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保鲜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范围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长期保存诸如生鲜食品、水果等食品,适用于保持食品鲜度的保鲜(剂)器具。
背景技术:
一般,保鲜器具是用来保持食品或其他被保存物(例如,矮竹叶、柿叶等食品装饰物,皮革、竹、木制品、草、秸稻制品)的新鲜度用的,这样的保鲜器具可从诸如美国专利第4,802,574号说明书,特开平9-140363号公报查阅。
这种应用以往技术制成的保鲜器具由主要以乙醇等为主要成分的挥发性保鲜液浸泡在吸附体中做成,这种吸附体是用天然管材等作成长方形的平板形或圆棒形小片构成的。
例如长50mm,宽30mm,厚2mm的长方体平板作成的吸附体,其上下面被具有高度不透气性的树脂制薄膜层所覆盖,内部的保鲜液只能从前后,左右方向的侧面慢慢向外挥发。
又例如直径10mm,长70mm的圆棒状吸附体其外周面全长都被具有高度不透气性的树脂制薄膜层所覆盖,内部的保鲜液就从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慢慢向外挥发。
在将上述保鲜器具被插入诸如生鲜食品,水果类等食品包装袋内时,上述吸附体内的保鲜液会慢慢挥发到食品保装袋内。这样,保鲜器具可以使食品包装袋内充满保鲜的气体,同时使保鲜气体被吸附于食品的表层,控制霉菌等菌类的繁衍。
又,其他以往的技术(例如,特开平11-32743公报)中,都记载有乙醇蒸汽发生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食品的处理方法。并且,采用这种以往技术的乙醇蒸汽发生板的结构是,其至少一侧在2片具有乙醇蒸汽透气性的外包板之间,均匀地夹持有吸收乙醇或其水溶液的N-乙烯碳酸酰胺类吸液剂,在此状态下,将上述2片外包板的4个边作热熔敷而密封。
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在使用保鲜器具插入食品包装袋中时,吸附体的侧面等与包装袋内的食品发生直接接触,吸附体内的保鲜液早早被食品吸取,因此存在着保鲜器具寿命低,同时食品会变色,商品价值会降低等问题。
另外,西式糕点等富含油脂的食品,其食品中的油脂会从侧面被保鲜器具的吸附体吸入,这样,保鲜器具中的吸附体会因吸入食品中的油脂等而引起外观质量降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即使是有了应用以往技术的乙醇蒸汽发生板,当食品与具有能透过乙醇蒸汽的外包板直接接触,或是与外包板的侧缘接触时,也易引起吸液剂中的乙醇或其水溶液被食品早早吸入,而食品中的油脂也被吸液剂吸入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吸附体与食品等直接接触、可长期稳定保持食品新鲜度的保鲜(剂)器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控制因吸附体吸入食品等的油脂而导致吸附体变色,外观品质降低的情况,可以提高商品价值的保鲜(剂)器具。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的结构系一种为保持食品或其他被保存物的新鲜度而使用的保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器具由能吸附挥发性的保鲜液的吸附体和薄膜状的覆盖物所构成,所述薄膜状的覆盖物以对上述保鲜液气体为高度不透气性材料所形成,并以大于所述吸附体的尺寸,从吸附体外侧覆盖该吸附体的;所述覆盖物有向上述吸附体侧向伸出的裙部,该裙部上设有有能让上述保鲜液从吸附体缓缓向外挥发的挥发用开口。
籍由采用这样的组成结构,预先吸附在吸附体内的挥发性保鲜液可从薄膜状覆盖物的裙部所开的挥发用开口处向外慢慢挥发,挥发速度可用开口面积予以调节。这时,因为薄膜状覆盖物对保鲜液挥发的气体有高度的不透气性,因而吸附体内的保鲜液不能从覆盖物的上述挥发用开口以外的部分向外挥发。且因为上述覆盖物具有比吸附体更大的尺寸,因而能从外面覆盖住吸附体;又由于具有向该吸附体侧向伸出的裙部,因而可用覆盖物的裙部防止内部的吸附体直接接触食品等,也可以用挥发生用开口使保鲜液的挥发保持适当的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覆盖物向吸附体侧向伸出的裙部的伸出尺寸L的结构形成使其要比上述吸附体的厚度T大(L>T)。
