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5029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涉及市政绿化、清洁空气、办公室及家居装饰绿化等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雾霾日渐频繁,PM2.5等空气污染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安全。市政绿化、种植植物和盆栽可净化空气,降低PM2.5指数,同时可为城市添一丝绿色,形成一道靓丽风景。办公室内人们常种植盆栽来净化室内空气也是司空见惯。但是实例发现,现在的普通景盆存在着如下的缺点:
[0003]1、盆栽须周期性的浇水,频繁的浇灌造成了极大地人力物力成本。
[0004]2、工人在浇灌时都是将水洒在花盆的土壤表层,水并不能直达植物的根系,浇灌效果不理想。
[0005]3、浇灌在土壤表层的水,极易通过光照蒸发,造成用水浪费,同时又加剧了浇灌的周期,形成恶性循环。
[0006]植物的生长存活,与水息息相关,如何解决植物的定期补水或者不间断供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常规的盆栽植物,无论是市政道路旁盆栽绿化,或者室内装饰点缀,如无工作人员定期的灌溉,常常会出现市政绿化植物和室内盆景干枯致死的情况,而目前常规的花盆无法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不仅可以像普通的花盆一样浇灌,还可以为盆栽植物自动供水,保证植物在较长时间段内的用水,不致干旱枯萎致死,并且相对于目前的常规花盆,节约了用水量和综合造价。
[0008]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特征是: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它包括盆体,盆体中心设置有储水室,储水室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封水套筒,封水套筒的底部与环形卡槽相配合,环形卡槽固定在盆体的中心,在环形卡槽的内部贴合设置有自动补水瓶;所述储水室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一号进水口;所述封水套筒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一号进水口相配合的二号进水口 ;所述环形卡槽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二号进水口相配合的三号进水口;所述自动补水瓶的外壁和封水套筒内壁之间形成稳压进气室,在自动补水瓶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补水瓶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三号进水口相配合的四号进水口。
[0009]所述盆体和储水室之间从底层到高层依次铺设有过水通道,过水通道上铺设有土工合成布,土工合成布上层铺设有营养土。
[0010]所述封水套筒的顶部边缘对称安装有旋转把手。
[0011]所述过水通道采用卵石、粗粒径碎石。
[0012]所述一号进水口、二号进水口、三号进水口和四号进水口都设置有过滤筛网。
[0013]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采用的自动补水瓶运用了连通器和大气压原理,可以对花盆进行自动补水,减少了人工浇灌的不便和人工成本高的缺点,同时更加定时的补水,保证了植物的存活率。
[0015]2、采用的自动补水瓶自动补给水时,不仅仅是普通花盆惯用的景盆上部表面的浇灌,更重要的是直接从景盆底部补给水,直达植物根系,更加有利于植物的水分吸收,同样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
[0016]3、采用的自动补水瓶为全封闭设计,与空气的自由接触面较少,同时摒弃了惯用的单一的景盆表面浇灌,更加侧重底部直接给植物根系供水的做法,这综合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不仅仅使自动补水周期延长,重要的是节约了大量的浇灌用水。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补水瓶与环形卡槽分离之后的示意图。
[0021]图中:盆体1、营养土2、土工合成布3、过水通道4、旋转把手5、封水套筒6、储水室7、一号进水口 8、二号进水口 9、三号进水口 10、环形卡槽11、进水口 12、补水瓶13、稳压进气室
14、四号进水口 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3]参见图1-3,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它包括盆体I,盆体I中心设置有储水室7,储水室7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封水套筒6,封水套筒6的底部与环形卡槽11相配合,环形卡槽11固定在盆体I的中心,在环形卡槽11的内部贴合设置有自动补水瓶13;所述储水室7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一号进水口 8;所述封水套筒6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一号进水口 8相配合的二号进水口9;所述环形卡槽11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二号进水口 9相配合的三号进水口 10;所述自动补水瓶13的外壁和封水套筒6内壁之间形成稳压进气室14,在自动补水瓶13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 12;所述补水瓶13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三号进水口 10相配合的四号进水口 15。
