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音鱼缸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19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噪音鱼缸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缸泵,尤其是指一种低噪音鱼缸泵。
现有鱼缸泵,如


图1所示,其气缸10内底部仅以隔板间隔,形成一进气室11,及一送气室12;参阅图2,而上部则为一上气室13,该进气室11设有一进气口110与外界相通;且如图3所示,该上气室13外部结设一气帽20,而内部则以一入气孔130与进气室11相通,以及以一输气门孔131与送气室12相通;该入气门孔130的上气室13端,设有一以填塞定位的活门膜片132,以及输气门孔131的送气室12端,亦设有一以填塞定位的活门膜片132;使气帽20作动,抽吸外界空气进气气缸10,气体从进气口110进入进气室11后,立即由入气门孔130位置推开活门膜片132,抵达上气室13;藉由气帽20的压缩推送,立即再被输送通过输气门孔131推开另一活门膜片132输往送气室12,直接从输气管输出,因此这种气缸10在气帽20高速振动的入输气全程运作中,进入气缸10内的气体,完全未被缓冲,令使急速流通的气流与隔板间直接产生共振,形成噪音,以致长期带来使用上的困扰。另一现有气缸14,如图4、5所示,其内底部具有一通气室15,一进气阀筒室16,一出气阀筒室17及一输气室18,而上部则具有一打气室19;该通气室15该有一气孔150与外界相通,且进气阀筒室16形成有一缺孔160与通气室15相通,以及出气阀筒室17亦形成有一气孔170与输气室18相通,该输气室18相通于气管;又该打气室19的外部,如图6所示,为结设有一气帽20,而内部则以进气阀孔190与进气阀筒室16相通,以及以出气阀孔191与出气阀筒室17相通,且该进气阀孔190的打气室15端,乃设有一阀片192,出气阀孔191的出气阀筒室17端亦设有一阀片192;使气帽20作动,抽吸外界空气进入气缸14,气体从气孔150进入通气室15后,立即以最近路径由缺孔160进入进气阀筒室16,直接推开阀片192,通过进气阀孔190抵达,递打气室19;藉由气帽20的压缩推送,气体再被推送通过出气阀孔191推开另一阀片192,由出气阀筒室17的缺孔170位置,被推送到输送气室18,直接由输气管输出;相同前述现有气缸,此种气缸的高速输气运作过程,进入气缸14内的气体,均完全未被缓冲,急速流通的气体与筒管壁及缸壁间亦会产生共振现象,形成明显噪音。还有一种鱼缸泵则以增设缓冲气室来达到入输气的消音,但此无形中增扩气缸体积,减缩限制泵整体造形(外形)的变化性,并且缓冲气室的外加增设,更是造成泵生产成本的提高,降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亦即一直无法提供最符经济效益的高品质无声(无噪音)气泵嘉惠消费大众。
再就是,鱼缸泵的气缸,如图7所示,为由一电磁作用摆动的摇臂1拉动一气帽20作动,由上拉作动的气帽20抽吸缸体14外界的空气进入进气阀体室16并通过一进气阀孔190到达打气室19,再由气帽下推作动,压迫打气室19内的气体通过出气阀孔191,到达输气室18,以输出管输出;其中该气缸的进、出气阀孔190、191,如图8所示,为包含阀片定位杆193,阀片192及限位套194;该阀片定位杆193乃设置于阀孔的中间部,阀片192中间设置有一杆孔,如图9所示,由杆孔穿套在阀片定位杆193上,该限位套194内具有穿杆套孔,则继气阀片192后套设在阀片定位杆193上,限定阀片192退出;常时即能以阀片192封闭阀孔190、191,阻止气体由阀孔190、191位置回流;亦即气帽20上拉作动对气体抽吸,进气端阀片192则能上曲弯形打开对进气阀孔190封闭,使气体进入打气室19,反之,气帽20下推作动将打气室19内的气体迫压,则气体迫推出气端的阀片192下曲弯形,打开对出气阀孔191封闭,输出气体;使摇臂1连续摆动,气缸的输出管即可不断地输出气体使用。
