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方法

文档序号:59847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主要是一种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 方法。
背景技术
石蒜属(Z^cw^Ker6)是世界公认的著名球根花卉,被誉为"中国郁金香"。它是一类 具地下鳞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丰富的花型与色彩。本属全世界共有20个种。我国石蒜 属植物有15种,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三。
红蓝石蒜(i^on^;w戸flW"')是石蒜属中一种自然杂交后代,自然界中分布很少,其花 为淡紫玫瑰色,花瓣顶端为深蓝色,颜色极为亮丽。开花时间在7 9月,花期适逢夏秋高温 少花时节,是一种难得的高温季节赏花品种;其叶深绿色,叶脉具灰白色条带,挺拔直立、 丛生,形似兰草,姿态幽雅,从出叶到叶长成为最佳观叶期,还是一种冬季优良的赏叶植物。
石蒜在我国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在园林绿化及鲜切花中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 用和重视。主要原因是石蒜属植物以自然分球繁殖为主,具开花能力的母球平均一年仅产生 1~2个子球,繁殖系数相当低;石蒜种子特别是红蓝石蒜不易正常结实,通过种子繁殖系数 也不高,且实生苗从发育到开花需4 5年时间,这就极大制约了这一优良花卉品种的规模化 开发和应用。近年来,石蒜的组织培养工作在国内逐歩展开,但仅局限在石蒜,忽地笑,长 筒石蒜等常见种中,未发现有对在园林及鲜切花领域发展潜力巨大的红蓝石蒜进行系统的组 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方 法,通过收集了大量红蓝石蒜的种质资源,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来进行 无性繁殖,为保护红蓝石蒜种质资源,同时满足在园林及鲜切花领域对其日益增大的需求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方 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培养基的配制,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各组分与每升所含重量为
(1)基本培养基:MS,其中蔗糖20 40g/L,琼脂8g/L, pH5.8;
(2)诱导培养基-MS+TDZ0.2 1.0mg/L;
(3)增殖培养基-MS+6-BA3 7mg/L+NAA0.5 2.5 mg/L;
(4)壮苗培养基:MS+6-BAd.5 2.5mg/L+NAA0.5 1.0 mg/L;
(5)生根培养基:l/2MS+KT0.5 2.5mg/L+IBA0.5 2.5 mg/L+活性炭2g/L;
2) 、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处理选用生长健壮的红蓝石蒜鳞茎进行灭菌处理,外植体取 样放在4 5月份,石蒜花葶抽出前2个月;灭菌处理后将鳞茎切留距鳞茎基盘0.8-1.3厘米 的高度,每个鳞茎平均对切为4块,后将每片分内外两层切开,每块有3 5层鳞片;
3) 、诱导培养将灭菌处理后的外植体放在灭菌过的滤纸上吸干水分,接入诱导培养基 上进行诱导培养,外植体诱导培养3天后鳞片膨胀巻曲,12~15天后鳞片间可见有米粒状突 起
4) 、增殖培养诱导培养15天后,将生长于诱导培养基上外植体转接于增殖培养上进行 增殖培养;培养15 20天后分化出丛芽;每隔15 20天,将分化的丛芽切成单株再接种在增 殖培养基上,再分化丛芽;
5) 、壮苗培养将分化出的丛芽切成单株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15~20天后小芽基部膨 大成小鳞茎,直径为0.3~0.8厘米;
6) 、生根培养将壮苗培养后的小鳞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10~15天小鳞茎基部生出 2~7根根系;
7)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当生根培养20天时,将生根小鳞茎移至常温下适应3 5天, 打开培养瓶盖再适应3~5天,洗净根部培养基后移栽到装有细纱泥炭珍珠岩的体积比为 2: 1: l基质的穴盘中,浇透水。
所述的灭菌处理是将红蓝石蒜鱗茎清洗,切除根部及鳞茎颈部,剥除褐变部分及鳞茎外
部2层鳞片,用洗洁精浸泡10 20分钟后流水冲洗2小时,后用体积比为75%的酒精消毒1 分钟,体积比为0.1%的升汞溶液浸泡10~15分钟,无菌水冲洗4 5次。
所述的培养基,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各组分与每升所含重量为
(1) 基本培养基MS或1/2MS,其中蔗糖20g或40g/L,琼脂8g/L, pH5.8;
(2) 诱导培养基MS+TDZ0.4mg/L+活性炭2g/L,庶糖40g;
(3) 增殖培养基MS+6-BA5mg/L+NAA1.0mg/L,蔗糖40g;
