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高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90阅读:2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麦秸、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高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用麦秸或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的方法,是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
利用麦秸或稻草为原料栽培食用菌,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以下方法对栽培基进行处理一、蒸煮制成熟料;二、0.5~3%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然后清水冲洗,晾至含水量达到60%;三、沸水浸泡24小时,晾至含水量达60%;四、生物发酵5~7天或更长时间,利用微生物的酶促作用,降解腊层;五、机械粉碎秸杆成糠状栽培或加入棉子皮等优良基质以后栽培。
以上方法虽都成功,但存在着操作工艺复杂,不易掌握,处理费用高工时多造成栽培成本高,并且上述处理后的栽培基产量也不高,不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在栽培方法上也仅限于平栽和塑料袋堆罗立体栽培。由于存在着平栽面积利用率低、立体栽培后期产量下降、栽培基难以方便补给水分和养分,温度调节不便也直接影响产量。由此可见,改进现有的麦秸或稻草栽培平菇的技术方法,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对简化栽培方法,提高产量是很有价值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栽培基处理简便、管理方便、产量高的利用麦秸或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可以概括为
1、利用脱蜡剂直接给麦秸或稻草生料脱蜡杀菌熟化。
2、栽培基加入营养土。
3、喷施营养液。
4、装袋后接种扎通气孔。
5、泥墙出菇代替塑料袋堆罗出菇。
本发明是这样进行的1、原料准备选无霉变、无结块的新陈麦秸或稻草,阳光下曝晒1~2日,粉碎成0.5寸左右松软的碎草。
2、脱腊杀菌。按料水比1∶160配制3~6%的石灰水溶液,同时加入适量的食盐、甲醛搅拌混合后制成脱腊杀菌剂。糁入麦秸抄匀,拍实,复盖塑料布,堆闷1~2天。
3、糁营养土取麦秸质量40%的菜园土,糁入适量草木灰、过磷酸钙、麦麸、玉米面、石膏粉及饼肥混合均匀,拌入麦秸中。
4、喷药补养。按料水比1∶0.2取水,放入多菌灵、恩肥、白糖等,用喷雾器均匀喷入料中,即可装袋。
5、装袋接种。
塑料袋规格25~30厘米×55~60厘米聚乙袋。
装袋时选优良的栽培种,按四层料,五层菌种的方法每袋接种15%,干料重1~2公斤,线绳扎口结活扣。然后于菌种层处,用细铁钉扎若干孔洞,排放发菌。
6、增养发菌在清洁、干燥、通风、阴暗的环境里排袋发菌,温度保持20~25℃为宜,最高温度不超过35℃,在菌袋产生“发酵热”以后,注意勤翻袋、倒垛、通风,菌种萌发定植3~4天后,秸厚5~8cm,两端菌丝“吃料”5公分左右,可“去绳松绑”,增养通气,加快菌丝扩展,一般丝袋10~15天,菌丝满袋,完成扩展期,再经过10~15天,菌丝深化密结,即可转入分化出菇阶段。
7、泥墙出菇①在出菇窖内,间隔30公分左右,挖两道深、宽各一铁铣的蓄水沟,中间的土埂上,铺一层湿砖;
②调制营养泥,取肥土加入适量草木灰、复合肥,掺入石灰水浸泡过的麦草少许,加入调成营养泥;
③把即将现蕾的菌袋脱去塑料皮,间隔一公分左右放到砖上,缝隙和菌柱上面抹严泥,以此法泥第二层袋,共可垒高5~6层,上顶抹平泥后,四周用硬泥筑成高、宽各5~10公分的埂,形成顶部浇水的“沟槽”。
④出菇管理,菌柱泥墙后,重点调节好水、温、光、气等环境因素幼菇形成期以前,不直接向子实体上喷水,主要靠沟里蓄水,墙壁洒水墙顶浇水,空中喷雾等措施,增加空气湿度,形成期以后,可向菇体直接喷水,并随着菇体膨大,不断增加喷水次数和喷水量。
为了促进菇蕾正齐发生,泥墙后用农膜复盖泥墙,每天早晚通风0.5~1小时。菇蕾大量发生后,掀去薄膜,每天从墙顶缓缓浇水,保持泥墙湿润。第一花菇采收后,停水3~5天,促使菌丝恢复生长,然后墙上重浇营养液,多膜催蕾管理同前。
综上所述,一种麦秸、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高产技术,其特征是将粉碎的麦秸或稻草拌入由加入适量食盐甲醛的石灰水溶液制成的脱腊杀菌剂堆闷24~48小时,再掺入麦秸或稻草质量40%的由菜园土、草木灰、过磷酸钙、麦麸、玉米面、石膏粉及饼肥混合组成的营养土,喷施由水、多菌灵、恩肥、食糖等组成的营养液后制成栽培基;将栽培基按四层料五层菌种的装袋法装袋接种后扎口,于菌种处用铁针扎通气孔;将接种后的栽培基置于清洁、干燥、通风、阴暗的环境里增养发菌;热后采用泥墙出菇的方法进行平菇的生长收获的栽培管理。
