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换床补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8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苗木换床补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苗木移栽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补植换床后没成活苗木的苗木换床补植器,它属于A01G分类。
目前,苗木的换床补植多采用泥铲子,木棍或手指扎孔后再将苗木插入扎孔的方法进行补苗。这种工具及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效率低,而且外由于插苗时极易产生主侧根的窝根,因此往往造成补苗过浅,补苗成活率低。一般合格率只有60%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可扎孔又可植苗补栽的苗木换床补植器。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基本原理见


图1,它由一带有锥尖的锥孔段和一顺根筒连接而成,顺根筒是一开有贯通的顺苗口的空心圆管,当用锥孔段扎孔后,把苗木从顺根筒下端沿贯通顺苗口提入顺根筒内,然后将顺根筒插入已扎好的植孔内,用手压住顺苗口部位外露的枝条,另一手将顺根筒向上抽出,使苗木留放在植孔中而完成补苗移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3是
图1顺根筒部分的A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连接方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在于它由一带有锥尖1的锥孔段2和一开有贯通顺苗口3的空腔顺根筒4连接而成。见
图1。
顺根筒4是一空心圆管,在其一侧沿其轴向豁开有一贯通的顺苗口3,顺苗口3沿顺根筒4壁厚也开豁并与顺根筒4内腔7相贯通,见
图1和图2。
在顺苗口3下端开有一弧宽大于顺苗口3弧宽的豁口6,见
图1,豁口6的作用是在将苗木由内腔7向上套入时方便而又不刮枝,易于使苗木一套入时就有枝叶脱露于顺苗口3外侧而便于套入。在顺苗口3沿轴向开通的全长都开有倒角8,倒角8沿壁厚方向各向壁厚中部倾斜,见图2,其作用也是易于苗木枝叶顺利上提而不受顺苗口3的刮拉。
顺根筒4下端沿内外壁也车有倒角5,外倒角5的作用是易于顺入已锥好的植孔中,内倒角5的作用是利于苗木顺入顺根筒4内腔时不刮根。见图3。
顺根筒4上端与锥孔段2根部一般呈L型连接,见
图1,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呈T型连接,锥孔时,顺根筒3可当把使用,植苗时,锥孔段2可以当把使用,为握取方便,可分别在顺根筒4下段和锥孔段前段加装上握柄套9,见图4。
顺根筒4与锥孔段2之间连接方式视材料不同而不同,当采用金属管制作时,一般用焊接,当用硬质塑胶管时,也可粘接,当采用木质材料时,也可以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是补苗时,一手握住顺根筒4,用锥孔段2在土中扎好植孔,然后拔出锥孔段2,换手手握锥孔段,另一只手将苗木自下而上由顺根筒4下部的顺苗口的豁口6顺入内腔7中,通过外露在顺苗口3外部的枝叶或须根将苗木全部提入顺根筒4中,最后将顺根筒4插入已扎好的植孔中,一手扶住苗木外露部位按住不动,另一只手把顺根筒4向侧上方提起撤出,使苗木完好地留放在植孔中按实后即可完成苗木的换床补植。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的泥铲、木棍和手指补苗相比较,每工日补苗效率可提高2倍左右,补苗合格率可提高30--40%。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简便易行,科学实用的补植器具,它既可广泛应用于林区,苗地的苗木补植,也可用于菜田及其它各类种植业中的幼苗补栽或移植,因此是一种应用前景极好的手工补植工具。
权利要求1.一种苗木换床补植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一带有锥尖1的锥孔段2和一开有贯通顺苗口3的空腔顺根筒4相连接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木换床补植器,其特征在于1)顺根筒4是一空心圆管,其一侧沿轴向豁开有一贯通的顺苗口3,顺苗口3沿顺根筒4壁厚也开豁并与顺根筒内腔7相贯通,顺苗口3下端开有一弧宽大于顺苗口3弧宽的豁口6;2)顺根筒4上端与锥孔段2根部一般呈L型直角连接,顺根筒4和锥孔段2上套有握柄套9;3)沿顺苗口3的轴向开通全长的两则均开有倒角8,顺根筒4下端沿内外壁开有倒角5。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木换床补植器,其特征在于顺根筒4上段与锥孔段2根部可呈T型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苗木或幼苗换床或补植的苗木换床补植器,它由一带有锥尖的锥孔段和一开有贯通的顺苗口的空腔顺根筒连接成一直角形,当手握顺根筒则可当锥孔工具用,当手握锥孔段时,则可通过顺根筒下端顺苗口将苗木提入顺根筒内腔中,然后将内装有苗木的顺根筒插入已锥好的植孔内;当把顺根筒向上提起时,苗木已留在植孔中。它具有简单易行,不窝根成活率高的特点,适用于各种苗木或其它幼苗的补植和换床。
文档编号A01C11/00GK2071871SQ902060
公开日1991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12日
发明者宋建军, 田洪录 申请人:宋建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