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1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稻、麦联合收割机,特别是一种改进型稻、麦联合收割机。
中国专利(96234321.8)公开的一种稻、麦联合收割机,采用的是撩穗收割,因此存在着割茬过高影响后续作业的负面效应;另外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机受整体结构配置的限制,采有的是搅龙输送谷粒,其出谷位置较低,谷粒只能用斗接满后再倒入麻袋或谷箩内,在操作此过程时,需要停机操作,从而影响了割禾工效,农民的劳动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改进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其收割时稻草切成了三段,谷粒脱离装袋均一次完成,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高割茬和接谷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改进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其行走系统由装在小拖底盘上的柴油机、尾轮总成、一对前驱动轮组成,脱粒机装在小拖底盘上,主割台通过输送槽与脱粒机联接,主割台上设有偏心拨禾轮、分禾器及带有伸缩扒指的割台搅龙,输送槽与主割台上的割台搅龙组成禾穗输送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离心抛掷出谷装置和二次切割装置;离心抛掷出谷装置由谷物导流槽、旋转叶片组成,谷物导流槽装在脱粒机出谷口的一侧,并与脱粒机的出谷口相通,旋转叶片通过支架固定在出谷搅龙伸入谷物导流槽的轴端上,并随出谷搅龙一起旋转;二次切割装置由机架、离合器部装、二次切割动力轴及固定在二次切割动力轴一端的曲柄连杆机构、割台、摇臂机构组成,机架固定在小拖底盘上,离合器部装和二次切割动力轴均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离合器部装可以将小拖底盘上的变速箱输出的动力传递给二次切割动力轴;割台位于主割台的下方,其上的两支杆的上端与二次切割动力轴的两端活接;其中一侧的支杆上固定有提升拐臂,提升拐臂通过钢丝绳与固定在小拖底盘上的操纵机构相连,以实现割台的升降;固定在二次切割动力轴一端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铰连在割台刀梁上的摇臂机构使割台工作。
本机工作时,由拨禾轮将禾穗送到主割台割下,再由主割台搅龙聚集到主割台搅龙有伸缩扒指的部位,然后由伸缩扒指送到输送槽的输送皮带上,输送皮带将禾穗送入脱粒机脱粒,脱粒机内的出谷搅龙将脱粒筛下脱出的谷粒,按一定螺旋推进方向将谷粒汇聚到谷物导流槽下端的汇谷腔内,随出谷搅龙一起旋转的旋转叶片不断将谷粒以较高的速度沿切线方向甩出,被甩出的谷粒沿谷物导流槽的导流方向飞向谷物导流槽上端的出谷口变向下落,并落入扎在出谷口的谷袋内,同时,小拖底盘输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部装、二次切割动力轴部装及固定在二次切割动力轴一端的曲柄连杆机构以及摇臂机构使割台工作,以将过高的割茬割下并落入田中。
由于本机采用了二次切割装置,而割茬高度可调,既解决了收割时因割茬过高影响后续作业的问题,满足了农艺要求,又降低了脱粒机的额外动力消耗,使动力消耗分配合理,提供了使用经济性。另外,该机采用离心抛掷出谷装置出谷,可提高工效15-20%,并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谷粒破碎率大大降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统系统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离心抛掷出谷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二次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脱粒机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拨禾轮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描述的改进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其行走系统由装在小拖底盘(2)上的柴油机(1),尾轮总成(19)、一对前驱动轮(14)组成,脱粒机(6)装在小拖底盘(2)上,主割台(12)通过输送槽(59)与脱粒机(6)联接,输送槽(59)的一端用螺钉固定在脱粒机(6)上,另一端用螺钉与主割台(12)联接,主割台(12)采用卧式割台,主割台(12)上设有偏心拨禾轮(9)、分禾器(10)及带有伸缩扒指(49)的割台搅龙(32),输送槽(59)与主割台(12)上的割台搅龙(32)组成禾穗输送装置;该机还设有离心抛掷出谷装置和二次切割装置;离心抛掷出谷装置由谷物导流槽(7)、旋转叶片(15)组成,谷物导流槽(7)用螺钉装在脱粒机(6)出谷口(53)的一侧,并与脱粒机(6)的出谷口(53)相通,旋转叶片(15)通过支架(16)固定在出谷搅龙(20)伸入谷物导流槽(7)的轴端上,并随出谷搅龙(20)一起旋转;二次切割装置由机架(17)、离合器部装(18)、二次切割动力轴(60)及固