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废弃蛋白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废弃蛋白混合料为原料,利用酸-酶水解法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氨基酸液作为一种蛋白质补充剂,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多肽,能被人体快速和多途径地吸收,而且具有解毒、降压等特殊生理功能,因而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发酵及化妆品等行业。
目前,水解植物蛋白常用的方法有酸法、碱法和酶法,其中酸法和酶法研究较多,酶法水解具有条件温和、副反应少、不会破坏氨基酸、水解容易控制。如中国专利CN1379019“植物复合氨基酸及其生产方法”是以豆粕、花生粕、菜籽粕等植物蛋白原料来生产氨基酸;CN86104864“复合氨基酸提取方法”是以蚕蛹为原料来提取氨基酸的;CN1034223A“用花生麸、豆粕、鸡肉渣为原料用酶水解法制备复合氨基酸的工艺”是以花生麸、豆粕、鸡肉渣为原料,采用酶水解方法而制得的复合氨基酸。以上所述的氨基酸均采用单一的酸或酶来制备的;单纯利用酸进行水解时,在水解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氯丙醇,同时还会破坏某些氨基酸成分,如色氨酸;而只用微生物蛋白酶进行水解时则会增加生产成本,水解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废弃蛋白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方法。
本发明用废弃蛋白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a.原料预处理将豆粕、菜籽饼及棉籽饼进行除杂、粉碎,再经过筛(20~100目)后,用100~200%(重量百分比)的稀硫酸(或稀盐酸)浸泡12~24小时,滤去上清液,蒸煮30分钟~2小时;废弃酵母经过洗涤离心,收集酵母泥冷藏备用;b.混料将上述已处理的植物蛋白物料豆粕、菜籽粕和棉籽粕按照重量配比,以1∶(0.5~1)∶(0.1~0.5)比例混合,混合料中的水分含量控制在50%以下,再将混合料与已处理的酵母泥以1∶(0.3~0.8)的比例混合;c.酶水解向混合料中加入5~10倍的水,按1000~3000u/g原料的添加量加入细菌中性蛋白酶,在45~52℃条件下恒温水解4~6小时;d.酸水解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食用级纯盐酸,直至水解液中的盐酸浓度为33%~50%(体积百分比),在115~120℃的温度下恒温水解,恒压0.3kg/cm2,每隔1小时搅拌一次,水解12~24小时;e.中和水解结束后冷却,添加食用级氢氧化钠进行粗中和,然后过滤,滤液再经NaOH溶液调到pH4.5~5.0,即为氨基酸原液;f.配兑及成品向氨基酸原液中加入玉米水解液,其配兑比例是1∶(0.2~0.8),再经沉淀、杀菌,即成为复合氨基酸液成品。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方案与前述方法不同处在于,在混料步骤中不加入废弃酵母泥。
本发明所用的盐酸和碱均为食用级,中性蛋白酶为5万单位国产的工业用微生物蛋白酶,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提供,其它原料为市售或自制。本发明利用废弃蛋白资源,如植物蛋白(工业下脚料豆粕、菜籽粕、棉籽粕、玉米蛋白(玉米水解液)及废弃酵母蛋白(废酵母泥)以及淀粉废水、动物蛋白如猪血等,将多种废弃蛋白资源的混合料,采用酸-酶水解法制备复合氨基酸液,再经处理配兑而成复合氨基酸成品,作为调味液和生化培养的氮素来源。本发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水解效率高。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生产方法制备的复合氨基酸液为淡红褐色的微浊液体、具有酱香浓厚之特点,经检验该复合氨基酸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成分。结果见下表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a.原料预处理首先将豆粕、菜籽饼、棉籽饼经过除杂粉碎、过筛(20~100目)后,用200%(重量百分比)的稀硫酸浸泡12个小时,滤去上清液,蒸煮1小时。而废弃酵母经过洗涤、离心后收集酵母泥,冷藏备用。
b.混料将上述已处理的植物蛋白物料以1∶1∶0.3(重量配比)的比例混合均匀,混合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50%以内。再将混合料与已处理的酵母泥以1∶0.5(重量配比)的比例混合。
c.酶水解向其中加入5~8倍的水,按照2000u/g原料的添加量加入中性蛋白酶,在45~52℃的条件下恒温酶解4~6小时后。
d.酸水解再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食用级纯盐酸,直至水解液中的盐酸浓度为33%~50%(体积百分比),在115~120℃的温度下恒温水解,恒压0.3kg/cm2,每隔1小时搅拌一次,水解12小时。
e.中和水解结束后冷却,添加食用级NaOH进行粗中和,然后过滤,滤液再经NaOH调至pH4.5~5.0,即为氨基酸原液。
f.配兑及成品然后再向氨基酸原液中加入玉米水解液,配比为1∶0.4,再经沉淀、杀菌后即成为复合氨基酸液成品。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水解液具有明显的酱香味,其氨基酸含量在1.8g/100mL以上,氨基酸得率是12.5%。
对比例A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在酶水解步骤中,中性蛋白酶添加量为2500~3000u/g原料;在酸水解步骤中,酸水解时间24~30小时;结果显示氨基酸得率为12.3%,与实施例1相比口味稍差。
