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耐涝方法

文档序号:166633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稻耐涝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耐涝方法,涉及水稻耐涝的栽培和管理技术。
水稻生产由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多伴有涝渍等逆境因子。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大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洪涝在水稻生产季节频繁发生,且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生态逆境因子之一。在我国六、七十年代,湖区对一些易受季节性洪水影响的地区,通过采用高杆浮水稻来对付洪涝灾害;随着高产半矮秆水稻的问世及大规模的围湖造田,高秆浮水稻逐渐被半矮秆水稻所取代。目前国内外对水稻耐淹涝的生理生化变化及遗传方式的研究较多,有的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但有关水稻耐淹涝栽培的研究较少,且多限于单因子试验,缺乏多项综合技术的集成组装,在实际生产中抗涝效果不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我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集中发生在每年的5-7月,对早中稻危害大的特点,突出保护性耐涝栽培,从而提高水稻的耐涝能力,减少涝灾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实现减灾保产的目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技术上主要遵循壮秧多抗、早发壮秆、储糖抗涝,淹后健株栽培,控芽护叶,促进光合产物的合理运转,保穗增粒的原则。同时选用耐涝品种(组合),培育多蘖壮秧,改变插秧方式,增施多元素肥料并改变不同肥料用量的配比及喷施抗涝剂等综合配套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方法流程图,其中A-淹涝前、B-淹涝后、1-耐涝品种筛选、2-多蘖多抗壮秧培育、3-多元肥料施用、4-抗涝化学调控、5-田间科学管理。

图1可知,本方法流程是淹涝前A耐涝品种筛选1→多蘖多抗壮秧培育2→多元肥料施用→淹涝后B抗涝化学调控4→田间科学管理5。
1、耐涝品种(组合)筛选选择耐涝的品种(组合)是淹涝胁迫下减灾保产的基础。在耐涝品种的选择上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早稻和中稻选择以农艺学耐性为主要标准,农艺学耐性强的品种其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受淹减产较少。②粳稻的耐淹能力明显不如籼稻,因而,宜籼则籼。③耐涝品种尽可能株型高大紧揍、剑叶较长,减少完全淹涝时间。④杂交稻耐淹涝能力受父本和母本的共同影响,必须尽量选取父母本耐涝能力都较强的组合,三系杂交稻不育系的耐淹涝能力以新香A最强,其次为V20A,再次为金23A。
2、多蘖多抗壮秧培育秧苗素质的好坏往往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所在。良好的秧苗素质对增加抗逆境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也具有明显的作用,在水稻耐淹涝栽培中,培育壮秧的技术原则是①播前采用“冷热”交替胁迫,诱导秧苗抗涝性增强。②秧田重施农家基肥,满足壮秧生长要求。③育秧方式采用稀播、旱育加稀效唑,促进多蘖壮秧形成。④深泥渍水田可适度增大秧龄5.5-6.1叶移栽。
3、多元肥料施用正常条件下,肥料供应充足与否,对水稻产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足肥条件不仅是水稻高产的保证,同时,它还可增强作物抗逆境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但在耐涝高产栽培中,肥料的施用又有许多不同于正常高产栽培的特点。①在耐涝栽培中,N、P、K、Zn、Si肥都具有较好的增强水稻抗涝能力的效果,且互作效应显著。总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氮肥,增施钾肥,补施硅钙肥,选择性施锌肥,以早发实现壮秆。②以未受灾的正常稻田亩产400公斤为标准,一般大田纯氮用量宜130-180kg/hm2,纯钾100-120kg/hm2,二者比值(N/K)介于1.0-1.2之间。基肥、追肥和粒肥比为5*s4*s1。③磷肥具有促进水稻植株分蘖,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强逆境条件下细胞膜的稳定性,并提高成穗率的作用其最适用量为过磷酸钙500kg/hm2左右。④锌肥施用量一般为七水硫酸锌15-30kg/hm2。⑤硅钙肥通常能提高水稻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在耐涝栽培中,施用量一般为可溶性二氧化硅150-300kg/hm2。⑥水稻受淹涝后,补施微肥和速效氮、磷、钾肥有利于水稻恢复生机、增加分蘖、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一般孕穗期以前的稻苗通常每公顷施尿素45-150kg,氯化钾45-75kg。施用方式选择“接力施肥”,少量多次。对孕穗期以后的稻苗通常每公顷补施尿素15-45kg/hm2,氯化钾15-30kg/hm2,磷酸二氢钾7.5-15kg/hm2。
