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鉴定和分离趋磁细菌的磁泳分离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262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鉴定和分离趋磁细菌的磁泳分离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分离和鉴定趋磁细菌的磁泳分离仪。
背景技术
分离细菌的常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半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和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通常采用的是稀释法,接种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 行顺序稀释,以得到高度稀释的效果,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 如果经稀释后的大多数试管中没有微生物生长,那么有微生物生长的试管得 到的培养物可能就是纯培养物。如果经稀释后的试管中细菌生长的比例提高 了,得到纯培养的概率就会急剧下降。因此,采用稀释法进行液体分离时, 必须在同一个稀释度的许多平行试管中进行,而且大多数表现为不生长。液 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简单易行,但是获得纯培养的难度较大,通常获得的培 养物须经过几次的分离才能达到目的,而且,普通的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对于有趋向性的细菌来说,也是不适用的。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利用细菌的趋磁性,提供一种用于分离趋磁细菌 的磁泳分离仪,从混合菌中分离趋磁细菌,检测细菌的趋磁性,并对其在磁 场下的泳动平均速度进行测定。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磁场与液体培养基组合,再加以光电检测装 置,将含有生物纳米磁性颗粒的细菌置于梯度磁场中,含有该微粒的细菌受磁力 的作用产生泳动,从而达到分离纯培养的目的。一种用于鉴定和分离趋磁细菌的磁泳分离仪,包括二个通过联接板固定的 磁泳槽,在联接板上方设置有盖板,盖板上固定有毛细管,毛细管用以连通或隔 开两边的液体;毛细管一端距端点0. 5 1. 5扁处弯成15 90度角,毛细管 可以绕其轴线在盖板内转动,二个磁泳槽之间的距离为80 150mm,盖板宽度 为50 80mm,联接板靠近磁泳槽的二端点处分别设置有光电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过毛细管的细菌,在二个磁泳槽中设置有带温度反馈调节的电加热装置; 磁泳槽处于磁场中,磁泳槽平均磁场梯度为0. 85 2. OTelsa/m,磁场既可以是永 磁体,也可以是电磁体。
细菌趋磁性的检测首先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外加磁场对待分离细菌进行 简单观察,初步判定其是否具有趋磁性;用磁泳分离仪做进一步检测实验, 将细菌接到磁泳分离仪远磁端,磁泳分离仪以平行和垂直磁力线方向放置;如图2所示,发现磁泳一段时间后,图2a中近磁端有细菌,而图2b、图2c中近磁端无细菌,说明该细菌具有趋磁性,通过以上两种实验方法用磁泳分 离仪进行检测后,完全可以确定细菌具有趋磁性。
如果三种情况下均有细菌,则说明该细菌通过扩散进入了近磁端槽中,此时需要调整磁泳时间;如果三种情况下均无细菌,则说明细菌难以短时间内通过毛细管,需要延长时间或增加菌液浓度,来增细菌进入毛细管磁泳的 机会。
磁泳分离细菌用磁泳分离仪分离细菌时,当近磁端光电检测装置检测到细菌泳动到近磁端槽中后,将毛细管向上转,以避免其他细菌继续泳动进入近磁端槽中。磁泳过程中,采用无铁9k培养基作缓冲体系,最大限度的减少 了菌体在磁泳过程中的死亡;在分离的过程中,体内含有磁性颗粒的细菌在细长的毛细管中借助连续的磁场梯度进行泳动,而体内没有磁性颗粒的细菌 则留在了远磁端非磁性细菌槽中。
对于浸矿细菌来说,其菌长0.9 2to,磁泳时,菌体泳动的距离是其 自身长度的110000/2=55000倍,所以可以排除其他浸矿菌是因为扩散而到另 外一个槽中去;在联接板靠近磁泳槽的一端设置有二个光电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过毛细管的细菌,在二个磁泳槽中设置有带温度反馈调节的电加热装置;用 此法即可将具有微弱趋磁性的菌株分离出来。
