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滚筒用取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6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播种滚筒用取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领域的农业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播种机械中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
目前现有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按其结构一般可分为三角盒式取种器和磁力式取种器。这两种取种器都存在有取种粒分散、平均粒数偏多、空穴率高、播种滚筒内种子较少时则会发生取种不可靠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使其可成为一种半精量取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播种滚筒用取种器,由左刮种翼、右刮种翼、舀种区、滚道、取种器进口、贮种区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刮种结构为采用由左刮种翼、右刮种翼组成的<型结构,从舀种区到贮种区的滚道采用圆弧结构或圆弧加直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在
图1中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在
图1中B-B剖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在
图1中A-A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安装于播种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
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1,由鸭咀成穴器2固定在播种滚筒3内侧圆周面上,取种器1数目可根据所播作物的株距确定,安装方向为取种器1的舀种区4背着播种滚筒3转动方向。取种器1由舀种区4、左刮种翼5、右刮种翼6、贮种区7、滚道8、取种器进口9等组成,其特征为收集种子采用左刮种翼5、右刮种翼6形成的<型结构,从舀种区4到贮种区7的滚道8采用圆弧结构(如图4所示)或圆弧加直线结构,取种器进口9的直径D为种子最大尺寸的1.2--2倍,舀种区4顶端与取种器进口9的间隔L为2--3倍种子最大尺寸。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的取种器1,当在播种滚筒内装上一定量的种子沿地面滚动时,取种器1依次进入于播种层,种子在<型的刮种翼作用下,将两侧的种子收集于中央的舀种区4并上提。当取种器1旋转出播种层时,除了舀种区4断面外的其它种子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于原种群内;只有舀种区4断面上的种子,在越过取种器1的最高点时,通过圆弧状滚道8经取种器1的取种器进口9进入贮种区7内,当与该贮种区7相连通的鸭嘴开穴器转至与地面接触后,压开其上的鸭嘴,将种子播到已成穴的土壤内。反复进行上述过程,即可连续播种作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配用上述取种器后其取种平均粒数少,每次取种粒数相对集中,空穴率低,特别是当种子数量较少时能可靠取种,保证播种质量。其可用于穴播玉米等中耕作物的播种滚筒上。
权利要求1.一种播种滚筒用取种器,由左刮种翼、右刮种翼、舀种区、滚道、取种器进口、贮种区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刮种结构为采用由左刮种翼、右刮种翼组成的<型结构,从舀种区到贮种区的滚道采用圆弧结构或圆弧加直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其特征在于取种器进口其直径D为种子最大尺寸的1.2--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其特征在于舀种区其顶端与取种器进口的间隔L为2--3倍种子最大尺寸。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农业机械中播种滚筒用取种器,由左刮种翼、右刮种翼、舀种区、滚道、取种器进口及贮种区等组成,刮种结构为由左刮种翼、右刮种翼组成的< 型结构,从舀种区到贮种区的滚道采用圆弧结构或圆弧加直线结构,圆形孔进种。其具有取种平均粒数少、每次取种粒数相对集中、空穴率低等优点,适用于穴播玉米等中耕作物的播种滚筒上,实现半精量播种。
文档编号A01C7/00GK2287367SQ962009
公开日1998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4日
发明者魏星儒, 窦卫国, 王竹英, 赵世杰, 杜文亮, 侯生源, 郝建国 申请人:内蒙古第二电力建设工程公司机修厂, 内蒙古农牧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