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植物耐逆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92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与植物耐逆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与植物耐逆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背景技术
干旱、低温、高温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常见逆境因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物的 产量和地理分布。为了提高作物在逆境下的产量并且打破地理分布限制,找到新的耐逆基 因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作物耐逆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传统方法由于植物抗逆 调控机制的复杂性以及缺乏有效的筛选技术等原因而受到限制。有研究表明,植物中大部 分基因组都参与了自身对干旱、高盐等逆境因子的响应,改变某单一基因的表达量可以明 显提高植物的抗旱、抗盐能力。普遍看法认为,植物适应低温、干旱、高盐等逆境时存在不 同作用机制,均被复杂的信号途径调控。因此,对信号途径的中间产物进行深入研究可能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作物耐逆性的策略。以往研究表明,植物遭受低温、干旱、高盐等 逆境胁迫时细胞内Ca2+浓度迅速升高,Ca2+作为信号分子,要将信号传递下去并调节多种 生化与细胞反应,其下游Ca2+受体蛋白非常重要。EF-hand是含有螺旋-环-螺旋结构的 结构域,可特异性结合Ca2+,普遍存在于大部分Ca2+结合蛋白中[16]。植物中的Ca2+结合蛋 白可划分为三大类钙调素(calmodulin,CaM),钙依赖型蛋白激酶(calcium-cbpendent protein kinase, CDPK)以及钙调神经磷酸酶 B 样蛋白(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 CBL。钙调素(Calmodulin,CaM)是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高度保守的一类钙离子结合 蛋白,结合Ca2+后引起自身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激活自身功能,并与下游蛋白相互作用共 同组成多条信号系统,作为一个信号传导元件调控于其下游的靶蛋白,参与植物的生长发 育[2°]以及对外界各种逆境信号的转导。除了钙调素外,植物中还存在许多类钙调素蛋白 (Calmodulin-lik印rotein,CML)。拟南芥全基因组存在约232个具有EF-Hand结构域的蛋 白,其中包括7个典型钙调素蛋白和50个类钙调素蛋白,Bongkoj等对水稻全基因组进行 分析后发现,水稻中存在243个具有EF-Hand结构域的蛋白,这其中包括5个钙调素蛋白和 32个类钙调素蛋白。干旱、低温等逆境胁迫通常引起植物细胞质内Ca2+浓度升高,Ca2+与CAM结合形成 Ca2+-CaM复合体,通过与下游靶蛋白(蛋白酶、转录因子等)的相互作用,使细胞信号得以传 递,并最终引发细胞反应。Hu等的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中Ca2+/CaM的含量增加, 并且发现Ca2+/CaM含量的增加对于干旱引起的抗氧化防卫反应是必须的;Zhang等的研究 证明AtCaM3基因是拟南芥热激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关键成分,与拟南芥的耐热性呈正相关; 依赖CaM的蛋白激酶基因AtCPK23是拟南芥耐旱和耐盐胁迫的负调控因子。Delk等研究 发现,CML24可以调控拟南芥体内离子的动态平衡,响应ABA、光周期变化等逆境信号。到目 前为止,大量的研究表明,拟南芥中的类钙调素基因主要在抗病、耐盐、同源重组以及在ABA 的信号途径中发挥作用。Barbara Vanderbeld等利用⑶S作为报告基因研究了拟南芥类钙 调素基因CML37、CML38和CML39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发现CMLs表达具有组织和时间特异性,在逆境条件下尤为明显。目前,关于植物类钙调素基因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拟南芥中,类钙调素基因在水稻中的功能知之甚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蛋白,命名为0sMSr2,来源于水稻,是如下1)或2)的 蛋白1)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在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 基酸且与植物耐逆相关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序列表序列2为0sMSr2的氨基酸序列,包括151个氨基酸,在该蛋白质序列中,疏 水氨基酸占62个,亲水氨基酸占67个,碱性氨基酸占15个,酸性氨基酸占33个,该蛋白质 的分子量为16. 46KD,等电点为3. 94。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0sMSr2含有2个EF-Hand 结构域(具有结合钙离子的功能),分别是序列2中的第11-74位以及第89-149位的氨基 酸组成的结构域。该蛋白质是国际上未曾报道的新蛋白质。为了使1)中的0sMSr2便于纯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表1.标签的序列