用磁泳分离具有不同程度趋磁性的细菌。因为不同趋磁性细菌菌体中磁 性颗粒含量不同,表现在宏观上就具有不同程度的趋磁性,需要通过控制磁 泳时间或者磁泳的磁场强度来对具有不同程度趋磁性的细菌进行更细致的分 离。考虑到体内含有磁性颗粒的细菌受到的磁场力大,所以就会泳动的比较 快,因此,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时间来取样,而最先取到的样品,其中含有的 就是趋磁性最强的细菌;也可以通过调节磁场强度来将不同趋磁性的细菌进 行分离,磁场强度可以通过控制永磁体离磁泳分离仪磁场端的距离调节,也 可以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来调节磁场强度;当磁场强度最弱的时候,具有 很强趋磁性的细菌会从非磁性细菌槽泳动到磁性细菌槽,逐渐加大磁场,就 磁场磁力线与磁泳槽平行或垂直。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中将具有不同趋磁性的细菌分离而获 得纯培养,既避免了一些趋磁细菌不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又弥补了普通的液体培养基难以分离趋磁细菌的不足,从而解决了趋磁菌难以获得纯培养的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效判断细菌是否具有趋磁性以及对具有 趋磁性的细菌在磁场作用下泳动的速率进行测定,从而为细菌的趋磁性提供 了一个定量的研究方法;本实用新型可以结合生物纳米磁性微球分离技术, 从而对一些蛋白质、基因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供简易、快捷、无毒的新手 段。


图l: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采用本实用新型检测细菌趋磁性示意图;其中a:磁体靠近近磁 端,磁力线与磁泳分离仪平行;b:磁力线与磁泳分离仪垂直;c:磁体靠近远 磁端,磁力线与磁泳分离仪平行;图3:本实用新型从带有磁性颗粒的细菌体内提取出的磁性颗粒的金相 图,图中标尺为100nm,放大倍数为30万倍;图4:本实用新型从带有磁性颗粒的细菌体内提取出的磁性颗粒的能谱 图,其中主要元素为O,C,Fe,百分含量分别为:50.42%, 26.45%, 20.8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所使用磁泳分离仪结构如图1所示,用于获得纯菌且分离过程中靠近磁 体的磁泳槽为近磁端槽2,用于放置待分离混合菌的磁泳槽为远磁端槽6,联 通二个磁泳槽2、 6的毛细管3 —端0. 8mm处弯成45度角,毛细管3可以绕其 轴线在盖板内转动,用以连通或隔开两边的液体;磁泳槽2、 6之间的距离为 IIO咖,盖板4宽度为65mm,在二个磁泳槽2、 6中设置带温度反馈调节装置 的电加热器l,联接板靠近磁泳槽2、 6的端点处分别设置有光电检测装置5,盖 板和联接板之间密封,磁泳槽内有磁泳缓冲液。在放置有弯角毛细管的磁泳槽2 端设置磁场,磁泳槽平均磁场梯度为1.20Telsa/m。磁泳缓冲体系采用无铁的9k 盐液(其主要成分:(肌)孤,KC1, K线,MgS04.7H20, Ca(N03)2,的浓度 分别为3.00, 0.10, 0.50, 0.50, O.Olg/1)做缓冲介质。
可以将趋磁性从强到弱的细菌逐步的分离出来;在磁泳分离仪的磁场端,既 可以放置永磁体,也可以放置电磁体。经过磁泳分离,扩大培养,并对分离出来的细菌进行16S rDNA鉴定,确 定分离的菌为力cW z^'o力ac!7i"s, /e2Tooo'o^/7s 0. /erroar油W ,其在 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DQ321745, DQ321746;将分离到的细菌用富集9k培 养基对其进行富集,然后对培养物作简单镜检,观察到其确实具有微弱的趋 磁性;进一步对其做透射电镜的鉴定,观察到其体内有2 3颗电子致密颗粒 (为生物纳米磁性颗粒);分别用超声波、试剂盒、SDS将其破壁,均提取到 了其体内的磁性颗粒,本发明提取到磁性颗粒的金相图见图3,其能谱分析见 图4,其中主要元素为O,C,Fe,百分含量分别为:50.42%, 26.45%, 20.82%。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鉴定和分离趋磁细菌的磁泳分离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二个通 过联接板固定的磁泳槽,在联接板上方设置有盖板,盖板上固定有毛细管,毛细管用以连通或隔开两边的液体;毛细管一端距端点0. 5 1. 5mm处弯成15 90 度角,毛细管可以绕其轴线在盖板内转动,二个磁泳槽之间的距离为80 150 mm,盖板宽度为50 80mm,联接板靠近磁泳槽的二端点处分别设置有光电检测 装置,用于检测通过毛细管的细菌,在二个磁泳槽中设置有带温度反馈调节的 电加热装置;磁泳槽处于磁场中,磁泳槽平均磁场梯度为0. 85 2. OTelsa/m。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鉴定和分离趋磁细菌的磁泳分离仪。包括二个通过联接板固定的磁泳槽,在联接板上方设置有盖板,盖板上固定有毛细管,毛细管用以连通或隔开两边的液体;毛细管一端弯成一定角度,联接板靠近磁泳槽的二端点处分别设置有光电检测装置,在二个磁泳槽中设置有带温度反馈调节的电加热装置;在放置有弯角毛细管的磁泳槽端设置磁场。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中将具有不同趋磁性的细菌分离而获得纯培养,既避免了一些趋磁细菌不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又弥补了普通的液体培养基难以分离趋磁细菌的不足,从而解决了趋磁菌难以获得纯培养的问题;可以有效判断细菌是否具有趋磁性以及对具有趋磁性的细菌在磁场作用下泳动的速率进行测定。
文档编号C12M1/34GK201021451SQ20062005074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6日
发明者刘文斌, 刘新星, 杨英杰, 谢建平, 邱冠周, 强 霍 申请人:中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