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引乘坐悬挂式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引乘坐悬挂式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的水稻插秧机,属于水田农业机械领域,适用于国营农场及乡村水稻插秧。
现有机引水稻插秧机一般分为手扶式、乘坐式和悬挂式等机型。手扶与乘坐式插秧机,由简易的动力底盘挂接插秧装置、机构进行单一的插秧作业;悬挂式插秧机由特制的单功能的拖拉机悬挂插秧专机进行单一插秧或插秧同时单侧条施肥作业。
这些机型共有的缺点插秧机只能插秧作业,不能干其它农活;安全离合器扭距恒定不可调,适应水田土壤比阻及含杂物变化幅度小;秧箱调角支架不科学,其滑轮铝合金导轨易磨损;移箱滑动或滚动支架固定不可调,调变秧箱倾角此处易滑卡或脱轨;栽植臂与摆杆的运动夹角为45°-135°,对栽植臂无抗断裂保护作用;秧针送秧至入土最低点推秧杆才推秧插栽,平移一段复位,入土弧迹长20-50mm,秧苗易抿伤,缓苗返青期长;工效低。秧针尖锥体夹角及锥体临界圆弧厚和两个秧针工作平面夹角等参数大,伤苗比例大。
现有机型除上述共同的缺陷还有各自的缺点1、乘坐式插秧机缺点插秧机仅设一个水耙轮驱动,易陷车,需配1-2个辅助工人协助推牵。插秧时驾驶员得回头看船浮板边缘走向保证往复结合线行距,影响直线性驾驶。转向舵内圆弧式顶碰驾驶员前胸。驾驶员得起身操纵动力输出操纵杆。行走变速箱内无科学高产稀植穴距挡位。秧门护板在秧针送秧途径时将秧根营养土碰掉,并将秧苗捏成一撮,则不利缓苗返青不易分蘖;秧门护板工作一段时间失掉对秧苗捏提作用,秧苗在秧针送秧中下串歪斜,致苗抿伤程度大;这样,缓苗返青期无伤苗需3-4天,轻伤苗需6-8天。秧门铝梁与链箱盲孔螺栓固定不住,秧门铝梁易串动碰撞秧针毁坏机件。栽植臂往复摆动产生交变惯性力使其运动不稳,导致秧针取秧时冲击伤苗,驱动链加剧磨损,插秧频率低,工效低。推秧驱动杠杆端部弧形面滑动摩擦易损,致推秧时间滞后抿伤苗加剧。推秧杠杆与推秧杆端部叉式铰接,致推秧杆自转角大,推秧片转离秧针形成间隙塞秧,影响插秧质量。水平地需沉淀5-7天才能插秧,否则插秧直立不好,船浮板端侧泥浆推埋往复结合线间插栽的秧苗。
2、手扶式插秧机缺点驾驶员得行走操机插秧或道路运输,劳动强度大,用户不欢迎。
3、悬挂式插秧机缺点总安全离合器多牙嵌式,不能保证插秧机构驱动源切断栽植臂自动停在托板上方,常停在托板下方,枕地回转必须升起插秧部位,浪费插秧时间,降低工效。单侧条施肥不均,苗根须两侧吸肥不均。拖拉机内耙形驱动轮躯入泥浆阻力大,泥浆在耙片上附着力大也不易脱掉。插秧机构内反压式圆片滚轮驱动推秧杠杆端部圆柱滚轮机构,致使推秧杆入土推秧瞬间动作出土复位,苗根须与泥土瞬间接触粘合差,插秧直立性差。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引乘坐悬挂式水稻插秧机,克服现有机型缺点,性能高可靠性强,插秧质量好,工效高,操纵方便劳动强度低。
