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鱼漂用发光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3869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鱼漂用发光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渔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鱼漂用发光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见的鱼漂主要有针对在不同的鱼情和环境中垂钓使用的传统鱼漂、钢脚鱼漂和发光鱼漂三种鱼漂,它们在垂钓应用中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
[0003](I)传统鱼漂主要用于白天垂钓,其优点是:漂身细小轻便、浮力大、灵敏度高、坚固耐用、型号齐全,垂钓应用范围大,是最主要的常用鱼漂。但是其漂尾不能发光,不适合夜钓,将传统鱼漂用作夜钓鱼漂使用的办法目前有两种:一种是使用钓鱼灯照射传统鱼漂的漂尾,这种形式的照射灯光容易惊跑鱼,特别是在浅水区域垂钓更易惊跑鱼;另一种是在传统鱼漂的漂尾上套接发光棒,虽然不易惊跑鱼,但是其重心靠上,稳定性差,而且经常插拔发光棒套对漂尾有磨损,导致漂尾变形和色彩的退化而影响观看。
[0004]( 2 )钢脚鱼漂具有翻身速度快、重心靠下立漂稳、抗风性好、适用鱼多的接口鱼情使用,但是由于其漂尾不会发光、翻身速度不可调使得其垂钓应用范围窄,而且钢脚鱼漂的漂尾不能发光,同样只适合白天垂钓。
[0005]( 3)发光鱼漂主要用于夜钓,其漂尾会发光也不会惊跑鱼,在其漂体内设置有光源电子器件,增加了发光鱼漂的重量,但是发光鱼漂的浮力不可调节,为了获得合适的浮力而增加漂体重量,导致漂身粗大笨拙;这种发光鱼漂容易进水而出现电子故障,使得整支鱼漂失去其使用价值,其在白天使用又没有传统鱼漂和钢脚鱼漂的优势。
[0006]然而现有发光鱼漂都是内置式电子器件的,容易进水而损坏,寿命较短,而且不易和其它鱼漂相配合使用。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配重、浮力可调节的发光鱼漂用发光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光鱼漂用发光器,包括本体和光源,在本体的下端固定有插脚,在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针式电池的电池仓,在本体上端安装有光源安装机构,所述光源安装在光源安装机构内,在光源安装机构上端设置有光输出端。
[0008]进一步,所述光源安装机构包括灯座和灯罩,灯座安装在本体的上端,灯罩安装在灯座上,光源安装在灯座上且位于灯罩内,光输出端设置在灯罩内。
[0009]进一步,在电池仓的底部设有与本体外部相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为金属层,插脚固定在第一通道内,所述插脚采用碳纤维,所述插脚的上端与电池仓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光源的负极片上设有与灯座外部电连接的金属件。
[0010]进一步,在本体上螺纹连接有浮力调节装置,所述本体为圆柱形,在本体的下端部设有外螺纹;在浮力调节装置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浮力舱,在圆柱形浮力舱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在浮力舱的底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插脚位于浮力舱内且插脚穿过第二通道伸出浮力调节装置之外。[0011 ]进一步,在本体与浮力调节装置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橡胶密封圈;在插脚与第二通道之间设有第三橡胶密封圈,在插脚上设有最大浮力限位片。
[0012]本实用新型取代了原来鱼漂的内置式电子器件的形式,其还具有配重的作用,另一方由于在发光器上安装有浮力调节装置使得发光器具有浮力可调节的功能,若取出发光器内的电池还有进一步的增浮优势,若将电池置换为铅柱还具有进一步配重的优势;发光器件的电池仓具有充电座的功能,在不使用时,只需将电池倒置即可随时充电,方便下次使用,实现了一种具有配重、浮力可调节、可与其他鱼漂相配合使用的发光鱼漂用发光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发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带有浮力调节装置的发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0017]如图1和图3所示,发光鱼漂用发光器19包括本体10和光源5,所述插脚12固定在本体1的下端,在本体1内设有用于容纳针式电池I的电池仓,在电池仓的底部设有与本体1外部相连通的第一通道11,所述第一通道11的内壁为金属层,插脚12固定在在第一通道11内,所述插脚12采用碳纤维,所述插脚12的上端与电池仓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隔;在本体10上端安装有光源安装机构,在本体10与光源安装机构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橡胶密封圈25,利用第一橡胶密封圈25的张力和密封性的特点将光源安装机构和本体10固定在一起,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松动进水和倒丝而影响其整体的灵敏度,所述光源安装机构包括灯座3和灯罩7,灯座3安装在本体10的上端,灯罩7安装在灯座3上,光源5安装在灯座3上且位于灯罩7内,光输出端6设置在灯罩7内,所述光源5的负极片9上设有与灯座3外部电连接的金属件8。光源5的正极片4位于灯座3内并与针式电池I的正极2电连接,光源5的负极片9与针式电池I的负极电连接。