很显然,一气缸的性能好坏,其气阀部阀片的阻风效果,将最直接影响输气效率。
现有气缸的气阀部,其气阀片192为圆薄平状膜片,其杆孔324与套设的阀片定位杆193间,仅构成微小的接触面积,端赖该小接触面积的著附性,并无法获得有效的定位,因而,为了常过于减少杆孔,以提高与杆间的套置定位性,但单薄的阀片当杆孔穿杆时,容易造成翘曲弯形,影响阻风效果;且一般鱼缸泵的气缸体,目前均采用塑胶射出成型,其气阀部的阀片定位杆193成型上,因冷却缩水变形率的难以绝对控制,以致不正圆的杆体,在穿过阀片杆孔时,亦常造成阀片变形,虽然,阀片定位杆321上另套设有限位套194来辅助阀片192在杆上定位并限制其上脱,但该限位套194所具有的穿杆套孔呈贯穿孔状,以致其套设在阀片定位杆193上,并无法作标准位置的限定;如
图10过于在杆上往内下压,势必造成阀片192的膜片周边向上翘曲,影响密封效果,而如
图11所示,在杆上过高位置套定的未接触阀片192,则造成阀片192在杆上滑移,减低阻风效能,因此一般用组装上,必须校对限位套194理想套置位置,降低组装生产效率,特别是一薄阀片192,其杆孔周边乃为单薄膜面薄片体,阀定位杆193穿置时,有撕裂的危险;且平薄面的阀片192,在常时不具有外周边自然下曲的动势,未获最佳阻风效能。
另如泵体的脚垫,仅以本身的防滑性来防止泵体滑移,但泵体在运作中,其壳体因内部构件的振动,会传递振动能量到脚垫,由于脚垫无避震的作用,致使泵体在置放时仍会产生滑移及与置放面的板面(或玻璃面)形成共鸣噪音;这种脚垫乃将脚垫的底端改设置呈尖锥状,如
图12、13所示,由脚垫40上部中心内设一定位孔41,将定位孔41结设于泵体底座50的凸杆51上固定,由于脚垫40于泵体底部固定后,呈实心受力,且振动力量又直接由定位凸杆51,从脚垫40的中心部传递到最底尖端,加上泵体重量的承负,虽与置放面接触面积减小,可略为改善振动滑移及共鸣现象,但其欲仍无法达到真正的避震,及能确保泵体稳定摆放与无共鸣噪音现象,另一种现有的结构脚垫,如
图14、15所示,该种脚垫60,为以上穿部61穿入底座50定位穿孔52后,将上穿部61上拉,由凸部62穿过穿孔52卡固,使其固定于底座50底部,且其底端亦设呈尖锥状设置,而尖锥体身部另具有多个张缩齿纹63,以张缩齿纹的缩闭性,产生避震作用,虽较以往者在滑移限制上及共鸣防止上有所改进,但底座50的振动源,仍会由脚垫60中心传递到尖锥底端,致当泵体作较高输气振动时,该脚垫60会以尖锥端为中心,形成摇摆动作,较轻量的泵体,因下著拉力不足,脚垫60仍会造成有滑移现象,且中心振源传递,亦仍与置放面存在微量共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对现有鱼缸泵的结构进行改进,尽可能减少其噪音,从而提供一种低噪音鱼缸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低噪音鱼缸泵,其缸体内底部具有一入气室,一输进气筒室,一输出气筒室及一出气室,而上部则具有一回气室;该入气室设有一入气孔与外界相通,且输进气筒室形成有一缺口与入气室相通,以及输出气筒室亦形成一缺口与出气室相通,该出气室相通于输气管;又该回气室的外部结设一气帽,而内部则以进气门孔与输进气筒室相通,以及以出气门孔与输出气筒室相通,且该进气门孔的回气室端,乃设有一止回膜片,出气门孔的输出气筒室端亦设有一止回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入气室内部,在入气孔室输进气筒室的缺口间,乃设有一个以上的阻绕板,使入气室形成曲绕入气流道;而输进气筒室内,则设有旋涡排列的同方向曲弯状导流叶片,使输进气筒室形成涡流气道;且该出气室内,输出气筒室缺口到输气管间,亦设有一个以上的阻绕片,使出气室形成曲绕出气通道。上述设计,通过阻绕板、阻绕片以及导流叶片等的安设,当气帽作动,抽吸外界空气进入气缸,乃能由入气室内曲绕入气流道,缓和入气风切速度,解除入气噪音,且进入输进气筒室内的气体,则依循涡流气道的涡漩绕流作用,更是平缓的以平均合力推开止回膜片,通过进气门孔,进入回气室,减降输气噪音;又气体立即被气帽压缩推送通过出气门孔时,由输出气筒室缺口输往输气管的气体,即可再由出气室内曲绕出气通道的绕流作用,减降送风噪音,据以输气运作的气缸,直接获致无噪音的高品质效益。