标签残基序列Poly-Arg5-6(通常为5个)RRRRRPoly-Hi s2_10(通常为6个)HHHHHHFLAG8DYKDDDDKStrep-tagll8WSHPQFEKc-myc10EQKLISEEDL上述2)中的0sMSr2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 上述2)中的0sMSr2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序列表中序列1自5'末端第134到586位碱基 所示的DNA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和/或进行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 错义突变,和/或在其5'端和/或3'端连上表1所示的标签的编码序列得到。上述蛋白的编码基因,命名为0sMSr2,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编码基因是如下1)或2)或3)或4)的基因1)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1的自5’端第134位-第586位所示的基因;2)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1的自5’端第128位-622位所示的基因;3)在高严谨条件下与1)或2)限定的基因杂交且编码所述蛋白的基因;4)与1)或2)限定的基因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编码所述蛋白的基因。
序列表1为编码0sMSr2的全长cDNA。该序列共由982个碱基组成,其中,5,端未翻 译区包括133个碱基,3’端未翻译区包括396个碱基(其中包括179个碱基组成的PolyA), 编码区由453个碱基(从134位到586位)组成,编码具有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序列的 0sMSr2 蛋白,编码区中,A 占 17.22% (78 个),C 占 26. 49% (120 个),G 占 41. 06% (186 个),T 占 15. 23% (69 个),A+T 占 32. 45% (147 个),C+G 占 67. 55% (306 个)。数据库搜索氨基酸与核苷酸序列发现,钙调素基因家族是目前已知基因中与 0sMsr2同源性最高的基因,虽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较低(35.4% -49. ),但是氨基酸 的同源性达到48. 4%,初步推测基因0sMsr2可能与钙调素功能相似。目前为止,尚未发现 任何与该基因的相关的研究报道。上述的高严谨杂交条件是指,将杂交膜置于预杂交液(0.25mol/L磷酸钠缓冲 液,pH7. 2,7% SDS)中,65°C预杂交30min ;弃预杂交液,加入杂交液(0. 25mol/L磷酸钠 缓冲液,PH7. 2,7% SDS,同位素标记的核苷酸片段),65°C杂交12hr ;弃杂交液,加入洗膜 液I (20m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 2,5% SDS),65°C洗膜2次,每次30min ;加入洗膜液 II (20mmol/L 磷酸钠缓冲液,pH7. 2,1% SDS),65°C洗膜 30min。扩增上述0sMSr2基因全长或其任一片段的引物对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含有上述基因的转基因细胞系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含有上述基因的重组菌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含有上述基因的重组载体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可用现有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含有0sMSr2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植物表达 载体包括双元农杆菌载体和可用于植物微弹轰击的载体等,如pCAMBIA3301、pCAMBIA1300、 pBI121、pBinl9、pCAMBIA2301、pCAMBIA1301-UbiN、pBY505 或其它衍生植物表达载体。使用0sMSr2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时,可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加上任何一种 增强型、组成型、组织特异型或诱导型启动子,如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泛素 (Ubiquitin)基因启动子(pUbi)、Actin启动子等,它们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的植物启动子 结合使用。此外,使用本发明的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时,还可使用增强子,包括翻译增强子 或转录增强子,这些增强子区域可以是ATG起始密码子或邻接区域起始密码子等,但必需 与编码序列的阅读框相同,以保证整个序列的正确翻译。所述翻译控制信号和起始密码子 的来源是广泛的,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翻译起始区域可以来自转录起始区域或 结构基因。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物进行鉴定及筛选,可对所用植物表达载体进行 加工,如加入在植物中表达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酶或发光化合物的基因(GUS基因、GFP基因、 萤光素酶基因等)、具有抗性的抗生素标记物(庆大霉素标记物、卡那霉素标记物等)或是 抗化学试剂标记基因(如抗除莠剂基因)等。上述重组载体具体的构建方法如下是将上述的基因插入pCOsAC的多克隆位点, 得到的重组载体;所述pCOsAC是将序列3所示pActin启动子插入pCambial301的多克隆 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育耐逆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将上述的基因导 入目的植物,得到耐逆转基因植物,所述耐逆转基因植物的耐逆性高于目的植物。