[0018]如图2所示,发光器19在充当光源和配重双重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具有调节浮力的功能,在本体10上螺纹连接有浮力调节装置,所述本体10为圆柱形,在本体10的下端部设有外螺纹16,所述本体10的外直径不大于外螺纹16的内径;在浮力调节装置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浮力舱14,在圆柱形浮力舱14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16相配合的内螺纹17,所述内螺纹17和外螺纹16的长度决定浮力调节装置的浮力调节范围,所述内螺纹17和外螺纹16的长度越长其浮力调节范围越大,反之浮力调节范围越小。在浮力舱14的底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插脚12位于浮力舱14内且插脚12穿过第二通道伸出浮力调节装置之外,在插脚12上设有最大浮力限位片18,为了防止水进入浮力舱内在本体10与浮力调节装置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橡胶密封圈15;在插脚12与第二通道之间设有第三橡胶密封圈13,在调节浮力的过程中,利用第二橡胶密封圈25和第三橡胶密封圈13具有密封性的特点,可以防止浮力调节装置进水。
[0019]本发光器19还具有充电座的功能,如图1或图2所示,在不进行钓鱼时,将针式电池I倒置使针式电池I的正极位于插脚12与电池仓底部之间的间隔内而与碳纤维插脚12形成电路通路,针式电池I的负极(针式电池的本体表面为负极)通过金属件8从而与本体10外表面形成电路通路,发光器19充当充电、收纳座的功能,接上接线柱随时可以给针式电池I充电,断电后为收纳状,方便下次使用。
[0020]如图3所示,在使用时,只需将传光鱼漂20的导光棒插接在光输出端6内即可,如图3所示,通过旋转浮力调节装置,以改变本体10在圆柱形浮力舱14内的长度以改变浮力舱14内空间的大小,从而改变发光器19的浮力,其还可以配合其它传统鱼漂使用,在原有可调浮力的基础上若取出其内部电池具有进一步增加浮力的优势;若将其内部电池置换为铅柱还具有进一步配重的优势。
[0021]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发光鱼漂用发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光源,在本体的下端固定有插脚,在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针式电池的电池仓,在本体上端安装有光源安装机构,在本体与光源安装机构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橡胶密封圈,所述光源安装在光源安装机构内,在光源安装机构上端设置有光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鱼漂用发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安装机构包括灯座和灯罩,灯座安装在本体的上端,灯罩安装在灯座上,光源安装在灯座上且位于灯罩内,光输出端设置在灯罩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鱼漂用发光器,其特征在于,在电池仓的底部设有与本体外部相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为金属层,插脚固定在第一通道内,所述插脚采用碳纤维,所述插脚的上端与电池仓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光源的负极片上设有与灯座外部电连接的金属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鱼漂用发光器,其特征在于,在本体上螺纹连接有浮力调节装置,所述本体为圆柱形,在本体的下端部设有外螺纹;在浮力调节装置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浮力舱,在圆柱形浮力舱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在浮力舱的底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插脚位于浮力舱内且插脚穿过第二通道伸出浮力调节装置之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鱼漂用发光器,其特征在于,在本体与浮力调节装置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橡胶密封圈;在插脚与第二通道之间设有第三橡胶密封圈,在插脚上设有最大浮力限位片。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鱼漂用发光器,其特征在于,在本体上螺纹连接有浮力调节装置,所述本体为圆柱形,在本体的下端部设有外螺纹;在浮力调节装置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浮力舱,在圆柱形浮力舱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在浮力舱的底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插脚位于浮力舱内且插脚穿过第二通道伸出浮力调节装置之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鱼漂用发光器,其特征在于,在本体与浮力调节装置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橡胶密封圈;在插脚与第二通道之间设有第三橡胶密封圈,在插脚上设有最大浮力限位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鱼漂用发光器,包括本体和光源,在本体的下端固定有插脚,在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针式电池的电池仓,在本体上端安装有光源安装机构,所述光源安装在光源安装机构内,在光源安装机构上端设置有光输出端,同时还可以在本体上螺纹连接有浮力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取代了原来鱼漂的内置式电子器件的形式,其还具有配重的作用,另一方由于在发光器上安装有浮力调节装置使得发光器具有浮力可调节的功能,发光器件的电池仓具有充电座的功能,在不使用时,只需将电池倒置即可随时充电,方便下次使用,实现了一种具有配重、浮力可调节、可与其他鱼漂相配合使用的发光鱼漂用发光器。
【IPC分类】A01K93/02
【公开号】CN205250169
【申请号】CN201521118874
【发明人】徐永胜
【申请人】徐永胜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