[0024]进一步的,在向补水瓶13内部加水时,保证封水套筒6底部的二号进水口9与环形卡槽11上的三号进水口 10相错开,进而对补水瓶13内部的水进行密封,保证其内部的水不会从四号进水口 15漏出。
[0025]进一步的,当需要进行喷灌作业时,只需要通过旋转把手5手动的旋动封水套筒6从而保证二号进水口 9同时与一号进水口 8、三号进水口 10和四号进水口 15相配合,进而使得补水瓶13内部的水从进水口依次流入到过水通道4内部,再由过水通道4进入到营养土 2内部。
[0026]进一步的,所述盆体I和储水室7之间从底层到高层依次铺设有过水通道4,过水通道4上铺设有土工合成布3,土工合成布3上层铺设有营养土 2 ο通过过水通道4能够将水弓I入到营养土2内部,进而进行浇灌作业。
[0027]进一步的,所述封水套筒6的顶部边缘对称安装有旋转把手5。旋转把手5能够方便的旋转封水套筒6。
[0028]进一步的,所述过水通道4采用卵石、粗粒径碎石。采用卵石能够通过毛细原理进行将水输送到营养土 2内部。
[0029]进一步的,所述一号进水口8、二号进水口9、三号进水口 10和四号进水口 15都设置有过滤筛网。通过过滤筛网能够防止土将进水口堵塞影响供水效果。
[003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0031 ] 1、补水瓶由进水口加水时,必须首先旋转封水套筒,使其底部二号进水口与环形卡槽和补水瓶的三号进水口和四号进水口不再重合,内部形成一个闭合空间方可加水。
[0032]2、加水时,稳压进气室与补水瓶构成连通器,稳压进气室也容纳了部分水,增加了补水瓶的储水容量。
[0033]3、加水完毕后,封闭补水瓶的进水口,旋转封水套筒,使其底部的进水孔与环形卡槽、补水瓶底部进水孔再次重合,补水瓶与外部的景盆主体构成联通器,在大气压作用下,稳压进气室和补水瓶内部的水经一号进水口、二号进水口、三号进水口和四号进水口向景盆内补水,直至景盆底部的整体水位淹没至给水孔顶部为止,当景盆内水位下降低于给水孔顶部高度时,补水瓶再次自动补水,如此周期运行,直至瓶内无水为止。
[0034]4、景盆主体底部为粒径较大卵石和碎石块构成的过水通道,由于其渗透系数大,便于下部的水向上部供水,同时中间设置土工合成布,不仅可以防止上部细粒营养土进入下部堵塞给水孔,同时可让下部水分自由渗流通过。
[0035]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及操作步骤,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覆盖。
【主权项】
1.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它包括盆体(I),其特征在于:盆体(I)中心设置有储水室(7),储水室(7)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封水套筒(6),封水套筒(6)的底部与环形卡槽(11)相配合,环形卡槽(11)固定在盆体(I)的中心,在环形卡槽(11)的内部贴合设置有自动补水瓶(13);所述储水室(7)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一号进水口(8);所述封水套筒(6)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一号进水口(8)相配合的二号进水口(9);所述环形卡槽(11)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二号进水口(9)相配合的三号进水口(10);所述自动补水瓶(13)的外壁和封水套筒(6)内壁之间形成稳压进气室(14),在自动补水瓶(13)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12);所述补水瓶(13)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三号进水口( 10)相配合的四号进水口( 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I)和储水室(7)之间从底层到高层依次铺设有过水通道(4),过水通道(4)上铺设有土工合成布(3),土工合成布(3)上层铺设有营养土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套筒(6)的顶部边缘对称安装有旋转把手(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通道(4)采用卵石、粗粒径碎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进水口(8)、二号进水口(9)、三号进水口(10)和四号进水口(15)都设置有过滤筛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补水节水式景观盆,它包括盆体,盆体中心设置有储水室,储水室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封水套筒,封水套筒的底部与环形卡槽相配合,环形卡槽固定在盆体的中心,在环形卡槽的内部贴合设置有自动补水瓶;所述储水室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一号进水口;所述封水套筒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一号进水口相配合的二号进水口;所述环形卡槽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二号进水口相配合的三号进水口;所述补水瓶的底部均布加工有多个与三号进水口相配合的四号进水口。此景观盆可以为盆栽植物自动供水,保证植物在较长时间段内的用水,不致干旱枯萎致死,并且相对于目前的常规花盆,节约了用水量和综合造价。
【IPC分类】A01G27/02, A01G9/02
【公开号】CN205266428
【申请号】CN201620000152
【发明人】易武, 闫国强, 邓永煌, 刘凯, 童时岸, 胡安龙
【申请人】三峡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