(4) 壮苗培养基MS+6-BA2mg/L+NAA0.5 mg/L,蔗糖40g;
(5) 生根培养基1/2MS+KT1.0mg/L+IBA2mg/L+活性炭2g/L,蔗糖20g。
所述的各组织培养阶段的培养条件是,培养室温度为24±2°<:,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 强度为25001x~3000Lx。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出的红蓝石蒜组培快繁的方法,采用适合红蓝石蒜组培的诱导培养基、增殖培
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及练苗和移栽的方法,红蓝石蒜小芽的诱导率达90%以 上;每个周期的增殖率在500%以上;
2) 经加设的壮苗培养,使红蓝石蒜小芽生长速度加快,15~20天后小芽基部膨大成 直径为0.3~0.8cm的小鳞茎,为下一步的生根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在诱导培养阶段加入活性炭有效防止了外植体褐变现象,而在生根培养阶段加入 活性炭,在防止小鳞茎褐变的同时还促进了组培苗的生根,使生根率达到100%;
4) 在诱导、增殖、壮苗三阶段适当增加蔗糖的用量,为红蓝石蒜组培小芽及小鳞茎 的快速生长增殖提供保障。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l:本实施例1中,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技术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培养基的配制,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各组分与每升所含重量
为-
(1)基本培养基MS,其中蔗糖20 40g/L,琼脂8g/L, pH5.8;
(2)诱导培养基MS+TDZ0.2 1.0mg/L+活性炭2g/L;
(3)增殖培养基:MS+6-BA3 7mg/L+NAA0.5~2.5 mg/L;
(4)壮苗培养基MS+6-BA0.5 2.5mg/L+NAA0.5~ 1.0 mg/L;
(5)生根培养基-l/2MS+KT0.5 2.5mg/L+IBA0.5 2,5 mg/L+活性炭2g/L;
2) 、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处理选用生长健壮的红蓝石蒜鳞茎进行灭菌处理,外植 体取样放在4 5月份,石蒜花葶抽出前2个月;灭菌处理是将红蓝石蒜鳞茎清洗,切除 根部及鳞茎颈部,剥除褐变部分及鳞茎外部2层鳞片,用洗洁精浸泡10 20分钟后流水 冲洗2小时,后用体积比为75%的酒精消毒1分钟,体积比为0.1 %的升汞溶液浸泡10~15 分钟,无菌水冲洗4 5次;灭菌处理后将鳞茎切留距鳞茎基盘0.8 1.3厘米的高度,每个 鳞茎平均对切为4块,后将每片分内外两层切开,每块有3 5层鳞片;
3) 、诱导培养将灭菌处理后的外植体放在灭菌过的滤纸上吸干水分,接入诱导培 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外植体诱导培养3天后鳞片膨胀巻曲,12~15天后鳞片间可见有米 粒状突起;
4) 、增殖培养诱导培养15天后,将生长于诱导培养基上外植体转接于增殖培养上 进行增殖培养;培养15~20天后分化出丛芽每隔15 20天,将分化的丛芽切成单株再 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再分化丛芽;
5) 、壮苗培养将分化出的丛芽切成单株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15 20天后小芽基部
膨大成小鳞茎,直径为0.3~0.8厘米;
6) 、生根培养.*将壮苗培养后的小鳞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10 15天小鳞茎基部生 出2 7根根系;
7)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当生根培养20天时,将生根小鳞茎移至常温下适应3~5 天,打开培养瓶盖再适应3~5天,洗净根部培养基后移栽到装有细纱泥炭珍珠岩的 体积比为2: 1: l基质的穴盘中,浇透水。
所述的各组织培养阶段的培养条件是,培养室温度为24土2。C,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 强度为25001x 3000Lx。
实施例2:本实施例2中的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

1) 、培养基的配制,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各组分与每升所含重量

(1) 基本培养基MS或1/2MS,其中蔗糖20g或40g/L,琼脂8g/L, pH5.8;
(2) 诱导培养基MS+TDZ0.4mg/L+活性炭2g/L,蔗糖40g;
(3) 增殖培养基MS+6-BA5mg/L+NAA1.0mg/L,蔗糖40g;
(4) 壮苗培养基MS+6-BA2mg/L+NAA0.5 mg/L,蔗糖40g;
(5) 生根培养基1/2MS+KT1.0mg/L+IBA2mg/L+活性炭2g/L,蔗糖20g。