所述耐逆转基因植物为耐低温、耐高盐、耐甘露醇和/或耐干旱转基因植物。上述的基因是通过上述的重组载体导入目的植物中。携带有本发明的0sMSr2基 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可通过Ti质粒、Ri质粒、植物病毒载体、如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显微 注射、电导、农杆菌介导等常规生物学方法转化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中。上述植物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为拟南芥。实验证明0SMSr2可以提高种子在逆境条件下的萌发率;增加根长及根重;增加 植株的生长势,使种子变大;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逆境条件下植株的耐受性。


图1为PCR产物凝胶电泳图,M :Marker ;1,2均为扩增产物。图2为质粒PCR鉴定阳性克隆,M :Marker ; 1,2,3分别代表质粒编号。图3为酶切鉴定阳性克隆,M :Marker ; 1,2分别代表质粒编号。图 4 为 pCOsAc 图谱。图5为载体构建流程图。图6为表达载体酶切鉴定图,Ml、M2分别代表200bp、100p landing marker ; 1-6 分别代表不同质粒编号,其中1、2、3是BamHI酶切;4、5、6是Noc I和Kpnl双酶切。图7为RNA凝胶电泳,1-2表示不同RNA样品。图8为转基因植株PCR鉴定,M marker,1、2为转基因株系,3为无模板对照。图9为转基因植株PCR鉴定,M :marker ;1 转基因植株1 ;2 转基因植株2 ;3 野 生型cDNA ;4 无模板对照。图10为种子萌发图。图11为种子生长势比较图。图12为根长比较图。图13为成熟根的照片。图14为种子大小比较图。图15为低温(12°C )条件下萌发率。图16为NaCl胁迫下萌发率。图17为NaCl胁迫下子叶出现率。图18为高盐、甘露醇胁迫下根长比较结果。图19为高盐胁迫处理的照片。图20为盐胁迫复水后成活率比较。图21为干旱胁迫后的照片。图22为叶片失水率统计结果。图23为正常条件下各植株净光合速率。图24为高盐胁迫下各植株净光合速率。上述图10-图24中,WT为野生型对照;WT-1空载体对照;L_l、L_5、L_8、L-9和 L-15为PC0sAc-0sMsr2拟南芥的不同株系。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施例1、培育耐逆转基因拟南芥一、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1、OsMsr2基因的克隆①水稻总RNA提取植物组织材料培矮64s (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罗孝和提供,公众可 从湖南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库或培矮64s育种者罗孝和处获取),文献罗孝和,邱趾忠,李 任华.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杂交水稻,1992,(1) 27-29)取材后 迅速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状,取约lOOmg粉末状材料置于盛有l.OmlTRIzoianvitrogen) 的1. 5ml离心管中,置-80°C保存备用。采用TRIzol试剂提取法将_80°C保存备用的样品 取出,室温解冻后,加入200 u 1氯仿,振荡混勻,离心后,小心取出上层水相,转入另一离心 管中,加入500 u 1异丙醇,沉淀、离心分离出RNA,再经75%酒精洗涤,室温微干后,加入适 当体积的RNase-free的水,充分溶解。所提RNA经DNA酶(Fermentas)处理。②反转录反应取培矮64s总RNA 2 y g进行反转录,加入0. 5 y g/y L Oligo (dT) 1 i L,加入去离 子水补足到12 u L,70°C保温5min后,依次加入5XRT buffer 4u L, 20U/ u LRNase抑制剂 1 U L,lOmmol/L dNTP 2 u L, 37°C保温 5min 后加入 200U/ u L M-MLV 反转录酶 1 u L,反应终 体积为20ii L。42°C反应60min,70°C加热lOmin终止反应。③PCR体外扩增人工合成一对引物,并在其5’端分别加上Bgl II和Pmac I酶切位点。上游引物 及下游引物如下0sMsr2-F 5' -AGATCTTCGACAATGGTTGTTGC-3‘,0sMsr2-R 5' -CACGTGAGCTAGCGGAGGGATCAGC-3‘。以上述培矮64s cDNA作为模板,以0sMsr2_F和0sMsr2_R为引物,采用 保真性较高的LA Taq聚合酶(TaKaRa)进行PCR扩增。在灭菌的PCR管中建立如 下反应体系GCXBuffer 溶液 25 ii 1,dNTP Mixture 8u 1, LA Taq 聚合酶 0. 5 ii 1, 0sMsr2-F(10nmol)2u 1,0sMsr2-R(10nmol) 2 u 1,培矮 64s cDNA 3. 5u 1, ddH209 u 1,总反 应体积50iil.反应程序95°C预变性6min,PCR扩增:94°C变性40s,61°C退火40s,72°C延 伸lmin,35个循环,最后72°C延伸lOmin,反应结束后,电泳检测PCR结果(图1)。④PCR产物的纯化电泳后,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切胶回收,利用凝胶回收试剂盒(天为时代)回收目 的基因片断。⑤DNA连接反应参照pMD18-T Vector (TaKaRa)说明书,按试剂盒要求建立连接反应体系 pMD18-TVector 0. 5u 1, Solution I 4. 5 ii 1,回收基因片断 2 ii 1,ddH20 3 yl,总反应体积 10 yl。16°C过夜连接。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热激法)