实施例2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在原料预处理步骤中,用200%(重量百分比)的稀硫酸浸泡20个小时,蒸煮30分钟。结果显示氨基酸得率为11.2%,与实施例1相比口味稍差。
实施例3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在原料预处理步骤中,用200%(重量百分比)的稀硫酸浸泡20个小时,蒸煮2小时。结果显示氨基酸得率为11.7%,与实施例1相比口味稍差。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在混料步骤中,不加入废弃酵母。
a.原料预处理首先将豆粕、菜籽饼、棉籽饼等原料经过除杂粉碎、过筛(20~100目)后,用100%(重量百分比)的稀盐酸浸泡24个小时,滤去上清液,蒸煮30分钟。
b.混料将上述各原料以1∶0.5∶0.5的比例混合均匀,混合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50%以内。
c.酶水解向混合料中加入7~10倍的水,按2000u/g原料的添加量加入细菌中性蛋白酶,在45~52℃的条件下恒温水解4~6小时。
d.酸水解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食用级纯盐酸,直至水解液中的盐酸浓度为33%~50%,在115~120℃的温度下恒温水解,恒压0.3kg/cm2,每隔1小时搅拌一次,水解18小时。
e.中和水解结束后冷却,添加食用级NaOH进行粗中和,然后过滤,滤液再经NaOH调至pH4.5~5.0左右。
f.配兑及成品加入酵母水解液调配,经过高温杀菌,复配后即成复合氨基酸液成品。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氨基酸得率是10.6%。
权利要求
1.一种用废弃蛋白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a.原料预处理将豆粕、菜籽饼及棉籽饼进行除杂、粉碎,再经过筛(20~100目)后,用100~200%(重量百分比)的稀硫酸(或稀盐酸)浸泡12~24小时,滤去上清液,蒸煮30分钟~2小时;废弃酵母经过洗涤离心,收集酵母泥冷藏备用;b.混料将上述已处理的植物蛋白物料豆粕、菜籽粕和棉籽粕按照重量配比,以1∶(0.5~1)∶(0.1~0.5)比例混合,混合料中的水分含量控制在50%以下,再将混合料与已处理的酵母泥以1∶(0.3~0.8)的比例混合;c.酶水解向混合料中加入5~10倍的水,按1000~3000u/g原料的添加量加入细菌中性蛋白酶,在45~52℃条件下恒温水解4~6小时;d.酸水解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食用级纯盐酸,直至水解液中的盐酸浓度为33%~50%(体积百分比),在115~120℃的温度下恒温水解,恒压0.3kg/cm2,每隔1小时搅拌一次,水解12~24小时;e.中和水解结束后冷却,添加食用级氢氧化钠进行粗中和,然后过滤,滤液再经NaOH溶液调到pH4.5~5.0,即为氨基酸原液;f.配兑及成品向氨基酸原液中加入玉米水解液,其配兑比例是1∶(0.2~0.8),再经沉淀、杀菌,即成为复合氨基酸液成品。
2.一种用废弃蛋白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a.原料预处理将豆粕、菜籽饼及棉籽饼进行除杂、粉碎,再经过筛(20~100目)后,用100~200%(重量百分比)的稀硫酸(或稀盐酸)浸泡12~24小时,滤去上清液,蒸煮30分钟~2小时;b.混料将上述已处理的植物蛋白物料豆粕、菜籽粕和棉籽粕按照重量配比,以1∶(0.5~1)∶(0.1~0.5)比例混合,混合料中的水分含量控制在50%以下;c.酶水解向混合料中加入5~10倍的水,按1000~3000u/g原料的添加量加入细菌中性蛋白酶,在45~52℃条件下恒温水解4~6小时;d.酸水解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食用级纯盐酸,直至水解液中的盐酸浓度为33%~50%(体积百分比),在115~120℃的温度下恒温水解,恒压0.3kg/cm2,每隔1小时搅拌一次,水解12~24小时;e.中和水解结束后冷却,添加食用级氢氧化钠进行粗中和,然后过滤,滤液再经NaOH溶液调到pH4.5~5.0,即为氨基酸原液;f.配兑及成品向氨基酸原液中加入加入酵母水解液调配,经过高温杀菌,复配后即成复合氨基酸液成品。其配兑比例是1∶(0.2~0.8),再经沉淀、杀菌,即成为复合氨基酸液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废弃蛋白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方法。本发明用废弃蛋白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方法,其操作步骤经过a.原料预处理将豆粕、菜籽饼及棉籽饼进行除杂、粉碎,过筛后,用稀硫酸(或稀盐酸)浸泡,滤去上清液,蒸煮;b.混料;c.酶水解向混合料中加入水、细菌中性蛋白酶,恒温水解;d.酸水解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食用级纯盐酸,恒温水解,恒压,搅拌;e.中和水解结束后冷却,添加食用级氢氧化钠进行粗中和,然后过滤,滤液再经氢氧化钠溶液调到pH4.5~5.0,即为氨基酸原液;f.配兑及成品。本发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水解效率高。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氨基酸液具有酱香浓厚之特点。
文档编号C12P13/00GK1733925SQ20041005612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2日
发明者周剑平, 魏甲乾, 孙智敏, 王治业, 杨晖 申请人: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