上述低噪音鱼缸泵,其中,泵缸体内部进、出气门孔,包含膜片装置杆、膜片及定位套;该膜片装置杆乃设置于气门孔中间部,膜片中间设置有一穿孔,由穿孔穿套在膜片装置杆上,该定位套内具有内套孔,膜片套设在膜片装置杆上,限定膜片移退;该膜片中间穿孔周缘位置,形成有一圆凸部,且定位套并设置形成为一帽体,内套孔设有深度,甚薄的膜片,由中间圆凸部设置且该局部厚度高,膜片的膜面周边形成自然下曲。获致更佳阻止风效果,且该圆凸部的设置,厚度增厚强度提高及穿孔深度的加深,使膜片在膜片装置杆上套设,能得到更良好定位,并避免膜片阻风膜面受弯形影响,再且帽体的定位套,以预定深度的内套孔套设在膜片装置杆上对膜片限位,可免校对套设深浅,达到组装便捷的效益。
上述低噪音鱼缸泵,其中,泵体的脚垫,为一端形成结合部与泵体底座的穿孔结合,而另一端则形成尖锥体,使泵体置放时以尖锥体的尖锥端支撑泵体;其中,该尖锥体的外身部具有环状的张闭凹槽,该尖锥体及结合部的中心内部,乃设置有一心孔,以尖锥体内部形成空心的使外身部张闭凹槽更具张闭灵敏反应,及结合部内空心,振动源不由内中心传递,而被引导到尖锥体身部外的不摇摆避震效应,使无论泵体重量轻重及振动力量大小,该尖锥体均能以张闭凹槽的缩闭张弹动作,发挥最佳避震效果,使泵体在座面上置放,可完全不产生滑移及振动共鸣。
以下,举较佳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后
图1现有鱼缸泵气缸构造外型示意图;图2是
图1一端面示意图;图3是
图1剖面构造及实施状态示意图;图4为另一现有鱼缸泵气缸构造外型示意图;图5为图4一端面示意图;图6为图4剖面构造及实施状态示意图;图7现用气缸构造示意图;图8现用气缸气阀部构造分解示意图;图9现用气缸气阀部组合剖面图;
图10现用气缸气阀部组合不良情形(一)示意图;
图11现用气缸气阀部组合不良情形(二)示意图;
图12现用泵脚垫构造示意图;
图13
图1现用脚垫组合实施状态示意
图14另一种现用脚垫构造示意图;
图15图3现用脚垫组合实施状诚示意图;
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外形示意图;
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缸底部构造示意图;
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缸上部构造示意图;
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缸剖面构造暨实施状态示意图;图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缸装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1本实用新型气缸阀部实施例构造分解示意图;图22本实用新型缸气阀部实施例构造组合剖面图;图23本实用新型泵脚垫实施例构造示意图;图24本实用新型泵脚垫实施例构造给合实施状态(一)示意图;图25本实用新型脚垫实施例构造给合实施状态(二)示意图;参阅
图16、17所示,一种低噪音鱼缸泵,其缸体30底部设有一,凹槽31,凹槽31内形成有一入气室32,一输进气筒室33,一输出气筒34及一出气室35,并以一橡胶垫310装设在凹槽31内,作与外界隔离;而缸体30的上部,如