无菌条件下取5 u 1连接产物加到感受态细胞中,轻轻混勻后冰浴30min。42°C热 激90s,将离心管迅速转到冰浴中放置2-3min。加无抗生素的LB培养基800 yl,37°C摇床 (100-160rpm),温和摇振lh左右。取200 yl培养液涂于含抗生素50 u g/ml的LB固体培 养基上,在涂菌液之前首先加入X-Gal和IPTG涂勻,37°C倒置培养12_16h。⑦阳性克隆的筛选及鉴定1)阳性克隆的筛选培养基中长出许多的蓝色和白色菌斑,待菌斑长到合适大小时,用灭菌的芽签挑 取几个白斑,分别于含有50 u g/ml 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2_16h。2)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DNA3)PCR 鉴定鉴定分别采用PCR扩增和酶切鉴定。以上述克隆载体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鉴定所提质粒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片段(图2)。PCR扩增反应条件与基因克隆时条件相同。 酶切利用Bgl II和Pmac 1(上、下游引物所加酶切位点),结果见图3。选取鉴定出的阳性 克隆,送交公司测定序列。测序结果表明目的片段的DNA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自 5’端第128位-622位的核苷酸序列。其中编码区是自5’端第134位-586位,可编码序列 2所示的蛋白。2、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流程图如图5所示。①载体材料PCOsAc载体构建流程a、利用PCR技术从水稻培矮64s基因组中扩增得到pActin启动子(序列3),在上 游引物加了 Kpnl切点,下游引物依次添加了 XbaI,PmacI和NC0I位点。其中上游引物是5 ,-GGTACCCTCGAGGTCATTCATATGCTTGAG-3 ;下游引物是 5,-CCATGGCACGTGTCTAGATCTACCTACAA AAAAGCTCCG-3,。b、将扩增产物先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挑单克隆提取质粒,并且做了酶切鉴定。c、用Kpnl和NC0I酶切带有正确目的片段的克隆先用NC0I酶切,接着用Klenow 将末端填平,然后再用Kpnl酶切,回收酶切产物,得到一端为Kpnl粘性末端,一端为平端的 启动子片段。d、>|f pCambial301 质粒(CambiaLabs, http // www. cambia. org/daisy/bioforge_ legacy/3725, html)用Kpnl和PmacI双酶切,同样得到一端为Kpnl粘性末端,一端为平端 的载体片段。e、将酶切好的启动子和载体连接,转化,鉴定,得到pCOsAc载体。②基因片断的准备(片段粘性末端补平)将目的基因片断从已经测序并证明序列正确的克隆载体上切割下来,所选用的限 制性内切酶是Bgl II (黏性末端),Pmac I。回收基因片断利用Klenow酶(TaKaRa)将黏 性末端补平。反应程序如下lOXKlenow buffer5. OuldNTP mixture5. OulKlenow enzyme1. 3ul (3. 5U/ul)
目的片断38. 7ul共 50ul25°C下反应30分钟,然后75°C下反应25分钟。③载体片断的准备利用单一限制性内切酶Pmac I (平末端)酶切原始载体pCOsAC,对回收片断进行 去磷酸化处理,防止自连。④表达载体构建利用T4连接酶将基因片断与载体片断进行连接,并进行方向性鉴定。连接程序如 下载体 pCOsAC 2ul,T4 ligase lul, T4Xbuffer lul, 0sMsr2 6ul,16°C,8 小时。热激转化及抽提质粒与前面方法相同。⑤表达载体鉴定表达载体pCOsAc-OsMsrf构建完成后,根据基因本身所具有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和载体上的酶切位点,分别选用BamH I单酶切,Noc I、Kpn I双酶切,酶切后分别得到914bp 和1932bp大小的条带,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图6),说明构建载体成功,并且基因在载体上 的插入方向正确。二、培育耐逆转基因拟南芥及其检测1、耐逆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1)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将表达载体pCOsAc-OsMsrf利用热激法分别转化农杆菌GV3101 (购于天根生化科 技(北京)有限公司),抽提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采用方法与上述表达载体鉴定的步骤相 同,结果表示表达载体pCOsAc-OsMsrf已经成功转化农杆菌。2)拟南芥的转化采用农杆菌浸染花序法将表达载体整合到拟南芥(Col-0)基因组中,筛选在含有 潮霉素(50mg/l)的MS培养基上进行,T2代种子继续在含潮霉素的MS上筛选,选取分离比 例为3 1的株系在T3代继续筛选,T3代时若种子100%可以在含潮霉素的MS上生长,则 认为该株系为纯合株系。随机选取其中两个纯合株系进行分子检测。采用Trizol试剂提取法 (Invitrogen)提取拟南芥总RNA。提取后的R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质量,从凝 胶电泳结果来看,RNA质量高(图7)。转基因拟南芥总RNA经反转录得到cDNA。反转录所得cDNA为模板(反转录步骤 与实施例1相同),利用如下引物pC13(可扩增潮霉素基因片断)进行PCR扩增pC13-F 5' -ACCTGCCTGAAACCGAACTG-3‘;pC13-R 5' -CTGCTCCATACAAGCCAACC-3‘。扩增后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如图8。结果显示,以转基因植株1、2的cDNA为模板的 反应可以扩增出与潮霉素基因大小一致的条带(约480bp),无模板对照无条带,证明潮霉 素基因(筛选标记)已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同时,本发明还利用另外一对0sMsr2的特异引物(可扩增基因本身)进行PCR扩 增。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1,2均可以扩增出目的基因大小的条带,野生型cDNA和无模板 对照均无条带,如图9。
