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肿瘤的混合松茸菌丝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肿瘤的混合松茸菌丝粉,属于食用菌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治疗肿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术切除,另一种是服用药物。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种类繁多,有中药类、还有西药类,这些治疗肿瘤的药物对肿瘤虽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西药类,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对服药者产生副作用;治疗肿瘤的中药类治疗速度慢,且目前的中药原料大都是人工种植,疗效不佳;目前,还没有一种既治疗肿瘤、又没有副作用的特效药物。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肿瘤的混合松茸菌丝粉,服用这种混合松茸菌丝粉可有效治疗肿瘤,治疗效果好,疗程短、疗效高、可以治愈且无任何副作用,本发明还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制备速度快、成本低,制备期间无三废排放、保护环境等优点。
[0004]本发明混合松茸菌丝粉是以植物、工业品、微生物为原料,按一定工艺制备而成的粉剂制品。在本发明所用原料中,源于植物的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松花粉、玉米、红参、当归,源于工业品的是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源于微生物的是松茸菌菌种,各种原料的用量按重量计分别为:
[0005]马铃薯20?30份、葡萄糖20?30份、琼脂20?30份、磷酸二氢钾3?5份、硫酸镁I?3份、松花粉I?3份、维生素B1I?2份、红参I?3份、玉米10?12份、当归I?3份。
[0006]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这种混合松茸菌丝粉的制备方法。
[0007]混合松茸菌丝粉的制备方法包括松茸菌母种制备及混合菌丝份制备,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08]1、取马铃薯20?30份去皮洗净,切成片放进容器中,加清水100?120份,煮沸后保持30?40分钟,取出汁液备用;
[0009]2、取琼脂20?30份加入步骤I制备的汁液中,于文火上使其完全溶化,接着依次放入葡萄糖20?30份,磷酸二氢钾3?5份,硫酸镁I?3份,松花粉I?3份,维生素B1I?2份,放凉备用;
[0010]3、将步骤2制备的混合液体分装于试管内,塞上棉花,入高压蒸锅在0.15?0.16兆帕压力下灭菌30?40分钟取出,于24°C?28°C环境内、按无菌操作程序接入松茸菌种,在24°C?26°C恒温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试管,制成松茸菌母种备用。
[0011]4、取玉米10?12份于水中浸泡18?24小时,取出玉米,入容器内加入水10?15份,煮沸30?40分钟,捞出玉米控干水分备用;
[0012]5、取红参I?3份、当归I?3份粉碎成细分,均匀拌入步骤4制备的玉米中,制成混合料备用;
[0013]6、在步骤5制备的混合料内加入石膏0.5?I份拌匀、装瓶,在高压蒸锅0.15?
0.16兆帕压力下灭菌2?2.5小时,取出冷却26°C?28°C,按无菌操作程序接入由步骤3制备的松茸菌母种,于24-26°C温度下培养菌丝满瓶为止。
[0014]7、将步骤6制备长满菌丝瓶的松茸菌挖出,置远红外烘干炉内烘干,烘干温度60-80°C,烘干时间为0.5-1小时,然后粉碎成100-180目的粉末,即成为混合松茸菌丝粉。
[0015]本发明的特点是生产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其显著优点是生产周期短、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生产中不出现病害,本发明还具有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生产中无三废排放等优点。
[0016]本发明经临床应用证明,对食管肿瘤、胃肿瘤、乳腺肿瘤、子宫肿瘤等有显著疗效,不仅治疗时间短,而且可以根治,愈后不复发,是其它治疗肿瘤的药物不可比拟的。
[0017]下面举出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0018]例1、黄某某,男,55岁,住河南省禹州市迎宾路路115号,此人2013年3月得食管肿瘤,吃饭下咽困难,不想做手术先后服用多种治疗食管肿瘤的药物,疗效都不佳,20143年3月11日开始服用本发明制品,服用5天大有好转,吃饭下咽顺畅,饭量也有所增加,身体感觉有力,服用15天,身体感觉很好,继续服用75天治愈,随访至今没有复发;多年来先后治疗食管肿瘤的患者166例,全部治愈。
[0019]例2、梁某某,男,63岁,住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区光明路16号。2008年,此人患胃部肿瘤疾病,做过依次手术,因定期放化疗的副作用头发大量脱落,食欲不佳,2013年开始没有坚持放化疗,造成胃部肿瘤复发,经人介绍与2013年5月4日开始服用本发明混合松茸菌丝粉,服用7天大有好转,服用20天大见成效,服用100天治愈,随访至今没有复发,多年来治疗胃部肿瘤的患者达205人,全部达到治愈效果。
