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耕作运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8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耕作运输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属于农业机械的多功能耕作运输机耕地、起垄、开穴(沟)、施肥、播种、覆土、碾压、洒水、喷农药,通常这些作业由多人人工操作,或由单一功能,、部分功能的农用机械和人工合作来完成。存在着作业效率低、浪费人力、浪费农时、种地成本高、劳动强度大、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农业耕种地的基本作业步骤组合在一台设备上完成,且具有作业效率高、种地质量好、成本低、多功能耕作运输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耕作运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机架(1);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柴油机(2),柴油机(2)的动力输出槽轮(3)与驱动槽轮(37)连接,驱动槽轮(37)的轮轴(34)与离合器(32)、变速箱(31)连接,变速箱(31)转动轴(27)与驱动齿轮箱(26)连接,齿轮箱(26)与后驱动轴(24)连接,后驱动轴(24)上装有后驱动轮(25)组成的动力驱动装置;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转向机(6),转向机(6)与顺拉杆(36)连接,顺拉杆(36)与支臂(38)连接,支臂(38)与横拉杆(40)连接,横拉杆(40)与前轮(41)连接组成的转向装置;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轴座(48、59),轴座(48、59)通过销轴(47、58)与轴套(46、57)连接,轴套(46、57)的固定套(45、60)内装有螺杆(50、61),螺杆(50、61)的上端固定有手柄(44、56),螺杆(50、61)与套管(49、62)的上端螺纹相配合,套管(49)的下端支耳通过销轴与套管(62)的连板铰接,套管(62)的下端支耳通过销轴与犁底板(54)的支承板(64)铰接,分土头(53)与分土板(51)通过折页(52)连接,分土头(53)与犁铧(55)、犁底板(54)连接,凸头螺杆(65)与套管(62)的下端支承板(63)的螺纹相配合、凸头螺杆(65)的底端凸头装在犁底板(54)的凹心母(66)内组成的犁铧装置(8);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滑道槽(69),在滑道槽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套(68),在固定套(68)的下方设有移动套管(70),螺杆(71)装于固定套(68)内,螺杆(71)的上端固定有手柄(67),螺杆(71)与移动套管(70)的螺纹相配合,移动套管(7)的下端固定有开沟铧(72)组成的开沟铧装置(13);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轴座(15),轴座(15)内置轴(73),套筒轴(74)两端固定有套筒轴座(14),套筒轴座(14)与轴(73)相配合,套筒轴(74)上固定有播施滚(29),在轴(73)上装有离合器(11),在播施滚(29)的上方设有种肥箱(12),在播施滚(29)的下方设有漏斗箱(77),在轴(73)的轴端固定有与装于变速箱(31)轴上的链轮(28)相连接的链轮(10)组成的种肥播施装置(30);
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带固定套的固定板(8)轴(78)装于固定板(80)的固定套内,方轴(79)与轴(78)固定,方轴(79)与滑动套(83)相配合,角度定位盘(84)与滑动套(83)固定,角度定位盘(84)与调整盘(82)固定,支臂(87)装于固定套(81)内,覆土耙(88)与支臂(87)固定,定位盘(85)与操纵杆(86)相配合组成的覆土耙装置(17);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支承轴(89),拖臂(92)前、后端的轴套分别与支承轴(89)和压滚轴(96)相配合,镇压滚(97)装于压滚轴(96)上,操纵杆(90)的一端与上拉臂(93)铰接,上拉臂(93)的下端与下拉臂(94)铰接,下拉臂(94)的下端与连接臂(95)固定,连接臂(95)与拖臂(92)固定,定位卡(98)下端与固定架(1)固定,操纵杆(90)的中部与固定在机架(1)上的支承臂(91)铰接组成的镇压装置(19);安装在机架(1)上的水桶(18)、药桶(20),气泵(5),气泵(5)的槽轮(39)与驱动动力槽轮(37)同轴固定的气泵动力槽轮(35)连接,气泵(5)通过管路与储气筒(76)连通,储气筒(76)通过管路分别与水桶(18)、药桶(20)的进气口连通,在机架(1)的后端固定有与水桶(18)、药桶(20)的出口连通的喷头(21)组成的水、药喷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体现在1、将耕地、起垄、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洒水、喷农药组合在一台设备上依次完成,减轻了劳动强度,作业效率高、种地质量好、成本低。
2、犁铧倾角、犁地深度、播种精量、等距、定位;覆土原厚度可调;碾压压力可调;可以根据土地情况进行适量喷水、喷农药。
3、本机除耕作用途外,还可卸下耕作部件作为运输车辆使用。