且,在本发明中,覆盖物是由不透气性能高的材料做成,其尺寸要比吸附体大,处于夹着上述吸附体的状态,其外缘侧由形成向吸附体侧向伸出的裙部的1或2块薄膜构成,该薄膜以夹持上述吸附体得状态,与该吸附体的上下面相粘接而被固定,上述裙部在该粘接部的外侧上下是相互隔开的,向上述吸附体的外方延伸,因而可作成上述挥发用开口。
这样,1或2块薄膜可保持作夹层状夹着吸附体的状态,各裙部从吸附体的上下面向外方相互隔开着延伸,因而在其间可作成挥发用开口。为此,保鲜液可以在1或2块薄膜间从夹着的吸附体侧面通过裙部间的挥发用开口向外慢慢挥发,同时可用裙部防止吸附体直接接触食品。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覆盖物由1或2块向该吸附体侧向伸出的裙部的薄膜和多个接合部构成,所述向该吸附体侧向伸出的裙部的薄膜用不透气性好的材料作成,其形成尺寸要比吸附体大,并处于夹着上述吸附体的状态;所述多个接合部形成于该薄膜裙部一侧,籍由相互接合该裙部而将所述吸附体限制于薄膜之间。挥发用开口位于各接合部之间,由形成于上述薄膜裙部间的非结合部构成。
这样,1或2块薄膜在由形成于外缘侧裙部的多个接合部处被相互接合的同时,又可籍由由该各个接合部将吸附体夹持于薄膜之间而受限制,因而可在此薄膜的裙部而靠内的位置保持吸附体。并且,因为挥发用的开口是在薄膜裙部的位于多个接合部之间的非接合部分所形成,因而可使吸附体内的保鲜液从挥发用开口缓缓向外挥发。
又,根据本发明,吸附体为多角形平板状,薄膜体是对应吸附体形状作成的,在其裙部有多个带角部分,接合部是形成于薄膜各带角部分中至少2个以上的带角部分。
由此,例如可以在构成四角形状的薄膜体的带角部分作成接合部,在薄膜的裙部,位于各接合部之间至少可以开2个以上的挥发用开口。
另外,根据本发明,薄膜作成其左右两侧相互平行的四角形的,接合部分别是在薄膜左右两侧作成的。这样,在薄膜左右两侧的接合部可作成连续的。
在本发明中,薄膜是用带状延伸的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做的。该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内间隔配置着各吸附体。
这样,用长尺寸的树脂薄膜材料作成多个薄膜。将该树脂薄膜材料按一定间隔切断而成的各个薄膜中,各自可放置吸附体。
再有,根据本发明,长尺寸的树脂薄膜中各吸附体之间可作成区分各薄膜的多个切割线。由此,可用在切割线位置相互切离的可接续的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作成多个薄膜。在该树脂薄膜材料的各切割线间被区分的各个薄膜中,可分别放置吸附体。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保鲜器具正视图。
图2为从图1中保鲜器具箭头II-II所示方向看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将图1保鲜器具放大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将保鲜器具插入食品袋中处于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第2实施形态的保鲜器具的立体图。
图6为第3实施形态的保鲜器具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从箭头VII-VII所示方向看保鲜器具的放大剖视图。
图8为图6中从箭头VIII-VIII所示方向看保鲜器具的放大剖视图。
图9为将图6的保鲜器具放大的立体图。
图10为将第1例变形的保鲜器具放大的剖视图。
图11为第2例变形的保鲜器具放大的剖视图。
图12为第4实施形态的多联结构保鲜器具在多联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13为图12中保鲜器具为单个时的正视图。
图14为第5实施形态的保鲜器具正视图。
图15为第3例变形的保鲜器具正视图。
图16为第4例变形的保鲜器具正视图。
图18为第5例变形的保鲜器具立体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实施形态的保鲜器具用来保存食品的情况举例加以说明。
图1至图4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图中,1为实施形态下采用的保鲜器具。该保鲜器具1由下述的吸附体2及覆盖物3等组成。这个覆盖物3由从上下两侧覆盖着吸附体2的下述薄膜4、4构成。