本发明中所述的脱腊杀菌剂的组份可以是3~6%的石灰水溶液加入浓度为0.8~1.2%的食盐0.05~0.1%的甲醛。营养土为菜园土加入菜园土质量3~5%的草木灰、1~2%过磷酸钙、3~6%麦麸、4~5%玉米面,0.5~1%石膏粉、4~5%饼肥所组成。营养液为适量水加入0.02~0.08%多菌灵,0.02~0.06%恩肥、食糖所组成。
本发明的机理是
1、麦秸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少量的粗蛋白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是栽培平菇的好原料,其生物转化率的理论值为180%左右。但麦秸表面光滑坚硬,含一层较厚的腊质(硅酸盐类)影响菌丝的生长和养分的转化。因此,麦秸栽培平菇的主要工艺是首先脱腊本发明采用浓石灰溶液直接拌料,脱腊杀菌,迅速破坏麦秸表层细胞壁的硅酸盐组织,使秸杆软化。加食盐和甲醛有利于秸杆的腐解和杀灭其杂菌、虫害。麦秸结构松散、坚硬,吸水慢,保水性差,拌料时定量加水,使含水率达到55~60%,群众易于掌握。
2、添加营养土,是提高麦秸栽培平菇产量的重要环节。麦秸虽可做为栽培平菇的基质,但它含氮素较少,碳氮比例失调。据化验,麦秸含碳46.8%,含氮0.48%、C/N比值为96.1。而平菇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C/N为20~30∶1,因此,纯麦秸栽培平菇,正常出菇量,每公斤只有0.3~0.5公斤。为了提高产量,就必须补充一定的氮源,有机氮如麦麸、玉米面、饼肥等,可调节麦秸的C/N比,以达到40~70∶1,其中以C/N比50~60∶1产量最高。
添加钾肥,可促进氮素的吸收利用,草木灰主要含磷、钾、钙元素,碱性,有杀菌作用,农村取材方便。
添加肥土,不但降低了麦秸的空隙度,有利于菌丝密结,而且土壤中还含有平菇菌丝可以吸收利用的氮、磷、钾元素和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同时,土壤中还含有假单孢菌,节细菌,沙雷铁氏菌,芽孢杆菌等细菌,平菇菌丝体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如乙烯或类乙烯等能吸引他们聚集在菌丝体周围,而这些细菌则产生畄醇,核甘醇等一类的激素物质,促进了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分化。
3、“泥墙出菇”管理,克服了常规袋栽的弊病。
塑料袋立体栽培平菇,具有杂菌感染率低,不受环境气温的影响单位面积产量高等优点,是目前全国各地推广量最大的一种栽培形式但它出过二花菇以后,往往因培养料缺水而严重影响了后期产量,补水、泡袋等方法相当麻烦,不利于推广,造成培养料的养分因缺水而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本技术发明的“泥墙出菇”,则简便易行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不但及时补充了培养料的水分和养分,而且调节了温度防止了高温烧料,延长了栽培季节。
本技术具有以下显明特点一、操作简便、好学易做,适于农村千家万户推广;二、栽培成功率高,经济效益显著,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三、便于开发利用农村雄厚的原料资源,有利于促进全国各地特别是非棉区食用菌事业的发展;四、出过平菇的麦秸比原秸杆增加肥效,有利于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以下介绍
具体实施例方式(1)将麦秸40公斤,用脱粒机粉碎成15公分左右的短丝片状,掺入1%的石膏粉脱腊杀菌的石灰溶液浓度,设置2%·4%、6%、8%四个处理,每个处理10公斤,料水比1∶170,加入甲醛0.05%,食盐1%,抄匀后堆闷2天,添加营养土每个处理6.25公斤,其中肥土4公斤,麦麸0.5公斤,玉米面0.5公斤(铁锅微炒),棉仁饼0.5公斤,草木灰0.5公斤,过磷酸钙0.2公斤,尿素0.05公斤,然后每个处理称水2公斤,加水恩肥1毫升,多菌灵2毫升,辛硫磷1毫升,硫酸镁1克,白糖2克,用喷雾器喷匀,装袋10个,每袋干料1公斤,品种为麦平1号,接种呈15%,装袋后用细钉在菌种层上每隔1公分扎眼一个。
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溶液直接拌料脱腊杀菌,其浓度以4~6%为宜;根据气温高低,确定堆闷时间,在日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时,时间一天即可。
