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玉米杂交种的育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玉米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及其杂交种的高产繁殖和制种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尤其是在我国南方,玉米有着更大的重要性,它既是山区人民的口粮,又是发展饲养业的重要优质饲料。但是在我国南方玉米主产区,由于生态条件复杂、气候差异大、土地瘠薄、自然灾害频繁等因素影响,杂交玉米及亲本繁殖和制种产量较低,影响了杂交玉米的扩大推广,制约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随着农业向“两高一优”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选育适应南方玉米主产区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的杂交种已成为育种上的重大研究课题。要使这些优良杂交种在生产上迅速推广,选育出在南方能够高产繁殖和制种的抗病、高配合力自交系和高产、多抗、优质杂交种便是技术关键。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南方玉米生产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产、多抗、优质的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的制种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玉米高产、多抗自交系的选育及其杂交种的繁殖和制种技术,由以下步骤实现以高代自交系698-3为母本,以外引系齐205为父本配出高产、抗病抗倒、株型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种“成单18”。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抗病抗逆性强本发明育成的自交系698-3及其杂交种成单18,中抗大、小斑病,抗丝黑穗病、矮花叶和青枯病。根系深,耐旱力强;茎杆坚硬,抗倒性强;叶片持绿期长。2、适应性广本发明育成的自交系698-3和杂交种成单18对光温不敏感,株型好,对播期要求不严,加上抗病抗逆性强,因此适应种植的范围广。可在西南地区和北方种植,繁殖制种。3、亲本繁殖、制种和F1杂种产量高亲本698-3繁殖和制种产量在南般亩产250公斤,较对照农大65制种增产20%左右。杂交种成单18参加94-95年成都市和绵阳市区试,平均亩产462.4公斤,比对照农大65增产23.2%。4、品质好该发明育成的成单18籽粒中间偏硬粒,纯黄色,籽粒容重较大,其赖氨酸含量较普通玉米高,食味好,其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均较优。成单18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的结果见附表。附表“成单18”与对照农大65和川单9号的比较结果</tables>附图为本发明的选育系谱图。下面详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一、亲本来源及其特征特性以来自美国玉米带的高配、多抗种质为材料是关键。经对来自美国玉米带20余份种质的观察鉴定,筛选了抗病抗逆性好、株型好、产量高的种群A与种群B杂交,然后再以此为材料自交分离二环系。在分离自交系的同时,进行人工接种抗病鉴定和配合力测定,根据抗病鉴定、配合力测定结果以及植株田间表现和自身产量,经五代自交纯合后,育成了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株型好的高产高配合力自交系698-3,该系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高产高配合力的母本自交系。高代自交系698-3的特征特性成都春播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180厘米,穗位65厘米左右。幼苗长势强,成株健壮整齐。单株总叶数18片左右,穗上叶一般6片,与主茎夹角小,平均24度左右。雄穗分枝3-5个(1-2个亚分枝)。苞叶较长,包得紧。穗长15厘米,粗4.2厘米左右,穗行16-18行,行粒数30-35粒。穗轴白色,籽粒黄色中间偏硬粒型,籽粒容重大、品质好、出籽率85%,千粒重160克左右。抗大、小斑病,高抗矮花叶和丝黑穗病,抗青枯病、穗粒腐病。茎杆坚硬,抗倒力强,根系深,耐旱耐涝耐肥水。叶片持绿期长。适应性广,可在西南地区和北方繁殖和制种。二、配制杂交种“成单18”以高代自交系698-3为母本,以从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引进的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齐205为父本配出高产、抗病抗倒、株型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种“成单18”。“成单18”特征特性成都地区春播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幼苗长势强,成株健壮整齐,叶色深绿,株高230厘米,穗位高85厘米左右,单株总叶数20片左右。穗上叶片与主茎夹角较小,株型半紧凑。雄穗分枝7-10个,粉量大。雌穗吐丝齐、花丝多、活力强。穗长20厘米,穗粗5厘米左右。穗行16-18行,行粒数34粒上下。籽粒黄色马齿型,商品和营养品质好。千粒重300克左右,出籽率83%上下。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病毒病、青枯病和穗粒腐病。茎杆坚硬,抗倒力强,根系深耐旱耐涝耐肥水。叶片持绿期长,收获时仍为绿色。适应性广,可在西南玉米高产地区种植推广。在繁殖制种(698-3为母本)时,当花丝抽出苞叶1-2cm时,用剪刀剪去2cm左右的苞叶,花丝可迅速出齐,使结实满尖。权利要求一种玉米杂交种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高代自交系698-3为母本,以外引系齐205为父本配制杂交种“成单18”。全文摘要一种玉米杂交种的育种方法,属于玉米杂种优势利用领域。以高代自交系698-3为母本,以外引系齐205为父本配制出高产、抗病抗倒、株型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种“成单18”。可在西南玉米高产地区种植推广。文档编号A01H1/02GK1166269SQ9612021公开日1997年12月3日申请日期1996年10月21日优先权日1996年10月21日发明者张彪,陈婉秋,康继伟申请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