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自动灌溉无土栽培种植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自动化灌溉,立体化种植,无土栽培的一种种植工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种植袋是在一块帆布上缝合整体排列的小口袋,再在这些口袋中放入土壤,然后再在这些口袋中植入植物,最后将整块帆布挂在墙上。灌溉的时候直接在种植袋外边喷水,水分就会通过帆布做的袋子表面渗入种植袋中的土壤中。这种种植袋缺点是给种植袋喷洒水分的时候,容易水花飞溅弄脏周围环境,养分容易流失,不适合水培植物。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种植袋在喷洒水分的时候,容易水花飞溅弄脏周围环境,养分容易流失,不适合水培植物这几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自动灌溉无土栽培种植袋,对该种植袋中植物进行灌溉时,水分会通过内部通道流动输送,种植的过程更加洁净。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取两张长2米、宽1.5米的塑料薄膜,上下叠起,对齐平铺在地面上,用封口机沿两长边,做出两个封条。然后在左右两宽边上用封口机每隔40厘米做一个竖向的封条,竖向封条两端距离上下两长边的封条各10厘米。然后在两个相邻的竖向封条间用封口机做一段横向的封条,该封条一端与竖向封条连接,另一端向上拐角,拐角向上18厘米,有拐角端与相邻的竖向封条间隔3厘米,形成一条缝隙,然后从一长边算起,每隔30厘米就在竖向封条间做出这种横向封条。将做好封条的塑料薄膜挂到高处,拐角指向的方向向上,用胶水将左上角的10厘米开口,向上再密封5厘米。再用胶水将左下角的10厘米开口完全密封。此时从左上角开口处注入水分,水分就会将上层由横向封条和竖向封条所密封出来的小袋子注满水分,多余水分首先会横向流动,将最上层袋子注满水分,然后就会从横向封条与竖向封条间的缝隙流向下一层,直至将所有小袋子注满水分,最终横向流动的多余的水分会从右上角开口处流出,竖向流动的多余的水分会从右下角流出。在横向封条与竖向封条的缝隙间插入一截细铁丝,能够撑开紧贴的塑料薄膜使水分更加通畅的向下层袋子流去。在每个袋子的中间靠上位置开口,可以在开口处种植水培植物。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植袋的灌溉水分会通过内部通道流动输送,种植的过程更加洁净,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0008]图中1.上封条,2.竖向封条,3.横向拐角封条,4.导流条,5.开口,6.下封条,7.上出水口,8.下出水口,9.蓄水袋,10.溢流口,11.进水口,12.胶水,13.胶水,14.箭头指水流方向,15.双层塑料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图1中在进水口(11)处注入水分,水分会将顶层的蓄水袋(9)注满水分,随后多余水分会从两个方向流动(14),一部分会从上出水口(7)排出,一部分会从溢流口(10)流向下一层的蓄水袋中。通过每个蓄水袋旁的溢流口,向下流动的水分会将所有蓄水袋注满水分,最终多余水分会从下出水口(8)排出。
[0010]在图1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蓄水袋中开口(5),开口应高于溢流口(10)高度,开口处可以种植水培植物。蓄水袋、溢流口、进水口和出水口由封口机在双层塑料薄膜上密封出来的各种封条构成。
[0011]在图1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溢流口(10)中插有导流条(4),可以撑开紧贴的塑料薄膜,使水分更加流畅的向下层蓄水袋流去。
[0012]在图1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右上角开口用胶水(12)向上密封仅留有进水口
(11),左下角开口用胶水(13)完全密封,使多余水分能够向左流动,并从上下两个出水口(7,8)排出。
【主权项】
1.一种简易自动灌溉无土栽培种植袋,由双层塑料薄膜(15)、上封条(I)、下封条(6)、竖向封条(2)、横向拐角封条(3)和导流条(4)组成,其特征是,上封条(I)在双层塑料薄膜上边,下封条(6)在双层塑料薄膜下边,竖向封条(2)垂直于上下封条,横向拐角封条(3)在相邻竖向封条间,横向拐角封条无拐角端与竖向封条相连接,有拐角端与竖向封条间不连接留有溢流口(10),溢流口中间插有导流条(4),在上下相邻的横向拐角封条间有开口(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名称是一种简易自动灌溉无土栽培种植袋。该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自动化灌溉立体化种植无土栽培的技术领域。其主要特点是提供一种简易自动灌溉无土栽培种植袋,灌溉水分会通过内部通道流动输送,适合水培植物。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进水口处注入水分,水分会将顶层的蓄水袋注满水分,随后多余水分会从两个方向流动,一部分会从上出水口排出,一部分会从溢流口流向下一层的蓄水袋中。通过每个蓄水袋旁的溢流口,向下流动的水分会将所有蓄水袋注满水分,最终多余水分会从下出水口排出。蓄水袋、溢流口、进水口和出水口由封口机在双层塑料薄膜上密封出来的各种封条构成。
【IPC分类】A01G27/00, A01G31/02
【公开号】CN204796410
【申请号】CN201520504026
【发明人】杜晓华
【申请人】杜晓华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