2) 、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处理选用生长健壮的红蓝石蒜鳞茎进行灭菌处理,外植 体取样放在4 5月份,石蒜花葶抽出前2个月;灭菌处理是将红蓝石蒜鳞茎清洗,切除 根部及鳞茎颈部,剥除褐变部分及鳞茎外部2层鳞片,用洗洁精浸泡10 20分钟后流水 冲洗2小时,后用体积比为75%的酒精消毒1分钟,体积比为0.1%的升汞溶液浸泡10~15 分钟,无菌水冲洗4 5次;灭菌处理后将鳞茎切留距鳞茎基盘0.8 1.3厘米的高度,每个 鳞茎平均对切为4块,后将每片分内外两层切开,每块有3 5层鳞片;
3) 、诱导培养将灭菌处理后的外植体放在灭菌过的滤纸上吸干水分,接入诱导培 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外植体诱导培养3天后鳞片膨胀巻曲,12 15天后鳞片间可见有米 粒状突起;
4) 、增殖培养诱导培养15天后,将生长于诱导培养基上外植体转接于增殖培养上 进行增殖培养;培养15 20天后分化出丛芽;每隔15 20天,将分化的丛芽切成单株再 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再分化丛芽;
5) 、壮苗培养将分化出的丛芽切成单株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15-20天后小芽基部
膨大成小鳞茎,直径为0.3~0.8厘米;
6) 、生根培养将壮苗培养后的小鳞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10 15天小鳞茎基部生 出2~7根根系;
7)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当生根培养20天时,将生根小鳞茎移至常温下适应3~5 天,打开培养瓶盖再适应3~5天,洗净根部培养基后移栽到装有细纱泥炭珍珠岩的 体积比为2: 1: l基质的穴盘中,浇透水。
所述的各组织培养阶段的培养条件是,培养室温度为24±2°C,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 强度为25001x 3000Lx。
实施例3:本实施例3中的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

1) 、培养基的配制,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各组分与每升所含重量

(1) 基本培养基MS或1/2MS,其中蔗糖20g或40g/L,琼脂8g/L, pH5.8;
(2) 诱导培养基MS+TDZ1.0mg/L+活性炭2g/L,蔗糖40g;
(3) 增殖培养基MS+6-BA7mg/L+NAA2.0 mg/L,蔗糖40g;
(4) 壮苗培养基MS+6-BA2.5mg/L+NAA0.5 mg/L,蔗糖40g;
(5) 生根培养基1/2MS+KT1.0mg/L+IBA1.5mg/L+活性炭2g/L,蔗糖20g。
2) 、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处理选用生长健壮的红蓝石蒜鳞茎进行灭菌处理,外植 体取样放在4 5月份,石蒜花葶抽出前2个月;灭菌处理是将红蓝石蒜鳞茎清洗,切除 根部及鳞茎颈部,剥除褐变部分及鳞茎外部2层鳞片,用洗洁精浸泡10 20分钟后流水 冲洗2小时,后用体积比为75%的酒精消毒1分钟,体积比为0.1%的升汞溶液浸泡10-15 分钟,无菌水冲洗4 5次;灭菌处理后将鳞茎切留距鳞茎基盘0.8 1.3厘米的高度,每个 鳞茎平均对切为4块,后将每片分内外两层切开,每块有3 5层鳞片
3) 、诱导培养将灭菌处理后的外植体放在灭菌过的滤纸上吸干水分,接入诱导培 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外植体诱导培养3天后鳞片膨胀巻曲,12~15天后鳞片间可见有米 粒状突起;
4) 、增殖培养诱导培养15天后,将生长于诱导培养基上外植体转接于增殖培养上 进行增殖培养;培养15 20天后分化出丛芽;每隔15~20天,将分化的丛芽切成单株再 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再分化丛芽;
5) 、壮苗培养将分化出的丛芽切成单株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15 20天后小芽基部
膨大成小鳞茎,直径为0.3~0.8厘米;
6) 、生根培养将壮苗培养后的小鳞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10 15天小鳞茎基部生 出2 7根根系;
7)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当生根培养20天时,将生根小鳞茎移至常温下适应3 5 天,打开培养瓶盖再适应3~5天,洗净根部培养基后移栽到装有细纱泥炭珍珠岩的 体积比为2: 1: l基质的穴盘中,浇透水。
