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沟养鱼储水排水防逃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6546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溪沟养鱼储水排水防逃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拦网,尤其涉及一种溪沟养鱼储水排水防逃网。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祖国大地的很多五至二十米宽的溪沟因没受污染,被许多人一段一段拦起来搞水产养殖,其水产品成本低,质量好,售价高,但如遇暴雨,洪水猛涨,鱼会跃堤逃跑,或拦网被撕破,鱼全部逃跑,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捕捞时,需挖堤放水,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溪沟养鱼储水排水防逃网,且可保溪沟内的鱼不大量逃跑,操作快捷简单,使用方便。溪沟养鱼储水排水防逃网,包括横网、升降盘、右墩、前孔板和左墩,所述横网包括网上管、横穿钎、右折钩、网下管和左折钩,所述升降盘包括右轴承、齿轮、齿条、横杆和左轴承,所述右墩包括右挂槽、右上柱和右下柱,所述前孔板包括上横槽、下横槽和后孔板,所述左墩包括左下柱、左上柱和左挂槽。所述横网的上边缘与网上管的下边缘连接,下边缘与网下管的上边缘连接,横穿钎穿入网上管内,横穿钎的右端为右折钩,其左端为左折钩,网下管的两端置入右下柱和左下柱上横孔的轴承里。所述升降盘固定在横杆的右端上,横杆右段固定在右下柱前表面纵向中心的右轴承内环内,横杆上均匀固定三个与固定在三个齿条相对应匹配的齿轮,横杆的右端固定在左下柱前表面中心的左轴承内环内,三个齿条的后表面均匀固定在前孔板前表面中心横线上。所述右墩上的右挂槽、右上柱和右下柱与所述左墩上的左下柱、左上柱和左挂槽对称设置,右墩和左墩分别固定河床两岸边的泥土里,右上柱的上端横向开一个能容纳右折钩的右挂槽,右上柱的下端与右下柱上端连接,右下柱的上端横向设置一孔,孔内固定一个内环固定网下管右端的轴承,上横槽右端于方孔内,右下柱的下端设置一固定下横槽右端的方孔,右下柱的下底面与右墩中央连接,两方孔之间的左壁设置一个纵槽,左上柱的上端开一个能容纳左折钩的左挂槽,左上柱的下端与左下柱的上端连接,左下柱的上端横向设置一孔,孔内固定一个内环固定网下管左端的轴承,横孔下横向设置一固定上横槽左端的方孔,左下柱的下端设置一固定下横槽左端于孔内的方孔,左下柱的下底面与左墩的中央连接,两方孔之间的右壁设置一个纵槽。所述前孔板上每纵列的孔数和列数与后孔板对称设置,上横槽与下横槽对称设置,槽口相对,后孔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置入左下柱的右纵槽内和右下柱的左纵槽内,后孔板的上边缘与上横槽后边的下边缘连接,下边缘与下横槽后边的上边缘连接,前孔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置入左下柱的右纵槽内和右下柱的左纵槽内,前孔板下边搁置在下横槽的槽口内,上边缘搁置在上横槽内。
【附图说明】
[0004]图1为本实用新型溪沟养鱼储水排水防逃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横网;2为网上管;3为横穿钎;4为右挂槽;5为右折钩;6为右上柱;7为网下管;8为上横槽;9为升降盘;10为右下柱;11为下横槽;12为右墩;13为右轴承;14为齿轮;15为齿条;16为横杆;17为前孔板;18为后孔板;19为左墩;20为左轴承;21为左下柱;22为左上柱;23为左挂槽;24为左折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05]如图1所示,溪沟养鱼储水排水防逃网,包括横网1、升降盘9、右墩12、前孔板17和左墩19,所述横网I包括网上管2、横穿钎3、右折钩5、网下管7和左折钩24,所述升降盘9包括右轴承13、齿轮14、齿条15、横杆16和左轴承20,所述右墩12包括右挂槽4、右上柱6和右下柱10,所述前孔板17包括上横槽8、下横槽11和后孔板18,所述左墩19包括左下柱21、左上柱22和左挂槽23 ;所述横网I设置为一目,横网I的上边缘与网上管2的下边缘连接,下边缘与网下管7的上边缘连接,横穿钎3从右向左穿入网上管2内,横穿钎3的右端设置右折钩5,横穿钎3的左端设置左折钩21,两钩在一条直线上,网下管7的两端置入右下柱10和左下柱21上端的横孔内轴承的内环内;所述升降盘9固定在横杆16的右端上,横杆16右段固定在右下柱10前表面纵向中心的右轴承13内环内,横杆16上均匀固定对称设置的三个与对称设置的固定在三个齿条15相对应匹配的齿轮14,横杆16的左段固定在左下柱21纵向中心的左轴承20内环内,对称的三个纵向齿条15的后表面均匀固定在前孔板17前表面的中心横线上,与横杆16上的三个齿轮14相对应;所述右墩12上的右挂槽4、右上柱6和右下柱10与所述左墩19上的左下柱21、左上柱22和左挂槽23对称设置,右壤12和左壤19分别固定河床两岸边的泥土里,右上柱6的上端横向开一个能容纳右折钩5的右挂槽4,右上柱6的下端与右下柱10上端连接,右下柱10的上端横向设置一孔,孔内固定一个内环固定网下管7右端的轴承,横孔下2cm处横向设置一固定上横槽8右端于孔内的方孔,右下柱10的下端设置一固定下横槽11右端于孔内的方孔,右下柱10的下底面与右墩12中央连接,两横向方孔之间的左壁设置一个深5cm的纵槽,左上柱22的上端横向开一个能容纳左折钩24的左挂槽23,左上柱22的下端与左下柱21的上端连接,左下柱21的上端横向设置一孔,孔内固定一个内环固定网下管7左端的轴承,横孔下2cm处横向设置一固定上横槽8左端于孔内的方孔,左下柱21的下端设置一固定下横槽11左端于孔内的方孔,左下柱21的下底面与左墩19的中央连接,两横向方孔之间的右壁设置一个深5cm的纵槽;所述前孔板17设置为一目,前孔板17 (上每纵列的孔数和列数)与后孔板18对称设置,上横槽8与下横槽11对称设置,槽口相对,后孔板18的左右两端分别置入左下柱21的右纵槽内和右下柱10的左纵槽内,后孔板18的上边缘与上横槽8后边的下边缘连接,后孔板18的下边缘与下横槽11后边的上边缘连接,前孔板17的左右两端分别置入左下柱21的右纵槽内和右下柱10的左纵槽内,前孔板17下边搁置在下横槽11的槽口内,上边缘搁置在上横槽8内,此时前孔板17和后孔板18孔列相对,孔与孔刚好错开一个孔位,以密封后孔板18后的水不前流,使溪沟养鱼储水排水防逃网处于储水状态,上横槽8和下横槽11槽口的宽度等于前孔板17的厚度,使前孔板17的后壁与后孔板18前壁贴合,下横槽11的下边缘置入河床平面5cm ;需要排水捕鱼时,将升降盘9反时针方向旋转,横杆16上的齿轮14带动齿条15上移,前孔板17随之上移,直到前孔板17的上边缘紧贴上横槽8上表面的内壁时,前孔板17与后孔板18的孔完全重合,此时排水量最大,需要储水时,将升降盘9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前孔板17的下边缘紧贴下横槽11下表面的内壁为止,前孔板17和后孔板18孔与孔刚好错开一个孔位,水被封住,不再前流;如遇暴雨,洪水猛涨,垃圾堆满拦网后面时,拦网的阻力加大,则上移右折钩5和左折钩24,右折钩4和左折钩15脱离右挂槽4和左挂槽23,横网I向前打开,垃圾随水泻出,拦网的阻力减小,待垃圾基本流走后,将横穿钎3上移,再右移,将右折钩5和左折钩24挂入右挂槽4和左挂槽23内,如此反复进行,可保溪沟内的鱼不大量逃跑,操作快捷简单,使用方便。
【主权项】
1.溪沟养鱼储水排水防逃网,包括横网(1)、升降盘(9)、右墩(12)、前孔板(17)和左墩(19),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网(I)的上边缘与网上管(2)的下边缘连接,下边缘与网下管(7)的上边缘连接,横穿钎(3)穿入网上管(2)内,横穿钎(3)的右端为右折钩(5),其左端为左折钩(21),网下管(7)的两端置入右下柱(10)和左下柱(21)上横孔的轴承里,所述升降盘(9)固定在横杆(16)的右端上,横杆(16)右段固定在右下柱(10)前表面右轴承(13)内,横杆(16)上均匀固定三个齿轮(14),横杆(16)的右端固定在左下柱(21)前表面中心的左轴承(20)内,齿条(15)的后表面固定在前孔板(17)的前表面上,所述右墩(12)和左墩(19)分别固定河床两岸边的泥土里,右上柱(6)的上端横向开一个能容纳右折钩(5)的右挂槽(4),其下端与右下柱(10)上端连接,其上端横向设置一孔,孔内固定一个内环固定网下管(7)右端的轴承,上横槽(8)右端于方孔内,右下柱(10)的下端设置一固定下横槽(11)右端的方孔,其下底面与右墩(12)中央连接,两方孔之间的左壁设置一个纵槽,左上柱(22)的上端开一个能容纳左折钩(24)的左挂槽(23),其下端与左下柱(21)的上端连接,左下柱(21)的上端横向设置一孔,孔内固定一个内环固定网下管(7)左端的轴承,横孔下横向设置一固定上横槽8左端的方孔,左下柱(21)的下端设置一固定下横槽(11)左端于孔内的方孔,左下柱(21)的下底面与左墩(19)的中央连接,两方孔之间的右壁设置一个纵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溪沟养鱼储水排水防逃网,其特征在于:齿条(15)对称设置三个,齿轮(14)对称设置的三个,齿条(15)的齿与齿轮(14)的齿相匹配,右墩(12)上的右挂槽(4)、右上柱(6)和右下柱(10)与所述左墩(19)上的左下柱(21)、左上柱(22)和左挂槽(23)对称设置,前孔板(17)与后孔板(18)对称设置,上横槽(8)与下横槽(11)对称设置,前孔板(17)的后壁与后孔板(18)前壁贴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溪沟养鱼储水排水防逃网,包括横网、升降盘、右墩、前孔板和左墩,所述横网包括网上管、横穿钎、右折钩、网下管和左折钩,所述升降盘包括右轴承、齿轮、齿条、横杆和左轴承,所述右墩包括右挂槽、右上柱和右下柱,所述前孔板包括上横槽、下横槽和后孔板,所述左墩包括左下柱、左上柱和左挂槽,储水时,升降盘顺时针旋转到前孔板的下边缘紧贴下横槽底部,水被封住,如遇暴雨,洪水猛涨,垃圾堆满拦网后面时,拦网的阻力加大,则将横网向前打开,垃圾随水泻出,待垃圾基本流走后,再将横网复位,如此反复进行,可保溪沟内的鱼不大量逃跑,操作快捷简单,使用方便。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204272933
【申请号】CN201420764414
【发明人】朱伦正
【申请人】重庆市垫江县水利水电建设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