(2)菌袋发菌期间温度保持20~25℃,空气湿度60%对感染绿霉的采取治疗措施,用消毒的小刀挖除病斑后涂抹石灰浆,7天后菌袋有原基出现。13天取20袋常规管理解开袋口,室内降温出菇,空气温度85%,每日喷水2~3次,幼菇期至成熟中期,喷营养液三次,加入1%的糖,0.2%的磷酸二氢钾,20多天后采收第一茬菇,35天内收完三茬菇,总产量20.5公斤,平均每公斤麦秸产鲜菇1.02公斤。剩下的20袋,同时采取了“泥墙出菇”方法进行管理,将菌袋脱去塑料皮,按一层泥一层菌柱堆叠建墙后,墙两侧喷一遍“催菇液”,复膜催蕾经3~5天普遍现蕾,揭去薄膜,通过墙顶浇水,地下沟蓄水,空中喷雾等方法,保持空气湿度95%,并结合门窗通气孔的关开调节温度,光线和氧气。第一茬菇采收后,停水3~5天于墙顶浇重水,并结合补养加入尿素0.2%,磷肥浸出液1%,至45天内采收三茬菇,总产量31.1公斤,平均每公斤麦秸产实平菇1.52公斤,比常规管理增产50%以上。如加强管理,还可继续出菇。泥墙出菇,菇体鲜嫩品质好,菇蕾成活率高,病虫害少,子实体生长发育时间延长2~3天。
不同管理方法对出菇产量的影响(单位公斤)
权利要求
1.一种麦秸、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高产技术,其特征是将粉碎的麦秸或稻草拌入由加入适量食盐甲醛的石灰水溶液制成的脱腊杀菌剂堆闷24~48小时,再掺入麦秸或稻草质量40%的由菜园土、草木灰、过磷酸钙、麦麸、玉米面、石膏粉及饼肥混合组成的营养土,喷施由水、多菌灵、恩肥、食糖等组成的营养液后制成栽培基;将栽培基按四层料五层菌种的装袋接种后扎口,于菌种处用铁针扎通气孔;将接种后的栽培基置于清洁、干燥、通风、阴暗的环境里增养发菌;然后采用泥墙出菇的方法进行平菇的生长收获的栽培管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秸、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高产技术,其特征是脱腊杀菌剂的组份可以是3~6%的石灰水溶液加入浓度为0.8~1.2%的食盐,0.05~0.1%的甲醛。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秸、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高产技术其特征是营养土为菜园土加入菜园土质量3~5%的草木灰、1~2%过磷酸钙、3~6%麦麸、4~5%玉米面、0.5~1%石膏粉,4~5%饼肥所组成。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秸、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高产技术,其特征是营养液为适量水加入0.02~0.08%多菌灵、0.02~0.06%恩肥、食糖所组成。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秸、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高产技术,其特征是在清洁、干燥、通风、阴暗的环境里排袋发菌,温度保持20~25℃为宜,最高温度不超过35℃,在菌袋产生“发酵热”以后注意勤翻袋、倒垛、通风,菌种萌发定植3~4天后,厚5~8cm两端菌丝“吃料”5公分左右,可“去绳松绑”,增养通气,加快菌丝扩展,一般装袋10~15天,菌丝满袋,完成扩展期,再经过10~15天,菌丝深化密结,即可转入分化出菇阶段。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秸、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高产技术,其特征是泥墙出菇的操作方法是①在出菇窖内,间隔30公分左右,挖两道深、宽各一铁铣的蓄水沟,中间的土埂上,铺一层湿砖;②调制营养泥,取肥土加入适量草木灰、复合肥、掺入石灰水浸泡过的麦草少许,加水调成营养泥;③把即将现蕾的菌袋脱去塑料皮,间隔一公分左右放到砖上,缝隙和菌柱上面抹严泥,以此法泥第二层袋,共可垒高5~6层,上顶抹平泥后,四周用硬泥筑成高、宽各5~10公分的埂,形成顶部浇水的“沟槽”;④出菇管理,菌柱泥墙后,重点调节好水、温、光、气等环境因素,幼菇形成期以前,不直接向子实体上喷水,主要靠沟里蓄水,墙壁上洒水,墙顶浇水,空中喷雾等措施,增加空气湿度,形成期以后,可向菇体直接喷水,并随着菇体膨大,不断增加喷水次数和喷水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用麦秸或稻草生料袋栽培平菇的方法,是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其技术要点是采用了脱蜡杀菌剂拌料脱蜡杀菌熟化,加入适量营养土,喷施营养液,装袋接种后扎通气孔增氧发菌和采用泥墙出菇。解决了传统技术对麦秸稻草脱蜡杀菌熟化复杂工艺过程带来的成本高不易掌握和堆摞出菇产量低等不足。具有方法简便易行、管理方便、平菇产量高的优点。有大范围推广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A01G1/04GK1080463SQ92106589
公开日1994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3日
发明者黄克允, 杨道敬 申请人:黄克允, 杨道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