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管道式罐外捕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雾沫分离装置,具体是一种蒸发罐蒸发汁汽中糖分分离的管道式罐外捕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糖厂蒸发或结晶罐常用的捕汁器均设置在罐内,有钟罩式、离心式、迷宫式、波纹管式等几种形式, 一般由低碳钢板组焊构成。其工作原理分为三种惯性作用,离心作用,表面粘附作用,即使汁汽流动方向反复多次180°角急剧改变,利用液滴的惯性和离心力使之与蒸汽分离。其中使用较好的是波纹板(网)填料式。使用表明,波纹板(网)填料式在使用初期,糖液与汁汽
分离效果很好,II效冷凝汽的含糖量可以达到25mg/L以下,甚至低至10mg/L,但使用一两个月后,由于板网粘结阻塞,捕汁效果急剧下降,冷凝水含糖增至250 500mg/L。导致雾沫夹带损失严重,增加锅炉入炉水能源和软化费用;更为严重的是增加了糖厂污水处理负担和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利用凝聚雾沫、折流、惯性及离心等作用回收汁汽夹带的糖汁,收回效率高且不受使用时限的影响的管道式罐外捕汁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道式罐外捕汁器,它主要由筒体、旋流器、热水喷头和填料层构成,所述的筒体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倒圆锥形,锥底接有出水管;汁汽入口管从筒体顶部中央插入,汁汽入口管下方焊接旋流器;热水管插在汁汽入口管中心,在热水管上焊接1 5个热水喷头;填料层位于罐内壁及入汽管外壁间焊接的支撑架上,填料层成15° 45°的倾角覆盖整个汁汽通道;多条导流板以100腿 300mm的间隔焊于填料层下方的罐内壁上;汁汽出口管安装于筒体的上方,与筒体切线焊接。
上述的热水喷头,为一只或多只无堵塞形螺旋喷头,喷射角60 120° 。
上述的旋流器是渐开线式的旋流器。
上述的填料层的填料为丝网填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优点是
1. 本发明使用热水喷雾洗涤,雾滴含糖量比较低,填料层可整个搾季(大于150天)连续使用不阻塞,II效冷凝汽的含糖量达到入炉要求。
2. 应用本发明管道式罐外捕汁器,节省锅炉入炉水预热能耗和软化费用;另外,降低煮糖冷凝水含糖量,提高其重复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消耗,从源头上解决了冷凝水含糖污染的问题。
图1.是本发明管道式罐外捕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汁汽入口管l,热水管2,喷头3,圆形外筒4,导流板5;汁汽出口
管6,填料层7,旋流器8,出水管9。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l.是本发明管道式罐外捕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汁汽入口管l,热水管2,喷头3,圆形外筒4,导流板5;汁汽出口
管6,填料层7,旋流器8,出水管9。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捕汁器圆形外筒4与汁汽相同温度的热水经热水管2由喷头3向从汽汁入口管1进入的汁汽喷洒,水珠表面吸附带糖的微粒后,经过旋流器8分离,汁汽中粗化的糖液在折流、惯性、离心作用等协同作用下,迅速脱离汁汽流,部分微小颗粒再由填料层7捕集,经导流板5流下,从出水管9排出,分离出糖液后的汁汽从汁汽出口管6抽走,达到雾沫分离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管道式罐外捕汁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筒体、旋流器、热水喷头和填料层构成,所述的筒体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倒圆锥形,锥底接有出水管;汁汽入口管从筒体顶部中央插入,汁汽入口管下方焊接旋流器;热水管插在汁汽入口管中心,在热水管上焊接1~5个热水喷头;填料层位于罐内壁及入汽管外壁间焊接的支撑架上,填料层成15°~45°的倾角覆盖整个汁汽通道;多条导流板以100mm~300mm的间隔焊于填料层下方的罐内壁上;汁汽出口管安装于筒体的上方,与筒体切线焊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罐外捕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 水喷头,为一只或多只无堵塞形螺旋喷头,喷射角60 120°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罐外捕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流器 是渐开线式的旋流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罐外捕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层 的填料为丝网填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式罐外捕汁器。它主要由筒体、旋流器、热水喷头和填料层构成,所述的筒体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倒圆锥形,锥底接有出水管;汁汽入口管从筒体顶部中央插入,汁汽入口管下方焊接旋流器;热水管插在汁汽入口管中心,在热水管上焊接热水喷头;填料层位于罐内壁及入汽管外壁间焊接的支撑架上;多条导流板以100mm~300mm的间隔焊于填料层下方的罐内壁上;汁汽出口管安装于筒体的上方,与筒体切线焊接。本发明的优点是减少了夹带糖份损失,又保证蒸发II效冷凝水满足锅炉入炉水要求,节省锅炉入炉水预热能耗和软化费用;另外,降低煮糖冷凝水含糖量,提高其重复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消耗,从源头上解决了冷凝水含糖污染的问题。
文档编号C13B25/00GK101671749SQ20091011433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6日
发明者凯 李, 梁欣泉, 梁汉柱, 谢彩锋, 阮才锦, 陆海勤 申请人:广西大学