本实用新型由动力、插秧部位构成;动力部位提供整机行走、插秧部位作业及其它水田作业动力;由一台四轮驱动拖拉机、液压升降机构、悬挂架、动力输出轴组成。插秧部位挂接动力部位后,由总安全离合器、工作箱、秧箱调角支架、秧箱、纵向送秧带、秧门、施肥箱、插秧机构、链箱、移箱滚动支架、划印器组成。拖拉机的四个轮为圆钢骨架轮缘外耙形镶嵌橡胶水耙式驱动轮,该轮驱入泥浆阻力小,附着耙片上的泥浆易脱掉。如遇陷车操纵锁定机构,驱动轮轴硬联一体,同步驱动不陷车。变速箱内有倒顺档和三个穴距档,也可再加入四个穴距档,驾驶员据农艺要求选用穴距档;在变速箱动力输出离合器滑动牙嵌轱的90°缺口处设一个定位螺丝,被动牙嵌拨离时牙嵌轱沿定位螺丝位移,主被动牙嵌完全分离时其被动牙嵌自转90°角,通过工作箱伞齿轮啮合位置调整,实现动力输出离合器分离时栽植臂停在托板上方。在机架上设翻转式指印器,操机手视指印目标实施往复结合线标准行距。方向舵为半个外圆弧式,操机手驾驶中不顶碰胸脯活动自如。驾驶坐位左右前方设操纵杆件,在机架前缘设反射镜,插秧作业可一人驾驶并监视插秧工作情况。
在动力输出轴上设扭距可调总安全离合器;初始扭距为整台栽植臂工作扭距之和加工作箱工作扭距,再加一个栽植臂安全扭距;主被动牙嵌两组,牙嵌高5mm,牙嵌螺旋角60°;主被动牙嵌分离后主动牙嵌转360°复原啮合;主动牙嵌转几圈复原都不能打乱动力输出离合器分离时栽植臂停在托板上方的功能;插秧机构碰遇位移难的障得物或工作箱内部件被杂物卡住时,总安全离合器自动切断动力安全保护。工作箱与悬挂架铰联和链箱连固。秧门铝梁与链箱凸柄用穿透螺丝紧固。在秧门铝梁上设秧箱,其格盘工作面起双层鼓条,秧苗滑动阻力小。在秧箱格盘工作面下部设纵向送秧带。在秧箱前部设秧箱调角支架,据秧苗株高调秧箱倾角55°-65°插秧伤苗少直立好。在秧箱下部设水平垂直位移可调的移箱滚动支架,支撑秧箱左右滚动位移。在秧箱后部设施肥箱,苗带两侧均匀施条肥。传动路线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依次传递给总安全离合器、工作箱、秧箱、纵向送秧带;工作箱接递动力另一路传给链箱、插秧机构;一组链箱被动轴一侧驱动施肥箱。在秧门铝梁每个口处设高槽弧形秧针送秧定位器,送秧中秧苗不歪斜串动,根须营养土不散落,秧苗离槽就入土,减少秧苗抿伤;秧苗上机前无损伤插栽就活。在链箱后部设插秧机构,由栽植臂、曲柄轴、配重贮能器、摆杆、取秧量调整螺杆组成;由链箱被动轴驱动栽植臂回转摆动,完成取、分、送、插秧程序。在曲柄驱动轴孔对称侧设开口可变形的配重贮能器,消除插秧机构工作中产生交变惯性力的弊病。栽植臂与摆杆运动夹角为45°-85°,增强栽植臂抗断裂强度。推秧杠杆轴孔中心较凸轮轴孔中心垂直方向提高2mm,推秧杠杆入土在弧迹段距垂直插深最低点前推秧,苗抿伤少有利缓苗返青。推秧杠杆下部为正压式凸轮滚轮机构,较反压式圆片滚轮驱动圆柱滚轮机构,插秧直立性好。推秧杠杆上部与推秧杆用活节铰接,推秧杆自转角小,其下端两个推秧片靠贴秧针平面上滑动,不塞苗,插秧质量好。秧针尖锥体夹角40°以下,两个秧针工作平面夹角140°以下,尖锥体临界圆弧厚2.2mm以下,伤苗率低。在两行插秧机构下设一流线型托板,插秧中泥浆自动分流不推埋秧苗,可缩短水平地沉淀时间按时插秧。在链箱支臂管两侧支架上设划印器,在末栽侧泥浆中划印,供直线驾驶校定目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水稻插秧机相比较有如下优点该机能实现水稻高产栽培的农艺标准,穴距适应地区广;苗根带土插秧并插后疏散,有利缓苗返青分蘖;苗带两侧均匀施条肥,肥效高;水平地1-2天就可插秧,泥浆不推埋秧苗,池田省水,插秧作业不陷车;较现有机型伤苗率下降16.4%,缓苗返青时间提前2-3天,分蘖率提高9.7%,工效提高10-30%;整机性能好容易驾驶,可靠性强,可一人操机作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指印器示意图图3为方向舵示意图图4为变速箱倒顺档及穴距挡示意图图5为总安全离合器示意图图6为秧箱调