定在二次切割动力轴(60)一端的曲柄连杆机构(62)、割台(63)、摇臂机构(64)组成,机架(17)固定在小拖底盘(2)上,离合器部装(18)和二次切割动力轴(60)均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17)上,由小拖底盘(2)上的变速箱第Ⅰ轴(65)伸出端的链轮(66)将动力由链条(67)传递给离合器部装(18)中的主链轮(68),主链轮(68)通过离合器工作轴(69)另一端付链轮(70)、链条(71)及链轮(72)将动力传至二次切割动力轴(60),割台(63)位于主割台(12)的下方,其上的两支杆(73)的上端与二次切割动力轴(60)的两端活接,其中一侧的支杆(73)上固定有提升拐臂(74),提升拐臂(74)通过钢丝绳(75)与固定在小拖底盘(2)上的操纵机构(76)相连,以实现割台的升降;固定在二次切割动力轴(60)一端的曲柄连杆机构(62)的连杆往复带动铰连于割台(63)刀梁上的摇臂机构(64),以驱动割台(63)上的动刀杆(77)联动动刀片作往复切割运动。
在图2中,(20)为出谷搅龙、(21)为脱粒滚筒,(22)、(23)、(26)、(34)、(36)、(39)、(40)、(42)、(46)为链轮,(24)、(25)、(35)、(37)、(41)、(45)为链条,(29)为输送皮带轮轴,(31)为过渡轴,(30)为输送皮带,(32)为割台搅龙,(9)为偏心拨禾轮,(10)为分禾器,(33)为锥齿轮付,(8)为偏心拨禾轮皮带轮,(13)为割台搅龙皮带轮,(4)为脱粒机皮带轮,(5)为出谷搅龙皮带轮,(3)、(11)为三角皮带,(43)为牙嵌链轮,(44)为滑动牙嵌,(27)为过桥轴,(2)为小拖底盘。传统系统的动力由小拖底盘(2)输入,经链传动到牙嵌链轮(43),牙嵌链轮(43)通过滑动牙嵌(44)、过桥轴(27)将动力传递给链轮(26),链轮(26)经链(25)传动至链轮(23),由链轮(23)经链传动到脱粒机链轮(22)分两支一支由脱粒机滚筒(21)另一端的皮带轮(4)经三角带(3)传动到出谷搅龙(20)上;另一支由链轮(22)经链传动到输送皮带轮链轮(28),再由另一端的链轮(42)经链传动到过渡轴(31)上的链轮(40)后又分二支一支由链轮(39)经链传动到割台搅龙(32)的链轮(36)上,再由皮带轮(13)经三角皮带(11)传动到偏心拨禾轮皮带轮(8)上,另一支由链轮(38)经链传动到锥齿轮付(33)的链轮(34)上,经曲柄连杆传递到主割台(12)上的割台。
输送槽(59)由带有输送齿(47)的输送皮带(30)及两个输送皮带轮(48)组成,输送皮带(30)布置在主割台搅龙(32)中间有伸缩扒指(49)的部位,输出皮带(30)与主割台搅龙(32)成90°布置;偏心拨禾轮(9)由三角架(54)、滚轮(55)、偏心付环(56)、拨禾轮轴(57)及梳齿(58)组成;图7所示的脱粒机原理是禾穗由喂入口(50)进入,经脱粒机滚筒(21)脱粒后,稻谷由筛网(52)掉到底部,在出谷搅龙(20)的作用下推送由出谷口(53)进入谷物导流槽(7)下端的汇谷腔(61)内再由固定在出谷搅龙(20)轴端的旋转叶片(15)将汇谷腔(61)内的谷粒抛出。
权利要求1.改进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其行走系统由装在小拖底盘(2)上的柴油机(1)尾轮总成(19)、一对前驱动轮(14)组成,脱粒机(6)装在小拖底盘(2)上,主割台(12)通过输送槽(59)与脱粒机(6)联接,主割台(12)上设有偏心拨禾轮(9)、分禾器(10)及带有伸缩扒指(49)的割台搅龙(32),输送槽(59)与主割台(12)上的割台搅龙(32)组成禾穗输送装置,其特征是还设有离心抛掷出谷装置和二次切割装置;离心抛掷出谷装置由谷物导流槽(7)、旋转叶片(15)组成,谷物导流槽(7)装在脱粒机(6)出谷口(53)的一侧,并与脱粒机(6)的出谷口(53)相通,旋转叶片(15)通过支架(16)固定在出谷搅龙(20)的轴端上,并随出谷搅龙(20)一起旋转;二次切割装置由机架(17)、离合器部装(18)、二次切割动力轴(60)及固定在二次切割动力轴(60)二端的曲柄连杆机构(62)、割台(63)、摇臂机构(64)组成,机架(17)固定在小拖底盘(2)上,离合器部装(18)和二切割动力轴(60)均通过轴承装在机架(17)上,离合器部装(18)可以将小拖底盘(2)上的变速箱输出的动力传递给二次切割动力轴(60);割台(63)位于主割台(12)的下方,其上的两支杆(73)的上端与二次切割动力轴(60)的两端活接,其中一侧的支杆(73)上固定有提升拐臂(74),提升拐臂(74)通过钢丝绳(75)与固定在小拖底盘(2)上的操纵机构(76)相连,以实现割台(63)的升降;固定在二次切割动力轴(60)一端的曲柄连杆机构(62)通过铰链在割台(63)刀梁上的摇臂机构(64)使割台(63)工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其行走系统由装在小拖底盘上的柴油机、尾轮总成、一对前驱动轮组成;脱粒机装在小拖底盘上,主割台通过输送槽与脱粒机联接,其还设有由谷物导流槽、旋转叶片等组成的离心抛掷出谷装置和由机架、离合器部装、二次切割动力轴及固定在二次切割动力轴端的曲柄连杆机构、割台、摇臂机构组成的二次切割装置;离心抛掷出谷装置与脱粒机相联;二次切割装置与小拖底盘相联,并位于主割台的下方。
文档编号A01D41/00GK2328165SQ982301
公开日1999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4日
发明者王志高, 胡英学, 熊启生, 曾凡忠, 黄宏大 申请人:衡阳市收割机联合开发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