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查野生大豆落粒性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调查野生大豆落粒性的装置,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野生大豆的单株粒数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研宄该性状对充分利用野生大豆极其重要。野生大豆籽粒成熟后极易炸荚,籽粒随之掉落在植株周围,而且野生大豆成熟是渐进的,无法通过简单的几次调查就能完成这部分数据统计。
[0003]目前,对于野生大豆的落粒性的研宄装置尚未有可大规模、低成本的产品,研宄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只能通过计算掉落在野生大豆植株根部附近土地上的大豆籽粒的数量来评价野生大豆的落粒性,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费力,消耗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由于风、雨、虫、鼠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加之野生大豆籽粒呈黑褐色与土壤颜色非常接近,这种方法并不能及时、准确的计算出野生大豆植株所有脱落籽粒的数量,更不能精确的定位每个野生大豆籽粒所掉落的位置,无法对野生大豆的落粒性提供准确的数据。
【发明内容】
[0004]申请人在长期的研宄过程中,针对多年来本领域在野生大豆的落粒性研宄上的不足,发明了一种调查野生大豆植株落粒性的装置,该装置极大的降低了人力和物力消耗,而且能够持续长时间的计算一株野生大豆在成熟时期所有落粒的数量,还可以准确的定位并计算不同时间距离野生大豆根部不同距离所掉落的籽粒数量,使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更便捷,得到的数据更准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调查野生大豆落粒性的装置,底部为圆形网布,在圆形网布上自圆心向外分布有间隔相同的同心圆,相邻的同心圆之间以垂直于圆形网布的织布分隔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0007]通过上述结构,降雨与野生大豆植株滴落的水分可由底部的圆形网布排出,而多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同心圆则能完整、无遗漏的收集植株上落下的大豆,同时由于同心圆是通过织布隔开的,能够便于调查距野生大豆植株根部不同距离的落粒性。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并不限定该装置的大小,根据野生大豆植株的种类的需要,可以合理调整底部圆形网布的大小和织布隔离的距离。考虑到野生大豆生长的茎叶覆盖面以及落粒的实际情况,优选的,底部的圆形网布半径为lm,相邻同心圆之间为径向20cm的独立的空间,织布的高度为10cm。
[0009]上述所用的圆形网布对网格的大小并无特定要求,只要能够满足不让野生大豆通过即可。由于野生大豆的直径通常大于0.2cm,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网格不高于0.2cm的网格布都能满足此要求。
[0010]为了便于固定,在圆形网布的圆周上用织布等距离缝制多个固定锁扣,用于插入固定杆使圆形网布固定在地面上。通过该结构能够使整个装置底面平整和紧绷。
[0011]上述固定锁扣的分布只要能够形成稳定的力学结构即可,例如等距离三角形分布、四角形分布、五角形分布等。
[0012]上述所用的固定杆用于插入固定锁扣的扣眼中,优选采用金属制成,例如铁钎。
[0013]进一步的,自圆形网布的圆心向圆周方向安装有拉链。通过使用拉链便于调查时收集落粒并便捷安装与拆卸装置。
[0014]为了避免拉链与网布交界处可能产生的能够漏过野生大豆的空隙,织布与拉链交界处的缝隙通过粘扣封闭。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网布和织布可以采用市面上任意可购买的材料,考虑到使用寿命和耐光、耐水等要求,优选所用的网布为尼龙布,所用的织布为帆布。
[0016]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
[0017]安装与拆卸便捷,能准确的测量不同时间距离野生大豆根部不同距离所掉落的粒数,使科研工作者得到的数据更精确、更具说服力,满足野生大豆落粒性调查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查野生大豆落粒性的装置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查野生大豆落粒性的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下述实施和附图中,申请人提供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一种优选实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作用,并不构成特别限定,所提供附图并非比例绘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变更装置的大小、材料类型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查野生大豆落粒性的装置,包括底部的网布
(I)、垂直于底部的织布(2)、拉链(3)、粘扣(4)和固定锁扣(5),其中织布(2)等距离间隔分布使得在底部的网布(I)上形成多个径向间距相同的同心圆。从圆心到圆周方向安装一个拉链(3),垂直织布⑵与拉链(3)交界处的缝隙由粘扣⑷封闭。在底部的网布⑴圆周上用帆布等距缝制四个固定锁扣(5),铁钎插入固定锁扣(5)中,把装置固定在地面上,并使整个装置底部平整绷紧。
[0022]其中,网布(I)为圆形尼龙网(40目),织布(2)为帆布。
[002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使用时,将竹竿插在野生大豆根系旁,将竹竿搭架并辅助野生大豆植株缠绕竹竿向上生长。在野生大豆荚皮变色时开始调查,首先拉开拉链(3),将装置的圆心放置在野生大豆植株根部(即竹竿处),将整个装置平铺在植株的正下方,拉上拉链(3),把垂直帆布(2)与拉链(3)交界处的缝隙用粘扣(4)封闭,防止野生大豆籽粒由缝隙窜入到相邻的同心圆空间内。用铁钎插入到圆周外围的四个固定锁扣(5)内,将整个装置固定。每2-3天调查一次,分别对掉落在装置底面上不同同心圆内的大豆籽粒进行计数,最终可得出整个成熟期所有掉落的野生大豆籽粒的数量以及距野生大豆植株根部不同距离范围内掉落籽粒的数量。
【主权项】
1.一种调查野生大豆落粒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为圆形网布,在圆形网布上自圆心向外分布有间隔相同的同心圆,相邻的同心圆之间以垂直于圆形网布的织布分隔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圆形网布的圆周上用织布等距离缝制多个固定锁扣,用于插入固定杆使圆形网布固定在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圆形网布的圆心向圆周方向安装有拉链。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织布与拉链交界处的缝隙通过粘扣封闭。
5.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用的网布为尼龙布,所用的织布为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查野生大豆落粒性的装置,底部为圆形网布,在圆形网布上自圆心向外分布有间隔相同的同心圆,相邻的同心圆之间以织布分隔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利用圆形网布作为底部便于排出降雨水分,利用织布隔离出的同心圆空间便于调查距野生大豆植株根部不同距离的落粒性。
【IPC分类】A01H4-00
【公开号】CN204362713
【申请号】CN201420830746
【发明人】李炜, 来永才, 陈受益, 刘明, 毕影东, 张万科, 刘淼, 李琬, 郭新宇
【申请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