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温室型煤加温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型煤加温炉,特别涉及一种北方冬季温室加温用侧燃式型煤加温炉,所说的型煤为正方体型煤。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在冬季吃到新鲜可口,种类丰富的蔬菜提出了较高要求。这种需求推动了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温室及配套加温设备,尤其在北方严寒地区加温设备更是显得重要。目前冬季蔬菜生产普遍使用的加温炉(俗称地炉)是以砖和黄泥砌成的,使用散烧块煤。这种炉子由于各地区不统一,大小形状各异,使用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不符合保护地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方向。特别是使用此种炉子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
(1)现有技术该种地炉的设计粗糙简陋,煤燃烧不充分,因而煤耗高,浪费能源,增加冬季蔬菜生产的成本。
(2)该炉操作不便,费料费工,劳动强度大,还易造成温度管理上的不当。
(3)这种炉子多使用散烧块煤,炉膛不密闭,不仅燃烧效果不好,而且温室内污染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对冬季温室内蔬菜生长极为不利,有时还可能发生“烤苗”现象。泄漏的煤气对管理人员也有极大的威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温室侧燃式型煤加温炉,它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五块铁板焊成一个长方箱体,缺少铁板的一面做为炉底用于设置炉箅子,在由铁板焊成的炉体内表面(或称内壁)衬以约1厘米厚的耐火水泥,使膛壁光滑并可保护铁板,炉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温室侧燃式型煤加温炉的剖面图。其中1-预备煤,2-升温状态煤,3-燃烧主体煤,4-已灰化煤,5-推煤机构,6-充填保温材料,7-通风道,8-聚热罩,9-观察口,10-灰坑,11-砖层,12-炉箅,13-温室正墙,14-温室过道,25-箱体。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其中15-进煤口,16-出灰口,17-推煤扳把。
图3是本实用新型炉的炉箅子、其中18-炉条,19-角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炉的推送煤机构,其中17-推煤扳把,20-推送煤板(角铁),21-套管(其a.b两点与炉箅焊接)。
图5是本实用新型炉铸铁托煤板,其中,23-通风孔,24-通风凹槽。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用五块铁板焊成一个长方箱体(25),缺少铁板的一面做为炉底用于设置炉箅子(12),在由铁板焊成的炉体内表面(或称内壁)衬以约1厘米厚的耐火水泥,使膛壁光滑并可保护铁板,炉体座于炉坑内(为地下式炉体),在箱体顶部开一个方口用于安装一个倒漏斗状聚热罩(8),使聚热罩高于地面,炉体直立的四面中两个长边(左右)面和一个短边面(后面)共三面完全封闭并在外围以砖层(11)砌实,既保温也有加固作用。炉内靠温室正面墙(13)一侧可填充保温材料(6),例如炉渣,珍珠岩等,防止热量散失(附图一)。在炉体正面墙(13)一侧留有进煤口(15),其高、宽均略大于一摞煤的尺寸,在该面铁板的底部开有三个以铁板相隔离的可控制通风量的独立通风道(7),在通风孔上附有可转动或上下移动的挡板,用来调节通风量大小,出灰口(16)也位于炉体正面,在炉体靠温室过道的一侧,采用底出灰方式。炉体底部主要部件为一个固定的炉箅(12)及一个与之相连可行轴转动的推煤机构(5)(附图四),推煤扳把(17)放在炉体外。此外,本炉还附带有五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铸铁托煤扳(附图五),该托煤扳的大小可随炉子的尺寸及用煤量而定。(本实施例*体座于炉坑内(为地下式炉体),在箱体顶部安装一个倒漏斗状聚热罩,使聚热罩高于地面,炉体直立的四面中两个长边(左右)面和一个短边面(后面)共三面完全封闭。并在外围以砖层砌实,既保温也有加固作用。炉内靠温室正面一侧可填充保温材料,例如炉渣,珍珠岩等,防止热量散失(附图一)。在炉体正面墙一侧留有进煤口,进煤口的高,宽均略大于一摞煤的尺寸,在该面铁板的底部开有三个隔离的可控制的通风孔以铁板相隔而成独立通风道,在通风孔上附有可转动或上下移动的挡板,用来调节通风量的大小,出灰口也位于炉体正面,在炉体靠温室过道的一侧,采用底出灰方式。炉体内部主要部件为一个固定的炉箅及一个与之相连可行轴转动的推煤机构(附图四),推煤扳把放在炉体外。此外,本炉还附带有五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铸铁托煤板(附图五),该托煤板的大小可随炉子的尺寸及用煤量而定。(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一排可码放三块煤的托煤板(30×10×2CM),中间下凹0.5CM,以利于通气)另外还应有两块铁板,分别作为进煤口和出灰口的盖板。聚热罩亦是铁板焊造,与炉体紧密相连。聚热罩旁,在出灰口上方留有一个观察口,平时是严密封闭的。为起到保温及加固作用,炉体正面除留出必要的孔口外,也可砌一层砖。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建造便利,且形状规范,适宜于成批生产,由于炉体,炉箅和推煤机构为相连的整体,便于整炉的拆装及迁移,又因为采用铁板焊接,结构合理,因而密闭性好,能充分发挥型煤炉的优势。