2为配置于各薄膜4之间的吸附体,该吸附体2由诸如天然风琴桨料或由经吸附、吸水加工的聚烯烃等作成的织物层、无纺布等得材料,加工成长方形的平板状,其长为30-90mm,宽为15-55mm,厚度如图2所示,约1-2mm。
且,吸附体2内浸含着以乙醇等为主要成分的挥发性保鲜液,该保鲜液从吸附体2的侧面部分2A一侧,经下述的挥发用开口8向外慢慢挥发。
该保鲜液由下述表1所示改性乙醇、乳酸、精制水等制成的保鲜液A和由西托拉斯类香料制成的保鲜液B混合而成。
表1
且保鲜液是按保鲜液B对保鲜液A的体积比B/A=(0.3/100)-(0.5/100)混合的,可作1例加以应用。
保鲜液A中的乳酸也可用具有抗菌效果的脂肪酸等代用或并用。
3为从外侧覆盖吸附体2的薄膜状覆盖物。该覆盖物3如图2、图3所示,由2片上下层状夹着吸附体2的薄膜4、4组成,各薄膜4在吸附体2的上下面被粘接于下述各粘接部7上。
且,薄膜4做成比吸附体2尺寸大的长方形得薄片。其外缘部一侧即为裙部4A,从吸附体2的侧面伸出。裙部4A伸出尺寸L约4-6mm,比吸附体2厚度T的尺寸要大(L>T)。
这时,裙部4A伸出尺寸L也可做成与吸附体2的厚度尺寸相等(L=T),也可将伸出尺寸L做得比吸附体2的厚度T的尺寸小(L<T)。但是,将裙部4A伸出尺寸L做得与吸附体2厚度T等尺寸(L=T),或小的尺寸(L<T),则吸附体2的侧面2A就容易直接接触外部的食品等。
这里,薄膜4为三层结构由双轴拉伸的聚丙烯等(OPP薄膜)所形成、具有对气体高度不透气的高隔气性薄膜层5,用特殊树脂做的涂层6,及形成于该涂层6和薄膜层5之间的薄膜印刷层(图中没有示出),上述涂层6对薄膜印刷层的印墨起着保护的作用。
上述薄膜印刷层为使用可食性印墨,无毒性的印墨,并印刷表示其商品名、构成物质成分比及使用上的注意事项等得薄膜印墨层,因此,上述薄膜层5要使用透明的树脂材料。另一方面,涂层6粘附于吸附体2的桨料上,具有防止误食吸附体2进行咀嚼时的分解作用。此外,涂层6中浸含食品香料,并具有使这种香料慢慢向外挥发的功能。
又,薄膜4得整体厚t形成有约30-70μm的较厚尺寸,使其外缘的裙部4A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硬度,因而可以防止上下裙部的4A因水滴或水分影响而发生的粘附之类情况。
另外,作为构成薄膜4的薄膜层5和涂层6,其材料除双轴拉伸的聚丙烯以外,还可使用聚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乙烯、拉伸尼龙等树脂类薄膜材料。
7、7为将薄膜4固定于吸附体2上下面的粘接部,该各粘接部7几乎延伸形成在整个吸附体2的上下面上,作为其粘接方法可采用对食品等安全的糊剂、热压等方法。
8为在各个薄膜4的裙部4A间形成的挥发用开口,该挥发开口8如图3所示,使吸附体2的前、后、左、右得侧面2A、2A…与外界相通,而在吸附体2侧面向外伸出,上下相互隔开的裙部4A间形成。且,挥发用开口8能使浸含在吸附体2内的上述保鲜液从侧面的2A向外挥发。
本实施形态的保鲜器具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就其保鲜作用加以说明。
首先,如图4所示,将三明治等食品10放入树脂制的透明袋做成的食品包装袋11内密封保存时,在该食品包装袋11内预先放置保鲜器具1。
然后,浸含在保鲜器具1的吸附体2内的保鲜液在食品包装袋11中慢慢挥发,食品包装袋11内的空间里充满了能进行保鲜的气体,挥发性气体的一部分就被食品10的表层所吸收。这样,食品包装袋11内的食品10就可以长期保持其鲜度,霉菌之类的细菌繁殖得以抑制。
然而,在将保鲜器具1插入食品包装袋11内,吸附体2的侧面2A与包装袋11内的食品直接接触时,吸附体2内的保鲜液有可能被食品10早早吸入,这样保鲜器具1的寿命就有可能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状态中,用2个薄膜4从上下方向夹着吸附体2,使该薄膜4、4粘结于吸附体2的上、下面的同时,各薄膜4的外缘侧上形成从吸附体2侧面伸出的裙部4,在各个裙部4A之间构成了可让保鲜液从吸附体2的各个侧面进行挥发的挥发用开口8。
由此,保鲜液可从夹在薄膜4、4之间的吸附体2侧面部分2A,通过裙部4之间的挥发用开口8,向食品包装袋11内的空间慢慢挥发,使食品包装袋11内充满进行保鲜的气体。
此外,由于各薄膜4的裙部4A是从吸附体2的上下面向外延伸的,如图4所示,在食品包装袋11内即使保鲜器具与食品10发生接触,也仅是薄膜4的裙部4A接触该食品而已。吸附体2的侧面2A可用裙部4A防止直接接触食品10。