角支架示意图图7为移箱滚动支架示意图图8为秧针送秧定位器示意图图9为插秧机构示意图图10为秧针示意图[1]反射镜[2]机架[3]发动机[4]变速箱[5]方向舵[6]液压分配器操纵杆[7]锁定操纵杆[8]动力输出操纵杆[9]悬挂架[10]动力输出轴[11]秧箱调角支架[12]秧箱[13]纵向送秧带[14]秧门[15]施肥箱[16]插秧机构[17]链箱[18]插秧机构托板[19]秧针送秧定位器[20]移箱滚动支架[21]工作箱[22]总安全离合器[23]水耙式驱动轮[24]离合器踏板[25]指印器[26]操纵杆[27]定位板[28]画印器[29]中介齿轮[30]齿轮[31]齿轮[32]齿轮[33]齿轮[34]齿轮[35]齿轮[36]齿轮[37]齿轮[38]齿轮[39]齿轮[40]齿轮[41]齿轮[42]齿轮[43]齿轮[44]轴[45]轴[46]轴[47]轴[48]轴[49]被动牙嵌[50]主动牙嵌[51]弹簧[52]压力调整螺帽[53]传动方轴[54]防尘胶套[55]防尘罩[56]润滑油咀[57]轨道护卡[58]圆管轨道[59]滚轮[60]调角支臂[61]支臂卡环[62]固定架[63]滚轮[64]圆管轨道[65]轨道垂直位移调整螺栓[66]轨道水平位移调整板[67]固定螺帽[68]配重贮能器[69]曲柄[70]栽植臂[71]摆杆[72]取秧量调整螺杆[73]凸轮[74]滚轮[75]活节[76]推秧杆[77]推秧杠杆[78]推秧杠杆轴[79]秧针。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是由如下方法实现的。本机工作幅宽2.7米,行距0.3米,穴距分为0.12米、0.16米、0.2米三档,根据田区自然条件选用挡位,5个链箱驱动插秧机构[16],其中1个链箱被动轴一端驱动施肥箱[15];插秧同时双侧条施肥。本机动力部位为一台拖拉机,其动力源柴油发动机[3]安装在机架[2]上,前面有反射镜[1],驾驶员可随时观看插秧部位的工作状况。拖拉机的四个轮为圆钢骨架轮缘外耙形镶嵌橡胶的水耙式驱动轮[23]。方向舵[5]为半个外圆弧式,由圆管制成,如图3所示,安装在变速箱[4]的连接件上,外圆弧舵驾驶员操纵方便。驾驶座旁分别为液压分配器操纵杆[6]、锁定操纵杆[7]和动力输出操纵杆[8],驾驶座下方为离合器和离合器踏板[24]以及变速箱[4]等。插秧中如遇陷车及时搬动差速器锁定操纵杆[7]加力,即使较差水田也不能陷车。在机架[2]两侧各安装一个翻转式指印器[25],其结构如图2所示,指印器上有一个定位板[27],搬动操纵杆[26]至定位板[27]处卡住,指印器[25]的箭头指向工作边缘,作业后将其收回不影响车辆行走。发动机[3]的扭距通过踩动离合器踏板[24]将变速箱[4]挂上选定挡位,变速箱[4]接递的扭距分两路向外传递一路通过变速挡位的齿轮和轴经减速器、差速器等传递给四个水耙驱动轮[23],另一路通过动力输出轴[10]供插秧部位的动力。变速箱[4]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前进运输挡一个,动力由轴[44]输入,经齿轮[31]和牙嵌离合器与齿轮[34]啮合,将扭距通过中介齿轮[29]传给轴[46]经减、差速器、半轴到前后驱动轮[23]。作业档有三个0.12米穴距挡通过齿轮[31]、[40]啮合传至轴[48],再经齿轮[36]、[33]啮合,齿轮[33]、[32]、[34]为三联齿轮,齿轮[32]通过中介齿轮[29]将动力传给轴[46],通过减、差速器、半轴传至前后驱动轮[23]。