图18、19所示,则具有一回气室36;该入气室32,设有一入气孔320与外界相通;且输进气筒室33,形成有一缺口330与入气室32相通;输出气筒室34,亦形成有一缺口340与出气室35相通;出气室35,则直接相通输气管37;又,该回气室36,其外部结设一气帽20,而内部则以进气门孔360与输进气筒室33相通,以及以出气门孔361与输出气筒室34相通,该进门孔360的回气室36端,乃设有一以胶块定位的止回膜片362,而出门孔361的输出气筒室34端,亦设有一以胶块定位的止回膜片363,最主要在于该入气室32,其内部入气孔320至输进气筒室33的缺口330间,乃设有一对置于入气孔320的第一阻绕板321,及一略与第一阻绕板321呈90度的第二阻绕板322,该第一、二阻绕板321、322间预留有空隙,使入气室32形成曲绕入气流道,而输进气筒室33,该缺口330沿筒内边端切入,筒内设有旋涡排列的四个同方向(与气流背对)曲弯状导流叶片331,且筒周边预定处并在两两导流叶片331间设一凸部332,使输进气筒室33形成涡流气道;且,该出气室35,其内部输出气筒室34缺口340到输气管37间,亦设有一对置该缺口340的第三阻绕板350,及一横设于第三阻绕板341后缘的第四阻绕板351,该第三、四阻绕板350、351间留有预定的流道间隙,使出气室35形成曲绕出气通道。
藉由上述气缸构造,如
图16所示,当装配构成气泵使用时,配合图20所示,使气帽20作动,抽吸外界空气进入缸体30,进入入气室32内的急速流通气体,配合
图17-19所示,乃能由入气室32内曲绕入气流道,缓和入气风切速度,解除入气噪音的形成;且进入输进气筒室33内的气体,由于气体由缺口330在筒周边进入,使气体能依循滑流气道的涡漩绕流作用,配合凸部332将气流往筒中心导送,平缓的以平均合力推开止回膜片362,通过进气门孔360进入回气室36,能减除进输气噪音,又,气体立即被气帽20压缩(打开止回膜片363)推送通过出气门孔361时,由输出气筒室34缺口340输往输气管37的气体,即可由出气室35内曲绕出气通道的绕流作用,减降送风噪音,达到以运作使用中的气缸,缸体10本身可直接获致无噪音的高品质效益。
其中,本实用新型缸体30内气阀部的进、出气门孔360、361,如图21、22所示,其包含设置有膜片装置杆364、止回膜片362、363及胶块定位套365;该膜片装置杆364乃设置于进、出气门孔360、361中间部,止回膜片362、363中间设置有一穿孔366,由穿孔366穿套在膜片装置杆364上,该定位套365内具内套孔367,则继止回膜片362、363后套设在膜片装置杆364上,限定止回膜片362、363移退;主要可在该止回膜片362、363,其中间穿孔366周缘位置,乃形成有一圆凸部368;且该定位套365为一端无孔设置形成为一帽体,使内套孔367具有预定的孔深度。
甚薄的止回膜片362、363,由中间圆凸部368设置且该局部厚度增高,使止回膜片362、363的膜面周边,常时很自然的,形成下曲绕势,使输气动作中,能在阀门打开瞬间,迅速回位封闭气门孔360、361,获到更佳阻风效果,确保输气效率。
再且,止回膜片362、363该圆凸部368的设置,使膜面中间局部厚度增厚,强度提高,则使膜片装置杆364穿置穿孔366时,无撕裂的危险,且局部增厚的造成穿孔366深度加深,能使止回膜片362、363在膜片装置杆364上套设接触面积加大,得到更稳定良好的定位性,并以较佳的穿孔366强度避免止回膜片362、363阻风膜面受连带的变形影响,确保对气门孔360、361密封。
再就是,帽体状的定位套365,其预定深度内套孔367,能以一定的可套进孔深直接套设膜片装置杆364端部上对止回膜片362、363限位,可免校对套设的深浅位置高低,达到组装便捷的效益。
另,本实用新型对于泵体的实施上,脚垫的构造,如图23、24所示,该圆柱脚体70一端,形成颈凹槽状结合部71,由该结合部71与泵体底座50的穿孔52结合固定,而另一端则设置形成尖锥体72,使泵体置放时以尖锥体72的尖锥端720支撑泵体;其中,该尖锥体72的外身部具有数个环状的张闭凹槽721,主要在于该尖锥体72及结合部71的中心内部,乃设置有一心孔722,使尖锥体72及结合部71形成为具预定厚度的空心体。
