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稻麦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1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力稻麦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力稻麦收割机,属农业机械。
目前,用于稻麦的收割机,尤其是微型人力收割机,使用比较方便,可在小面积和山地里使用,很受农民的青睐,但目前人力收割机,动力的传递都采用齿轮或皮带轮,这种动力传递方式使收割机的结构复杂化,造价比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只需要一人可操作的人力稻麦收割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人力稻麦收割机由机架(2)、行走轮(3)、装在机架(2)后端的推杆(1)、装在机架(2)前端的定刀(5)、动刀(11)组成,其特征在于行走轮(3)的两端面上装有两个凸轮(9),以及有一端附在凸轮(9)上,一端装有动刀(11)的摆杆(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人力稻麦收割机,其摆杆(4)是由摆杆体(12)、固定在摆杆体(12)上的“U”型腿(15)和安装在“U”型腿上的两个滚轮(14)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2)造价低廉。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行走轮的剖视图。
图4-动刀与摆杆的主视图。
图5-动刀与摆杆的俯视图。
图6-定刀主视图。
图7-定刀俯视图。
图8-放铺器的主视图。
图9-放铺器的俯视图。
1-推杆、2-机架、3-行走轮、4-摆杆、5-定刀、6-分禾器、7-放铺器、8-拉杆、9-凸轮、10-轴、11-动刀、12-摆杆体、13-转轴、14-滚轮、15-“U”型腿、16-定刀片、17-定刀座、18-拨禾杆、19-拨禾杆轴。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推杆(1)与机架(2)上的扇型件通过转轴相连接,推杆可上下移动,扇型件上有三个同园小孔来固定推杆(1)的位置,可适应不同高矮的人使用。机架(2)中间有一行走轮(3),行走轮(3)的轴及轴上所装零件均采用自行车后轴的零件,为了增加附着力,防止行走轮(3)滑行,可以将行走轮(3)边缘做成锯齿型,也可以在边缘外园上焊上小铁板块。在行走轮(3)的两端面上分别装有凸轮(9),摆杆(4)是通过安装在“U”型腿(15)上的两个滚轮(14)附在两凸轮外面,通过摆杆体(12)被转轴(13)固定在机架(2)上,使摆杆(4)只能左右摆动,动刀(11)被安装在摆杆体(12)的一端,可随摆杆左右摆动。定刀(5)由定刀片(16)及定刀座(17)组成,通过定刀座(17)固定在机架(2)上,动刀(11)与定刀片(16)之间的距离可由增减垫片来调整,使二者的间隙保持在0~1mm,最好在0~0.5mm。在刀的上部、机架(2)的前部装有分禾器(6)和放铺器(7),放铺器(7)由拨禾杆(18)和拉杆(8)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推杆(1)固定在一定的高度,当人用力向前推时,行走轮(3)将和凸轮(9)一起向前运动,由于凸轮(9)的凸凹使的“U”型腿(15)左右摆动,通过摆杆体(12)使动刀(11)左右摆动,与定刀片(16)形成切割,切割下的稻麦将被逐渐推向放铺器(7)的后右部,当集聚到一定数量时,向后拉动拉杆(8)使拨禾杆(18)旋转90°将割下的作物推出,铺放到一边,然后将推杆向前推,使拨禾杆恢复原位,再继续向前收割。
权利要求1.一种人力稻麦收割机,其由机架(2)、行走轮(3)、装在机架(2)后端的推杆(1)、装在机架(2)前端的定刀(5)及动刀(11)组成,其特征在于行走轮(3)的两端面上装有两个凸轮(9),以及有一端附在凸轮(9)上,一端连接动刀(11)的摆杆(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人力稻麦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摆杆(4)是由摆杆体(12)及固定在摆杆体(12)上的“U”型腿(15)和安装在“U”型腿上的两个滚轮(14)组成。
专利摘要人力稻麦收割机属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行走轮(3)的两端面上的两个凸轮(9)通过一端附在凸轮(9)上,一端装有动刀(11)的摆杆(4)驱动动刀(11)左右摆动,与定刀片(16)形成切割。在刀上面,机架(2)前端装有分禾器(6)及放铺器(7),使切割有条不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只需要一人就可以操作。
文档编号A01D34/02GK2099439SQ91211678
公开日1992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14日
发明者程显谱 申请人:山东省海阳县供销社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