0.16米穴距档通过齿轮[31]、[40]啮合,经滑动齿轮[38]与齿轮[32]啮合,动力经中介齿轮[29]传至轴[46],再经减、差速器和半轴传至前后驱动轮[23]。0.20米穴距挡通过齿轮[31]、[40]啮合,动力传至轴[48],滑动齿轮[39]与三联齿轮[34]啮合,通过中介齿轮[29]将动力传至轴[46],再经减、差速器和半轴传至前后驱动轮[23]。倒档是齿轮[31]与[40]啮合传至轴[48],将齿轮[36]、[35]啮合,传至轴[47],经齿轮[37]、[33]啮合由三联齿轮[32]通过中介齿轮[29]传至轴[46],再经减、差速器和半轴传至前后驱动轮[23]。插秧部位的动力由动力输入轴[44]上的齿轮[31]与双联齿轮[40]、[41]啮合,经齿轮[41]、[30]、[42]、[43]的相互啮合,传递至动力输出轴[10],将动力传至插秧部位。变速箱[4]内按上述机理也可再加入0.1米、0.14米、0.18米0.24米穴距挡。
插秧部位通过悬挂架[9]和动力输出轴[10]与动力部位挂接,并通过液压分配器操纵杆[6]控制插秧部位的升降。插秧部位是专用机具,由工作箱[21]、链箱[17]、秧箱[12]、秧门[14]、秧箱调角支架[11]、移箱滚动支架[20]、纵向送秧带[13]、施肥箱[15]、插秧机构[16]、秧针送秧定位器[19]和总安全离合器[22]等组成。总安全离合器[22]如图5所示,由被动牙嵌[49]、主动牙嵌[50]、壳体和传动方轴[53]等组成。在传动方轴[53]上套有推力弹簧[51],前端用压力调整螺帽[52]紧固,牙嵌体外套有防尘胶套[54]和防尘罩[55],牙嵌体上有润滑油咀[56]。总安全离合器[22]的螺旋角为60°,两组牙嵌,其牙嵌高度5mm。作业时将动力输出轴[10]与传动方轴[53]连接,当插秧机构[16]碰到较难位移障碍物或工作箱[21]内部件被杂物卡住时,其阻力骤增值超过推力弹簧[51]的调定压力,瞬间,牙嵌自动错位转动,切断动力源,保护插秧部位各个机构不受损害。总安全离合器[22]将动力传递到工作箱[21],工作箱[21]又将动力分两路传递一路通过5个链箱[17]传递给插秧机构[16],其中一个链箱的被动轴一端驱动栽植臂[70]插秧,另一端驱动施肥箱[15]施肥;另一路通过双头矩形齿螺杆及其它联动件将动力传至纵向送秧带[13]。秧箱调角支架[11]如图6所示,通过调角支臂[60]转动及滚轮[59]垂直位移调整秧箱[12]的倾角,轨道护卡[57]保证秧箱往复运动中,滚轮[59]不脱离圆管轨道[58],实现秧箱[12]沿秧门[14]连续位移。移箱滚动支架如图7所示,滚轮[63]沿圆管轨道[64]滚动,当秧箱[12]的倾角调变时,通过轨道水平位移调整板[66]和垂直位移调整螺栓[65]的定位调整来保证秧箱位移时移箱圆管轨道[64]全长度不脱离滚轮[63]而滑动。秧针送秧定位器[19]如图8所示,用沉头螺栓将其固定在秧门[14]处。秧门[14]铝梁与链箱[17]外壳凸柄用穿透螺栓紧固。插秧机构[16]如图9所示,配重贮能器[68]用螺栓固定在曲柄[69]上,并确保相互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以消除在转动中出现有害交变力;栽植臂[70]与摆杆[71]的夹角变化幅度通过取秧量调整螺杆[72]的定位控制在45°-85°范围内;秧针[79]用螺栓在栽植臂[70]配置处紧固;插秧机构[16]内的推秧杠杆[77]下端固定一个滚轮[74],与凸轮[73]正压滚动接触;推秧杠杆[77]上端与推秧杆[76]用活节[75]铰接,消除推秧杆[76]的自转,使推秧杆[76]下端的两个推秧片贴靠在秧针[79]平面滑动,没有间隙,插秧时不塞秧苗;推秧杠杆轴[78]中心垂直方向较正压式凸轮[73]曲柄轴中心提高2mm,减少抿伤苗损失。在两个插秧机构下方配置托板[18]。秧针[79]尖锥体夹角40°,两个秧针工作平面夹角140°,尖锥体临界圆弧厚2.2mm。