特别是如图2所示,当裙部4A伸出尺寸L大于吸附体厚度T(L>T)时,即使裙部4A前端向着食品10弯曲、接触,裙部4A也可覆盖住吸附体2的侧面2A,可确保吸附体2的侧面2A不直接接触食品10。
为此,可防止发生吸附体2内的保鲜液被食品10吸入等不良情况,因此可保证保鲜液被吸附体2长期吸入,确保保鲜液从吸附体2中慢慢挥发的性能,且可防止因食品10变色而导致商品降价的情况。这样,就可获得下述的如表2所示实施例1的效果。
即使食品10是如西式糕点那样的富含油脂的,由于食品10没有和保鲜器具1中的吸附体2直接接触,也可消除食品10中的油脂从吸附体2的侧面2A被吸入的不良情况。因此保鲜器具1的吸附体2不会因食品10中的油脂而变色,可长期保持良好的外观品质。
因此,本实施形态可防止保鲜器具1的吸附体2与食品10等的直接接触,延长保鲜器具的寿命,同时可长期稳定地保持食品10等的鲜度,不让商品降值。且,保鲜器具1可抑制其吸附体2的变色等,取得维持该保鲜器具1的外观品质,提高商品价值的功效。
以下,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符号,且省略其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特征为粘接吸附体2和薄膜4的粘接部21是沿吸附体2的四周成大致四角形框状延伸的。
这里,上述的粘结部21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几乎相同,采用对食品安全的糊剂、热压等方法,将2个薄膜4分别粘接于吸附体2的上下面而成的。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长方形框线22,其外侧部分为粘接部分21,其内侧为非粘接部分。
于是,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形态中,也可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几乎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可有效地进行将薄膜4粘结于吸附体2上的作业。
图6-图9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的特征为从外面覆盖住吸附体的覆盖物由2个做成长方形的薄膜等作成,各薄膜的角部为将薄膜相互粘接起来的粘接部,这些粘接部可保持吸附体留在薄膜中而不被抽出。
图中,31为本实施形态采用的保鲜器具。该保鲜器具31大致由下述的吸附体32和从外面覆盖住吸附体的下述覆盖物34组成。
32为配置在覆盖物34内的吸附体,吸附体32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所述的吸附体有几乎相同的结构,其内浸含着挥发性的保鲜液。但,吸附体32的上下面如图7所示没有覆盖物层33。各覆盖物层33由与第1实施形态所述的薄膜4同样的3层树脂薄膜材料等作成。
而且,覆盖物层33其尺寸与吸附体32相对应,由于覆盖住该吸附体32的上下面,因而使吸附体的上下面对气体有良好的不透气性(高隔气性)。而吸附体32内浸含着的保鲜液可从吸附体32的前后左右侧面32A、32A…通过下述的挥发用开口37向外慢慢挥发。
34为从外面覆盖住吸附体32的薄膜状覆盖物。该覆盖物34由从上下两侧覆盖吸附体32的薄膜35及下述的接合部36构成。
这里,薄膜35使用诸如2轴延伸聚丙烯薄膜材料(OPP薄膜材料)等有高隔气性能的树脂薄膜材料,做成比吸附体32尺寸大的长方形薄片状,且薄膜3 5的外缘部侧为裙部35A,从吸附体32向侧面伸出,该裙部35A具有4个角35B、35B…。
这时,裙部35的伸出尺寸L约4-6mm,比图7所示吸附体32的厚度T要大(L>T)。因此,即使裙部35A的前端弯曲伸向食品等,裙部35A也可覆盖住吸附体32的侧面32A,确保吸附体32的侧面32A不会直接接触食品等。
又,薄膜3 5有约30-70μm的较厚的尺寸,外缘侧的裙部35有一定的薄膜性能,在挥发用开口37处的上下裙部35A可防止因水滴或水分的关系而发生的相互粘附之类的情况。
36、36…是在薄膜35的各个拐角部35B进行热封的接合部。各接合部36用热压方法做成如图6所示的类似L的形状,把上下角35B、35B相互接合起来。且这些接合部的上下薄膜35间放着吸附体32,保持该吸附体32固定不能被抽出的状态,同时下述的挥发用开口37予留了开口尺寸S。
这里,L形的接合部36有一个约4-6mm的挡住抽出的尺寸L1,且吸附体32和接合部36之间有一个约1-3mm的间隙δ。
