)还包括主横梁(21),所述错层横梁(22)上不同的水平高度的低部(22a)和高部(22b)中至少有一个水平高度的结构与主横梁(21)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2)两侧设有侧框梁(23),所述侧框梁(23)上设有中转轴(231)和中转轴(231)后方的后稳定件(233),所述侧架(11)中部设有滑腔(11a),所述中转轴(231)和后稳定件(233)为侧框梁(23)形成两个支撑点且滑动装设在滑腔(11a)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11)的滑腔(11a)中设有中隔台(11b),所述中隔台(11b)和滑腔(11a)前端具有让位口(11c),所述中转轴(231)在中隔台(11b)上滑动并进入让位口(11c),所述滑腔(11a)上设有开槽(11d),处于所述让位口(11c)的中转轴(231)后方的后稳定件(233)位于开槽(11d)处,所述推拉执行器(3)带动放置架(2)以中转轴(231)为旋转支点进行向前的摆动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梁(23)上在中转轴(231)的前方设有前稳定件(232),所述中转轴(231)、后稳定件(233)和前稳定件(232)三者在侧架(11)上为侧框梁(23)形成至少两个支撑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11d)和滑腔(11a)前端的出口二者与让位口(11c)距离侧框梁(23)的间距不同,且开槽(11d)和出口与侧框梁(23)的间距小于让位口(11c)与侧框梁(23)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轴(231)下方设有向上凹陷的半轴槽(231a)而在同一截面上未凹陷的部分设为半轴部(231b),所述半轴槽(231a)卡合在中隔台(11b)上进行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4)上设有固定件(241)用于与菌包(a)固定,使菌包(a)不会从摆动活动后的托盘(24)上滑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4)呈凹陷状,所述放置架(2)经摆动活动后托盘(24)边缘对菌包(a)产生支撑力;所述固定件(241)采用钩环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执行器(3)呈倾斜安装,且以推拉执行器(3)底部为支点向所连接的放置架(2)的前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