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酒类陈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20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酒类陈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陈酿器,尤其是一种适合各种酒精饮料的可加热的多功能酒类陈酿器。
背景技术
在我国酒精饮料行业,尤其是白酒制造行业,新制造的酒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杂质,饮用时有冲辣感,不醇厚,放香不长等缺点,传统的窖贮时间长、投资大、成本高。现有技术有用红外线照射法、激光催陈法、磁处理法,但都耗能大,时间长,质量不稳定,均未解决“回生”问题,故很少用于实际生产。另外大多数的陈酿装置只能处理散酒,无法对瓶装酒进行陈酿,更无法对其进行加热。中国专利CN2305406Y公开了一种电磁陈酿器,但其磁场强度不高,醇化速度慢,需30分钟以上,对于家庭和饭店来说时间略显过长,而且也不能对酒加热,所以尤其不适合寒冷地区或喝黄酒的地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显著提高酒精饮料醇化速度、并具有加热功能的多功能酒类陈酿器,它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筒体和底座组成,所述的筒体内设有发射柱和红外加热装置,发射柱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的高频振荡输出端,红外加热装置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中红外加热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的筒体由里层和外层组成,筒体的里层设有发射柱,发射柱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的高频振荡输出端。
所述的筒体由里层和外层组成,筒体的里层设有发射柱和红外加热装置,发射柱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的高频振荡输出端,红外加热装置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中红外加热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的红外加热电路由串联的二极管D1和红外陶瓷发热件L与串联的发光二极管LED和电阻R1并联后组成,所述的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板设在底座夹层内,其中直流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1加在三端稳压集成块IC3上,再与电容C2、电解电容C3,以及串联的电阻R、发光二极管D并联后接入集成块IC1、IC2的脚14端,供集成块IC1、IC2工作电压,又分别将集成块IC1、IC2的非门接点首尾相连,组成自激振荡器,并引出与发射柱相连。
所述的发射柱为偶数设置,等分地固定有至少四根发射柱。
所述的发射柱为10根,由铜线制成,等分地固定在筒体内,其长度小于筒体的高度,其直径在1.0mm-2.0mm之间,发射柱的下端与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的红外陶瓷发热件L设在筒体的底部。
所述的红外陶瓷发热件L设在筒体里层的内壁上。
所述的底座内设有电池仓。
所述的筒体和里层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和三角形。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陈酿速度快,微波及红外热辐射能量强度高,以增加新酒的氧化还原和脂化作用,并同时完成水分子与乙醇分子的缔合,形成了大分子团,以达到除杂、醇和、增香的目的。此过程一般只需3-5分钟即可,10分钟可达5年陈酿效果,在理化、感官指标上与窖贮酒基本相同,并且不易“回生”;能减少酒中有害物质甲醇的含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适合于家庭或酒店使用;可设计成大型陈酿装置,将现代微波技术引入传统酒类陈酿工艺,使酒类陈酿工艺实现现代化、机械化、大型化成为现实;应用面广,无论何种香型,何种类型,何种度数的酒都可使用;具有加热功能,可根据需要对酒进行加热;可对散酒或瓶装酒进行陈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筒体;2.底座;3.里层;4.外层;5.发射柱;6.控制电路板;7.电源插座;8.开关;9.指示灯;10.红外陶瓷发热件L;11.电池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筒体1和底座2组成,筒体1可根据需要设计为各种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可陈酿散酒或瓶装酒,并且可同时陈酿多瓶酒,筒体1可以是单层或双层结构。当筒体1是单层结构时,发射柱5设在筒体1的筒壁内,筒体1内可以根据需要安装红外加热装置。当筒体1是双层结构时,其由里层3和外层4组成,筒体的里层3内设有发射柱5和红外加热装置,这样既可防止电磁(微波)外泄,又可保温,进一步保证了陈酿的质量。筒体1和底座2相配合成为一体结构,底座2的侧面装有电源插座7、开关8和指示灯9。发射柱5为偶数设置,一般为10根,由2.0mm的铜线制成,可通过筒体1或筒体里层3上设的插孔插在筒体1或筒体的里层3内,也可直接设在筒体1或筒体的里层3内,红外加热电路由串联的二极管D1和红外陶瓷发热件L10与串联的发光二极管LED和电阻R1并联后组成,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板6设在底座2的夹层内,其中直流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1加在三端稳压集成块IC3上,再与电容C2、电解电容C3,以及串联的电阻R、发光二极管D并联后接入集成块IC1、IC2的脚14端,供集成块IC1、IC2工作电压,又分别将集成块IC1、IC2的非门接点首尾相连,组成自激振荡器,并引出与发射柱5相连。