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
【背景技术】
[0002]在农业技术领域,温室,即蔬菜大棚,的应用非常广泛,温室能够用来调节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通过有效的控制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
[0003]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0004]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聚碳酸脂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0005]温室是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它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供栽培植物的建筑。
[0006]现有的温室大棚虽然向阳面能够很好的接受阳光,并将热量保存下来,利于大棚内农作物的生长。但是,也存在很大弊端:坡墙体结构必须墙体够厚才能够较好的保存热量,这样就造成墙体建造占地面积大,土地的利用率非常低,导致成本过高。
[0007]现在也出现了一种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而建造的双面棚,大棚中间设置东西向的公共隔墙。但是,由于隔墙的作用,背阴面的大棚难以接受阳光照射,温度很低,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比较难综合利用。
[0008]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
[0010]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
[0011]—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包括阴阳棚主体,所述阴阳棚主体的中间设置有东西向的公共隔墙,所述公共隔墙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均设置有大棚支架,所述大棚支架上覆盖有保温膜,从而形成阳面棚和阴面棚;所述公共隔墙的上部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阳面棚和阴面棚的热量交换孔,所述热量交换孔的孔径为30-35厘米,且所述热量交换孔间隔2.5-3.5米分布;所述公共隔墙的下部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阳面棚和阴面棚的二氧化碳交换孔,所述二氧化碳交换孔的孔径为25-30厘米,且所述热量交换孔间隔2.5-3.5米分布;所述二氧化碳交换孔内安装有换气扇;所述公共隔墙上还开设有运输孔,所述运输孔内安装有连通所述阳面棚和阴面棚的菌棒运输带,所述菌棒运输带的连接至所述阳面棚的冲肥池。
[0012]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量交换孔和二氧化碳交换孔的孔径优选为30厘米。
[0013]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量交换孔和二氧化碳交换孔内均安装有PVC通风管道。
[0014]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量交换孔的PVC通风管道内安装有过滤网。
[0015]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相邻二氧化碳交换孔内换气扇的出风口方向不同。
[0016]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氧化碳交换孔距地面高度为50cmo
[0017]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00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热量交换孔,可以实现为阴面棚提温。种植蔬菜的阳面棚温度高,栽培食用菌的阴面棚的温度低。当阴棚的温度低于最佳食用菌栽培温度时,通过热量交换孔内的风机,使得阳面棚内的热量进入阴面棚内,升高阴面棚的空间温度。
[00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二氧化碳交换孔,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内部生态循环。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⑶2释放出O2;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分解基质,吸收02释放出C02。由于相邻二氧化碳交换孔内风机的出风口方向不同,因此可以将阴面棚和阳面棚内的CO2和O2进行交换。
[0020]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菌棒运输带,实现栽培基质的循环使用。食用菌生产结束后,废弃的菌棒(栽培基质)直接通过菌棒运输带输送至阳面棚的冲肥池中,作为有机肥料进入阳面棚种植蔬菜使用。当然,也可以将菌棒在冲肥池内经过高温发酵后,在阳棚内进行无土栽培蔬菜。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热量交换孔,热量交换孔的孔径为30-35厘米,并在其中安装过滤网。基于这种结构,在气温较低的冬季,阴面棚内温度很低时,可以将阳面棚内的热量输送至阴面棚,将阴面棚内的温度提升;而且安装有过滤网,能够将阳面棚空气中的细菌消除,避免给阴面棚的食用菌种植带来影响。