37,37…为各薄膜35的裙部35A间形成的挥发用开口。该挥发用开口37将吸附体32的前后左右侧面32A、32A…与外界相通,从吸附体32侧面伸出在上下分离的裙部35A之间形成。
即,各挥发用开口在图6所示的各接合部之间,由在上下薄膜35的裙部35A之间形成的非接合部分构成。而且,这些挥发用开口37有如图7、图8所示的开口尺寸S(如1.5-2.5mm,理想的为1.8mm以上),使得浸含在吸附体32内的上述保鲜液能从各侧面32A向外挥发。
于是,这样做成的本实施形态也能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几乎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本实施形态中薄膜35各个拐角上形成的接合部36,可将吸附体32放置在上下薄膜35间,使其不能抽出,可以有效防止吸附体32对外部食品的直接接触。
各薄膜35的裙部35A之间合计可形成4个挥发用开口37,通过这些挥发用开口37可将吸附体32中的保鲜液慢慢向外挥发。且在此情况下可获得下述表2所示实例2同样效果。挥发用开口37的开口面积可随接合部36的形状,大小作相应的改变,因此保鲜液的挥发速度可作适当调节。
再,在上述第3实施形态中,裙部35A的伸出尺寸L做得比吸附体32的厚度T要大,但在本发明中不局限于此,如图10所示的第1变形例那样,裙部35A伸出尺寸La可做得与吸附体32的厚度T相同。且这时能得到如下述表2所示实施例3的效果。
再,如图11所示第2变形例那样,裙部35A”的伸出尺寸Lb也可做得比吸附体32的厚度T小(Lb<T),且这时能得到如下述表2所示实施形态4的效果。
图12和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与上述第3实施形态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其说明予以省略。本实施的形态特征为用左右两侧互相平行的、呈带状延伸的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42(以下称长尺寸薄膜材料42)连续包装各保鲜器具41而成。
这里,各保鲜器具41与第3实施形态相同,是在用2个薄膜43(图中仅示出一个)作成的覆盖物44内放置吸附体32构成的。且各薄膜43如图13所示为长方形,有裙部43和各个角部43B。各薄膜43如图12所示,是由二个长尺寸薄膜材料42(图中仅示出一个)相互重迭,在左右两侧连续形成接合部45、45…而成的。
且为了能将各薄膜43一个个地切离,在长尺寸的薄膜材料42上相隔一定间隔做成缝纫针眼或切割眼作成的切割线42A、42A…。这样,在以长尺寸薄膜材料42的各切割线42A划分出的上下薄膜43(图中仅示出一个)之间放入一个个如图12所示的吸附体32。另外,长尺寸薄膜材料42是用与第3实施形态所述薄膜35相同的树脂薄膜材料做成的。
各接合部45也与第3实施形态中所述接合部有几乎相同的构成,只是在各接合部45沿长尺寸薄膜材料42的长度方向进行连续沿伸这一点上有所不同。且,在各接合部45中,在长尺寸的薄膜材料42的切割线A相交的位置上作了类似三角形的阻挡部45A、45A…。各阻挡部45A用来防止吸附体32从下述的挥发用开口46处抽出。
又,将薄膜43从长尺寸薄膜材料42处如图13所示切割下来时,在对应于切割线42A的位置上形成挥发用开口46。该挥发用开口46在左右接合部45(阻挡部45A)之间由薄膜43向外开口,将吸附体32内的保鲜液向外慢慢挥发。
从而,在上述构成的本实施形态中,也可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几乎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长尺寸薄膜材料42可连续包装保鲜器具41,可以提高制造的操作性能。另外,在将连续包装的保鲜器具41作个别使用时,将各保鲜器具41的薄膜43从长尺寸薄膜材料42处按切割线42A的位置切离,可使保鲜器具41的挥发用开口46向外形放,即所谓的“剪羊毛密封性”(バ—シンシ—ル性)。
另外,在此状态下,由于在薄膜43的左右两侧作成了各接合部45的阻挡部45,吸附体32可放置于上下薄膜43之间并得以约束,因而可有效防止吸附体32直接接触外部的食品等。且阻挡部45A的形状、大小可作适当调整,因此挥发用开口46的开口面积也可改变,于是保鲜液的挥发速度也可适当调整。
图12所示的多联保鲜器具41在自动投入食品包装袋时还具有可将已有的多联保鲜剂投入机不用改造就可转过来使用的优点。且在长尺寸的薄膜材料42上未必要作成缝纫针眼形成的各切割线42A,也可用切断机定间隔将长尺寸薄膜材料42切断。
