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1058030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是在养殖容器底部产生大气泡,在养殖容器四周沿壁产生密集小气泡;且底部产生气泡能将投喂的饵料从水体底部吹浮到水体的中上层。本发明建立了一种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环壁充气管的纳米增氧气头形成的气雾能有效避免了浮游幼体贴壁浮游造成的机械损伤;底部产生的气泡将沉落于纳米增氧气头周围的配合饵料充起,配合饵料伴随气流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时悬浮在一定的区域内,从而被真蛸幼体重新摄食。本发明的方法对饵料组成和投喂密度也进行了优化。
【专利说明】
一种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技术背景
[0002]真蛸(Octopusvulgaris)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蛸属,俗称为八爪鱼,多栖息于浅海沙砾或岩礁处,为世界广布种。在我国,真蛸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海域。据世界粮农组织(FA0,2010)统计显示世界头足类捕获量为430万吨,其中真蛸占据了蛸类的 50 %。
[0003]作为一种很具养殖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品种,真蛸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优点。目前西班牙、智利、墨西哥等十几个国家先后开展了真蛸苗种繁育、养殖等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资料匮乏。
[0004]目前困扰真銷养殖的最大瓶颈在于浮游期幼体的培育(Iglesias,2004;Villanueva&Norman,2008),该阶段真銷幼体的高死亡率、极低的附着率等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与之配套的培育设施和技术也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本课题团队认为真蛸浮游后期的高死亡率问题主要由营养需求不足和机械碰撞池壁导致机体损伤两方面因素。真蛸浮游后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需求最为旺盛,这可能与浮游期幼体发育过程中细胞膜的快速合成而需求大量磷脂等物质有关(Henderson andSargent,1985),因此,在真蛸浮游幼体饵料中添加DHA、EPA等不饱和脂肪酸对真蛸生产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真蛸浮游期培育时间与培育海水温度密切相关,在温度为22-24°C时通常需要35-60天。当前我国多采用水泥池进行真蛸幼体培育,在如此长的浮游期内,真蛸幼体都会无数次碰击缸壁、池壁而造成身体的机械损伤,从而引起死亡。因此,为了真蛸养殖的健康发展,亟需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真蛸浮游期幼体的培育方法。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从而解决现有的真蛸苗种繁育过程中幼体碰壁造成机械损伤和营养缺乏导致的浮游后期幼体大规模死亡现象,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6]本发明的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是在养殖容器底部产生大气泡,在养殖容器四周沿壁产生密集小气泡;
[0007]上述方法,优选底部产生气泡能将投喂的饵料从水体底部吹浮到水体的中上层。
[0008]本发明方法,其一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09]I)前15d初孵幼体的培育:
[0010]将初孵幼体用100筛絹捞出置于培养容器中,将水温调为22-23°C、盐度30-34%0、pH为7.0-7.8、光照强度为500-800LX;每日换水I次,每次换水量为原水体的1/3;投喂的饵料为生物活体饵料,并投放扁藻;培育期间在养殖容器的中上部沿器壁产生气泡;
[0011]2)后15d幼体培育:
[0012]在步骤1)的条件培育15天后,升高水温为23-25°(:、盐度30-34、?!1为7.0-7.8、光照强度为200-300Lx;早晚各换水I次,每次换水量为原水体的1/2 ;饵料为生物活体饵料和配合饵料,生物活体饵料日投喂2次,配合饵料日投喂6次;投喂配合饵料3-5min后在底部产生向上的气泡,30-40min后关闭;培育期间连续在养殖容器的中上部沿器壁产生气泡。