下面利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多功能耕作运输机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
图1中动力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
图1中犁铧装置(8)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
图1中开沟铧装置(1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
图1中种肥播施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
图1中覆土耙装置(17)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
图1中镇压装置(19)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
图1和2,机架(1)采用金属槽钢、角钢焊接组成。在机架(1)上固定有座椅(7)和(16)。
参照
图1-3,动力驱动装置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柴油机(2),柴油机(2)的动力输出槽轮(3)通过三角带(4)与驱动槽轮(37)连接,驱动槽(37)的轮轴(34)与离合器(32)、变速器(31)连接,变速箱(31)的转动轴(27)与驱动齿轮箱(26)连接,齿轮箱(26)与后驱动轴(24)连接,后驱动轴(24)固定在弓板(23)上,弓板(23)悬挂固定在弓板支臂(22)上,弓板支臂(22)固定在机架(1)上,在后驱动轴(24)上装有后驱动轮(25),前轴(99)固定在弓板(42)上,弓板(42)悬挂固定在弓板支(43)臂上,弓板支臂(43)固定在机架(1)上,在前轴(99)上装有前轮(41)组成。
参照
图1-2,转向装置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转向机(6),转向机(6)与顺拉杆(36)连接,顺拉杆(36)与支臂(38)连接,支臂(38)与横拉杆(40)连接,横拉杆(40)与前轮(41)连接组成。
参照
图1、2和4,犁铧装置(8)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轴座(48、59),轴座(48、59)通过销轴(47、58)与轴套(46、57)连接,在轴套(46、57)的固定套(45、60)内装有螺杆(50、61),螺杆(50、61)通过螺母固定有手柄(44、56),螺杆(50、61)与套管(49、62)的上端螺纹相配合,套管(49)的下端支耳通过销轴与套管(62)的连板铰接,套管(62)的下端支耳通过销轴与犁底板(54)的支承板(64)铰接,分土头(53)与分土板(51)通过折页(52)连接,分土头(53)与犁铧(55)、犁底板(54)连接,凸头螺杆(65)与套管(62)的下端支承板(63)的螺纹相配合、凸头螺杆(65)的底端凸头装在犁底板(54)的凹心母(66)内组成。通过旋转手柄(44、56)和凸头螺杆(65)可以实现犁铧的倾角、犁地深度、起垄高度及起垄宽度调节。
参照
图1、2和5,开沟铧装置(13)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滑道槽(69),滑道槽(69)用槽钢制作,在滑道槽(69)内的上端焊接有固定套(68),在固定套(68)的下方设有移动套管(70),螺杆装于固定套(68)内,螺杆(71)的上端通过螺母固定有手柄(67),螺杆(71)与移动套管(70)的螺纹相配合,移动套管(70)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开沟铧(72)组成。旋转手柄(67)可以实现开沟深度调节。
参照
图1、2和6,种肥播施装置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轴座(15),轴座(15)内置轴(73),套筒轴(74)的两端焊接有套筒轴座(14),套筒轴座(14)与轴(73)相配合,套筒轴(74)与塑料播施滚(29)采用热合成一体,在轴(73)上装有离合器(11),离合器(11)的拨叉与离合器(11)的凹槽相配合,在播施滚(29)的上方设有种肥箱(12),在播施滚(29)的下方设有漏斗箱(77),在轴(73)的轴端固定有与装于变速箱(31)轴上的链轮(28)通过链条(9)相啮合的链轮(10)组成。播施滚(29)上设有带螺纹的种、肥孔,孔径制成大、小两种,螺纹孔与丝堵(75)连接,根据播不同种子的需要,拧下大的丝堵或小的丝堵(75),以保证施肥、播种精量、等距、定位、省种、省肥。
参照
图1、2和7,覆土耙装置(17)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带固定套的固定板(80),轴(78)装于固定板(80)的固定套内,方轴(79)与轴(78)焊接,方轴(79)与滑动套(83)相配合,角度定位盘(84)与滑动套(83)焊接,角度定位盘(84)通过定位螺栓与调整盘(82)固定,支臂(87)装于固定套(81)内,通过螺母轴向固定,覆土耙(88)上设有长槽口,通过螺栓将覆土耙(88)与支臂(87)固定,定位盘(85)与操纵杆(86)相配合,覆土耙(88)的底板角度呈45°组成,通过操纵杆(86)可以实现覆土厚度调节。
参照
图1、2和8,镇压装置(19)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支承轴(89),拖臂(92)前、后端的轴套分别与支承轴(89)和压滚轴(96)相配合、且通过螺母轴向固定,镇压滚(97)装于压滚轴(96)上,操纵杆(90)的一端与上拉臂(93)通过销轴铰接,上拉臂(93)的下端通过销轴与下拉臂(94)铰接,下接臂(94)的下端与连接臂(95)焊接,连接臂(95)与拖臂(92)通过螺栓固定,定位卡(98)下端与固定架(1)固定,定位卡(98)上端设有锁定操纵杆(90)的销栓,操纵杆(90)的中部与固定在机架(1)上的支承臂(91)通过销轴铰接组成。通过操纵杆(90)可以实现镇压压力调节。