藉该尖锥体72内部空心形成,能使外身部张闭凹槽721更具张闭灵敏反应,以及结合部71内空心,底座50振动源不由内中心传递(消除内应力),而被引导到尖锥体72身部外的不摇摆避震效尖,如图25所示,无论泵体重量轻重,或产生振动源的力量大小,非内中心受力的支撑,该尖锥体72均能在握动力到达尖锥端720前,以张闭凹槽721(非摇摆)的上下,缩闭张弹动作,化解振动能量,发挥最佳避震效果,使泵体在平座面(板面或玻璃表面)上置放,可完全不产生滑移及振动共鸣。亦即,本实用新型尖锥体72及结合部71内设心孔722的空心形体造成,可消除脚体内应力,使振动能量经由尖锥体72的外身部来传达到底尖锥端,致以尖锥体72内无内应力,不致造成摇摆现象,有效的以张闭凹槽721受力时产生的下变形缩闭张弹作用,化除振动能量达到避震,使运作的泵体无论轻重,脚体70底尖锥端720均一致保持于原来置放点,不产生任何滑移现象,且既使振动力量产生不同大小变化,振动源均会分散到尖锥体72外身部张闭凹槽721被吸收,使泵体置放时可完全免除与置放面产生共鸣,获致更佳有效的噪音消除。
权利要求1.低噪音鱼缸泵,其缸体内底部具有一入气室,一输进气筒室,一输出气筒室及一出气室,而上部则具有一回气室;该入气室设有一入气孔与外界相通,且输进气筒室形成有一缺口与入气室相通,以及输出气筒室亦形成一缺口与出气室相通,该出气室相通于输气管;又该回气室的外部结设一气帽,而内部则以进气门孔与输进气筒室相通,以及以出气门孔与输出气筒室相通,且该进气门孔的回气室端,乃设有一止回膜片,出气门孔的输出气筒室端亦设有一止回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入气室内部,在入气孔室输进气筒室的缺口间,乃设有一个以上的阻绕板,使入气室形成曲绕入气流道;而输进气筒室内,则设有旋涡排列的同方向曲弯状导流叶片,使输进气筒室形成涡流气道;且该出气室内,输出气筒室缺口到输气管间,亦设有一个以上的阻绕片,使出气室形成曲绕出气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鱼缸泵,其特征是其中,泵缸体内部进、出气门孔,包含膜片装置杆、膜片及定位套;该膜片装置杆乃设置于气门孔中间部,膜片中间设置有一穿孔,由穿孔穿套在膜片装置杆上,该定位套内具有内套孔,膜片套设在膜片装置杆上,限定膜片移退;该膜片中间穿孔周缘位置,形成有一圆凸部,且定位套并设置形成为一帽体,内套孔设有深度,甚薄的膜片,由中间圆凸部设置且该局部厚度高,膜片的膜面周边形成自然下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鱼缸泵,其特征是其中,泵体的脚垫,为一端形成结合部与泵体底座的穿孔结合,而另一端则形成尖锥体,使泵体置放时以尖锥体的尖锥端支撑泵体;其中,该尖锥体的外身部具有环状的张闭凹槽,该尖锥体及结合部的中心内部,乃设置有一心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缸泵。解决噪音。该入气室内部,在入气孔室输进气筒室的缺口间,乃设有一个以上的阻绕板,使入气室形成曲绕入气流道;而输进气筒室内,则设有旋涡排列的同方向曲弯状导流叶片,使输进气筒室形成涡流气道;且该出气室内,输出气筒室缺口到输气管间,亦设有一个以上的阻绕片,使出气室形成曲绕出气通道。用于鱼缸。
文档编号A01K63/04GK2305053SQ9621936
公开日1999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7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7日
发明者蔡宪堂 申请人:蔡宪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