[0013]优选的,在养殖容器的中上部沿器壁产生的气泡,其直径为30_50μπι;
[0014]优选的,在底部产生向上的气泡,其直径为50-100μπι。
[0015]所述的步骤2)中生物活体t耳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在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前24h用微囊球藻干粉进行强化;
[0016]所选的,步骤I)中扁藻投放量为2-6万个/ml。
[0017]所选的,步骤2)中生物活体饵料为培育3-5d卤虫幼体和蟹大眼幼体,两者比例为5:1,并用微囊球藻干粉强化24h;
[0018]所述的配合饵料,其组成及配比为:绒毛近方蟹36%、沙丁鱼27.3%、豆柏14%、虾糠7.8%、鱼内脏粉5.8%、深海鱼油5.5%、复合多维3.6%。
[0019]所述的气泡,是由纳米增氧气头产生的;所述的纳米增氧气头,包含有一端连接有进气管9的空腔体10,在空腔体10的另一端安装有能沿安装孔上下移动的中空的通气管11;所述的通气管11的顶端安装有外径大于安装孔的顶盖12;通气管11的底部安装有能在通气管11空腔内移动的活动栓13;所述的活动栓13通气管11空腔内的部分为固定架14,其另一端通过合页方式安装有用于封闭进气管9的摆页15;在摆页15上还安装有密封圈16;
[0020]所述的通气管3的下方侧壁上开有通气孔;其孔径为15_25μπι,
[0021]本发明建立了一种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环壁充气管的纳米增氧气头形成的气雾能有效避免了浮游幼体贴壁浮游造成的机械损伤。气体通过孔径为15μηι的纳米增氧气头时,气头周围的海水形成沸浮现象,直径为30-50μηι的气泡快速上浮,形成雾化气流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培育池中的海水形成不同的版块,降低了真蛸浮游幼体的活动区域和斗殴现象。此外,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溶解,提高了增氧效果。气体通过另一组孔径为15μπι的纳米增氧气头时,形成直径为50-100μπι的气泡。气泡将沉落于纳米增氧气头周围的配合饵料充起,配合饵料伴随气流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时悬浮在一定的区域内,从而被真蛸幼体重新摄食。本发明的方法是开展大规模真蛸苗种的一项重要革新,实践操作性强、稳定有效,所采用的纳米增氧气头和充氧管装置抗腐蚀、抗磨损、结实耐用、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应用。同时,本方法对于幼体所需的光照、流速等理化指标有了更为细致的要求,饵料组成和投喂密度更符合浮游期幼体生长需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雾化式培育方法装置的一端截面图;
[0023]图2: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雾化式培育方法装置的另一端截面图;
[0024]图3:装置结构中纳米增氧气头的开启状态的纵向截面图。
[0025]其中:I波纹板、2波峰主管、3波峰支管、4纳米增氧头、5波峰总开关、6波谷主管、7波谷支管、8波谷总开关、9进气管、10空腔体、11中空的通气管、12顶盖、13活动栓、14固定架、15摆页、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开展两次试验,两次试验区域不一样,但均采用与普通培养方法对比方式,具体试验情况如下。
[0027]实施例1:
[0028]实验于2012年4月在山东烟台的养殖公司开展,实验容器为普通的育苗水泥池,培育池大小为2m3。培育池底部放置发明设备,充气管外接高压罗氏鼓风机,空气压力为0.1 —
0.3MPa。发明设备的波纹装置由聚丙烯为基质材料制成,具有耐盐性、耐腐蚀性等特点。波纹装置面板下为两组充气管,波纹形装置峰处的充气装置组由波峰主管2、波峰支管3、波峰总开关5和纳米增氧气头4组成,其中纳米增氧气头4的孔径大小为15μπι。波纹形装置谷处的充气装置组由波谷主管6、波谷支管7、波谷总开关8和纳米增氧气头4组成,其中纳米增氧气头4的孔径大小为25μηι。
[0029]纳米增氧气头4由进气管9、空腔体10、中空通气管11、顶盖12、活动栓13、固定架14、摆页15和密封圈16组成。空腔体10的下端分别与波峰支管3、支管5相互连接,空腔体10上端分别与波纹装置的峰或者谷相连。固定架14与空腔体10相连接,整体固定不动。摆页15与固定架14的下端通过两个活动栓13相连,摆页15的周围有密封圈16。固定架14中间为中空的,其外壁具有微孔。中空的通气管11能够沿着固定架14上下移动,通气管11的上半部具有微孔。
[0030]拧开波峰总开关5,气体仅存在波纹板峰组和环池壁管内。气体通过波峰支管3到达波峰各支管的顶端时,吹动摆页15,此时摆页15以活动栓13为轴心打开,气体顺利达到空腔体10内。随着空腔体10压力增大,气体通过固定架14的微孔达到中空通气管11内,向上推动顶盖12,从而气体顺利的通过孔径大小为15μπι,形成直径为30-50μπι的气泡,密集的气泡在波纹板峰处形成沸浮现象,从而高效的增加海水氧气浓度。