由于燃烧所用型煤采用新配方,破碎度高,容易点燃,而且燃烧充分,原散烧煤中大量不能利用的一次裂解物亦可燃烧,煤灰中残炭量仅为1%,并可利用一些低质量煤炭,大大提高煤的使用效率,与目前使用的炉子相比,本炉可节煤20%以上。
本实用新型炉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可节约温室用地。使用的是正方体型煤(10×10×10CM),无需对火眼,也易于码放和搬运,由于该炉热效率高于目前使用的地炉,可适当减少温室内架设炉子的数目。
*中给出的是一排可码放三块煤的托煤板(30×10×2CM),中间下凹0.5CM,以利于通气)另外还应有两块铁板,分别作为进煤口和出灰口的盖板。聚热罩亦是铁板焊造,与炉体紧密相连。在聚热罩旁边出灰口上方留有一个观察口(9),平时是严密封闭的。为起到保温及加固作用,炉体正面除留出必要的孔口外,也可砌一层砖。
按照本实施例给出的炉子的尺寸,本炉的燃烧室内可同时容纳4摞煤,每摞9块,共计36块。这四摞煤从入口到出口(附图一)依次为预备煤(1),升温状态煤(2),燃烧主体煤(3),及已灰化煤(4)。需要添煤时,根据杠杆原理,将炉外的推煤扳把(17)由直立状态向下扳过90°带动推煤板(20)沿炉条(18)向前运动,运动距离为一个托煤板的宽度,推煤板(20)及托煤板与炉条(18)均呈滑动摩擦。推煤板(20)的运动把预备煤(1)推到燃烧位置(即成为升温状态的煤),后面各摞煤依次移动到下一个位置。由于预备煤已经预热变红,(被升温状态煤烤红,此为侧燃)与空气接触即可迅速燃着。同时,已灰化煤(4)被推出燃烧室,连同托煤板一起落入灰坑(10)中,可从出灰口(16)掏出。将推煤扳把复位后,将一摞新煤码放在托煤板上由进煤口(15)推入炉内,作为预备煤(1),然后用盖板封严进煤口和出灰口。准备下一次添煤。如此循环操作,可维持炉内的燃烧持续进行。该炉的燃烧完全在密闭的燃烧室内进行,热量经聚热罩(8)进入烟道。烟道的设计与原地炉所用的相同,也可利用原来的爬火管。在出灰口上方,炉体的顶面上留有一个活口,称观察口(9),平时在口上覆盖一块耐火保温的硅酸铝纤维毡,成为密闭状态。在需要观察燃烧情况或排除炉内故障时可打开此口进行工作。用后仍盖严。
本炉操作省时省力,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炉子相比,首先可以减少添煤次数,而且添煤、掏灰一次完成,方法简便省事,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本炉的通风孔7为三个独立的通道,可方便地调节进风量,从而控制燃烧程度。另外,也可根据天气状况,作物的温度需要,通过增加或减少添煤的块数控制燃烧量,方便了温室的温度管理。由于燃烧时炉子上部为完全密闭,不仅可使热量集中,而且有害气体及煤灰不能逸出炉外,又因为采用的是侧燃方式,无需原来炉子管理操作中的擞火这一工序因而有效地减少了污染,温室环境清洁,保证作物正常生长,避免“烤苗”的发生,同时对人也是安全的。
本新型炉的炉壁除可用上述方法以铁板焊铸而成外,亦可按上述的形状及尺寸用缸瓦铸造或用砖砌,砖缝须严密。而使用方法及使用效果与上述无异。
除上所述,改进后的此种侧燃式型煤炉形状固定,规格统一,可适用于各类加温温室,容易建造,成本合理,易于成批生产,大面积推广。同时,本炉还具有很多独特优点,如操作简便,省时省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污染,并能达到省煤节能的效果,是冬季蔬菜生产理想的加温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温室型煤加温炉,其特征在于该炉是用五块铁板焊成的一个长方箱体(25),缺少铁板的一面做为炉底用于设置炉箅子(12),在铁板焊成的炉体内表面(或称内壁)衬以1厘米厚的耐火水泥,在箱体顶部开口安装一个倒漏斗状聚热罩(8),在炉体正面墙一侧留有进煤口,进煤口高、宽大于一摞煤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型煤加温炉,其特征在于炉底部开有三个隔离的可控制通风量的通风道(7),炉体底部有一个固定的炉箅及一个与之相连可行轴转动的推煤机构(5),推煤扳把(17)放在炉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型煤加温炉,其特征在于聚热罩旁边的出灰口上方留有一个观察口(9)。
专利摘要一种温室型煤加温炉,其特征在于该炉是用五块铁板焊成的一个长方体(25),缺少铁板的一面做为炉底用于设置炉箅子(12),在铁板焊成的炉体内表面(或称内壁)衬以1厘米厚的耐火水泥,在箱体顶部开口安装一个倒漏斗状聚热罩(8),在炉体正面墙一侧留有进煤口,进煤口高、宽大于一摞煤的尺寸。除上所述,改进后的此种侧燃式型煤炉形状固定,规格统一,可适用于各类加温温室。同时,本炉还具有很多独特优点,如操作简便,省时省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污染,并能达到省煤节能的效果,是冬季蔬菜生产理想的加温设备。
文档编号A01G9/24GK2119763SQ922038
公开日1992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10日
发明者毛士伟, 何世民, 李宝成, 赵成宝, 刘燕仁, 李海东, 郑禾, 方芒 申请人:北京市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