这时,在长尺寸薄膜材料42上分别设置标记切断用的标记,以替代各切割线42A,用读取装置在各切断用标记位置处读取切断位置,用自动切切割机等将长尺寸薄膜材料在各切断用标记位置处作正确切断分离,这样可往返连续完成自动向食品包装袋内投入的操作。
其次,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中与上述第3实施形态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其说明予以省略。本实施形态的特征为保鲜器具51上共形成6个接合部52、52…。
这里,保鲜器具51与第3实施形态相同,由吸附体32和薄膜35等构成。薄膜35的各角部35B处形成接合部52、52…。且,在保鲜器具51薄膜35长度方向的中部也有接合部。构成对吸附体32的阻挡作用。且各接合部采用热压等方法形成圆形的压接部。
保鲜器具在各接合部52中其有6个挥发用的开口53、53…。吸附体32中的保鲜液通过各挥发用开口向外挥发。
于是,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形态中,也可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几乎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本实施形态因为在薄膜35的各角部35B,薄膜35长度方向的中间分别形成了接合部52,因此放在上下薄膜35中的吸附体32,由于各接合部作用,可确实挡住吸附体32不被抽出。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具体实施例子参照下述表2予以说明。
表2
首先,将保存食品蛋糕(重200g,水分活性0.8645)与保鲜器具一起密封于图4所示的食品包装袋内进行以下的试验。这时的食品包装袋采用30μm的双轴拉得伸聚丙烯薄膜材料OP和30μm的无拉伸聚丙烯薄膜材料层迭的包装袋。
比较例用的保鲜器具采用在特开平9-130363号公报等记载的几乎相同的以往技术。即,比较例中的保鲜器具不用覆盖物等而仅用吸附体构成。
又,实施例1的保鲜器具采用图1至图3所示的第1实施形态的保鲜器具,吸附体重量为2.0g(长50mm,宽30mm,厚2mm);保鲜液为浸含上述表1所示物质,重2g;裙部4A伸出尺寸L为5mm,较吸附体2的厚度T大(L>T)。
实施例2的保鲜器具采用图6至图9所示的第3实施形态保鲜器具31。吸附体32与实施例1重量相同为2.0g,保鲜液也同样浸含2g,裙部35A的伸出尺寸L为5mm,较吸附体32和厚度T大(L>T)。
而实施例3的保鲜器具采用图10所示第1变形例的保鲜器具31,除裙部35A′伸出尺寸La与吸附体32的厚度T相等外,其余和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的保鲜器具采用图11所示第2变形例保鲜器具31”,除裙部35A”的伸出尺寸Lb小于吸附体32的厚度T(Lb<T)外,其余和实施例2相同。
且,食品沾湿评估是对在食品包装袋内保存1个目的状态进行调查的结果,判定比较例的食品是因自重而沾湿的。
相对于此,实施例1中的食品是在施加500g外力而沾湿的,不会因食品自重而发生沾湿。
而实施例2中的食品即使施加500g的外力也不会发生沾湿。而实施例3、4的食品加了500g外力虽可看到沾湿,而食品自重不会引发沾湿。
对3个月长期保存性能进行评估,结果可知,在比较例中,可以看到发生了霉菌,而在实施例1-4中,根本看不到霉菌等的发生。
变色评估是对保存1个月的食品评估是否会因食品中的油分使吸附体发黄,评估结果可知,比较例发生全面变黄,相对于此,实施例1仅有一些发黄,且变黄的程度也小。
在实施例2中,完全没有发黄,而实施例3、4仅有一些发黄,且发黄程度也小。
另外,在上述第3实施形态中,已经说过薄膜35的各个角部处分别形成接合部36。本发明不止是这样,在图15所示的第3变形例那样长方形薄膜35的各角部35B中,只在对角线位置的2个角上35B形成接合部61,各接合部61间合计构成2个挥发用开口62,那样也行。
另外,如图16所示的第4变形例中共形成8个接合部71,在各接合部71之间的非接合部构成挥发用开口72,72…也可。这种情况时,接合部71的个数也可8个以上。