[0031]拧开波谷总开关9,气体仅存在波纹板峰组和环池壁管内。气体通过波谷主管6到达各个波谷支管7的顶端。这时气体吹动摆页15,摆页15打开,气体达摆页15内。气体依次通过摆页15、中空通气管11和顶盖12。最终气体通过中空通气管11上半部和顶盖12的下部的大小为15μπι的孔径,形成直径为50-100μπι的气泡。气泡将沉落于纳米增氧气头周围的配合令耳料充起,配合t耳料伴随气流上升。
[0032]本发明方法所产生的气泡,也可以使用其它已有的水产养殖用的充气装置来替代。
[0033]实验时将8000只初孵真蛸幼体移到培育池内,幼体培育密度6只/L。培育水温22-24°C,海水盐度为34%。,光线强度在200Lx左右。而平行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石微充气,气泡直径大于1mm,其他条件同质。培育前1d的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密度为0.2-0.3个/1111。第15(1时,开始添加配合t耳料,配合t耳料添加后5-10min后抒开开关9,关闭开关6后,气体通过活动支管4-7上半部和顶盖4-8的下部的15μπι的孔径后形成直径为50-100μπι的气泡。气泡吹动下落底部的配合饵料上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范围时,因气泡数量减少、强度降低的因素,配合饵料悬浮于培育池的中部区域,重新被真蛸幼体捕捉,捕获配合饵料的真蛸幼体悬停与波纹板峰处流动性小的水域进行摄食。
[0034]培育30d时,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组真蛸幼体成活率为23%,日平均生长率4.1%,对照组幼体存活率8%,日平均生长率3.2% ;培育40d时,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组真蛸幼体成活率为12%,日平均生长率3.6%,对照组幼体存活率2%,日平均生长率3.1 %。因此,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在幼体存活率和日平均生长率比对照组有了显著的提尚O
[0035]所述的配合饵料,其组成及配比为:绒毛近方蟹36%、沙丁鱼27.3%、豆柏14%、虾糠7.8 %、鱼内脏粉5.8%,深海鱼油5.5%,复合多维3.6 %。称取各组分原料,将深海鱼油和复合多维外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将上述步骤混合搅拌均匀的物料进一步经超微粉碎机进行粉碎,使之过80-160目筛;将深海鱼油和复合多维加入到过筛的物料中,并进行搅拌均匀,按照常规方法制粒,得到成品配合饵料制品。
[0036]实施例2:
[0037]实验于2013年6月在福建宁德养殖基地进行,实验容器为普通的育苗水泥池,培育池大小为4m3。实验分两组,其一为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方法组,另一组为普通的实验组。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方法组的培育池底部放置发明设备,充气管外接高压罗氏鼓风机。波纹装置面板下为两组充气管,波纹形装置峰处的充气装置组由波峰主管
2、波峰支管3、波峰总开关5和纳米增氧气头4组成,其中纳米增氧气头4的孔径大小为15μπι。波纹形装置谷处的充气装置组由波谷主管6、波谷支管7、波谷总开关8和纳米增氧气头4组成,其中纳米增氧气头4的孔径大小为25μηι。
[0038]实验时将15000只初孵真蛸幼体移到培育池内,幼体培育密度6只/L。培育水温21-23 °C,海水盐度为32-34。培育前7d的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并将卤虫无节幼体采用微囊球藻干粉进行不饱和脂肪酸强化24小时后使用,微囊球藻Ig强化I X 15个无节幼体,然后用强化后的卤虫无节幼体和肉球近方蟹大眼期幼体5:1混合投喂,投喂密度为0.3-0.4/ml。第1d时,开始添加配合饵料,初期添加量为饵料总量的15%。添加配合饵料5-10min后拧开开关8。气体通过波谷主管7到达各个波谷主管6,到达顶端时,吹动摆页15,摆页15打开,气体达到空腔体10内。气体依次通过空腔体10、固定架14的微孔、中空通气管11、顶盖12。最终气体通过中空通气管11的大小为15μπι的孔径,形成直径为50-100μπι的气泡。气泡吹动下落底部的配合饵料上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范围时,配合饵料悬浮于培育池的中部区域,重新被真蛸幼体捕捉,捕获配合饵料的真蛸幼体悬停与波纹板峰处流动性小的水域进行摄食。