[002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二氧化碳交换孔,孔径为25-30厘米,内部安装换气扇,相邻二氧化碳交换孔内风机的出风口方向不同,即换气扇的方向交错分布,基于这种结构,可以实现阴面棚和阳面棚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内部生态循环,提高食用菌和蔬菜的产量。
[0024]本实用新型设置菌棒运输带,能够方便的将废弃的菌棒(栽培基质)作为有机肥料进入阳面棚种植蔬菜使用,实现了综合利用。
[0025]总之,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蔬菜和食用菌共生,能够对阴阳棚实现综合利用,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2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公共隔墙,2.阳面棚,3.阴面棚,4.热量交换孔,5.二氧化碳交换孔,6.风机,7.运输孔,8.菌棒运输带,9.PVC通风管道,1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9]如附图1所示,一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包括阴阳棚主体,所述阴阳棚主体的中间设置有东西向的公共隔墙1,所述公共隔墙I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均设置有大棚支架,所述大棚支架上覆盖有保温膜,从而形成阳面棚2和阴面棚3;所述公共隔墙I的上部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阳面棚2和阴面棚3的热量交换孔4,所述热量交换孔4的孔径为30-35厘米,且所述热量交换孔4间隔2.5-3.5米分布;所述公共隔墙I的下部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阳面棚2和阴面棚3的二氧化碳交换孔5,所述二氧化碳交换孔5的孔径为25-30厘米,且所述热量交换孔5间隔2.5-3.5米分布;所述二氧化碳交换孔5内安装有换气扇6;所述公共隔墙I上还开设有运输孔7,所述运输孔7内安装有连通所述阳面棚2和阴面棚3的菌棒运输带8,所述菌棒运输带8的连接至所述阳面棚2的冲肥池,利用菌棒运输带8能够方便的将废弃的菌棒(栽培基质)作为有机肥料进入阳面棚种植蔬菜使用,实现了综合利用。
[00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量交换孔4和二氧化碳交换孔5的孔径优选为30厘米,所述热量交换孔4和二氧化碳交换孔5内均安装有PVC通风管道9,所述热量交换孔4的PVC通风管道9内安装有过滤网10,所述相邻二氧化碳交换孔5内换气扇6的出风口方向不同,所述二氧化碳交换孔5距地面高度为50cm。在气温较低的冬季,阴面棚内温度很低时,可以将阳面棚内的热量输送至阴面棚,将阴面棚内的温度提升;而且安装有过滤网,能够将阳面棚空气中的细菌消除,避免给阴面棚的食用菌种植带来影响。
[0031]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包括阴阳棚主体,所述阴阳棚主体的中间设置有东西向的公共隔墙,所述公共隔墙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均设置有大棚支架,所述大棚支架上覆盖有保温膜,从而形成阳面棚和阴面棚;其特征是,所述公共隔墙的上部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阳面棚和阴面棚的热量交换孔,所述热量交换孔的孔径为30-35厘米,且所述热量交换孔间隔2.5-3.5米分布;所述公共隔墙的下部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阳面棚和阴面棚的二氧化碳交换孔,所述二氧化碳交换孔的孔径为25-30厘米,且所述热量交换孔间隔2.5-3.5米分布;所述二氧化碳交换孔内安装有换气扇;所述公共隔墙上还开设有运输孔,所述运输孔内安装有连通所述阳面棚和阴面棚的菌棒运输带,所述菌棒运输带的连接至所述阳面棚的冲肥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其特征是,所述热量交换孔和二氧化碳交换孔的孔径优选为30厘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其特征是,所述热量交换孔和二氧化碳交换孔内均安装有PVC通风管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其特征是,所述热量交换孔的PVC通风管道内安装有过滤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其特征是,所述相邻二氧化碳交换孔内换气扇的出风口方向不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其特征是,所述二氧化碳交换孔距地面高度为50cmo
【专利摘要】一种蔬菜和食用菌共生的生态阴阳棚,包括阴阳棚主体,阴阳棚主体的中间设置有东西向的公共隔墙,公共隔墙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均设置有大棚支架,大棚支架上覆盖有保温膜,从而形成阳面棚和阴面棚;公共隔墙的上部开设有若干连通阳面棚和阴面棚的热量交换孔;公共隔墙的下部开设有若干连通阳面棚和阴面棚的二氧化碳交换孔;二氧化碳交换孔内安装有换气扇;公共隔墙上还开设有运输孔,运输孔内安装有连通阳面棚和阴面棚的菌棒运输带,菌棒运输带的连接至阳面棚的冲肥池。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蔬菜和食用菌共生,能够对阴阳棚实现综合利用,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IPC分类】A01G9/18, A01G1/04, A01G9/14
【公开号】CN205305505
【申请号】CN201520968028
【发明人】刘安辉
【申请人】湖南安邦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