本实用新型除挂接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外,还可挂接其它专用机具进行水田整地、喷施农药化肥、水稻收获,道路运输及旱地作业等项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机引乘坐悬挂式水稻插秧机,由动力、插秧部位构成,动力部位由一台四轮驱动拖拉机、液压升降机构、悬挂架[9]动力输出轴[10]组成,插秧部位挂接动力部位后,由总安全离合器[22]、互作箱[21]、秧箱调角支架[11]、秧箱[12]、纵向送秧带[13]、秧门[14]、施肥箱[15]、插秧机构[16]、链箱[17]、移箱滚动支架[20]、划印器[28]组成,其特征是拖拉机四个轮为圆钢骨架轮缘外耙形镶嵌橡胶水耙式驱动轮[23];变速箱[4]内有倒顺挡和三个穴距挡,也可再加入四个穴距挡;在变速箱动力输出离合器滑动牙嵌轱90°缺口处设一个定位螺丝;在机架[2]上设翻转式指印器[25];方向舵[5]为半个外圆弧式;在机架[2]前缘设反射镜[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是在动力输出轴[10]上设扭距可调总安全离合器[22]、两组主被动牙嵌分离后主动牙嵌转360°复原啮合;工作箱[21]与悬挂架[9]铰联和链箱[17]连固;秧门[14]铝梁与箱[17]凸柄用穿透螺丝紧固;在秧门[14]铝梁上设秧箱[12],其格盘工作面起双层鼓条;在秧箱[12]格盘工作面下部设纵向送秧带[13];在秧箱[12]前部设秧箱调解支架[11];在秧箱[12]下部设水平垂直位移可调移箱滚动支架[20];在秧箱[12]后部设施肥箱[15];在秧门[14]每个口处设高槽弧形秧针送秧定位器[19];在曲柄[69]驱动轴孔对称侧设开口可变形的配重贮能器[68];栽植臂[70]与摆杆[71]运动夹角为45°-85°;推秧杠杆轴[78]孔中心较凸轮[73]轴孔中心提高2mm;推秧杠杆[77]下部为正压凸轮滚轮机构;推秧杠杆[77]上部与推秧杆[76]用活节[75]铰接;秧针[79]尖锥体夹角40°以下,两个秧针工作平面夹角140°以下,尖锥体临界圆弧后2.2mm以下,在两行插秧机构[16]下设一流线型托板[18];在链箱[17]支臂管两侧支架上设划印器[2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由动力部位及插秧部位构成,动力部位为一台特制拖拉机总成,四个外耙形驱动轮,有倒顺挡及三个穴距挡和液压、悬挂锁定机构;方向舵为半个外圆弧式,设翻转式指印器。插秧部位由秧箱、链箱、施肥箱、秧门、秧箱调角支架、移箱滚动支架、秧针送秧定位器、总安全离合器、抽秧机构等组成。该机可提高工效10—30%,伤苗率低,返青时间短,双侧条施肥均匀,池田省水,插秧不陷车,性能好,可靠性强,可一人操机作业。
文档编号A01C11/02GK2196854SQ932445
公开日1995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11日
发明者韩宝珍, 韩晓东, 韩晓芳 申请人:韩宝珍, 韩晓东, 韩晓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