[0039]投喂配合饵料30min后,拧开波峰总开关5,气体仅存在波纹板峰组和环池壁管内。气体通过波峰主管2到达各个波峰支管3的顶端时,吹动半圆摆页4-3,此时半圆摆页4-3以活动栓4-5为轴心打开,气体顺利达到空腔体10内。随着空腔体10压力增大,气体通过固定架14的微孔达到中空通气管11内,从而气体顺利的通过孔径大小为15μπι,形成直径为30-50μπι的气泡,密集的气泡在波纹板峰处形成沸浮现象,从而高效的增加海水氧气浓度。
[0040]培育25d时,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组真蛸幼体成活率为62.5 %,日平均生长率5.2%,对照组幼体存活率21.2 %,日平均生长率4.1 % ;培育35d时,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组真蛸幼体成活率为24.3 %,日平均生长率5.2%,对照组幼体存活率7.5 %,日平均生长率3.6 %。因此,基于悬浮性配合饵料的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在幼体存活率和日平均生长率比对照组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对20天的真蛸幼体的肠道进行益生菌检测,发现采用本发明真蛸幼体的肠道益生菌比空白对照试验的益生菌增加量为31.8%。
[0041 ]通过生物饵料混合搭配配合饵料,不仅提高了真蛸幼体成活率而且提高了生长速率,满足了真蛸幼体生长的营养需求,有利于开展真蛸苗种繁育工作。
【主权项】
1.一种雾化式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在养殖容器底部产生大气泡,在养殖容器四周沿壁产生密集小气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产生的气泡能将投喂的饵料从水体底部吹浮到水体的中上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前15d初孵幼体的培育: 将初孵幼体用100筛絹捞出置于培养容器中,将水温调为22-23°C、盐度30-34%。、pH为7.0-7.8、光照强度为500-800LX;每日换水I次,每次换水量为原水体的1/3;投喂的饵料为生物活体饵料,并投放扁藻;培育期间在养殖容器的中上部沿器壁产生气泡; 2)后15d幼体培育: 在步骤I)的条件培育15天后,升高水温为23-25 °C、盐度30-34、pH为7.0-7.8、光照强度为200-300Lx;早晚各换水I次,每次换水量为原水体的1/2;饵料为生物活体饵料和配合饵料,生物活体饵料日投喂2次,配合饵料日投喂6次;投喂配合饵料3-5min后在底部产生向上的气泡,30-40min后关闭;培育期间连续在养殖容器的中上部沿器壁产生气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养殖容器的中上部沿器壁产生的气泡,其直径为30-50μπι。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底部产生向上的气泡,其直径为50-1OOum0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生物活体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在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前24h用微囊球藻干粉进行强化。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生物活体饵料为培育3-5d卤虫幼体和蟹大眼幼体,两者比例为5:1,并用微囊球藻干粉强化24h。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合饵料,其组成及配比为:绒毛近方蟹36%、沙丁鱼27.3%、豆柏14%、虾糠7.8%、鱼内脏粉5.8%、深海鱼油5.5%、复合多维3.6%。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泡是由纳米增氧气头产生的;所述的纳米增氧气头,包含有一端连接有进气管(9)的空腔体(10),在空腔体(10)的另一端安装有能沿安装孔上下移动的中空的通气管(11);所述的通气管(11)的顶端安装有外径大于安装孔的顶盖(12);通气管(11)的底部安装有能在通气管(11)空腔内移动的活动栓(13);所述的活动栓(13)在通气管(11)空腔内的部分为固定架(14),其另一端通过合页方式安装有用于封闭进气管(9)的摆页(15);在摆页(15)上还安装有密封圈(16)。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管(11)的下方侧壁上开有通气孔;其孔径为15_25μπι。
【文档编号】A23K10/22GK105941212SQ201610292964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发明人】郑小东, 刘兆胜, 刘永胜, 爱德华多·阿里曼那, 李琪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