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曲形高档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4353阅读:8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卷曲形高档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曲形高档茶及其制作工艺,省工省时,单人操作,设备简单 实用。
背景技术
卷曲形高档茶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高档茶中,外形纤细卷曲,冲泡缓慢展开,叶 底嫩绿明亮,汤色绿而清澈,香气清香高雅的一种高档茶。随着制茶设备的研制与应 用,卷曲形高档茶已失去原有的手工高档茶的风味。本发明结合机 械设备的工艺特点, 采用电炒锅全程制作,具有投资少,工艺简单实用,容易推广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公开一种卷曲形高档绿茶制作工艺,为半手工半机械制作的卷 曲形高档茶,具有外形纤细卷曲,有锋苗,汤色绿明亮,滋味清醇,香气清香高雅的特 点ο本发明所公开的卷曲形高档茶特征在于,其制作原料精细,且仅使用电炒锅, 单人制作,包装后即可冲泡引用。本发明所公开的卷曲形高档绿茶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摊晾、杀青、造形、烘 干、足干,其特征在于(1)采摘自4月20日左右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作为制茶原料,备用。(2)摊晾在通风好、干燥、清洁的室内摊晾,厚度3-5厘米,时间3-5小时, 待茶叶失水5%,鲜叶具清香时进行杀青。(3)杀青采用电炒锅制作,温度200-230°C,投入摊晾适度的鲜叶500g,时间 5-7分钟,采取抖闷结合的杀青方法,杀青至叶片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且稍 有粘性,进入造形工序。(4)造形将锅温迅速降至150°C左右,双手握住杀青叶,沿锅底四周推揉2-3 次,每次斜揉一次。然后用手抓一小把鲜叶放入另一手中揉搓3-5转,抖散至锅四周, 反复3-5次,待鲜叶85%以上成条,降低锅温,进入烘干。(5)烘干锅温70°C左右,从锅中间抓鲜叶向四周抖撒,以散失水分,待茶叶 含水量达25%左右,即茶叶刺手时,将四锅烘干叶进行足干。(6)足干烘干叶出锅后满摊,冷却至室温,每四锅烘干叶进行足干。锅温 50°C左右,投入烘干叶,从锅中间抓叶,轻轻沿锅壁抖撒,烘干至鼻嗅无青草气,出锅 冷却,进入包装工序。(7)包装足干后及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时,密封包装。本发明所采用的制茶原料为茶园开采期的一芽一叶初展,是全年氨基酸含量最 高的时期,鲜叶的成形率也最高,具有外型整齐勻称,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爽,叶底 嫩绿鲜活的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4月20日左右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在干燥、清洁、通风好的室内,摊晾3-5小 时,摊晾厚度3-5厘米,待鲜叶失水5%,具有清香气时进行杀青。使用电炒锅,锅温200-230°C,投入摊晾叶500g,采用拌闷结合的杀青方式, 杀青至叶片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且稍有粘性,时间5-7分钟,进入造形。造形同样在电炒锅中继续,锅温迅速降至150°C左右,双手握住条青叶,在锅壁 四周推揉2-3次,每推揉一次解块也一次。然后用一只手抓一把杀青叶,置于另一手心 中揉搓3-5转,轻轻抖撒到锅四周,反复3-5次,待茶叶85%以上成形,降低锅温进行烘 干。
锅温70°C左右,即可进行烘干,从锅中间抓造形叶轻轻抖撒入锅四周,时间约 20-30分钟,待含水量达25%左右,有刺手感时出锅。同样使用电炒锅,烘干叶出锅后满摊,冷却至室温,每四口烘干叶进行足干。 锅温50°C,从锅中间抓烘干叶,沿锅壁轻轻放入四周,如此反复,时间约35-45分钟, 烘至无青草气,出锅冷却后,密封包装。
权利要求
1. 一种卷曲形高档茶制作工艺,包括鲜叶采摘、摊晾、杀青、造形、烘干、足干、 包装,其特征在于(1)采摘自4月20日左右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作为制茶原料,备用。(2)摊晾在通风好、干燥、清洁的室内摊晾,厚度3-5厘米,时间3-5小时,待茶 叶失水5%,鲜叶具清香时进行杀青。(3)杀青采用电炒锅制作,温度200-230°C,投入摊晾适度的鲜叶500g,时间5_7 分钟,采取抖闷结合的杀青方法,杀青至叶片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且稍有 粘性,进入造形工序。(4)造形将锅温迅速降至150°C左右,双手握住杀青叶,沿锅底四周推揉2-3次, 每次斜揉一次。然后用手抓一小把鲜叶放入另一手中揉搓3-5转,抖散至锅四周,反复 3-5次,待鲜叶85%以上成条,降低锅温,进入烘干。(5)烘干锅温70°C左右,从锅中间抓鲜叶向四周抖撒,以散失水分,待茶叶含水 量达25%左右,即茶叶刺手时,将四锅烘干叶进行足干。(6)足干烘干叶出锅后满摊,冷却至室温,每四锅烘干叶进行足干。锅温50°C左 右,投入烘干叶,从锅中间抓叶,轻轻沿锅壁抖撒,烘干至鼻嗅无青草气,出锅冷却, 进入包装工序。(7)包装足干后及时出锅满摊,冷却至室温时,密封包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卷曲形高档绿茶制作工艺,通过采摘、摊晾、杀青、造形、烘干、足干等工序制作而成,为半手工半机械制作的卷曲形高档茶,外形纤细卷曲,有锋苗,汤色绿而明亮,滋味清醇,香气清香高雅。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007978SQ20091001870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7日
发明者陈永强 申请人:陈永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