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用2个薄膜4做成将吸附体2从外面覆盖住的覆盖物3。与此不同的是,在图17所示的第5变形例中用1个薄膜81构成覆盖物3,将薄膜81变成U形夹住吸附体2,同时,该薄膜81的外缘上下隔开作成裙部81A也可。这点在第2-第5实施形态中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第3-第5实施形态中,是以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材料作薄膜35(长尺寸薄膜材料42)为例加以说明的。与此不同,也可以用无拉伸聚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脂、聚乙烯,拉伸尼龙等高不透气性的树脂薄膜材料。
另外,薄膜35(长尺寸薄膜材料42也可以作成与第1实施形态中所述的图2所示薄膜4同样用高隔气的薄膜层5和用特殊树脂做的涂层6以及在该涂层6和薄膜层5之间形成的印刷层形成的3层结构。且这时也可以用具有高不透气性的单层树脂薄膜材料作成覆盖吸附体32的覆盖层33。
又,在上述第4实施形态中,是用长尺寸薄膜材料42作成可将各薄膜43切离的。与此相同,第1,第2,第3,第5实施形态所述的薄膜4(35),也可以用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做成可切离的。
这时,在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上就无必要作出由缝纫针眼形成的各切断线,使用保鲜器具时,也可使用切割机等方法定间隔切断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
上述各实施形态是将吸附体2(32)和薄膜4(35、43)作成长方形为例加以说明的。但这些也不局限于长方形,例如吸附体也可作成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五角形等多角形的平板体或本等,薄膜也可以作成比吸附体尺寸大的。
进一步说,上述各实施形态是特别以食品用保鲜器具为例说明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用于保持食品以外的被保存物,如矮竹叶、柿叶等食品装饰品、皮革制品、木·竹制品、草·秸稻等的鲜度。
产业上得利用可能性通过上述说明,可知在本发明中,为保持食品或其他被保存物的鲜度而使用的保鲜器具由吸附了挥发性保鲜液的吸附体和对上述保鲜液气体有高不透气性材料所作、尺寸大于该吸附体、从外面覆盖住该吸附体的薄膜状覆盖物构成。该覆盖物上有向吸附体侧面伸出的裙部,同时由于该裙部有能使保鲜液从吸附体往外慢慢挥发的挥发用开口,并且薄膜状覆盖物对保鲜液挥发的气体具有高度不透气性,可以抑制保鲜液从上述挥发用开口以外部分向外挥发,同时裙部可以防止内部的吸附体直接接触食品等,保鲜液的挥发速度可由挥发用开口的大小予以调节,以保持其适当的挥发速度,因此可以长期稳定保持食品等的鲜度,不使商品降值,且可抑制因吸附体变色导致的外观品质降低,同时提高商品价值。
另外,本发明中由于裙部向吸附体侧面伸出的裙部伸出尺寸要比吸附体厚度T要大,该保鲜器具封入食品包装袋内时,即使薄膜状的覆盖物其裙部前端弯曲着伸向食品等,裙部可以覆盖住吸附体的侧面,也可确实防止吸附体直接接触食品等。
且,本发明中构成覆盖物的1或2块薄膜保持着“三明治”状夹着吸附体的,各薄膜裙部从吸附体的上下面相互间隔着向外延伸,因此在这之中可形成挥发用开口。由此,保鲜液可从被1或2块薄膜夹着的吸附体侧面通过裙部之间的挥发用开口向外慢慢挥发,可用裙部防止吸附体直接接触食品等。
本发明中,覆盖物由1或2块薄膜以及将各薄膜裙部相互接合的多个接合部构成,挥发用开口位于各接合部之间由在各薄膜的裙部间形成的非接合部构成,因此可用各接合部将吸附体夹在薄膜之间并将其约束,可将吸附体保持在各薄膜的裙部以内的位置上。且吸附体内的保鲜液可从各薄膜间的挥发用开口慢慢向外挥发,可有效防止吸附体直接接触食品等。
另外,本发明中在多角形的薄膜角部形成接合部,在薄膜裙部的各接合部之间至少可形成2个以上挥发用开口,因此保鲜液可从吸附体侧面通过挥发用开口慢慢向外挥发,可用裙部防止吸附体直接接触食品等。
本发明中四角形的薄膜左右两侧位置可连续形成接合部,接合部的形成作业很容易进行,因此制造时的作业性能可以提高。
此外,本发明带状延长的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制作薄膜。由于是在该树脂薄膜材料内侧与各吸附体相隔一定间隔配置构成的,所以可用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作成多个薄膜。将该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按一定间隔切断的一个一个薄膜内,可以个别放置吸附体,同时提供多联结构的保鲜器具。