参照
图1和2,水、药喷洒装置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水桶(18)、药桶(20),气泵(5),气泵(5)的槽轮(39)与驱动动力槽轮(37)同轴固定的气泵动力槽轮(35)通过三角带连接,气泵(5)通过管路与储气筒(76)连通,储气筒(76)通过管路分别与水桶(18)、药桶(20)的进气口连通,在机架(1)的后端固定有与水桶(18)、药桶(20)的出口连通的喷头(21)组成。
参照
图1和2,在轮轴(34)上还装有动力备用槽轮(33),本机的动力备用槽轮(33)可作为灭茬机的动力源,将灭茬机与备用槽轮(33)连接,还能够实现灭茬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耕作运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1]具有机架(1);[2]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柴油机(2),柴油机(2)的动力输出槽轮(3)与驱动槽轮(37)连接,驱动槽轮(37)的轮轴(34)与离合器(32)、变速箱(31)连接,变速箱(31)转动轴(27)与驱动齿轮箱(26)连接,齿轮箱(26)与后驱动轴(24)连接,后驱动轴(24)上装有后驱动轮(25)组成的动力驱动装置;[3]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转向机(6),转向机(6)与顺拉杆(36)连接,顺拉杆(36)与支臂(38)连接,支臂(38)与横拉杆(40)连接,横拉杆(40)与前轮(41)连接组成的转向装置;[4]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轴座(48、59),轴座(48、59)通过销轴(47、58)与轴套(46、57)连接,轴套(46、57)的固定套(45、60)内装有螺杆(50、61),螺杆(50、61)的上端固定有手柄(44、56),螺杆(50、61)与套管(49、62)的上端螺纹相配合,套管(49)的下端支耳通过销轴与套管(62)的连板铰接,套管(62)的下端支耳通过销轴与犁底板(54)的支承板(64)铰接,分土头(53)与分土板(51)通过折页(52)连接,分土头(53)与犁铧(55)、犁底板(54)连接,凸头螺杆(65)与套管(62)的下端支承板(63)的螺纹相配合、凸头螺杆(65)的底端凸头装在犁底板(54)的凹心母(66)内组成的犁铧装置(8);[5]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滑道槽(69),在滑道槽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套(68),在固定套(68)的下方设有移动套管(70),螺杆(71)装于固定套(68)内,螺杆(71)的上端固定有手柄(67),螺杆(71)与移动套管(70)的螺纹相配合,移动套管(7)的下端固定有开沟铧(72)组成的开沟铧装置(13);[6]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轴座(15),轴座(15)内置轴(73),套筒轴(74)两端固定有套筒轴座(14),套筒轴座(14)与轴(73)相配合,套筒轴(74)上固定有播施滚(29),在轴(73)上装有离合器(11),在播施滚(29)的上方设有种肥箱(12),在播施滚(29)的下方设有漏斗箱(77),在轴(73)的轴端固定有与装于变速箱(31)轴上的链轮(28)相连接的链轮(10)组成的种肥播施装置(30);[7]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带固定套的固定板(8)轴(78)装于固定板(80)的固定套内,方轴(79)与轴(78)固定,方轴(79)与滑动套(83)相配合,角度定位盘(84)与滑动套(83)固定,角度定位盘(84)与调整盘(82)固定,支臂(87)装于固定套(81)内,覆土耙(88)与支臂(87)固定,定位盘(85)与操纵杆(86)相配合组成的覆土耙装置(17);[8]由安装在机架(1)上的支承轴(89),拖臂(92)前、后端的轴套分别与支承轴(89)和压滚轴(96)相配合,镇压滚(97)装于压滚轴(96)上,操纵杆(90)的一端与上拉臂(93)铰接,上拉臂(93)的下端与下拉臂(94)铰接,下拉臂(94)的下端与连接臂(95)固定,连接臂(95)与拖臂(92)固定,定位卡(98)下端与固定架(1)固定,操纵杆(90)的中部与固定在机架(1)上的支承臂(91)铰接组成的镇压装置(19);[9]安装在机架(1)上的水桶(18)、药桶(20),气泵(5),气泵(5)的槽轮(39)与驱动动力槽轮(37)同轴固定的气泵动力槽轮(35)连接,气泵(5)通过管路与储气筒(76)连通,储气筒(76)通过管路分别与水桶(18)、药桶(20)的进气口连通,在机架(1)的后端固定有与水桶(18)、药桶(20)的出口连通的喷头(21)组成的水、药喷洒装置。
专利摘要多功能耕作运输机由安装在机架上的动力驱动装置;转向装置;犁铧装置;开沟铧装置;种肥播施装置;覆土耕装置;镇压装置;水、药喷洒装置组成。它将耕种地的基本作业步骤:耕地、起垄、开穴(沟)、施肥、播种、覆土、碾压、洒水、喷农药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具有作业效率高、种地质量好、成本低、既能用于耕作、又能用于运输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B51/02GK2377805SQ99215279
公开日2000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1日
发明者马金宝, 周锦凤 申请人:马金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