以上结果共同说明,pCOsAc-OsMsrf载体已经存在于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并且基因 OsMsrf基因已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且在转基因拟南芥中能进行表达。2、检测分析将上述转pCOsAc-OsMsrf拟南芥移至温室培养,自交,收集转基因拟南芥的种子。同时以转pCOsAc的拟南芥为空载体对照;以野生型拟南芥作为野生型对照。1)无逆境胁迫时的表型分析A.萌发率取转pCOsAc-OsMsrf拟南芥、转pCOsAc的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的种子消毒,消 毒后的种子点种于MS培养基上,培养皿置于4°C,黑暗。2天后将皿取出放到光照培养箱中, 常规生长条件培养(16h/8h,光期/暗期;22°C ;光强,SOymolmH,每日统计种子萌发数 目。结果如图10所示,正常生长条件下(无任何逆境胁迫),转pCOsAc-OsMsrf拟南芥种子 (L-5、L-8、L-9和L-15)萌发第1天的萌发率高于野生型对照WT和空载体对照WT-1,随后 萌发率无差别。B.生长势实验步骤与上述步骤A萌发率相同,萌发第3天时拍照,结果如图11所示,L-5的 生长势更强,先于野生型和空载体对照出现子叶。C.根长实验步骤与上述A或B相同,只是将培养皿始终保持直立,第5天时拍照,结果如 图12所示,转pCOsAc-OsMsrf拟南芥(L-5和L-15)根长长于野生型和空载体对照。D.根的干重将转pCOsAc-OsMsrf拟南芥、转pCOsAc的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的种子播种于土 中,待95天拟南芥成熟后,将根从土中挖出,经过洗净、烘干(60°C下4天)称其重量并拍 照。照片如图13所示,转pCOsAc-OsMsrf拟南芥L-5的成熟根的根毛多于野生型对照和空 载体对照。干重结果如表1所示,转pCOsAc-OsMsrf拟南芥的成熟根的根重与野生型对照 和空载体对照相比,平均根重增加56. 6%和48. 48%。表1.转基因植株的成熟根的干重
权利要求
一种蛋白,是如下1)或2)的蛋白1)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在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与植物耐逆相关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
2.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编码基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是如下1)或2)或3)或4)的基因1)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1的自5’端第134位-第586位所示的基因;2)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1的自5’端第128位-622位所示的基因;3)在高严谨条件下与1)或2)限定的基因杂交且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基因;4)与1)或2)限定的基因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基因。
4.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的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
5.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的重组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载体的构建方法如下是将 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因插入pCOsAC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载体;所述pCOsAC是将 序列3所示pActin启动子插入pCambial301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
7.一种培育耐逆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将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因导入目的植物,得 到耐逆转基因植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因是通过权利 要求5或6所述的重组载体导入目的植物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逆转基因植物为耐低温、耐高 盐、耐甘露醇和/或耐干旱转基因植物。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 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为拟南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蛋白,命名为OsMSr2,来源于水稻,是如下1)或2)的蛋白1)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在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与植物耐逆相关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将该蛋白质的编码基因OsMsr2导入植物中,可以提高种子在逆境条件下的萌发率;增加根长及根重;增加植株的生长势,使种子变大;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逆境条件下植株的耐受性。
文档编号C12N5/10GK101993481SQ20091009172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4日
发明者夏新界, 徐国云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