本发明可以用长尺寸树脂材料形成作保鲜器具覆盖物的薄膜,用该树脂薄膜材料的各个切割线区分的一个一个薄膜中可个别放置吸附体。且在长尺寸薄膜材料的切割线位置将各薄膜切离,因而可个别地使用保鲜器具,使制造的作业性能得以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保鲜器具,所述保鲜器具系用于保持食品或其他被保存物的新鲜度而使用的保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器具由能吸附挥发性的保鲜液的吸附体和薄膜状的覆盖物所构成,所述薄膜状的覆盖物以对上述保鲜液气体为高度不透气性材料所形成,并以大于所述吸附体的尺寸,从吸附体外侧覆盖该吸附体,所述覆盖物具有向上述吸附体侧向伸出的裙部,该裙部上设有能让上述保鲜液从吸附体缓缓向外挥发的挥发用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盖物得形成使其上述裙部从所述吸附体的侧面伸出的伸出尺寸L较所述吸附体的厚度T要大(L>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物是由不透气性能高的材料做成,其尺寸要比吸附体大,处于夹着上述吸附体的状态;其外缘侧由形成向吸附体侧向伸出的裙部的1或2块薄膜构成,该薄膜以夹持上述吸附体的状态,与该吸附体的上下面相粘接而被固定;上述裙部在该粘接部的外侧上下是相互隔开的,向上述吸附体的外方延伸,作成上述挥发用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物由1或2块向该吸附体侧向伸出的裙部的薄膜和多个接合部构成;所述向该吸附体侧向伸出的裙部的薄膜用不透气性好的材料作成,其形成尺寸要比吸附体大,并处于夹着上述吸附体的状态;所述多个接合部形成于该薄膜裙部一侧,籍由相互接合该裙部而将所述吸附体限制于薄膜之间;所述挥发用开口位于各接合部之间,由形成于上述薄膜裙部间的非结合部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体为多角形平板状的,所述薄膜作成对应于该吸附体的形状,所述裙部有多个角部,所述接合部在该薄膜的各角部中至少二个以上角部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形成互为平行的四角形状,所述接合部分别形成于薄膜左右两侧。
7.如权利要求3、4、5或6之任一项所述的保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用带状延伸的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作成,该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内侧间隔配置着所述各吸附体。
8.如权利要求3、4、5或6之任一项所述的保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用带状延伸的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作成,该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内侧间隔配置着所述各吸附体,在所述长尺寸树脂薄膜材料上,位于所述各个吸附体之间,形成用于区分所述各薄膜的多个切割线。
全文摘要
一种保鲜器具,所述保鲜器具系用于保持食品或其他被保存物的新鲜度而使用得保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器具由能吸附挥发性的保鲜液的吸附体和薄膜状的覆盖物所构成,所述薄膜状的覆盖物以对上述保鲜液气体为高度不透气性材料所形成,并以大于所述吸附体的尺寸,从吸附体外侧覆盖该吸附体,所述覆盖物具有向上述吸附体侧向伸出的裙部,该裙部上设有能让上述保鲜液从吸附体缓缓向外挥发的挥发用开口。本发明得保鲜器具可以长期稳定保持食品等的新鲜度,且可抑制因吸附体变色导致的外观品质降低,同时提高商品价值。
文档编号A23L3/3508GK1395471SQ01803667
公开日2003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4日
发明者浦中湖, 西嵜浩二, 秋叶膺介 申请人:福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