[0020]例3、李某某,女,58岁,住河南省许昌市天宝路23号。此人2004年7月患乳腺肿瘤疾病,患病后住进医院治疗,医院方建议作乳房切除手术,本人不想作手术回家服药治疗,先后服用过多种西药和中药,治疗2个月不见好转,2004年10月11日开始服用本发明混合松茸菌丝粉,服用5天乳房部感觉明显好转,服用20天乳房部感觉舒服,肿瘤快开始收缩,服用90天治愈,随访至今没有复发,用本发明混合松茸菌丝粉先后治愈乳房肿瘤212人,都全部治愈。
[0021]4、江某某,女,38岁,住河南省长葛市葛天路123号。此人24时患子宫肌瘤疾病,随后发展成子宫肿瘤,婚后一直不能怀孕,医院建议切除子宫,此人不愿意将子宫切除,经人介绍于2011年2月服用本发明混合松茸菌丝粉,服用7天小腹部感觉明显好转,服用20天浑身感觉舒服、有精神,服用90天治愈,随访至今没有复发,另外此人与2013年喜得贵子,用本发明混合松茸菌丝粉先后治愈子宫肿瘤112人,都达到治愈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0023]实施例1
[0024]A、取马铃薯20kg去皮洗净,切成片放进容器中,加清水100kg,煮沸后保持30分钟,取出汁液备用;
[0025]B、取琼脂20kg加入步骤A制备的汁液中,于文火上使其完全溶化,接着依次放入葡萄糖20kg,磷酸二氢钾3kg,硫酸镁1kg,松花粉1kg,维生素B1Ikg搅拌均匀,放凉备用;
[0026]C、将步骤B制备的混合液体分装于试管内,塞上棉花,入高压蒸锅在0.15兆帕压力下灭菌30分钟取出,于26°C环境内、按无菌操作程序接入松茸菌种,在26°C恒温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试管,制成松茸菌母种备用。
[0027]D、取玉米1kg于清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玉米,入容器内加入水15kg煮沸30分钟,捞出玉米控干水分备用;
[0028]E、取红参1.5kg、当归Ikg粉碎成细分,均勾拌入步骤D制备的玉米中,制成混合料备用;
[0029]F、在步骤E制备的混合料内加入石膏0.5kg拌匀、装瓶,在高压蒸锅0.15兆帕压力下灭菌2.5小时,取出冷却26°C,按无菌操作程序接入由步骤C制备的松茸菌母种,于26 0C温度下培养菌丝满瓶为止。
[0030]G、将步骤F制备长满菌丝瓶的松茸菌挖出,置远红外烘干炉内烘干,烘干温度60°C,烘干时间为I小时,然后粉碎成150目的粉末,即成为混合松茸菌丝粉。
[0031]松茸菌具有抗辐射、杀死变异细胞、强身心、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的作用,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8种,还含有维生素B1、B2、维生素C ;红参是传统的保健产品,当归是生血的圣品,将上述几种原料配合使用,在抑制、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增加身体的正能量,所以本发明对治疗肿瘤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肿瘤的混合松茸菌丝粉,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 马铃薯20?30份、葡萄糖20?30份、琼脂20?30份、磷酸二氢钾3?5份、硫酸镁I?3份、松花粉I?3份、维生素Bi I?2份、红参I?3份、玉米10?12份、当归I?3份。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肿瘤的混合松茸菌丝粉,其特征是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马铃薯20?30份去皮洗净,切成片放进容器中,加清水100?120份,煮沸后保持30?40分钟,取出汁液备用; B、取琼脂20?30份加入步骤A制备的汁液中,于文火上使其完全溶化,接着依次放入葡萄糖20?30份,磷酸二氢钾3?5份,硫酸镁I?3份,松花粉I?3份,维生素B1 I?2份,放凉备用; C、将步骤B制备的混合液体分装于试管内,塞上棉花,入高压蒸锅在0.15?0.16兆帕压力下灭菌30?40分钟取出,于24°C?28°C环境内、按无菌操作程序接入松茸菌种,在24°C?26°C恒温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试管,制成松茸菌母种备用。 D、取玉米10?12份于水中浸泡18?24小时,取出玉米,入容器内加入水10?15份,煮沸30?40分钟,捞出玉米控干水分备用; E、取红参I?3份、当归I?3份粉碎成细分,均匀拌入步骤D制备的玉米中,制成混合料备用; F、在步骤5制备的混合料内加入石膏0.5?I份拌勾、装瓶,在高压蒸锅0.15?0.16兆帕压力下灭菌2?2.5小时,取出冷却26°C?28°C,按无菌操作程序接入由步骤C制备的松茸菌母种,于24-26°C温度下培养菌丝满瓶为止。 G、将步骤F制备长满菌丝瓶的松茸菌挖出,置远红外烘干炉内烘干,烘干温度60-80°C,烘干时间为0.5-1小时,然后粉碎成100-180目的粉末,即成为混合松茸菌丝粉。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肿瘤的混合松茸菌丝粉,这种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肿瘤的混合松茸菌丝粉是以植物、工业产品、微生物为原料,按一定工艺制备而成的粉剂制品。本发明食物经大量临床应用证明,对食管肿瘤、胃肿瘤、乳腺肿瘤、子宫肿瘤等有显著疗效,不仅治疗时间短,而且可以根治,愈后不复发,是其它治疗肿瘤的药物不可比拟的,且食用中无任何副作用,是当前防治肿瘤的理想食物。本发明还具有所用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制备速度快、成本低,制备期间无三废排放、保护环境等优点。
【IPC分类】A23L1/28, A23L1/29, A01G1/04
【公开号】CN104996164
【申请号】CN201510362151
【发明人】余臣义, 李须耀
【申请人】余臣义, 李须耀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