4、抗涝化学调控水稻受淹涝后,植株因缺氧而导致细胞代谢混乱,结构损伤,内部激素比例失调。我们自己选配了一种复合化学调控剂(多德剂),生产上无论是淹涝前还是淹涝后喷施,对提高水稻耐淹涝能力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与对照(喷施清水)相比,喷施化学调控剂后能降低淹涝后死苗率,提高成穗率、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减少涝灾损失15%以上。使用方法即在水稻分蘖盛期及受淹后分别每亩用抗涝剂一瓶(50ml)兑水50公斤喷施。
5、淹涝后的田间科学管理①及时排水,尽量减少淹涝时间排水与除污相结合,排水后,及时扶苗,剔除破损叶、老黄叶、减少腐烂茎叶致病传病,增加苗间通风,降低田间湿度。
②排水后迅速选择强氯精(抽穗以前)或农用氯霉素等进行杀菌消毒,防止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蔓延。结合消毒,选择稀土、抗涝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叶面喷施,以纠正稻株体内营养和激素失衡。及时追施速效性肥料,促进生长,增强抵抗力;③采用干湿灌溉,增加土壤通气状况,改善根际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始穗期喷施“九二0”,减少包颈,增加结实;乳穗期喷施叶面高效复合肥,延长功能叶寿命,提高千粒重;④进入孕穗期受淹的早稻除了以上正常的田间管理外,还必须适度搁田,抑制高位芽。抽穗时,每亩喷施“九二0”1-2g,促进受抑穗及时抽出;乳熟期喷叶面肥壮籽,黄熟期喷施乙烯剂促熟抢收。
⑤早稻抑制高位芽。
本发明通过上述一系列有步骤的农艺措施和化学调控措施的处理,使水稻具有较高的C/N水平,内部代谢协调,能明显提高水稻耐涝能力。而且由于本发明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耐涝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流程是,淹涝前(A)耐涝品种筛选(1)→多蘖多抗壮秧培育(2)→多元肥料施用(3)→淹涝后(B)抗涝化学调控(4)→田间科学管理(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耐涝方法,其特征在于耐涝品种筛选1是,①以农艺学耐性为主要标准;②宜籼则籼;③株型高大紧揍、剑叶较长;④杂交稻尽量选取父母本耐涝能力都较强的组合。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耐涝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蘖多抗壮秧培育2是,①播前采用冷热交替胁迫;②重施农家基肥;③采用稀播、旱育加稀效唑。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耐涝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元肥料施用3是,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氮肥,增施钾肥,补施硅钙肥,选择性施锌肥。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耐涝方法,其特征在于抗涝化学调控4是,喷施多德利复合化学调控剂。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耐涝方法,其特征是于田间科学管理是,①及时排水;②选择强氯精等杀菌消毒;③采用干湿灌溉;④适度搁田。⑤早稻抑制高位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耐涝方法,涉及水稻耐涝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为了提高水稻的耐涝能力,实现减灾保产的目标,本发明的流程是淹涝前:耐涝品种筛选→多蘖多抗壮秧培育→多元肥料施用→淹涝后:抗涝化学调控→田间科学管理。因此使水稻具有较高的C/N水平,内部代谢协调,能明显提高水稻耐涝能力,而且由于其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01G16/00GK1258441SQ9812173
公开日2000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李绍清, 李阳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