红外陶瓷发热件L10设在筒体1的底部或筒体里层3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适合于家庭或酒店使用,筒体1及底座2用塑料制成,当需设置红外加热装置时,筒体1及底座2用陶瓷或金属制成。另外可在底座2内设置电池仓11与控制电路和红外加热装置连接,这样可直接用电池而不用市电,扩大了使用领域。控制电路各元气件的参数如下IC1、IC2型号为74HC04;IC3型号为7805;C1、C2为0.22μf;C3为4.7μf;R、R1为1KΩ;D、D1为红色3mm。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酒类陈酿器,由筒体(1)和底座(2)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内设有发射柱(5)和红外加热装置,发射柱(5)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的高频振荡输出端,红外加热装置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中红外加热电路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酒类陈酿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由里层(3)和外层(4)组成,筒体(1)的里层(3)设有发射柱(5),发射柱(5)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的高频振荡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酒类陈酿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由里层(3)和外层(4)组成,筒体(1)的里层(3)设有发射柱(5)和红外加热装置,发射柱(5)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的高频振荡输出端,红外加热装置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中红外加热电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酒类陈酿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红外加热电路由串联的二极管D1和红外陶瓷发热件L(10)与串联的发光二极管LED和电阻R1并联后组成,所述的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板(6)设在底座(2)夹层内,其中直流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1加在三端稳压集成块IC3上,再与电容C2、电解电容C3,以及串联的电阻R、发光二极管D并联后接入集成块IC1、IC2的脚14端,供集成块IC1、IC2工作电压,又分别将集成块IC1、IC2的非门接点首尾相连,组成自激振荡器,并引出与发射柱(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酒类陈酿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发射柱(5)为偶数设置,等分地固定有至少四根发射柱(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酒类陈酿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发射柱(5)为10根,由铜线制成,等分地固定在筒体(1)内,其长度小于筒体的高度,其直径在1.0mm-2.0mm之间,发射柱(5)的下端与控制电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酒类陈酿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红外陶瓷发热件L(10)设在筒体(1)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酒类陈酿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红外陶瓷发热件L(10)设在筒体里层(3)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酒类陈酿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2)内设有电池仓(1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酒类陈酿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1)和里层(3)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和三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合各种酒精饮料的多功能酒类微波陈酿器。它由筒体和底座组成,其中筒体为长方形,它和底座相配合为一体,筒体是单层或双层,筒体内设有发射柱和红外加热装置,红外加热装置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中红外加热电路的输出端,发射柱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的高频振荡输出端。本实用新型陈酿速度快,微波及红外热辐射能量强度高,以增加新酒的氧化还原和脂化作用,并同时完成水分子与乙醇分子的缔合,形成了大分子团,以达到除杂、醇和、增香的目的。此过程一般只需3-5分钟即可,10分钟可达5年陈酿效果,在理化、感官指标上与窖贮酒基本相同,并且不易“回生”。
文档编号C12H1/16GK2658156SQ200320100588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0日
发明者郑珂, 祝晓康, 张奇, 谢炳进, 王晓军, 程海卿, 高保民 申请人:郑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