所述的各组织培养阶段的培养条件是,培养室温度为24±2°C,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 强度为25001x 3000Lx。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 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培养基的配制,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各组分与每升所含重量为(1)基本培养基MS或1/2MS,其中蔗糖20~40g/L,琼脂8g/L,pH5.8;(2)诱导培养基MS+TDZ0.2~1.0mg/L+活性炭2g/L;(3)增殖培养基MS+6-BA3~7mg/L+NAA0.5~2.5mg/L;(4)壮苗培养基MS+6-BA0.5~2.5mg/L+NAA0.5~1.0mg/L;(5)生根培养基1/2MS+KT0.5~2.5mg/L+IBA0.5~2.5mg/L+活性炭2g/L;2)、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处理选用生长健壮的红蓝石蒜鳞茎进行灭菌处理,外植体取样放在4~5月份,石蒜花葶抽出前2个月;灭菌处理后将鳞茎切留距鳞茎基盘0.8~1.3厘米的高度,每个鳞茎平均对切为4块,后将每片分内外两层切开,每块有3~5层鳞片;3)、诱导培养将灭菌处理后的外植体放在灭菌过的滤纸上吸干水分,接入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外植体诱导培养3天后鳞片膨胀卷曲,12~15天后鳞片间可见有米粒状突起;4)、增殖培养诱导培养15天后,将生长于诱导培养基上外植体转接于增殖培养上进行增殖培养;培养15~20天后分化出丛芽;每隔15~20天,将分化的丛芽切成单株再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再分化丛芽;5)、壮苗培养将分化出的丛芽切成单株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15~20天后小芽基部膨大成小鳞茎,直径为0.3~0.8厘米;6)、生根培养将壮苗培养后的小鳞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10~15天小鳞茎基部生出2~7根根系;7)、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当生根培养20天时,将生根小鳞茎移至常温下适应3~5天,打开培养瓶盖再适应3~5天,洗净根部培养基后移栽到装有细纱泥炭珍珠岩的体积比为211基质的穴盘中,浇透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菌处理是将红蓝石蒜鳞茎清洗,切除根部及鳞茎颈部,剥除褐变部分及鳞茎外部2层 鳞片,用洗洁精浸泡10 20分钟后流水冲洗2小时,后用体积比为75%的酒精消毒1分钟, 体积比为0.1%的升汞溶液浸泡10~15分钟,无菌水冲洗4 5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各组分与每升所含重量为(1) 基本培养基MS或1/2MS,其中蔗糖20g或40g/L,琼脂8g/L, pH5.8;(2) 诱导培养基MS+TDZ0.4mg/L+活性炭2g/L,蔗糖40g;(3) 增殖培养基MS+6-BA5mg/L+NAA1.0mg/L,蔗糖40g;(4) 壮苗培养基MS+6-BA2mg/L+NAA0.5 mg/L,蔗糖40g;(5) 生根培养基- 1/2MS+KT1.0mg/L+IBA2mg/L+活性炭2g/L,蔗糖20g。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各组织培养阶段的培养条件是,培养室温度为24士2。C,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强度 为25001x 3000Lx。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蓝石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方法,步骤如下1)培养基的配制;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各组分与每升所含重量为基本培养基MS或1/2MS,其中蔗糖20~40g/L,琼脂8g/L,pH5.8;诱导培养基MS+TDZ0.2~1.0mg/L+活性炭2g/L;增殖培养基MS+6-BA3~7mg/L+NAA0.5~2.5mg/L;壮苗培养基MS+6-BA0.5~2.5mg/L+NAA0.5~1.0mg/L;生根培养基1/2MS+KT0.5~2.5mg/L+IBA0.5~2.5mg/L+活性炭2g/L;2)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处理3)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4)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红蓝石蒜小芽的诱导率达90%以上;每个周期的增殖率在500%以上;红蓝石蒜小芽生长速度加快;有效地防止了外植体褐变现象,在防止小鳞茎褐变的同时还促进了组培苗的生根。
文档编号C12N5/04GK101366357SQ20081012101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7日
发明者玲 吴, 张海珍, 敏 徐, 李志炎 申请人:杭州植物园;张海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